分享

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只需一张小方

 鲶鱼上画壁 2022-07-17 发布于江西

余瀛鳌,男,(1933—),江苏阜宁人。出身于名医世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精于中医内科,尤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疾病、 糖尿病、癫痫等多种疑难病证,其经验方已被收于《名医名方录》、《当代名医证治汇萃》等书。

余老有一张治疗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的验方,效果非常好。

组成:黄连40克,黄柏40克,竹叶40克,升麻30克。

制用方法:上药混合后研成细粉,装瓶待用。遇有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于餐后取出4克来,开水冲化,等水温合适后,将药液含在口中,过两三分钟后咽下。每日3次。

方中黄连,性味苦寒,入心经、脾胃经、大肠经和肝胆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火、去胃火。

黄柏,性味苦寒,入肾经和膀胱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方中竹叶,性味辛、甘、淡、寒,入心经、胃经和小肠经。它善于清热泻火,利尿生津。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的口腔溃疡、疼痛,是竹叶的拿手好戏。

升麻性味辛而微寒,入肺经、脾经、大肠经和胃经,能够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它善于解阳明热毒,故而对胃火炽盛导致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等,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四味合用,既能够清心火,还能去胃火,既能解热毒,还能去湿毒。所以,无论对于心火、胃火,还是湿热阻滞引起的口疮,它都能治疗。

另外服用的时候,将它含漱在口中,可以使得药性直接作用于口疮表面,等一段时间吞下后,药性又能从内发挥作用,这样内外结合可以起到治本之效。

心火引起的口腔溃疡,溃疡面黄白色,周围颜色鲜红,疼痛较为明显,甚至有烧灼样的疼痛之感。这样的人脉数有力,舌苔黄而少津,舌质红,口渴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心烦,睡卧不宁,有的人甚至有全身发热的症状。

胃火引起的口腔溃疡,溃疡面与心火引起的相似也是呈黄白色,周围颜色鲜红,肿痛感较为明显。这类人同样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舌苔干燥,口臭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赤,比较能吃,胃里头可能伴随嘈杂不适感,易渴,喜欢喝冷饮。

湿热引起的口腔溃疡,或者说是湿热蕴于脾胃所致的口腔溃疡,溃疡表面可能呈现灰黄色,这与上面两种黄白色完全不同。这类人往往脉滑数,舌苔厚腻或者黄厚,舌红,小便短赤,大便往往不成形,而且臭味很大,平时腹胀、胃脘胀满、身体乏力、食欲不振。

还有一种人属于阴虚火旺者。这类人用这个方子能够治表,但无法治本(滋阴),这类人的特点是脉细数,苔少,舌边尖红,小便短赤,大便干,伴随五心烦热、盗汗、耳鸣、口舌干燥、腰膝酸软等现象。

此外对于肝郁气滞,气血虚弱,脾胃虚寒以及脾肾阳虚引起的口腔溃疡,该方的效果就不怎么明显了,而且也不太合适。这点需要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