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四年,迎妇于晋【迎(旧读yìng,映):迎亲。】,晋太子申生姊也。其岁,齐桓公伐楚,至邵陵。 缪公任好元年(前659),缪公亲自率兵征伐茅津,取得胜利。四年(前656),从晋国迎娶了妻子,他是晋太子申生的姐姐。这年,齐桓公攻打楚国,打到邵陵。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晋献公灭虞、虢:公元前655年,晋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君不听大夫公之奇有劝阻,借道给晋,晋灭虢后,在回师经过虞国时,灭了虞国。事见《左传·僖公五年》及《晋世家》。】,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赂:赠送(财物)。】。 五年(前655),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xī,奚),这是由于事先晋献公送给虞君白玉和良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应了。 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媵(yìng,映):古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百里傒亡秦走宛【亡:逃亡。】,楚鄙人执之【鄙:边境。】。 俘获了百里傒之后,用他做秦缪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傒逃离秦国跑到宛(yuān,渊)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 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羖(gǔ,古)羊:黑色的公羊。】。”楚人遂许与之。 缪公听说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傒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傒。 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释:放开,解除。囚:监禁,禁锢。】,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在这时,百里傒已经七十多岁。缪公解除了对他的禁锢,跟他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傒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 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多指男子。】。”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缪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缪公坚决询问。谈了三天,缪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号称五羖(gǔ,谷)大夫。 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常:通“尝”,曾经。游:外出求学,求官。】,蹇叔收臣。 百里傒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简)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铚(zhì,至)地的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 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齐难:指雍禀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事。】。 我因而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于是到了周朝。 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干:求,指求取禄位。】。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得不诛:能不被杀掉。指在郑伯、虢叔杀王子颓而入惠王时幸免于难。】。 周王子穨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穨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穨,才没有跟穨一起被杀; 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 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 再用其言【再:两次。】,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厚币:重币,厚礼。币,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以为上大夫。 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于是缪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 秋,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晋骊姬作乱【骊姬作乱:指骊姬害死太子申生,迫使公子重耳、夷吾出走。事详《晋世家》及《左传·僖公四年》、《僖公五年》。】,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会:会盟,盟誓。】。 秋天,缪公亲自带兵攻打晋国,在河曲与晋交战。晋国骊姬制造了内乱,太子申生被骊姬所害,死在新城,公子重耳、夷吾出逃。九年(前651),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地诸侯会盟。 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克又杀卓子及荀息。 晋献公去世。立骊姬子奚齐,他的臣子里克杀了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死了卓子和荀息。 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的儿求入晋:请求秦派兵送他回晋国即位。】。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 夷吾派人请秦国帮他回晋国。缪公答应了,派百里傒率兵去护送夷吾。 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谢:道歉。】,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 夷吾对秦国人说:“我如果真能登位,愿意割让晋国的河西八座城给秦国。”等到他回到晋国登上了君位,却派丕郑去向秦国道歉,违背了诺言,不肯给秦国河西八座城,并且杀了里克。 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今背秦约而杀里克,皆吕甥、郤芮之计也。 丕郑听说此事,十分害怕,就跟秦缪公商议说:“晋国人不想要夷吾为君,实际上想立重耳为君。现在夷吾违背诺言而且杀了里克,都是吕甥、郤(xì,细)芮的主意。 愿君以利急召吕、郤,吕、郤至,则更入重耳便。”缪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郤。 希望您用重利赶快把吕甥、郤芮叫到秦国来,如果吕、郤两人来了,那么再送重耳回国就方便了。”缪公答应了他,就派人跟丕郑一起回晋国去叫吕甥、郤芮。 吕、郤等疑丕郑有间【间:离间,这里指诈谋。】,乃言夷吾杀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 吕、郤等人怀疑丕郑有诈谋,就报告夷吾,杀死了丕郑。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奔到秦国,劝缪公说:“晋国君主无道,百姓不亲附他,可以讨伐他了。” 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调:协调。】。” 缪公说:“百姓如果不认为合适,不拥护晋君,他们为什么能杀掉他们的大臣呢?既然能杀死他们的大臣,这正是由于晋国上下还是协调的。” 不听,而阴用豹【阴用豹:暗中任用丕豹。这是说缪公不公开听丕豹之计,却暗中重用他,目的是使晋国放松警惕。】。 缪公不公开听从丕豹的计谋,但在暗中却重用他。 十二年,齐管仲、隰朋死。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说:劝说,说服。】,因其饥而伐之【因:趁。饥:饥荒,年成不好。】。 十二年(前648),齐国管仲、隰朋去世。、晋国大旱,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丕豹劝说缪公不要给,要缪公趁着晋国荒歉去攻打它。 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穰:丰收。更事:交替出现的事。】,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 缪公去问公孙支,公孙支说:“荒歉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不能不给。”又问百里傒,百里傒说:“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么罪?” 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漕:水运。】,自雍相望至绛。 缪公采纳百里傒、公孙支的意见,最后还是给晋国粮食了。水路用船,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从雍都出发,源源不断地直到绛(jiàng,降)城。 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 十四年(前646),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助粮食。晋国就此事征求群臣的意见。虢射说:“趁着秦国闹饥荒去攻打它,可以大获成功。”晋君听从了他的意见。 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 十五年(前645)晋国发动军队攻打秦国。缪公也发兵,让丕豹率领大军,亲自前往迎击。九日壬戌日,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交战。 晋君弃其军【弃其军:指甩下部队独自向前冲。】,与秦争利,还而马【还(xuán,旋):通“旋”。(zhì,志):马负重难行的样子。《索隐》:“,谓马重而陷之于泥。”】。 晋君甩下自己的部队独自往前冲,跟秦军争夺财物,回来的时候,驾车的战马陷到深泥里。 缪公与麾下驰追之【麾下:部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 缪公与部下纵马驱车追赶,没能抓到晋君,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晋军攻击缪公,缪公受了伤。 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冒:不顾险恶。】,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 这时,曾在岐山下偷吃缪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不顾危险驱马冲入晋军,晋军的包围被冲开,不仅使缪公得以脱险,反而又活捉了晋君。 初,缪公亡善马【亡:丢失。】,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野人:乡下人。食善马事见《吕氏春秋·爱士篇》。】,吏逐得,欲法之【法之:法办他们。】。 当初,缪公丢失了一匹良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一块儿把它抓来吃掉了,官吏捕捉到他们,要加以法办。 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畜产:牲畜。】。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 缪公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洒,会伤人。”于是就赐酒给他们喝,并赦免了他们。 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推:举。锋:指兵刃。争死:争着为缪公而献身。】,以报食马之德。 这三百人听说秦国要去攻打晋国,都要求跟着去。在作战时,他们发现缪公被敌包围,都高举兵器,争先死战,以报答吃马肉被赦免的恩德。 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齐(zhāi,斋)宿:斋戒独宿。齐,通“斋”。同姓:周与晋同为姬姓。为(wèi,畏),因此。请晋君:为晋君请,替晋君求情。】,吾将以晋君祠上帝”。 于是缪公俘虏了晋君回到秦国,向全国发布命令:“人人斋戒独宿,我将用晋君祭祀上帝。” 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衰(cuī,崔)绖(dié,迭):泛指丧服。衰,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的丧服。绖,古代服丧期间结在头上或腰间的葛麻布带。跣(xiǎn,显):赤脚。】,曰: 周天子听说此事,说“晋君是我的同姓”,替晋君求情。夷吾的姐姐是秦缪公的夫人,她听到这件事,就穿上丧服,光着脚,说: “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辱君命:意思是让您下命令是使您受屈辱了。】。”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为请:等于说“为之而请”,替他求情。】,夫人是忧【是忧:等于说“忧是”,为这事忧虑。】。” “我不能挽救自己的兄弟,以致还得让君上下命令杀他,实在有辱于君上。”缪公说:“我俘获了晋君,以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现在天子来求情,夫人也为此事而忧愁。” 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更舍:改住。上舍:上等房舍。】,而馈之七牢【馈(kuì,溃):赠送食物。七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做一牢。七牢是指规格很高的饮食。】。 于是跟晋君订立盟约,答应让他回国,并给他换了上等的房舍住宿,送给他牛羊猪各七头,以诸侯之礼相待。 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为质:做抵押。】。秦妻子圉以宗女【妻:嫁给。宗女:同宗族的女儿。】。是时秦地东至河。 十一月,送晋君夷吾回国;夷吾献出晋国河西的土地,派太子圉(yǔ,语)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同宗的女儿嫁给子圉。这时候,秦国的地盘向东已经扩展到黄河。 十八年,齐桓公卒。二十年,秦灭梁、芮。 十八年(前642),齐桓公去世。二十年(前640),秦国灭了梁、芮二国。 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子圉(yǔ,语)的母亲是梁伯的女儿。】,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即:如果。百岁后:死的委婉说法。】,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 二十二年(前638),晋公子圉听说晋君生病,说:“梁国是我母亲的家乡,秦国却灭了它。我兄弟众多,如果父君百年后,秦国必定留住我,晋国也不会重视我,而改立其他公子。”于是子圉逃离秦国,回到晋国。 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子圉妻。 二十三年(前637),晋惠公去世,子圉即位为君。秦君对圉的逃离十分恼恨,就从楚国迎来晋公子重耳,并把原来子圉的妻子嫁给重耳。 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遇:待。】。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 重耳起而推辞不肯,后来就接受了。缪公对重耳更加以礼厚待。二十四年(前636)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重耳回国。 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 晋国答应了,于是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君,这就是晋文公。文公派人杀了子圉。子圉就是晋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王出居郑:事详见《周本纪》。】。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人:指郑大夫烛之武。事详《左传·僖公三十年》。】。 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狄人的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郑国。二十五年(前635),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 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 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襄王的弟弟带。二十八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军。三十年(前630),缪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 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厚晋:使晋厚,意思是加强了晋国的实力。】,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国派人对缪公说:“灭掉郑国,其结果是使晋国实力增强,这对晋国是有利的,而对秦国却无利。晋国强大了,就会成为秦国的忧患。”缪公于是撤军,返回秦国。晋国也只好撤军。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去世。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卖郑于秦者:《郑世家》记载是郑司城缯贺。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是戌守郑国的秦大夫杞子。】:“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 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缪公去问蹇叔、百里傒,两个人回答说: “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径:经过,穿行。】,希有得利者【希:同“稀”,少。】。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庸:何,怎么。】?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 “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缪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 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 于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 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沮(jǔ,举):阻止。】,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更:经过。】,过周北门。 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殽山的险要处。”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 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周王孙满曰”三句:《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云:“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指摘下头盔)而下,超乘(下车立即又跳上车)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杜预注云:“王城北门也。谓过天子门不卷甲束兵。超乘,示勇也。”】!” 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 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贾(gǔ,古)人:商人。】,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 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 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已:语气词,同“矣”。】。”灭滑。滑,晋之边邑也。 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我滑:据《史记》上文,滑乃晋边邑;据《左传》,滑乃晋的同姓与国。】。”遂墨衰绖【墨衰绖:染黑丧服。此时襄公居丧,应穿丧服,但丧服是白色的,不利行军作战,所以染成黑色。】,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 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殽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 文公夫人【文公夫人:文嬴,晋文公在秦时缪公所妻之秦国宗女,晋襄公之嫡母。】,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快:痛快。】。” 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缪公的女儿,他替秦国三位被俘的将军求情说:“缪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们回国,好让我国国君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们。” 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素服:穿白色丧服。】,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悉心:全心,尽心。】,毋怠。” 晋君答应了,放秦军三位将军归国。三位将军回国后,缪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傒、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三位有什么罪呢?你们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这个耻辱,不要松懈。” 遂复三人官秩如故【官秩:官爵与俸禄。】,愈益厚之。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于是恢复了三个人原来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他们。三十四年(前626),楚国太子商臣杀了他的父亲楚成王,接替了王位。 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 秦缪公这时候再次派孟明视等率兵攻打晋国,在彭衙交战。秦军作战不利,撤军返回。 戎王使由余于秦【使由余:“派由余出使。】。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能晋言:能说晋国话(晋方言)。】。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他还能说晋国方言。 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鬼”二句: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叫鬼神建造,就会使鬼神感到劳累。下二句仿此。】。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戎王听说缪公贤明,就派由余去观察秦国。秦缪公向他炫示了宫室和积蓄的财宝。由余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 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时:时常,常常。】,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 缪公觉得他的话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岂不很困难吗!” 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身以先之:等于说“以身先之”,意思是亲自带头去实行。】,仅以小治。 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 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阻:恃,凭仗。】,以责督于下【责督:要求和监督。】,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罢极:疲惫。罢,通“疲”。极,也是疲的意思。怨望:怨恨。“怨”“望”同义。】,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 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 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所以治:治理的方法。】,此真圣人之治也。” 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 缪公退朝之后,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将是对立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 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辟匿:指偏僻之地。】,未闻中国之声【声:指音乐。】。君试遗其女乐【遗(wèi,畏):赠送。女乐:歌舞伎女。】,以辰其志【夺其志:意思是改变他的心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疏其间:使他们的间隔加大。即使他们相互疏远的意思。】;留而莫遣,以失其期。 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借以改变他的心志。并且为由余向戎王请求延期返戎,以此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以此来延误他回国的日期。 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 戎王一定会感到奇怪,因而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了。” 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曲席:连席,座席相连接。】,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 缪公说:“好。”于是缪公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女。 戎王受而说之【说(yuè,悦):同“悦”。】,终年不还【不还:《韩非子·十过》作“不迁”,下有“牛马半死”一句。译文参用《韩非子》。】。于是秦乃归由余。 戎王接受,并且非常喜爱迷恋,整整一年不曾迁徙,更换草地,牛马死了一半。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 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间:暗中,秘密。要:通“邀”,邀请。】,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询问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进攻戎族。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焚船:即破釜沉舟的意思,表示死战的决心。】,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报:报复,报仇。】。 三十六年(前624),缪公更加厚待孟明等人,派他们率兵进攻晋国,渡过黄河就焚毁了船只,以示决死战斗,结果把晋国打得大败,夺取了王官和鄗(jiāo,郊)地,为殽山战役报了仇。 晋人皆城守不敢出【城守:在城墙上守卫。】。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尸【封:筑坟,给坟添土。】,为发丧,哭之三日。 晋国军队都据城防守,不敢出战。于是缪公就从茅津渡过黄河,为殽山战役牺牲的将士筑坟,给他们发丧,痛哭三天。 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黄发番(pó,婆)番:指老年人。黄发,老年人的头发白了以后还会变黄,故用黄发借指年纪很老的人。番番,白发苍苍的样子。番,通“皤”】,则无所过“ 向秦军发誓说:“喂,将士们!你们听着,不要吵嚷,我向你们发誓。我要告诉你们,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 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申思:反复思考。申,重复】,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垂涕:落泪。涕,眼泪】,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与:帮助。】,卒得孟明之庆。” 缪公反复思考自己不采纳蹇叔、百里傒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因此发出这样的誓言,让后代记住自己的过失。君子们听说这件事,都为之落泪,说:“啊!秦缪公待人真周到,终于得到了孟明等人胜利的喜庆。”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金鼓: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发信号的用具。金,指金属制成的钲,鸣金表示止兵;鼓是战鼓,擂鼓表示进击。】。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 三十七年(前623),秦国采用由余的计谋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避了千里疆土,终于称霸于西戎地区。周天子派召(shào,绍)公过带着钲(zhēng,征)、鼓等军中指挥用的器物去向缪公表示祝贺。三十九年(前621),秦缪公去世,安葬在雍。 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哀:同情。】,为作歌《黄鸟》之诗【《黄鸟》之诗:“见《诗经·秦风》。】。 陪葬的人达一百七十七人,秦国良臣子舆氏名叫奄息、仲行、鍼虎的三个人也属陪葬者之列。秦国人为他们悲痛,并为此而作了一首题为《黄鸟》的诗。 君之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服强晋:使强大的晋国服从。】,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 君子说:“秦缪公扩展疆土,增加属国,在东方征服了强大的晋国,在西方称霸了西戎,但是他没有成为诸侯的盟主,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先王:指古有德之王。】,尚犹遗德垂法【遗德垂法:留下来的道德和法度。垂,流传,留下。】,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之:那。】?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因为他死了就置百姓于不顾,还拿他的良臣为自己殉葬。古代有德行的帝王逝世尚且遗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而他没有做到这些,更何况还夺走百姓所同情的好人、良臣呢?由此可以断定秦国不可能再东进了。” 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嵤代立,是为康公。 缪公的儿子有四十人,他的太子(yīng,婴)继承王位,这就是康公。 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秦出:指秦女所生。】,在秦。 康公元年(前620)。前一年,缪公去世的时候,晋襄公也去世了。晋襄公的弟弟叫雍,是秦国之女所生,住在秦国。 晋赵盾欲立之,使随会来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 晋卿赵盾想拥立他为君,派随会来接他,秦国派兵把雍护送到令狐。而晋国已立了襄公的儿子,反倒来攻打秦军,秦军战败,随会逃奔到秦国。 二年,秦伐晋,取武城,报令狐之役。四年,晋伐秦,取少梁。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于河曲,大败晋军。 二年(前619),秦攻打晋国,攻占了武城,为令狐之战报了仇。四年(前617),晋国攻打秦国,攻占了少梁。六年(前615),秦国攻打晋国,攻占了羁(jī,基)马。两军在河曲交战,把晋军打得大败。 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患:忧虑,担心。】,乃使魏雠余详反【详(yáng,佯):通“佯”假装。】,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晋国人担心随会在秦国会给晋国造成祸患,就派魏雠(shòu,寿)余诈称叛晋降秦,与随会共谋返晋,用蒙骗手段笼住了随会,随会于是回到晋国。康公在位二十年去世,儿子共公继位。 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雒,问周鼎【问周鼎:指图谋夺取周王朝的政权。周鼎,相传禹收天下之金铸成九鼎,象征天下九州,后成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商汤迁之于商邑,周武王迁之于洛邑。】。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共公二年(前607),晋国的赵穿杀了他的君主灵公。三年(前606),楚庄王强大起来,向北进兵,一直深入到洛邑,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图谋夺取周朝的政权。共公在位五年去世,儿子桓公继位。 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一将:据《晋世家》记载,这一年晋俘虏了秦将赤。】。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 桓公三年(前601),晋军打败秦军,俘虏了秦国的将领赤。十年(前594),楚庄王征服郑国,往北又在黄河岸上打败了晋军。就在这个时候,楚国称霸,召集各诸侯举行盟会。 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倍:同“背”,背弃。】,与翟合谋击晋。 二十四年(前580),晋厉公刚刚即位,与秦桓公订立了以黄河为界的盟约。桓公回国后就背弃了盟约,与狄人合谋一块儿攻打晋国。 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 二十六年(前578),晋国率领诸侯攻打秦国,秦军败逃,晋军一直追赶到泾水边上才返回。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儿子景公继位。 景公四年,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十五年,救郑,败晋兵于栎。是时晋悼公为盟主。 景公四年(前573),晋国的栾书杀了他的君主厉公。十五年(前562),秦军救郑国,在栎(lì,力)邑打败晋军。这时候,晋悼公成为盟主。 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 十八年(前559),晋悼公强大起来,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率领诸侯攻打秦国,打败了秦军。秦军败逃,晋兵在后面追赶,一直渡过泾水,追到棫林才返回。 二十七年,景公如晋,与平公盟,已而背之。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弑其君而自立,是为灵王。 二十七年(前550),秦景公到了晋国,与晋平公订立盟约,不久就背叛了盟约。三十六年(前541),楚国公子围杀了他的君主自立为王,这就是楚灵王。 景公母弟后子鍼有宠,景公母弟富【景公母弟富:《会注考证》云:“枫、三、南本无'景公母弟’四字。”】,或谮之【谮(zèn,去声怎):说坏话诬陷别人。】,恐诛,乃奔晋,车重千乘【车重:辎重,辎重车。】。 秦景公的同母兄弟后子鍼(zhēn,针)得宠,而且富有,有人说坏话诬陷他,他害怕被杀,就逃奔到晋国,带着锱重车上千辆。 晋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对曰:“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后世乃归【后世:后嗣,后代。】。” 晋平公说:“您这样富有,为什么还要逃亡呢?”后子鍼回答说:“秦君无道,我害怕被杀害。想等到他的继承人登位再回去。” 三十九年,楚灵王强,会诸侯于申,为盟主,杀齐庆封。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后子复来归秦。 三十九年(前538),楚灵王强大起来,在申地与诸侯会盟,做了盟主,杀了齐国的庆封。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儿子哀公继位。后子鍼又回到秦国。 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 哀公八年(前529),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自立为王,这就是平王。十一年(前526)楚平王来迎娶秦女做太子建的妻子。 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 回到楚国,平王见女子漂亮,就自己娶了她。十五年(前522),楚平王想杀死太子建,建逃跑了;伍子胥逃奔到吴国。 晋公室卑而六卿强【公室:指诸侯家族。六卿:晋国有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个家族,世代为卿,称六卿。】,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 晋国国君家族的权力削弱,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个家族世代为晋卿,势力强大,想策动内战,因此好长时间秦、晋两国没有打仗。 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申包胥为求救兵,立倚秦庭墙哭七日七夜。事见《左传·定公四年》。】,七日不食,日夜哭泣。 三十一年(前506),吴王阖闾(hélǘ,合阳平吕)与伍子胥攻打楚国,楚王逃往随地,吴军于是进入郢都。楚国大夫申包胥来秦国告急求援,一连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 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 于是秦国就派兵车五百辆去援救楚国,打败了吴国军队。吴军撤走了,楚昭王才得以重回郢都。 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太子名叫夷公,夷公早死,没能继位,夷公的儿子继位,这就是惠公。 惠公元年,孔子行鲁相事。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惠公元年(前500),孔子代理鲁国国相的职务。五年(前496),晋卿中行氏、范氏反叛晋国,晋君派智氏和赵简子讨伐他们,范氏、中行氏逃到齐国。惠公在位十年去世,儿子悼公继位。 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齐人弑悼公,立其子简公。 悼公二年(前489),齐国大臣田乞杀了他的国君孺子,立孺子的哥哥阳生为君,这就是齐悼公。六年(前485),吴军打败齐军。齐国人杀了悼公,立他的儿子简公为君。 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先吴:让吴占先了。】。吴强,陵中国【陵:欺压。】。 九年(前482),晋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争做盟主,最终是让吴王占了先。吴国强盛,欺凌中原各国。 十二年,齐田常弑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以:于,在。】。 十二年(前479),齐国田常杀了齐简公,立他的弟弟平公为君,田常当了国相。十三年(前478),楚国灭掉陈国。秦悼公在位十四年去世,儿子厉共公继位。孔子在悼公十二年去世。 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四年,迎妇于晋【迎(旧读yìng,映):迎亲。】,晋太子申生姊也。其岁,齐桓公伐楚,至邵陵。 缪公任好元年(前659),缪公亲自率兵征伐茅津,取得胜利。四年(前656),从晋国迎娶了妻子,他是晋太子申生的姐姐。这年,齐桓公攻打楚国,打到邵陵。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晋献公灭虞、虢:公元前655年,晋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君不听大夫公之奇有劝阻,借道给晋,晋灭虢后,在回师经过虞国时,灭了虞国。事见《左传·僖公五年》及《晋世家》。】,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赂:赠送(财物)。】。 五年(前655),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xī,奚),这是由于事先晋献公送给虞君白玉和良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应了。 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媵(yìng,映):古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百里傒亡秦走宛【亡:逃亡。】,楚鄙人执之【鄙:边境。】。 俘获了百里傒之后,用他做秦缪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傒逃离秦国跑到宛(yuān,渊)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 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羖(gǔ,古)羊:黑色的公羊。】。”楚人遂许与之。 缪公听说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傒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傒。 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释:放开,解除。囚:监禁,禁锢。】,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在这时,百里傒已经七十多岁。缪公解除了对他的禁锢,跟他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傒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 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多指男子。】。”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缪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缪公坚决询问。谈了三天,缪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号称五羖(gǔ,谷)大夫。 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常:通“尝”,曾经。游:外出求学,求官。】,蹇叔收臣。 百里傒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简)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铚(zhì,至)地的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 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齐难:指雍禀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事。】。 我因而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于是到了周朝。 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干:求,指求取禄位。】。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得不诛:能不被杀掉。指在郑伯、虢叔杀王子颓而入惠王时幸免于难。】。 周王子穨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穨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穨,才没有跟穨一起被杀; 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 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 再用其言【再:两次。】,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厚币:重币,厚礼。币,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以为上大夫。 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于是缪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 秋,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晋骊姬作乱【骊姬作乱:指骊姬害死太子申生,迫使公子重耳、夷吾出走。事详《晋世家》及《左传·僖公四年》、《僖公五年》。】,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会:会盟,盟誓。】。 秋天,缪公亲自带兵攻打晋国,在河曲与晋交战。晋国骊姬制造了内乱,太子申生被骊姬所害,死在新城,公子重耳、夷吾出逃。九年(前651),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地诸侯会盟。 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克又杀卓子及荀息。 晋献公去世。立骊姬子奚齐,他的臣子里克杀了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死了卓子和荀息。 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的儿求入晋:请求秦派兵送他回晋国即位。】。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 夷吾派人请秦国帮他回晋国。缪公答应了,派百里傒率兵去护送夷吾。 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谢:道歉。】,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 夷吾对秦国人说:“我如果真能登位,愿意割让晋国的河西八座城给秦国。”等到他回到晋国登上了君位,却派丕郑去向秦国道歉,违背了诺言,不肯给秦国河西八座城,并且杀了里克。 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今背秦约而杀里克,皆吕甥、郤芮之计也。 丕郑听说此事,十分害怕,就跟秦缪公商议说:“晋国人不想要夷吾为君,实际上想立重耳为君。现在夷吾违背诺言而且杀了里克,都是吕甥、郤(xì,细)芮的主意。 愿君以利急召吕、郤,吕、郤至,则更入重耳便。”缪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郤。 希望您用重利赶快把吕甥、郤芮叫到秦国来,如果吕、郤两人来了,那么再送重耳回国就方便了。”缪公答应了他,就派人跟丕郑一起回晋国去叫吕甥、郤芮。 吕、郤等疑丕郑有间【间:离间,这里指诈谋。】,乃言夷吾杀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 吕、郤等人怀疑丕郑有诈谋,就报告夷吾,杀死了丕郑。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奔到秦国,劝缪公说:“晋国君主无道,百姓不亲附他,可以讨伐他了。” 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调:协调。】。” 缪公说:“百姓如果不认为合适,不拥护晋君,他们为什么能杀掉他们的大臣呢?既然能杀死他们的大臣,这正是由于晋国上下还是协调的。” 不听,而阴用豹【阴用豹:暗中任用丕豹。这是说缪公不公开听丕豹之计,却暗中重用他,目的是使晋国放松警惕。】。 缪公不公开听从丕豹的计谋,但在暗中却重用他。 十二年,齐管仲、隰朋死。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说:劝说,说服。】,因其饥而伐之【因:趁。饥:饥荒,年成不好。】。 十二年(前648),齐国管仲、隰朋去世。、晋国大旱,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丕豹劝说缪公不要给,要缪公趁着晋国荒歉去攻打它。 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穰:丰收。更事:交替出现的事。】,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 缪公去问公孙支,公孙支说:“荒歉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不能不给。”又问百里傒,百里傒说:“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么罪?” 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漕:水运。】,自雍相望至绛。 缪公采纳百里傒、公孙支的意见,最后还是给晋国粮食了。水路用船,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从雍都出发,源源不断地直到绛(jiàng,降)城。 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 十四年(前646),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助粮食。晋国就此事征求群臣的意见。虢射说:“趁着秦国闹饥荒去攻打它,可以大获成功。”晋君听从了他的意见。 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 十五年(前645)晋国发动军队攻打秦国。缪公也发兵,让丕豹率领大军,亲自前往迎击。九日壬戌日,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交战。 晋君弃其军【弃其军:指甩下部队独自向前冲。】,与秦争利,还而马【还(xuán,旋):通“旋”。(zhì,志):马负重难行的样子。《索隐》:“,谓马重而陷之于泥。”】。 晋君甩下自己的部队独自往前冲,跟秦军争夺财物,回来的时候,驾车的战马陷到深泥里。 缪公与麾下驰追之【麾下:部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 缪公与部下纵马驱车追赶,没能抓到晋君,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晋军攻击缪公,缪公受了伤。 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冒:不顾险恶。】,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 这时,曾在岐山下偷吃缪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不顾危险驱马冲入晋军,晋军的包围被冲开,不仅使缪公得以脱险,反而又活捉了晋君。 初,缪公亡善马【亡:丢失。】,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野人:乡下人。食善马事见《吕氏春秋·爱士篇》。】,吏逐得,欲法之【法之:法办他们。】。 当初,缪公丢失了一匹良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一块儿把它抓来吃掉了,官吏捕捉到他们,要加以法办。 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畜产:牲畜。】。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 缪公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洒,会伤人。”于是就赐酒给他们喝,并赦免了他们。 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推:举。锋:指兵刃。争死:争着为缪公而献身。】,以报食马之德。 这三百人听说秦国要去攻打晋国,都要求跟着去。在作战时,他们发现缪公被敌包围,都高举兵器,争先死战,以报答吃马肉被赦免的恩德。 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齐(zhāi,斋)宿:斋戒独宿。齐,通“斋”。同姓:周与晋同为姬姓。为(wèi,畏),因此。请晋君:为晋君请,替晋君求情。】,吾将以晋君祠上帝”。 于是缪公俘虏了晋君回到秦国,向全国发布命令:“人人斋戒独宿,我将用晋君祭祀上帝。” 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衰(cuī,崔)绖(dié,迭):泛指丧服。衰,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的丧服。绖,古代服丧期间结在头上或腰间的葛麻布带。跣(xiǎn,显):赤脚。】,曰: 周天子听说此事,说“晋君是我的同姓”,替晋君求情。夷吾的姐姐是秦缪公的夫人,她听到这件事,就穿上丧服,光着脚,说: “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辱君命:意思是让您下命令是使您受屈辱了。】。”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为请:等于说“为之而请”,替他求情。】,夫人是忧【是忧:等于说“忧是”,为这事忧虑。】。” “我不能挽救自己的兄弟,以致还得让君上下命令杀他,实在有辱于君上。”缪公说:“我俘获了晋君,以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现在天子来求情,夫人也为此事而忧愁。” 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更舍:改住。上舍:上等房舍。】,而馈之七牢【馈(kuì,溃):赠送食物。七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做一牢。七牢是指规格很高的饮食。】。 于是跟晋君订立盟约,答应让他回国,并给他换了上等的房舍住宿,送给他牛羊猪各七头,以诸侯之礼相待。 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为质:做抵押。】。秦妻子圉以宗女【妻:嫁给。宗女:同宗族的女儿。】。是时秦地东至河。 十一月,送晋君夷吾回国;夷吾献出晋国河西的土地,派太子圉(yǔ,语)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同宗的女儿嫁给子圉。这时候,秦国的地盘向东已经扩展到黄河。 十八年,齐桓公卒。二十年,秦灭梁、芮。 十八年(前642),齐桓公去世。二十年(前640),秦国灭了梁、芮二国。 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子圉(yǔ,语)的母亲是梁伯的女儿。】,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即:如果。百岁后:死的委婉说法。】,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 二十二年(前638),晋公子圉听说晋君生病,说:“梁国是我母亲的家乡,秦国却灭了它。我兄弟众多,如果父君百年后,秦国必定留住我,晋国也不会重视我,而改立其他公子。”于是子圉逃离秦国,回到晋国。 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子圉妻。 二十三年(前637),晋惠公去世,子圉即位为君。秦君对圉的逃离十分恼恨,就从楚国迎来晋公子重耳,并把原来子圉的妻子嫁给重耳。 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遇:待。】。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 重耳起而推辞不肯,后来就接受了。缪公对重耳更加以礼厚待。二十四年(前636)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重耳回国。 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 晋国答应了,于是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君,这就是晋文公。文公派人杀了子圉。子圉就是晋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王出居郑:事详见《周本纪》。】。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人:指郑大夫烛之武。事详《左传·僖公三十年》。】。 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狄人的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郑国。二十五年(前635),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 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 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襄王的弟弟带。二十八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军。三十年(前630),缪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 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厚晋:使晋厚,意思是加强了晋国的实力。】,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国派人对缪公说:“灭掉郑国,其结果是使晋国实力增强,这对晋国是有利的,而对秦国却无利。晋国强大了,就会成为秦国的忧患。”缪公于是撤军,返回秦国。晋国也只好撤军。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去世。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卖郑于秦者:《郑世家》记载是郑司城缯贺。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是戌守郑国的秦大夫杞子。】:“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 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缪公去问蹇叔、百里傒,两个人回答说: “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径:经过,穿行。】,希有得利者【希:同“稀”,少。】。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庸:何,怎么。】?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 “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缪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 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 于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 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沮(jǔ,举):阻止。】,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更:经过。】,过周北门。 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殽山的险要处。”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 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周王孙满曰”三句:《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云:“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指摘下头盔)而下,超乘(下车立即又跳上车)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杜预注云:“王城北门也。谓过天子门不卷甲束兵。超乘,示勇也。”】!” 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 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贾(gǔ,古)人:商人。】,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 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 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已:语气词,同“矣”。】。”灭滑。滑,晋之边邑也。 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我滑:据《史记》上文,滑乃晋边邑;据《左传》,滑乃晋的同姓与国。】。”遂墨衰绖【墨衰绖:染黑丧服。此时襄公居丧,应穿丧服,但丧服是白色的,不利行军作战,所以染成黑色。】,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 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殽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 文公夫人【文公夫人:文嬴,晋文公在秦时缪公所妻之秦国宗女,晋襄公之嫡母。】,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快:痛快。】。” 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缪公的女儿,他替秦国三位被俘的将军求情说:“缪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们回国,好让我国国君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们。” 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素服:穿白色丧服。】,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悉心:全心,尽心。】,毋怠。” 晋君答应了,放秦军三位将军归国。三位将军回国后,缪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傒、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三位有什么罪呢?你们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这个耻辱,不要松懈。” 遂复三人官秩如故【官秩:官爵与俸禄。】,愈益厚之。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于是恢复了三个人原来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他们。三十四年(前626),楚国太子商臣杀了他的父亲楚成王,接替了王位。 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 秦缪公这时候再次派孟明视等率兵攻打晋国,在彭衙交战。秦军作战不利,撤军返回。 戎王使由余于秦【使由余:“派由余出使。】。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能晋言:能说晋国话(晋方言)。】。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他还能说晋国方言。 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鬼”二句: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叫鬼神建造,就会使鬼神感到劳累。下二句仿此。】。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戎王听说缪公贤明,就派由余去观察秦国。秦缪公向他炫示了宫室和积蓄的财宝。由余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 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时:时常,常常。】,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 缪公觉得他的话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岂不很困难吗!” 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身以先之:等于说“以身先之”,意思是亲自带头去实行。】,仅以小治。 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 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阻:恃,凭仗。】,以责督于下【责督:要求和监督。】,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罢极:疲惫。罢,通“疲”。极,也是疲的意思。怨望:怨恨。“怨”“望”同义。】,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 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 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所以治:治理的方法。】,此真圣人之治也。” 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 缪公退朝之后,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将是对立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 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辟匿:指偏僻之地。】,未闻中国之声【声:指音乐。】。君试遗其女乐【遗(wèi,畏):赠送。女乐:歌舞伎女。】,以辰其志【夺其志:意思是改变他的心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疏其间:使他们的间隔加大。即使他们相互疏远的意思。】;留而莫遣,以失其期。 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借以改变他的心志。并且为由余向戎王请求延期返戎,以此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以此来延误他回国的日期。 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 戎王一定会感到奇怪,因而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了。” 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曲席:连席,座席相连接。】,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 缪公说:“好。”于是缪公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女。 戎王受而说之【说(yuè,悦):同“悦”。】,终年不还【不还:《韩非子·十过》作“不迁”,下有“牛马半死”一句。译文参用《韩非子》。】。于是秦乃归由余。 戎王接受,并且非常喜爱迷恋,整整一年不曾迁徙,更换草地,牛马死了一半。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 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间:暗中,秘密。要:通“邀”,邀请。】,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询问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进攻戎族。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焚船:即破釜沉舟的意思,表示死战的决心。】,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报:报复,报仇。】。 三十六年(前624),缪公更加厚待孟明等人,派他们率兵进攻晋国,渡过黄河就焚毁了船只,以示决死战斗,结果把晋国打得大败,夺取了王官和鄗(jiāo,郊)地,为殽山战役报了仇。 晋人皆城守不敢出【城守:在城墙上守卫。】。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尸【封:筑坟,给坟添土。】,为发丧,哭之三日。 晋国军队都据城防守,不敢出战。于是缪公就从茅津渡过黄河,为殽山战役牺牲的将士筑坟,给他们发丧,痛哭三天。 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黄发番(pó,婆)番:指老年人。黄发,老年人的头发白了以后还会变黄,故用黄发借指年纪很老的人。番番,白发苍苍的样子。番,通“皤”】,则无所过“ 向秦军发誓说:“喂,将士们!你们听着,不要吵嚷,我向你们发誓。我要告诉你们,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 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申思:反复思考。申,重复】,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垂涕:落泪。涕,眼泪】,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与:帮助。】,卒得孟明之庆。” 缪公反复思考自己不采纳蹇叔、百里傒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因此发出这样的誓言,让后代记住自己的过失。君子们听说这件事,都为之落泪,说:“啊!秦缪公待人真周到,终于得到了孟明等人胜利的喜庆。”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金鼓: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发信号的用具。金,指金属制成的钲,鸣金表示止兵;鼓是战鼓,擂鼓表示进击。】。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 三十七年(前623),秦国采用由余的计谋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避了千里疆土,终于称霸于西戎地区。周天子派召(shào,绍)公过带着钲(zhēng,征)、鼓等军中指挥用的器物去向缪公表示祝贺。三十九年(前621),秦缪公去世,安葬在雍。 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哀:同情。】,为作歌《黄鸟》之诗【《黄鸟》之诗:“见《诗经·秦风》。】。 陪葬的人达一百七十七人,秦国良臣子舆氏名叫奄息、仲行、鍼虎的三个人也属陪葬者之列。秦国人为他们悲痛,并为此而作了一首题为《黄鸟》的诗。 君之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服强晋:使强大的晋国服从。】,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 君子说:“秦缪公扩展疆土,增加属国,在东方征服了强大的晋国,在西方称霸了西戎,但是他没有成为诸侯的盟主,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先王:指古有德之王。】,尚犹遗德垂法【遗德垂法:留下来的道德和法度。垂,流传,留下。】,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之:那。】?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因为他死了就置百姓于不顾,还拿他的良臣为自己殉葬。古代有德行的帝王逝世尚且遗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而他没有做到这些,更何况还夺走百姓所同情的好人、良臣呢?由此可以断定秦国不可能再东进了。” 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嵤代立,是为康公。 缪公的儿子有四十人,他的太子(yīng,婴)继承王位,这就是康公。 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秦出:指秦女所生。】,在秦。 康公元年(前620)。前一年,缪公去世的时候,晋襄公也去世了。晋襄公的弟弟叫雍,是秦国之女所生,住在秦国。 晋赵盾欲立之,使随会来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 晋卿赵盾想拥立他为君,派随会来接他,秦国派兵把雍护送到令狐。而晋国已立了襄公的儿子,反倒来攻打秦军,秦军战败,随会逃奔到秦国。 二年,秦伐晋,取武城,报令狐之役。四年,晋伐秦,取少梁。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于河曲,大败晋军。 二年(前619),秦攻打晋国,攻占了武城,为令狐之战报了仇。四年(前617),晋国攻打秦国,攻占了少梁。六年(前615),秦国攻打晋国,攻占了羁(jī,基)马。两军在河曲交战,把晋军打得大败。 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患:忧虑,担心。】,乃使魏雠余详反【详(yáng,佯):通“佯”假装。】,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晋国人担心随会在秦国会给晋国造成祸患,就派魏雠(shòu,寿)余诈称叛晋降秦,与随会共谋返晋,用蒙骗手段笼住了随会,随会于是回到晋国。康公在位二十年去世,儿子共公继位。 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雒,问周鼎【问周鼎:指图谋夺取周王朝的政权。周鼎,相传禹收天下之金铸成九鼎,象征天下九州,后成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商汤迁之于商邑,周武王迁之于洛邑。】。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共公二年(前607),晋国的赵穿杀了他的君主灵公。三年(前606),楚庄王强大起来,向北进兵,一直深入到洛邑,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图谋夺取周朝的政权。共公在位五年去世,儿子桓公继位。 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一将:据《晋世家》记载,这一年晋俘虏了秦将赤。】。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 桓公三年(前601),晋军打败秦军,俘虏了秦国的将领赤。十年(前594),楚庄王征服郑国,往北又在黄河岸上打败了晋军。就在这个时候,楚国称霸,召集各诸侯举行盟会。 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倍:同“背”,背弃。】,与翟合谋击晋。 二十四年(前580),晋厉公刚刚即位,与秦桓公订立了以黄河为界的盟约。桓公回国后就背弃了盟约,与狄人合谋一块儿攻打晋国。 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 二十六年(前578),晋国率领诸侯攻打秦国,秦军败逃,晋军一直追赶到泾水边上才返回。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儿子景公继位。 景公四年,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十五年,救郑,败晋兵于栎。是时晋悼公为盟主。 景公四年(前573),晋国的栾书杀了他的君主厉公。十五年(前562),秦军救郑国,在栎(lì,力)邑打败晋军。这时候,晋悼公成为盟主。 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 十八年(前559),晋悼公强大起来,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率领诸侯攻打秦国,打败了秦军。秦军败逃,晋兵在后面追赶,一直渡过泾水,追到棫林才返回。 二十七年,景公如晋,与平公盟,已而背之。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弑其君而自立,是为灵王。 二十七年(前550),秦景公到了晋国,与晋平公订立盟约,不久就背叛了盟约。三十六年(前541),楚国公子围杀了他的君主自立为王,这就是楚灵王。 景公母弟后子鍼有宠,景公母弟富【景公母弟富:《会注考证》云:“枫、三、南本无'景公母弟’四字。”】,或谮之【谮(zèn,去声怎):说坏话诬陷别人。】,恐诛,乃奔晋,车重千乘【车重:辎重,辎重车。】。 秦景公的同母兄弟后子鍼(zhēn,针)得宠,而且富有,有人说坏话诬陷他,他害怕被杀,就逃奔到晋国,带着锱重车上千辆。 晋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对曰:“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后世乃归【后世:后嗣,后代。】。” 晋平公说:“您这样富有,为什么还要逃亡呢?”后子鍼回答说:“秦君无道,我害怕被杀害。想等到他的继承人登位再回去。” 三十九年,楚灵王强,会诸侯于申,为盟主,杀齐庆封。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后子复来归秦。 三十九年(前538),楚灵王强大起来,在申地与诸侯会盟,做了盟主,杀了齐国的庆封。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儿子哀公继位。后子鍼又回到秦国。 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 哀公八年(前529),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自立为王,这就是平王。十一年(前526)楚平王来迎娶秦女做太子建的妻子。 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 回到楚国,平王见女子漂亮,就自己娶了她。十五年(前522),楚平王想杀死太子建,建逃跑了;伍子胥逃奔到吴国。 晋公室卑而六卿强【公室:指诸侯家族。六卿:晋国有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个家族,世代为卿,称六卿。】,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 晋国国君家族的权力削弱,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个家族世代为晋卿,势力强大,想策动内战,因此好长时间秦、晋两国没有打仗。 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申包胥为求救兵,立倚秦庭墙哭七日七夜。事见《左传·定公四年》。】,七日不食,日夜哭泣。 三十一年(前506),吴王阖闾(hélǘ,合阳平吕)与伍子胥攻打楚国,楚王逃往随地,吴军于是进入郢都。楚国大夫申包胥来秦国告急求援,一连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 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 于是秦国就派兵车五百辆去援救楚国,打败了吴国军队。吴军撤走了,楚昭王才得以重回郢都。 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太子名叫夷公,夷公早死,没能继位,夷公的儿子继位,这就是惠公。 惠公元年,孔子行鲁相事。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惠公元年(前500),孔子代理鲁国国相的职务。五年(前496),晋卿中行氏、范氏反叛晋国,晋君派智氏和赵简子讨伐他们,范氏、中行氏逃到齐国。惠公在位十年去世,儿子悼公继位。 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齐人弑悼公,立其子简公。 悼公二年(前489),齐国大臣田乞杀了他的国君孺子,立孺子的哥哥阳生为君,这就是齐悼公。六年(前485),吴军打败齐军。齐国人杀了悼公,立他的儿子简公为君。 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先吴:让吴占先了。】。吴强,陵中国【陵:欺压。】。 九年(前482),晋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争做盟主,最终是让吴王占了先。吴国强盛,欺凌中原各国。 十二年,齐田常弑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以:于,在。】。 十二年(前479),齐国田常杀了齐简公,立他的弟弟平公为君,田常当了国相。十三年(前478),楚国灭掉陈国。秦悼公在位十四年去世,儿子厉共公继位。孔子在悼公十二年去世。 缪公(秦穆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其岁,齐桓公伐楚,至邵陵。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秋,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 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克又杀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今背秦约而杀里克,皆吕甥、郄芮之计也。愿君以利急召吕、郄,吕、郄至,则更入重耳便。”缪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郄。吕、郄等疑丕郑有间,乃言夷吾杀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不听,而阴用豹。 十二年,齐管仲、隰朋死。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 十八年,齐桓公卒。二十年,秦灭梁、芮。 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肴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肴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肴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髪番番,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卒得孟明之庆。”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嵤代立,是为康公。 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在秦。晋赵盾欲立之,使随会来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二年,秦伐晋,取武城,报令狐之役。四年,晋伐秦,取少梁。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于河曲,大败晋军。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乃使魏雠馀详反,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雒,问周鼎。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与翟合谋击晋。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 景公四年,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十五年,救郑,败晋兵于栎。是时晋悼公为盟主。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二十七年,景公如晋,与平公盟,已而背之。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弑其君而自立,是为灵王。景公母弟后子针有宠,景公母弟富,或谮之,恐诛,乃奔晋,车重千乘。晋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对曰:“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后世乃归。”三十九年,楚灵王强,会诸侯于申,为盟主,杀齐庆封。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后子复来归秦。 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惠公元年,孔子行鲁相事。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齐人弑悼公,立其子简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吴强,陵中国。十二年,齐田常弑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 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十六年,堑河旁。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二十一年,初县频阳。晋取武成。二十四年,晋乱,杀智伯,分其国与赵、韩、魏。二十五年,智开与邑人来奔。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三十四年,日食。厉共公卒,子躁公立。躁公二年,南郑反。十三年,义渠来伐,至渭南。十四年,躁公卒,立其弟怀公。 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灵公,怀公孙也。 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十三年,城籍姑。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堑洛。城重泉。十六年卒,子惠公立。 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十三年,伐蜀,取南郑。惠公卒,出子立。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 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十六年,桃冬花。十八年,雨金栎阳。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二十四年,献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岁矣。 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 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 二年,天子致胙。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 二十四年,与晋战雁门,虏其将魏错。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缪公任好元年(前659),缪公亲自率兵征伐茅津,取得胜利。四年(前656),从晋国迎娶了妻子,他是晋太子申生的姐姐。这年,齐桓公攻打楚国,打到邵陵。 五年(前655),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xī,奚),这是由于事先晋献公送给虞君白玉和良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应了。俘获了百里傒之后,用他做秦缪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傒逃离秦国跑到宛(yuān,渊)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缪公听说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傒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傒。在这时,百里傒已经七十多岁。缪公解除了对他的禁锢,跟他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傒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缪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缪公坚决询问。谈了三天,缪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号称五羖(gǔ,谷)大夫。百里傒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简)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zhì,至)地的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于是到了周朝。周王子穨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穨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穨,才没有跟穨一起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于是缪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 秋天,缪公亲自带兵攻打晋国,在河曲与晋交战。晋国骊姬制造了内乱,太子申生被骊姬所害,死在新城,公子重耳、夷吾出逃。 九年(前651),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地诸侯会盟。 晋献公去世。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他的臣子里克杀了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死了卓子和荀息。夷吾派人请秦国帮他回晋国。缪公答应了,派百里傒率兵去护送夷吾。夷吾对秦国人说:“我如果真能登位,愿意割让晋国的河西八座城给秦国。”等到他回到晋国登上了君位,却派丕郑去向秦国道歉,违背了诺言,不肯给秦国河西八座城,并且杀了里克。丕郑听说此事,十分害怕,就跟秦缪公商议说:“晋国人不想要夷吾为君,实际上想立重耳为君。现在夷吾违背诺言而且杀了里克,都是吕甥、郤(xì,细)芮的主意。希望您用重利赶快把吕甥、郤芮叫到秦国来,如果吕、郤两人来了,那么再送重耳回国就方便了。”缪公答应了他,就派人跟丕郑一起回晋国去叫吕甥、郤芮。吕、郤等人怀疑丕郑有诈谋,就报告夷吾,杀死了丕郑。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奔到秦国,劝缪公说:“晋国君主无道,百姓不亲附他,可以讨伐他了。”缪公说:“百姓如果不认为合适,不拥护晋君,他们为什么能杀掉他们的大臣呢?既然能杀死他们的大臣,这正是由于晋国上下还是协调的。”缪公不公开听从丕豹的计谋,但在暗中却重用他。 十二年(前648),齐国管仲、隰朋去世。 晋国大旱,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丕豹劝说缪公不要给,要缪公趁着晋国荒歉去攻打它。缪公去问公孙支,公孙支说:“荒歉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不能不给。”又问百里傒,百里傒说:“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么罪?”缪公采纳百里傒、公孙支的意见,最后还是给晋国粮食了。水路用船,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从雍都出发,源源不断地直到绛(jiàng,降)城。 十四年(前646),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助粮食。晋国就此事征求群臣的意见。虢射说:“趁着秦国闹饥荒去攻打它,可以大获成功。”晋君听从了他的意见。十五年(前645)晋国发动军队攻打秦国。缪公也发兵,让丕豹率领大军,亲自前往迎击。九日壬戌日,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交战。晋君甩下自己的部队独自往前冲,跟秦军争夺财物,回来的时候,驾车的战马陷到深泥里。缪公与部下纵马驱车追赶,没能抓到晋君,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晋军攻击缪公,缪公受了伤。这时,曾在岐山下偷吃缪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不顾危险驱马冲入晋军,晋军的包围被冲开,不仅使缪公得以脱险,反而又活捉了晋君。当初,缪公丢失了一匹良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一块儿把它抓来吃掉了,官吏捕捉到他们,要加以法办。缪公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洒,会伤人。”于是就赐酒给他们喝,并赦免了他们。这三百人听说秦国要去攻打晋国,都要求跟着去。在作战时,他们发现缪公被敌包围,都高举兵器,争先死战,以报答吃马肉被赦免的恩德。于是缪公俘虏了晋君回到秦国,向全国发布命令:“人人斋戒独宿,我将用晋君祭祀上帝。”周天子听说此事,说“晋君是我的同姓”,替晋君求情。夷吾的姐姐是秦缪公的夫人,她听到这件事,就穿上丧服,光着脚,说:“我不能挽救自己的兄弟,以致还得让君上下命令杀他,实在有辱于君上。”缪公说:“我俘获了晋君,以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现在天子来求情,夫人也为此事而忧愁。”于是跟晋君订立盟约,答应让他回国,并给他换了上等的房舍住宿,送给他牛羊猪各七头,以诸侯之礼相待。十一月,送晋君夷吾回国;夷吾献出晋国河西的土地,派太子圉(yǔ,语)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同宗的女儿嫁给子圉。这时候,秦国的地盘向东已经扩展到黄河。 十八年(前642),齐桓公去世。二十年(前640),秦国灭了梁、芮二国。 二十二年(前638),晋公子圉听说晋君生病,说:“梁国是我母亲的家乡,秦国却灭了它。我兄弟众多,如果父君百年后,秦国必定留住我,晋国也不会重视我,而改立其他公子。”于是子圉逃离秦国,回到晋国。二十三年(前637),晋惠公去世,子圉即位为君。秦君对圉的逃离十分恼恨,就从楚国迎来晋公子重耳,并把原来子圉的妻子嫁给重耳。重耳起而推辞不肯,后来就接受了。缪公对重耳更加以礼厚待。二十四年(前636)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重耳回国。晋国答应了,于是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君,这就是晋文公。文公派人杀了子圉。子圉就是晋怀公。 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狄人的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郑国。二十五年(前635),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襄王的弟弟带。二十八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军。三十年(前630),缪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郑国派人对缪公说:“灭掉郑国,其结果是使晋国实力增强,这对晋国是有利的,而对秦国却无利。晋国强大了,就会成为秦国的忧患。”缪公于是撤军,返回秦国。晋国也只好撤军。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去世。 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缪公去问蹇叔、百里傒,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缪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殽山的险要处。”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 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殽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缪公的女儿,他替秦国三位被俘的将军求情说:“缪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们回国,好让我国国君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们。”晋君答应了,放秦军三位将军归国。三位将军回国后,缪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傒、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三位有什么罪呢?你们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这个耻辱,不要松懈。”于是恢复了三个人原来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他们。 三十四年(前626),楚国太子商臣杀了他的父亲楚成王,接替了王位。 秦缪公这时候再次派孟明视等率兵攻打晋国,在彭衙交战。秦军作战不利,撤军返回。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他还能说晋国方言。戎王听说缪公贤明,就派由余去观察秦国。秦缪公向他炫示了宫室和积蓄的财宝。由余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缪公觉得他的话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岂不很困难吗!”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缪公退朝之后,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将是对立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借以改变他的心志。并且为由余向戎王请求延期返戎,以此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以此来延误他回国的日期。戎王一定会感到奇怪,因而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了。”缪公说:“好。”于是缪公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戎王接受,并且非常喜爱迷恋,整整一年不曾迁徙,更换草地,牛马死了一半。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询问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进攻戎族。 三十六年(前624),缪公更加厚待孟明等人,派他们率兵进攻晋国,渡过黄河就焚毁了船只,以示决死战斗,结果把晋国打得大败,夺取了王官和鄗(jiāo,郊)地,为殽山战役报了仇。晋国军队都据城防守,不敢出战。于是缪公就从茅津渡过黄河,为殽山战役牺牲的将士筑坟,给他们发丧,痛哭三天。向秦军发誓说:“喂,将士们!你们听着,不要吵嚷,我向你们发誓。我要告诉你们,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缪公反复思考自己不采纳蹇叔、百里傒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因此发出这样的誓言,让后代记住自己的过失。君子们听说这件事,都为之落泪,说:“啊!秦缪公待人真周到,终于得到了孟明等人胜利的喜庆。” 三十七年(前623),秦国采用由余的计谋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避了千里疆土,终于称霸于西戎地区。周天子派召(shào,绍)公过带着钲(zhēng,征)、鼓等军中指挥用的器物去向缪公表示祝贺。三十九年(前621),秦缪公去世,安葬在雍。陪葬的人达一百七十七人,秦国良臣子舆氏名叫奄息、仲行、鍼虎的三个人也属陪葬者之列。秦国人为他们悲痛,并为此而作了一首题为《黄鸟》的诗。君子说:“秦缪公扩展疆土,增加属国,在东方征服了强大的晋国,在西方称霸了西戎,但是他没有成为诸侯的盟主,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死了就置百姓于不顾,还拿他的良臣为自己殉葬。古代有德行的帝王逝世尚且遗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而他没有做到这些,更何况还夺走百姓所同情的好人、良臣呢?由此可以断定秦国不可能再东进了。”缪公的儿子有四十人,他的太子(yīng,婴)继承王位,这就是康公。 康公元年(前620)。前一年,缪公去世的时候,晋襄公也去世了。晋襄公的弟弟叫雍,是秦国之女所生,住在秦国。晋卿赵盾想拥立他为君,派随会来接他,秦国派兵把雍护送到令狐。而晋国已立了襄公的儿子,反倒来攻打秦军,秦军战败,随会逃奔到秦国。二年(前619),秦攻打晋国,攻占了武城,为令狐之战报了仇。四年(前617),晋国攻打秦国,攻占了少梁。六年(前615),秦国攻打晋国,攻占了羁(jī,基)马。两军在河曲交战,把晋军打得大败。晋国人担心随会在秦国会给晋国造成祸患,就派魏雠(shòu,寿)余诈称叛晋降秦,与随会共谋返晋,用蒙骗手段笼住了随会,随会于是回到晋国。康公在位二十年去世,儿子共公继位。 共公二年(前607),晋国的赵穿杀了他的君主灵公。三年(前606),楚庄王强大起来,向北进兵,一直深入到洛邑,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图谋夺取周朝的政权。共公在位五年去世,儿子桓公继位。 桓公三年(前601),晋军打败秦军,俘虏了秦国的将领赤。十年(前594),楚庄王征服郑国,往北又在黄河岸上打败了晋军。就在这个时候,楚国称霸,召集各诸侯举行盟会。二十四年(前580),晋厉公刚刚即位,与秦桓公订立了以黄河为界的盟约。桓公回国后就背弃了盟约,与狄人合谋一块儿攻打晋国。二十六年(前578),晋国率领诸侯攻打秦国,秦军败逃,晋军一直追赶到泾水边上才返回。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儿子景公继位。 景公四年(前573),晋国的栾书杀了他的君主厉公。十五年(前562),秦军救郑国,在栎(lì,力)邑打败晋军。这时候,晋悼公成为盟主。十八年(前559),晋悼公强大起来,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率领诸侯攻打秦国,打败了秦军。秦军败逃,晋兵在后面追赶,一直渡过泾水,追到棫林才返回。二十七年(前550),秦景公到了晋国,与晋平公订立盟约,不久就背叛了盟约。三十六年(前541),楚国公子围杀了他的君主自立为王,这就是楚灵王。秦景公的同母兄弟后子鍼(zhēn,针)得宠,而且富有,有人说坏话诬陷他,他害怕被杀,就逃奔到晋国,带着锱重车上千辆。晋平公说:“您这样富有,为什么还要逃亡呢?”后子鍼回答说:“秦君无道,我害怕被杀害。想等到他的继承人登位再回去。”三十九年(前538),楚灵王强大起来,在申地与诸侯会盟,做了盟主,杀了齐国的庆封。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儿子哀公继位。后子鍼又回到秦国。 哀公八年(前529),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自立为王,这就是平王。十一年(前526)楚平王来迎娶秦女做太子建的妻子。回到楚国,平王见女子漂亮,就自己娶了她。十五年(前522),楚平王想杀死太子建,建逃跑了;伍子胥逃奔到吴国。晋国国君家族的权力削弱,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个家族世代为晋卿,势力强大,想策动内战,因此好长时间秦、晋两国没有打仗。三十一年(前506),吴王阖闾(hélǘ,合阳平吕)与伍子胥攻打楚国,楚王逃往随地,吴军于是进入郢都。楚国大夫申包胥来秦国告急求援,一连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于是秦国就派兵车五百辆去援救楚国,打败了吴国军队。吴军撤走了,楚昭王才得以重回郢都。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太子名叫夷公,夷公早死,没能继位,夷公的儿子继位,这就是惠公。 惠公元年(前500),孔子代理鲁国国相的职务。五年(前496),晋卿中行氏、范氏反叛晋国,晋君派智氏和赵简子讨伐他们,范氏、中行氏逃到齐国。惠公在位十年去世,儿子悼公继位。 悼公二年(前489),齐国大臣田乞杀了他的国君孺子,立孺子的哥哥阳生为君,这就是齐悼公。六年(前485),吴军打败齐军。齐国人杀了悼公,立他的儿子简公为君。九年(前482),晋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争做盟主,最终是让吴王占了先。吴国强盛,欺凌中原各国。十二年(前479),齐国田常杀了齐简公,立他的弟弟平公为君,田常当了国相。十三年(前478),楚国灭掉陈国。秦悼公在位十四年去世,儿子厉共公继位。孔子在悼公十二年去世。 厉共公二年(前475),蜀人前来进献财物。十六年(前461),在黄河旁挖掘壕沟。派兵两万去攻打大荔国,攻占了大荔王城邑。二十一年(前456),开始设置频阳县。晋国攻占了武城。二十四年(前453),晋国发生内乱,智伯被杀,把智伯的领地分给赵氏、韩氏、魏氏。二十五年(前452),智开带领邑人来投奔秦国。三十三年(前444),攻打义渠戎族,俘虏了戎王。三十四年(前443),发生日食。厉共公去世,他的儿子躁公继位。 躁公二年(前441),南郑邑反叛。十三年(前430),义渠来攻打秦国,到了渭南。十四年(前429),躁公去世,他的弟弟怀公继位。 怀公四年(前425),庶长晁和大臣围攻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名叫昭子,死得早,大臣们就拥立太子昭子的儿子为君,这就是灵公。灵公,是怀公的孙子。 灵公六年(前419),晋国在少梁筑城,秦军攻打晋国。十三年(前412),秦国在籍姑筑城。灵公去世,儿子献公没能继位,立子灵公的叔父悼子,这就是简公。简公是昭子的弟弟,怀公的儿子。 简公六年(前409),开始让官吏带剑。在洛水边挖了壕沟。在重泉筑城。十六年(前399),简公去世,儿子惠公继位。 惠公十二年(前388),儿子出子出生。十三年,攻打蜀国,攻占了南郑。惠公去世,出子继位。 出子二年(前385),庶长改从河西迎接灵公的儿子献公回国,立他为君。杀了出子和他的母亲,把他们的尸体沉入深渊。秦国在这以前频繁更换君主,君臣之间关系不协调,所以晋国的力量又强起来,夺去了秦国河西的土地。 献公元年(前384),废止了殉葬的制度。二年(前383),在栎阳筑城。四年正月庚寅日,孝公出生。十一年(前374),周朝太史檐(dān,担),拜见献公说:“周与秦本来是合在一起的,后来秦分了出去,分开五百年后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将会有称霸统一天下的人出现。”十六年(前369),桃树冬天开了花。十八年(前367),栎阳上空下了黄金雨。二十一年(前364),与魏国在石门交战,杀了魏兵六万人,天子送来绣有花纹的礼服祝贺。二十三年(前362),与魏国在少梁交战,俘虏了魏将公孙痤。二十四年(前361),献公去世,儿子孝公继位,这时孝公已经二十一岁了。 孝公元年(前361),黄河和殽山以东有六个强国,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韩哀侯、赵成侯并立。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修筑长城,从郑县筑起,沿洛河北上,北边据有上郡之地。楚国的土地从汉中往南,据有巴郡、黔中。周王室衰微,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争杀吞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诸侯们象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孝公于是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向全国发布命令说:“从前,我们缪公在岐山、雍邑之间,实行德政、振兴武力,在东边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疆土达到黄河边上;在西边称霸于戎狄,拓展疆土达千里。天子赐予霸主称号。诸侯各国都来祝贺,给后世开创了基业,盛大辉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厉公、躁公、简公、出子的时候,接连几世不安宁,国家内有忧患,没有空暇顾及国外的事,结果晋国攻夺了我们先王河西的土地,诸侯也都看不起秦国,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献公即位,安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想要东征,收复缪公时的原有疆土,重修缪公时的政令。我缅怀先君的遗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宾客和群臣中有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使秦国强盛起来,我将让他做高官,分封给他土地。”于是便发兵东进,围攻陕城,西进杀了戎族的獂(huán,环)王。 卫鞅听说颁布了这个命令,就来到西方的秦国,通过景监求见孝公。 二年(前360),周天子送来祭肉。 三年(前359),卫鞅劝说孝公实行变法,制订刑罚,在国内致力于农耕,对外鼓励效死作战,给以各种奖罚。孝公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但甘龙、杜挚等人不同意,双方为此而争辩起来。最后孝公采用卫鞅的新法,百姓对此抱怨不休;过了三年,百姓反而觉得适应了。于是孝公任命卫鞅担任左庶长。此事记载在《商君列传》里。 七年(前355),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会盟。八年(前354),秦国与魏国在元里交战,取得胜利。十年(前352),卫鞅任大良造,率兵包围了魏国安邑,使安邑归服了。十二年(前350),修造咸阳城,筑起了公布法令的门阙,秦国就迁都到咸阳。把各个小乡小村合并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全国共有四十一个县。开辟田地,废除了井田制下的纵横交错的田埂。这时秦国东边的地界已经越过了洛水。十四年(前348),开始制定新的赋税制度。十九年(前343),天子赐予霸主称号。二十年(前342),诸侯都来祝贺。秦国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与诸侯在逢泽会盟,朝见天子。 二十一年(前341),齐国在马陵打败魏国。 二十二年(前340),卫鞅攻打魏国,俘虏了魏公子卬(áng,昂)。秦孝公封卫鞅为列侯,号为商君。 二十四年(前338),秦国与魏军在岸门作战,俘虏了魏国将军魏错。 秦孝公去世,儿子惠文君继位。这一年,杀了卫鞅。卫鞅刚在秦国施行新法时,法令行不通,太子触犯了禁令。卫鞅说:“法令行不通,根源起自国君的亲族。国君果真要实行新法,就要从太子做起。太子不能受刺面的墨刑,就让他的师傅代受墨刑。”从此,法令顺利施行,秦国治理得很好。等到孝公去世,太子登位,秦国的宗室大多怨恨卫鞅,卫鞅逃跑,于是定他有反叛之罪,最后处以五马分尸之刑,在都城示众。 ![]() ![]() |
|
来自: fuhaizhenren > 《品读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