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史记(卷6-03): 秦始皇本纪第六【3】

 fuhaizhenren 2022-07-17 发布于浙江
秦始皇本纪第六【3】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赐姓:指伯翳因善驯鸟兽,被舜任命为虞,后来又佐助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事详《秦本纪》。。及殷夏之间微微散微散:衰落。“微”“散”同义。

太史公说:秦朝的祖先伯益,在唐尧、虞舜的时候,曾经建立功勋,被封给土地,受赐姓嬴。到夏朝、商朝时衰落了。

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垂:同“陲”,边境。。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

到周朝衰落的时候,秦国兴起,在西部边境建起城邑。从穆公即位以来,逐渐蚕食诸侯,最终成就了始皇。

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羞与之侔(móu,牟):认为跟他们相比是羞耻。侔,齐,等同。,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贾生:指贾谊。事迹见《屈原贾生列传》。】!曰:

始皇自以为功业比五帝伟大,地盘比三王宽广,就认为跟五帝、三王相比是羞耻。贾生评论的话说得多好啊!他说: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缮:修理,修整。津:渡口。】,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

秦朝兼并了诸侯,山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

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戟:古兵器名,戈属。】,鉏櫌白梃鉏(chú,锄):除草翻土的农具。櫌(yōu,优):同“耰”。击碎土块平整土地的农具。梃:棍棒。,望屋而食【望屋而食:望见房屋就可以吃饭。这是说起义部队虽无给养,但到处都得到人民的支持。】,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指所向无敌。】

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阖:关闭。】,长戟不刺,强驽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曾:竟然。藩篱:篱笆。】

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桥梁封销不封了,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篱笆一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

于是山东大扰【扰:乱。】,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要:相约,来往。市:做买卖,这里指讲条件。】,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

于是山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得此机会,就凭着三军的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相约,做交易,图谋他的主上。大臣们不可信用,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

子婴立,遂不寤寤:同“悟”,觉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藉使:假使。】,仅得中佐【中佐:指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被山:以山为被,就是有山阻隔的意思。带河:以河为带,就是有河环绕的意思。,四塞之国也【四塞:四周都有关隘。】。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

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势居:地位。然:使然,使它这样。】。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

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

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延:引进,迎接。】,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逃北:败逃。坏:崩溃。】。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在这种时候,贤人智士会聚,有良将指挥各国的军队,有贤相沟通彼此的计谋,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秦国就引诱诸侯进入秦国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山东百万军队败逃崩溃。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

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阨阨(ài,艾):阻塞,险要。,荷戟而守之【荷:扛。】

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把营垒筑得高高的而不轻易跟敌方作战,紧闭关门据守险塞,肩扛矛戟守卫在那里。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素王:道德很高,天下景仰但未居王位的人。】。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利之:意思是为自己谋求利益。】

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德高望众而未居王位者的德行。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下属不亲附。名义上是说灭亡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息民:让民众休养生息。】,以待其敝【敝:衰败。】,收弱扶罢罢(pí,疲):通“疲”。,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就必定退兵。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那么凭着能对大国发号施令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为禽:被擒。禽,同“擒”。,其救败非也【救败:指挽救危败的策略。】

可是他们尊贵身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

秦王足已不问【足已:意思是以己之功为满足。问:指求教于人。,遂过而不变【遂:顺,延续。】。二世受之,因而不改【因:因循,沿袭。】,暴虐以重祸【重祸:加重祸患。】

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三主:指秦始皇、秦二世、公子婴。】,亡,不亦宜乎?

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

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知化:指懂得形势变化。】,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拂(bì,必)过:纠正错误。,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未卒于口:意思是还没说完。】

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

故使天下之土,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重足:两脚重叠,不敢移动。形容十分恐惧。】,拑口而不言【拑口:闭口。】

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

是以三主失道【失道:迷路。】,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不上闻,岂不哀哉!

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

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雍蔽:壅塞,蒙蔽。雍,通“壅”。,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五伯:即五霸。所指有二说:一,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缪公、宋襄公、楚庄王;二,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怨望:怨恨。“怨”“望”同义。

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故周五序得其道五序:指公、侯、伯、子、男的顺序。又现存《新书》作“王序”。,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统:纲纪,根本。】

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参:参验,检验。】,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权势:谋略和形势。】,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段意】: 以上为作者论赞,评论秦始皇继承先人业绩才统一了中国,因拒谏不仁,二世亡国。作者引贾谊《过秦论》下篇以助评说。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窥:窥伺,窥探。周室:周王室,这里指周王朝政权。,有席卷天下【席卷:像用席子卷东西一样卷走。】,包举宇内【包举:像用包裹包东西一样拿走。】,囊括四海人意【囊括:像用口袋装东西一样装走。】,并吞八荒之心【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秦孝公占据了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防守,窥伺着周朝王室以图夺取政权,心怀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意图,有着囊括四海、并吞八方的雄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商君:即商鞅。】,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即“连横”。斗诸侯:使诸侯争斗,即挑起诸侯之间的战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而取:一拱手就取得了。形容毫不费力。】
那时候,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耕和纺织,修治防守和攻战的器械设备,对外实行连衡,挑起诸侯之间的争斗,于是秦国人仅以举手之劳就取得了西河以外的土地。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蒙:承受,继承。因遗册册:同“策”,策略。,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膏腴:肥沃。】,收要害之郡。
孝公死后,惠王、武王继承原有的基业,遵循孝公留下来的策略,向南兼并了汉中,向西夺得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占据了险要的郡县。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国。】,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爱:吝惜。】,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相与:互相联合。】
诸侯害怕了,举行盟会来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财宝和肥美的土地,用来招请天下贤士,实行合纵,缔约结交,互相联合,结成一体。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言,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约从:相约合纵。离衡:使连横离散。】,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君子,个个明智忠信,宽仁爱人,尊重贤士,重用能人,他们结约合纵,拆散连横,聚合起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众多军队。
于是六国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这时候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给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为他们沟通各国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为他们统率军队。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叩关:指攻打函谷关。叩,敲。】。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逡巡:徘徊不前,欲进又止。九国:指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他们曾经凭着十倍于秦国的土地,用上百万的军队,去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秦国敞开关门把敌人放进来打,九国的军队却退缩奔逃,不敢前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镞(zú,族):箭头。,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卤:通“橹”,大盾。
秦国没有损失一枝箭、丢一个箭头的耗费,各国诸侯就已经疲困不堪了。因此合纵离散了,盟约解除了,争着割让地盘以侍奉秦国。这就使得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各国疲困的机会去制服他们,追逐败逃之敌,杀人上百万,尸体遍地;鲜血流成河,可以漂起盾牌。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国家无事。
秦国乘着有利的形势,控制了天下,切割诸侯土地,使得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入秦朝拜。王位传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很短,国家没有什么大事。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长策:长鞭。御:驾驭,统治。】,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至尊:指极尊之位,即帝位。】,执棰拊以鞭笞天下棰拊(fǔ,抚):指刑具。棰,棍棒。拊,刀柄。鞭笞(chī,吃):用鞭子抽打,这里是统治的意思。,威振四海。
到了秦始皇,继承了六代先人留下来的功业,举起长鞭驾驭各国,吞并东周、西周,灭亡诸侯,登临皇帝之位,统一了整个天下,用刑罚残酷统治全国,声威震动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俛(fǔ,府):同“俯”。,委命下吏【委命:把性命托付于人。】
又向南夺取了百越的土地,改设成桂林、象郡。百越的君长低着头,系上脖颈,把性命交付给秦国官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士:指六国之士。】
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戌守边防,驱赶匈奴使它后退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六国之士不敢张弓报仇。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百家之言:各学派的著作。言,言论。这里指书籍。】,以愚黔首。堕名城堕:同“隳(huī,灰)”,毁坏。,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锋:指兵刃。鐻(jù,据):钟类乐器。,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
于是废弃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毁了百家的书籍著作,对百姓实行愚民政策。拆毁名城,杀戮豪杰,收缴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兵刃,熔化乐器,用它们做成十二尊铜人,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然后斩华为城斩华:《新书》作“践华”,意思是登上华山,即据守华山。因河为津【因:借。津:这里指护城河,壕沟。】,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然后据守华山当作城墙,凭借黄河当作壕沟,上据万丈高城,下临无底深沟,以此作为坚固的屏障。
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外,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谁能奈何。一说:何,通“呵”,呵叱。,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金城:金属铸的城墙。形容非常坚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有优秀的将领、强劲的gōng弩把守着险关要塞,有忠信的大臣,又有精锐的部队,摆开了锐利武器,谁人能奈我何?天下已经安定。秦始皇的心理,以为关中那样坚固,有如千里长的铜铸城墙,是子子孙孙作帝王的万世基业。
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这里指边远的地方。。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牖(yǒu,有)绳枢: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做门枢。这是形容门窗非常的简陋。牖,窗户。枢,门户的转轴。,甿隶之人甿(méng,蒙)隶:雇农。甿:种田的人。,而迁徙之徒【迁徙之徒:被征去服兵役的人。】,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中等才能的人,即平常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蹑足:踏脚,插足。这里有出身于……的意思。,而倔起什伯之中什伯:古代军队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又《新书》“什伯”作“阡陌”。
始皇死后,他的余威仍然震慑着风俗各异的边远地区。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绳子捆门枢的贫寒人家子弟,是个为人耕田的雇农,被征服役的戌卒,才能赶不上中等人,没有仲尼、墨翟(dí,狄)的贤能,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出身于士卒行伍,起事于田间村野,
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起。】,天下云集响应【云集: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像回声一样地响应。响,同声。】,赢粮而景从赢:担负。景(yǐng,影)从:像影子一样地随从。景,同“影”。,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带着疲劳涣散的士兵,领着几百人的徒众,转过身来攻打秦朝。砍下树枝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的人像云彩一样地聚集成群,像回声一样响应起义,背负干粮,象影不离身一样跟随着他,山东地区的豪杰俊士,于是同时起来诛灭了秦朝王族。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自若:意思是依然如故。。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
再说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削弱,雍州的土地、殽山和函谷关的坚固,仍然象以前一样。陈涉的地位,比不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各国的国君那么尊贵,
鉏櫌棘矜棘矜(qín,勤):戟杆,等于说木棍。棘,通“戟”。矜,矛柄。,非锬于句戟长鎩也锬(xiān,先):同“铦”,锋利。勾戟:有钩的戟。长鎩(shā,杀):大矛。;适戍之众适(zhé,谪)戍:因有罪而被贬去戍边。适,同“谪”。,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土也乡时:先前。
锄把和木棍,比不上钩戟、长矛那样锋利;被流放守边的徒众,比不上九国的军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略,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谋士。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絜(xié,协):衡量,比较。,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同年而语:意思是同样看待。
然而成功失败各不相同,功业成就完全相反。假使让山东各国跟陈涉比比长短大小,量量权势实力,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招(qiáo,侨):举,攻取。八州:古时全国划分为九州,除秦国本土雍州外,还有八州。朝同列:使同列朝拜,意思是使六国诸侯臣服。同列,地位等级等同的,指六国诸侯。,百有余年矣。
然而秦国凭着雍州那块小小的地盘,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的权力,攻取了八州兼有了天下,使地位等级相同的六国诸侯都朝拜臣服,经历了一百多年。
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一夫:指陈胜。作难:起义。,身死人手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不势异也攻:指秦历代之君兼并诸侯,处于进攻地位。守:指秦取得天下后要保持其统治地位,处于守护地位。
然而后来秦统一了天下,以天下为家,以殽山和函谷关为宫殿,谁想到一个普通人带头发难,就使得秦之宗庙被毁,国家灭亡,皇子皇孙死在他人手中,让天下人耻笑,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义,夺取天下跟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所以称居帝位为“南面”。,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斐然:顺服的样子。斐,通“靡”。乡(xiàng,向)风:归顺。,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
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力政:以武力征伐。政,通“征”。,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既:当是“则”的意思。《会注考证》引李笠曰:“当依《新书》作'即’。”元元:等于说“喁喁”,可怜爱的样子。冀:希望。,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文书:诗书古籍。酷刑法:使刑法严酷。,先诈力而后仁义先:把……放在前头。后:把……放在后头。,以暴虐为天下始。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夫并兼者高诈力高:以为高,重视。,安定者贵顺权贵:以为贵,重视。顺权:顺时权变。,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离:经历。,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
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借使:假使。,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引领:伸长脖子。形容殷切盼望。。夫寒者利裋褐裋(shù,竖)褐:粗布短衣,僮仆所穿。,而饥者甘糟糠糟糠:酒渣、糠皮,穷人用以充饥的粗劣食物。,天下之嗷嗷嗷嗷:哀苦的叫声。,新主之资也资:凭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正的凭借。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
乡使二世庸主之行乡(xiàng,向)使:假使。,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缟(gǎo,搞)素:白色的衣服,丧服。,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圉而免刑戮囹(líng,零)圉(yǔ,雨):也作“囹圄”,监狱。,除去收帑汙秽之罪收帑:同“收孥”,古代连坐之法,一人犯罪,则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振:同“赈”。,轻赋少事少事:指减少劳役。,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约法:意思是简化法律。约,简约,简要。,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更节:改变节操。修行:修养品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塞:充塞,满足。,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
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智:智谋。这里指*智。,而暴乱之*止矣。
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坏宗庙与民:《集解》引徐产曰:“一无此上五字。”译文据删。,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
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却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
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纪:治理、管理。,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
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
然后*伪并起,而上下相遁遁:欺骗,欺蒙。。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于是*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
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用:具备。汤、武:商汤、周武王。,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
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牧民:治民。古代统治者视民为牛马,而自称牧民者为人牧。,务在安之而已。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
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正倾:挽救已经倾覆的局势。。是二世之过也。
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段意】:以上《过秦论》上、中两篇为读史者增附之文,故另立一段。
襄公立,享国十二年,初为西畤。葬西垂。生文公。
襄公登位,在位十二年。开始建造西畤(zhì,痣)。葬在西垂。生了文公。
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生静公。
文公登位,住在西垂宫。在位五十年去世,葬在西垂。生了静公。
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
静公没有登位就死了。生了宪公。
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生武公、德公、出子。
宪公在位十二年。住在西新邑。死后葬在衙县。生了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参父三人,率贼贼出子鄙衍“率贼”句:前一个“贼”是杀人者,刺客;后一个“贼”是杀害。,葬衙。武公立。
出子在位六年,住在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和参父三人,率领刺客在鄙衍刺杀了出子,葬在衙县。武公登位。
武公享国二十年,居平阳封宫。葬宣阳聚东南。三庶长伏其罪。德公立。
武公在位二十年。住在平阳封宫。葬在宣阳聚东南。三个庶长受到应有的惩罚。德公继位。
德公享国二年。居雍大郑宫。生宣公、成公、缪公。葬阳。初伏【初伏:指开始规定伏日,即把暑天分为三伏。】,以御蛊蛊(gǔ,古):本是毒虫,这里指伤人的热毒邪气。
德公在位二年。住在雍邑大郑宫。生了宣公、成公、缪公。葬在阳地。开始规定伏日,以抵御热毒邪气。
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葬阳。初志闰月【志:记载。】
宣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阳宫。葬在阳地。开始记载闰月。
成公享国四年,居雍之宫,葬阳。齐伐山戎、孤竹。
成公在位四年。住在雍邑的宫殿。葬在阳地。齐国攻打山戎、孤竹。
缪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天子致霸:指秦缪公称霸西戎时,周王致贺。】。葬雍。缪公学著人【著人:守卫在宫殿门屏之间的侍卫。著,门屏之间。】。生康公。
缪公在位三十九年。周天子为他称霸而致贺。葬在雍邑。缪公曾向宫殿的侍卫学习。生了康公。
康公享国十二年。居雍高寝。葬竘社。生共公。
康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竘(qǔ,上声曲)社。生了共公。
共公享国五年,居雍高寝。葬康公南。生桓公。
共公在位五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康公南面。生了桓公。
桓公享国二十七年。居雍太寝。葬义里丘北。生景公。
桓公在位二十七年。住在雍邑太寝。葬在义里丘的北边。生了景公。
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高寝,葬丘里南。生毕公。
景公在位四十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丘里南边。生了毕公。
毕公享国三十六年。葬车里北。生夷公。
毕公在位三十六年。葬在车里北边。生了夷公。
夷公不享国。死,葬左宫。生惠公。
夷公没有登位。死后葬在左宫,生了惠公。
惠公享国十年。葬车里。生悼公。
惠公在位十年。葬在车里。生了悼公。
悼公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城雍【城雍:在雍邑筑城。】。生剌龚公剌龚公:《秦本纪》和《六国诸侯年表》作“历共公”。
悼公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在雍邑修筑城墙。生了刺龚公。
剌龚公享国三十四年。葬入里。生躁公、怀公。其十年,彗星见。
刺龚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入里。生了躁公、怀公。第十年,出现了彗星。
躁公享国十四年。居受寝。葬悼公南。其元年,彗星见。
躁公在位十四年。住在受寝。葬在悼公南面。躁公元年,出现了慧星。
怀公从晋来。享国四年。葬栎圉氏。生灵公。诸臣围怀公,怀公自杀。
怀公从晋国回来。在位四年。葬在栎圉(yǔ,语)氏。生了灵公。大臣们包围怀公,怀公自杀。
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生简公。
肃灵公是昭子的儿子。住在泾阳。在位十年。葬在悼公西面,生了简公。
简公从晋来。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生惠公。其七年,百姓初带剑【百姓:百官。】
简公从晋国回来。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生了惠公。第七年,百官开始佩剑。
惠公享国十三年。葬陵圉。生出公。
惠公在位十三年。葬在陵圉。生了出公。
出公享国二年。出公自杀,葬雍。
出公在位二年。出公自杀。葬在雍邑。
献公享国二十三年。葬嚣圉。生孝公。
献公在位二十三年。葬在嚣圉。生了孝公。
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惠文王。其十三年,始都咸阳。
孝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弟圉。生了惠文王。孝公十三年开始建都咸阳。
惠文王享国二十七年。葬公陵。生悼武王。
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葬在公陵。生了悼武王。
悼武王享国四年,葬永陵。
悼武王在位四年。葬在永陵。
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茝阳。生孝文王。
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葬在芷阳。生了孝文王。
孝文王享国一年。葬寿陵。生庄襄王。
孝文王在位一年。葬在寿陵。生了庄襄王。
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茝阳。生始皇帝。吕不韦相。
庄襄王在位三年。葬在芷阳。生了始皇帝,吕不韦任相国。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市:集市。。十年,为户籍相伍【伍:古代五家为伍。】
献公登位第七年(前378),开始设立集市。第十年(前375),登记户口,五户相连共为一伍。
孝公立十六年,时桃李冬华华:同“花”。这里是开花的意思。
孝公登位第十六年(前346),这年桃树李树在冬天开了花。
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有新生婴儿曰“秦且王”。
惠文王十九岁登位。登位第二年(前336),开始实行用钱币。有个新生婴儿说:“秦国将称王。”
悼武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三年,渭水赤三日。
悼武王十九岁登位。登位第三年(前309),渭水变红了三天。
昭襄三生十九年而立。立四年,初为田开阡陌阡陌:田埂。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这里“开阡陌”是废除井田制。参见《秦本纪》、《商君列传》。
昭襄王十九岁登位。登位第四年(前304),开始开辟井田制下的田梗。
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庄襄王生三十二年而立。立二年,取太原地。
孝文王五十三岁登位。庄襄王三十二岁登位。登位第二年(前248),夺取了太原地区。
庄襄王元年,大赦,修先王功臣【修:论列,推举。】,施德厚骨肉【骨肉:喻指至亲。】,布惠于民。
庄襄王元年(前249),宣布大赦,论列表彰先王功臣,施予恩惠,厚待骨肉至亲,对百姓施以惠泽。
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东周联合诸侯谋划攻秦,秦国派相国吕不韦征讨,东周全部纳入秦国。秦国不继绝东周的祭祀,把阳人聚一地赐给周君,让他供奉祖宗祭祀。
始皇享国三十七年。葬郦邑。生二世皇帝。始皇生十三年而立。
始皇在位三十七年,葬在郦邑。生了二世皇帝。始皇是十三岁登位的。
二世皇帝享国三年。葬宜春。赵高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二世皇帝在位三年。葬在宜春苑。赵高任丞相,封安武侯。二世是十二岁登位的。
右秦襄公至二世右:等于说以上或前面。古书自右至左竖行书写,所以称以上或前面所记为“右”。,六百一十岁六百一十岁:《正义》:“《秦本纪》自襄公至二世,五百七十六年矣。年表自襄公至二世,五百六十一年。三说并不同,未知孰是。
以上从秦襄王到秦二世,总共六百一十年。
孝明皇帝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乙丑,曰曰:指班固说。《索隐》:“此已下是汉孝明帝访班固评贾(贾谊)、马(司马迁)赞中论秦二世亡天下之得失,后人因取其说附之此末。”
汉孝明皇帝十七年(公元74)十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乙丑日,孝明皇帝向班固询问贾谊、司马迁论秦二世亡天下的得失,班固说:
周历已移【历:历数,命数。】,仁不代母【仁不代母:意思是按照五行相生的观点,周属木德,汉属火德,木生火,所以周为汉母,子不代母,就是说汉不能直接代替周。】。秦直其位秦直其位:意思是秦正赶上木德与火德之间的帝王之位。直,同“值”赶上,碰上。
周朝的命数已经过去,周属木德,汉为火德,木生火,就是说周为汉母,子不代母,所以汉朝的仁德还不能直接代替周朝。
吕政残虐吕政:即秦始皇嬴政。《索隐》:“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吕政。”,然以诸侯十三诸侯十三:指秦始皇十三岁作诸侯王。《会注考证》以为“十三”下可能有脱文。,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宗亲:同宗的亲属。】
而秦朝正赶上了木德与火德之间的帝王之位。始皇嬴政残忍暴虐。然而他十三岁就当上了诸侯王,后来兼并了天下,放纵妄为,却又养育家族宗亲。
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
三十七年间,四处用兵,他制法律政令,传留给后代帝王。
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河神授图: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背负河图从黄河出现,古人以河出图为帝王圣者受命的吉兆。】,据狼、狐,蹈参、伐“据狼狐”二句:狼、狐,二星名。古人认为星主弓矢。参、伐,二星名。古人认为二星主斩杀。,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距:至,直到。】
这大概是由于获得了圣人的神威,河神授予了象征帝王受命的河图,凭借着主弓矢的狼星、狐星之气,和主斩杀的参星、伐星之气,帮助嬴政消除了天下诸侯,直到自称始皇帝。
始皇既没,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遂:实现。
秦始皇死后,胡亥极其愚蠢,郦山工程还没有完成,又重新营造阿房宫,以实现先王的计划。
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
还说什么“对于据有天下的人来说,以为最可贵的,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臣们竟然要废弃先君想干的事情”,杀了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
痛哉言乎!人头畜鸣【畜鸣:象牲畜一样鸣叫。意思就是说出话来象牲畜。】。不威不伐恶【威:威势,这里是逞威、暴虐的意思。】,不笃不虚亡【笃:重。这里指罪恶重。】
二世的这个话叫人多么痛心啊!他长着人的脑袋,却发出牲畜一样的叫声。如果他不逞淫威,人们就不会讨伐他的罪恶;如果他的罪恶不深重,就不至于国灭身亡。
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促:缩减,缩短。】,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直到帝位保不住了,残酷暴虐又加速了他的灭亡,虽然占据着地形有利的国度,还是不能长存。
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绂(fú,伏):系印的丝带。,车黄屋【黄屋:帝王乘坐的车子,因为车盖用黄缯做里子,故名。】,从百司,谒七庙。
子婴越序继承了王位,戴上垂着玉饰的王冠,佩上系着华美丝带的御玺,乘坐上帝王的黄屋车,带领百官,朝拜七庙。
小人乘非位【乘:登。非位:指不该得的位置。】,莫不怳忽失守怳忽:同“恍忽”。心神不定。,偷安日日【偷:苟且,得过且过。】,独能长念却虑【却:除去,排除。】,父子作权【权:权衡。】,近取于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
小人物登上本不属于他的高位,无不惶恐不安,心无主宰,每天苟且偷安。而子婴这个人却能谋虑长远,排除顾虑,跟他的儿子一起权衡策划,在一房室之内就近擒获赵高,终于杀死*臣,为先君诛讨了逆贼。
高死之后,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唇濡(rú,儒):沾湿。,楚兵已屠关中,真人翔霸上【真人:帝王,指汉高祖。】,素车婴组【婴:缠绕,指系在颈上。】,奉其符玺,以归帝者。
赵高死后,子婴还没来得及一一慰劳宾客亲属,饭没来得及咽下,酒没来得及沾唇,楚军已经屠灭了关中,真人天子已经飞临霸上,只得驾着白马白车,脖颈上系着丝带,手捧符节御玺,献给应该称帝的人。
郑伯茅旌鸾刀,严王退舍“郑伯”二句:前597年,楚庄王进攻郑国。郑伯袒露上身,左手执茅旌,右手执鸾刀,迎接庄王,请求不要灭绝郑国。庄王退舍七里。事见《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茅旌、鸾刀,都是宗庙里祭祀用的礼器。严王,即庄王,这是为避汉明帝刘庄名讳,改“庄”为“严”。。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春秋时楚庄王侵郑,郑伯持祭祀用的礼器茅旌和鸾刀,使楚庄王退兵三十里。然而黄河开了口子不能再堵住,鱼腐烂了不能再复原。
贾谊、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贾谊、司马迁说:“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陈:陈列,这里有显示施展的意思。】,而以责一日之孤【一日之孤:指子婴。】,误哉!
秦朝的衰弱是积久而成,天下已经土崩瓦解,即使有周公旦的那样的才能,也无法施展他的良策,而贾谊、司马迁竟拿秦朝的灭亡来责备登位几天的子婴,实在是错误啊!
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极:达到极点。】,得其理矣。复责小子【小子:指子婴。】,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
民间相传,是秦始皇造成的罪恶,胡亥把它推到顶点,这话是说到理上了。贾谊、司马迁又指责子婴,说原来的秦国土地可以保住,它就是所谓的不通晓时势变化呀。
纪季以酅,《春秋》不名“纪季”二句:纪,古国名。纪季:纪君的小弟弟。《春秋·庄公三年》:“纪季以酅(xī,希)入于齐(指做齐之附庸)。”《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不名,不记其名。纪季投降齐国,是为了保住宗庙,不得已而为之。。吾读《秦纪》【《秦纪》:即《秦始皇本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健其决:以其决为键,意思是认为他这样果断表现了他的干练。】,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纪季为保住宗庙,不得已把酅(xī,希)邑献给齐国,《春秋》不写出他的名字,是为了表彰他的贤德。我读《秦始皇本纪》,读到子婴车裂赵高时,未尝不感到他那样果断表现了他的干练,怜爱他的志气。子婴对待生死大义,已经是完美无缺了。
【段意】:这里有两部分内容:一为简记秦朝先君在位年数、葬地等大事,出于《秦纪》,是后人附录于《秦始皇本纪》后的;二为班固为了回答孝明帝的询问所写下的一段文字,内容是评论贾谊和司马迁对秦朝三位皇帝的论述,也是后人附录的。
秦始皇本纪第六【3】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赐姓:指伯翳因善驯鸟兽,被舜任命为虞,后来又佐助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事详《秦本纪》。。及殷夏之间微微散微散:衰落。“微”“散”同义。

太史公说:秦朝的祖先伯益,在唐尧、虞舜的时候,曾经建立功勋,被封给土地,受赐姓嬴。到夏朝、商朝时衰落了。

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垂:同“陲”,边境。。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

到周朝衰落的时候,秦国兴起,在西部边境建起城邑。从穆公即位以来,逐渐蚕食诸侯,最终成就了始皇。

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羞与之侔(móu,牟):认为跟他们相比是羞耻。侔,齐,等同。,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贾生:指贾谊。事迹见《屈原贾生列传》。】!曰:

始皇自以为功业比五帝伟大,地盘比三王宽广,就认为跟五帝、三王相比是羞耻。贾生评论的话说得多好啊!他说: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缮:修理,修整。津:渡口。】,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

秦朝兼并了诸侯,山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

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戟:古兵器名,戈属。】,鉏櫌白梃鉏(chú,锄):除草翻土的农具。櫌(yōu,优):同“耰”。击碎土块平整土地的农具。梃:棍棒。,望屋而食【望屋而食:望见房屋就可以吃饭。这是说起义部队虽无给养,但到处都得到人民的支持。】,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指所向无敌。】

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阖:关闭。】,长戟不刺,强驽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曾:竟然。藩篱:篱笆。】

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桥梁封销不封了,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篱笆一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

于是山东大扰【扰:乱。】,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要:相约,来往。市:做买卖,这里指讲条件。】,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

于是山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得此机会,就凭着三军的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相约,做交易,图谋他的主上。大臣们不可信用,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

子婴立,遂不寤寤:同“悟”,觉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藉使:假使。】,仅得中佐【中佐:指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被山:以山为被,就是有山阻隔的意思。带河:以河为带,就是有河环绕的意思。,四塞之国也【四塞:四周都有关隘。】。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

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势居:地位。然:使然,使它这样。】。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

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

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延:引进,迎接。】,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逃北:败逃。坏:崩溃。】。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在这种时候,贤人智士会聚,有良将指挥各国的军队,有贤相沟通彼此的计谋,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秦国就引诱诸侯进入秦国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山东百万军队败逃崩溃。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

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阨阨(ài,艾):阻塞,险要。,荷戟而守之【荷:扛。】

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把营垒筑得高高的而不轻易跟敌方作战,紧闭关门据守险塞,肩扛矛戟守卫在那里。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素王:道德很高,天下景仰但未居王位的人。】。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利之:意思是为自己谋求利益。】

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德高望众而未居王位者的德行。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下属不亲附。名义上是说灭亡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息民:让民众休养生息。】,以待其敝【敝:衰败。】,收弱扶罢罢(pí,疲):通“疲”。,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就必定退兵。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那么凭着能对大国发号施令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为禽:被擒。禽,同“擒”。,其救败非也【救败:指挽救危败的策略。】

可是他们尊贵身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

秦王足已不问【足已:意思是以己之功为满足。问:指求教于人。,遂过而不变【遂:顺,延续。】。二世受之,因而不改【因:因循,沿袭。】,暴虐以重祸【重祸:加重祸患。】

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三主:指秦始皇、秦二世、公子婴。】,亡,不亦宜乎?

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

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知化:指懂得形势变化。】,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拂(bì,必)过:纠正错误。,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未卒于口:意思是还没说完。】

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

故使天下之土,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重足:两脚重叠,不敢移动。形容十分恐惧。】,拑口而不言【拑口:闭口。】

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

是以三主失道【失道:迷路。】,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不上闻,岂不哀哉!

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

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雍蔽:壅塞,蒙蔽。雍,通“壅”。,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五伯:即五霸。所指有二说:一,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缪公、宋襄公、楚庄王;二,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怨望:怨恨。“怨”“望”同义。

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故周五序得其道五序:指公、侯、伯、子、男的顺序。又现存《新书》作“王序”。,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统:纲纪,根本。】

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参:参验,检验。】,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权势:谋略和形势。】,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段意】: 以上为作者论赞,评论秦始皇继承先人业绩才统一了中国,因拒谏不仁,二世亡国。作者引贾谊《过秦论》下篇以助评说。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窥:窥伺,窥探。周室:周王室,这里指周王朝政权。,有席卷天下【席卷:像用席子卷东西一样卷走。】,包举宇内【包举:像用包裹包东西一样拿走。】,囊括四海人意【囊括:像用口袋装东西一样装走。】,并吞八荒之心【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秦孝公占据了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防守,窥伺着周朝王室以图夺取政权,心怀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意图,有着囊括四海、并吞八方的雄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商君:即商鞅。】,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连衡:即“连横”。斗诸侯:使诸侯争斗,即挑起诸侯之间的战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而取:一拱手就取得了。形容毫不费力。】
那时候,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耕和纺织,修治防守和攻战的器械设备,对外实行连衡,挑起诸侯之间的争斗,于是秦国人仅以举手之劳就取得了西河以外的土地。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蒙:承受,继承。因遗册册:同“策”,策略。,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膏腴:肥沃。】,收要害之郡。
孝公死后,惠王、武王继承原有的基业,遵循孝公留下来的策略,向南兼并了汉中,向西夺得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占据了险要的郡县。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国。】,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爱:吝惜。】,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相与:互相联合。】
诸侯害怕了,举行盟会来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财宝和肥美的土地,用来招请天下贤士,实行合纵,缔约结交,互相联合,结成一体。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言,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约从:相约合纵。离衡:使连横离散。】,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君子,个个明智忠信,宽仁爱人,尊重贤士,重用能人,他们结约合纵,拆散连横,聚合起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众多军队。
于是六国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这时候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给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为他们沟通各国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为他们统率军队。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叩关:指攻打函谷关。叩,敲。】。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逡巡:徘徊不前,欲进又止。九国:指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他们曾经凭着十倍于秦国的土地,用上百万的军队,去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秦国敞开关门把敌人放进来打,九国的军队却退缩奔逃,不敢前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镞(zú,族):箭头。,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卤:通“橹”,大盾。
秦国没有损失一枝箭、丢一个箭头的耗费,各国诸侯就已经疲困不堪了。因此合纵离散了,盟约解除了,争着割让地盘以侍奉秦国。这就使得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各国疲困的机会去制服他们,追逐败逃之敌,杀人上百万,尸体遍地;鲜血流成河,可以漂起盾牌。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国家无事。
秦国乘着有利的形势,控制了天下,切割诸侯土地,使得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入秦朝拜。王位传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很短,国家没有什么大事。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长策:长鞭。御:驾驭,统治。】,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至尊:指极尊之位,即帝位。】,执棰拊以鞭笞天下棰拊(fǔ,抚):指刑具。棰,棍棒。拊,刀柄。鞭笞(chī,吃):用鞭子抽打,这里是统治的意思。,威振四海。
到了秦始皇,继承了六代先人留下来的功业,举起长鞭驾驭各国,吞并东周、西周,灭亡诸侯,登临皇帝之位,统一了整个天下,用刑罚残酷统治全国,声威震动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俛(fǔ,府):同“俯”。,委命下吏【委命:把性命托付于人。】
又向南夺取了百越的土地,改设成桂林、象郡。百越的君长低着头,系上脖颈,把性命交付给秦国官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士:指六国之士。】
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戌守边防,驱赶匈奴使它后退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六国之士不敢张弓报仇。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百家之言:各学派的著作。言,言论。这里指书籍。】,以愚黔首。堕名城堕:同“隳(huī,灰)”,毁坏。,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锋:指兵刃。鐻(jù,据):钟类乐器。,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
于是废弃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毁了百家的书籍著作,对百姓实行愚民政策。拆毁名城,杀戮豪杰,收缴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兵刃,熔化乐器,用它们做成十二尊铜人,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然后斩华为城斩华:《新书》作“践华”,意思是登上华山,即据守华山。因河为津【因:借。津:这里指护城河,壕沟。】,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然后据守华山当作城墙,凭借黄河当作壕沟,上据万丈高城,下临无底深沟,以此作为坚固的屏障。
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外,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谁能奈何。一说:何,通“呵”,呵叱。,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金城:金属铸的城墙。形容非常坚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有优秀的将领、强劲的gōng弩把守着险关要塞,有忠信的大臣,又有精锐的部队,摆开了锐利武器,谁人能奈我何?天下已经安定。秦始皇的心理,以为关中那样坚固,有如千里长的铜铸城墙,是子子孙孙作帝王的万世基业。
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这里指边远的地方。。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牖(yǒu,有)绳枢: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做门枢。这是形容门窗非常的简陋。牖,窗户。枢,门户的转轴。,甿隶之人甿(méng,蒙)隶:雇农。甿:种田的人。,而迁徙之徒【迁徙之徒:被征去服兵役的人。】,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中等才能的人,即平常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蹑足:踏脚,插足。这里有出身于……的意思。,而倔起什伯之中什伯:古代军队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又《新书》“什伯”作“阡陌”。
始皇死后,他的余威仍然震慑着风俗各异的边远地区。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绳子捆门枢的贫寒人家子弟,是个为人耕田的雇农,被征服役的戌卒,才能赶不上中等人,没有仲尼、墨翟(dí,狄)的贤能,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出身于士卒行伍,起事于田间村野,
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起。】,天下云集响应【云集: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像回声一样地响应。响,同声。】,赢粮而景从赢:担负。景(yǐng,影)从:像影子一样地随从。景,同“影”。,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带着疲劳涣散的士兵,领着几百人的徒众,转过身来攻打秦朝。砍下树枝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的人像云彩一样地聚集成群,像回声一样响应起义,背负干粮,象影不离身一样跟随着他,山东地区的豪杰俊士,于是同时起来诛灭了秦朝王族。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自若:意思是依然如故。。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
再说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削弱,雍州的土地、殽山和函谷关的坚固,仍然象以前一样。陈涉的地位,比不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各国的国君那么尊贵,
鉏櫌棘矜棘矜(qín,勤):戟杆,等于说木棍。棘,通“戟”。矜,矛柄。,非锬于句戟长鎩也锬(xiān,先):同“铦”,锋利。勾戟:有钩的戟。长鎩(shā,杀):大矛。;适戍之众适(zhé,谪)戍:因有罪而被贬去戍边。适,同“谪”。,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土也乡时:先前。
锄把和木棍,比不上钩戟、长矛那样锋利;被流放守边的徒众,比不上九国的军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略,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谋士。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絜(xié,协):衡量,比较。,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同年而语:意思是同样看待。
然而成功失败各不相同,功业成就完全相反。假使让山东各国跟陈涉比比长短大小,量量权势实力,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招(qiáo,侨):举,攻取。八州:古时全国划分为九州,除秦国本土雍州外,还有八州。朝同列:使同列朝拜,意思是使六国诸侯臣服。同列,地位等级等同的,指六国诸侯。,百有余年矣。
然而秦国凭着雍州那块小小的地盘,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的权力,攻取了八州兼有了天下,使地位等级相同的六国诸侯都朝拜臣服,经历了一百多年。
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一夫:指陈胜。作难:起义。,身死人手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不势异也攻:指秦历代之君兼并诸侯,处于进攻地位。守:指秦取得天下后要保持其统治地位,处于守护地位。
然而后来秦统一了天下,以天下为家,以殽山和函谷关为宫殿,谁想到一个普通人带头发难,就使得秦之宗庙被毁,国家灭亡,皇子皇孙死在他人手中,让天下人耻笑,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义,夺取天下跟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所以称居帝位为“南面”。,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斐然:顺服的样子。斐,通“靡”。乡(xiàng,向)风:归顺。,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
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力政:以武力征伐。政,通“征”。,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既:当是“则”的意思。《会注考证》引李笠曰:“当依《新书》作'即’。”元元:等于说“喁喁”,可怜爱的样子。冀:希望。,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文书:诗书古籍。酷刑法:使刑法严酷。,先诈力而后仁义先:把……放在前头。后:把……放在后头。,以暴虐为天下始。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夫并兼者高诈力高:以为高,重视。,安定者贵顺权贵:以为贵,重视。顺权:顺时权变。,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离:经历。,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
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借使:假使。,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引领:伸长脖子。形容殷切盼望。。夫寒者利裋褐裋(shù,竖)褐:粗布短衣,僮仆所穿。,而饥者甘糟糠糟糠:酒渣、糠皮,穷人用以充饥的粗劣食物。,天下之嗷嗷嗷嗷:哀苦的叫声。,新主之资也资:凭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正的凭借。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
乡使二世庸主之行乡(xiàng,向)使:假使。,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缟(gǎo,搞)素:白色的衣服,丧服。,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圉而免刑戮囹(líng,零)圉(yǔ,雨):也作“囹圄”,监狱。,除去收帑汙秽之罪收帑:同“收孥”,古代连坐之法,一人犯罪,则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振:同“赈”。,轻赋少事少事:指减少劳役。,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约法:意思是简化法律。约,简约,简要。,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更节:改变节操。修行:修养品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塞:充塞,满足。,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
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
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智:智谋。这里指*智。,而暴乱之*止矣。
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坏宗庙与民:《集解》引徐产曰:“一无此上五字。”译文据删。,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
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却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
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纪:治理、管理。,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
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
然后*伪并起,而上下相遁遁:欺骗,欺蒙。。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于是*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
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用:具备。汤、武:商汤、周武王。,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
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牧民:治民。古代统治者视民为牛马,而自称牧民者为人牧。,务在安之而已。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
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正倾:挽救已经倾覆的局势。。是二世之过也。
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段意】:以上《过秦论》上、中两篇为读史者增附之文,故另立一段。
襄公立,享国十二年,初为西畤。葬西垂。生文公。
襄公登位,在位十二年。开始建造西畤(zhì,痣)。葬在西垂。生了文公。
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生静公。
文公登位,住在西垂宫。在位五十年去世,葬在西垂。生了静公。
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
静公没有登位就死了。生了宪公。
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生武公、德公、出子。
宪公在位十二年。住在西新邑。死后葬在衙县。生了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参父三人,率贼贼出子鄙衍“率贼”句:前一个“贼”是杀人者,刺客;后一个“贼”是杀害。,葬衙。武公立。
出子在位六年,住在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和参父三人,率领刺客在鄙衍刺杀了出子,葬在衙县。武公登位。
武公享国二十年,居平阳封宫。葬宣阳聚东南。三庶长伏其罪。德公立。
武公在位二十年。住在平阳封宫。葬在宣阳聚东南。三个庶长受到应有的惩罚。德公继位。
德公享国二年。居雍大郑宫。生宣公、成公、缪公。葬阳。初伏【初伏:指开始规定伏日,即把暑天分为三伏。】,以御蛊蛊(gǔ,古):本是毒虫,这里指伤人的热毒邪气。
德公在位二年。住在雍邑大郑宫。生了宣公、成公、缪公。葬在阳地。开始规定伏日,以抵御热毒邪气。
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葬阳。初志闰月【志:记载。】
宣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阳宫。葬在阳地。开始记载闰月。
成公享国四年,居雍之宫,葬阳。齐伐山戎、孤竹。
成公在位四年。住在雍邑的宫殿。葬在阳地。齐国攻打山戎、孤竹。
缪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天子致霸:指秦缪公称霸西戎时,周王致贺。】。葬雍。缪公学著人【著人:守卫在宫殿门屏之间的侍卫。著,门屏之间。】。生康公。
缪公在位三十九年。周天子为他称霸而致贺。葬在雍邑。缪公曾向宫殿的侍卫学习。生了康公。
康公享国十二年。居雍高寝。葬竘社。生共公。
康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竘(qǔ,上声曲)社。生了共公。
共公享国五年,居雍高寝。葬康公南。生桓公。
共公在位五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康公南面。生了桓公。
桓公享国二十七年。居雍太寝。葬义里丘北。生景公。
桓公在位二十七年。住在雍邑太寝。葬在义里丘的北边。生了景公。
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高寝,葬丘里南。生毕公。
景公在位四十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丘里南边。生了毕公。
毕公享国三十六年。葬车里北。生夷公。
毕公在位三十六年。葬在车里北边。生了夷公。
夷公不享国。死,葬左宫。生惠公。
夷公没有登位。死后葬在左宫,生了惠公。
惠公享国十年。葬车里。生悼公。
惠公在位十年。葬在车里。生了悼公。
悼公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城雍【城雍:在雍邑筑城。】。生剌龚公剌龚公:《秦本纪》和《六国诸侯年表》作“历共公”。
悼公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在雍邑修筑城墙。生了刺龚公。
剌龚公享国三十四年。葬入里。生躁公、怀公。其十年,彗星见。
刺龚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入里。生了躁公、怀公。第十年,出现了彗星。
躁公享国十四年。居受寝。葬悼公南。其元年,彗星见。
躁公在位十四年。住在受寝。葬在悼公南面。躁公元年,出现了慧星。
怀公从晋来。享国四年。葬栎圉氏。生灵公。诸臣围怀公,怀公自杀。
怀公从晋国回来。在位四年。葬在栎圉(yǔ,语)氏。生了灵公。大臣们包围怀公,怀公自杀。
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生简公。
肃灵公是昭子的儿子。住在泾阳。在位十年。葬在悼公西面,生了简公。
简公从晋来。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生惠公。其七年,百姓初带剑【百姓:百官。】
简公从晋国回来。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生了惠公。第七年,百官开始佩剑。
惠公享国十三年。葬陵圉。生出公。
惠公在位十三年。葬在陵圉。生了出公。
出公享国二年。出公自杀,葬雍。
出公在位二年。出公自杀。葬在雍邑。
献公享国二十三年。葬嚣圉。生孝公。
献公在位二十三年。葬在嚣圉。生了孝公。
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惠文王。其十三年,始都咸阳。
孝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弟圉。生了惠文王。孝公十三年开始建都咸阳。
惠文王享国二十七年。葬公陵。生悼武王。
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葬在公陵。生了悼武王。
悼武王享国四年,葬永陵。
悼武王在位四年。葬在永陵。
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茝阳。生孝文王。
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葬在芷阳。生了孝文王。
孝文王享国一年。葬寿陵。生庄襄王。
孝文王在位一年。葬在寿陵。生了庄襄王。
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茝阳。生始皇帝。吕不韦相。
庄襄王在位三年。葬在芷阳。生了始皇帝,吕不韦任相国。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市:集市。。十年,为户籍相伍【伍:古代五家为伍。】
献公登位第七年(前378),开始设立集市。第十年(前375),登记户口,五户相连共为一伍。
孝公立十六年,时桃李冬华华:同“花”。这里是开花的意思。
孝公登位第十六年(前346),这年桃树李树在冬天开了花。
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有新生婴儿曰“秦且王”。
惠文王十九岁登位。登位第二年(前336),开始实行用钱币。有个新生婴儿说:“秦国将称王。”
悼武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三年,渭水赤三日。
悼武王十九岁登位。登位第三年(前309),渭水变红了三天。
昭襄三生十九年而立。立四年,初为田开阡陌阡陌:田埂。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这里“开阡陌”是废除井田制。参见《秦本纪》、《商君列传》。
昭襄王十九岁登位。登位第四年(前304),开始开辟井田制下的田梗。
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庄襄王生三十二年而立。立二年,取太原地。
孝文王五十三岁登位。庄襄王三十二岁登位。登位第二年(前248),夺取了太原地区。
庄襄王元年,大赦,修先王功臣【修:论列,推举。】,施德厚骨肉【骨肉:喻指至亲。】,布惠于民。
庄襄王元年(前249),宣布大赦,论列表彰先王功臣,施予恩惠,厚待骨肉至亲,对百姓施以惠泽。
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东周联合诸侯谋划攻秦,秦国派相国吕不韦征讨,东周全部纳入秦国。秦国不继绝东周的祭祀,把阳人聚一地赐给周君,让他供奉祖宗祭祀。
始皇享国三十七年。葬郦邑。生二世皇帝。始皇生十三年而立。
始皇在位三十七年,葬在郦邑。生了二世皇帝。始皇是十三岁登位的。
二世皇帝享国三年。葬宜春。赵高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二世皇帝在位三年。葬在宜春苑。赵高任丞相,封安武侯。二世是十二岁登位的。
右秦襄公至二世右:等于说以上或前面。古书自右至左竖行书写,所以称以上或前面所记为“右”。,六百一十岁六百一十岁:《正义》:“《秦本纪》自襄公至二世,五百七十六年矣。年表自襄公至二世,五百六十一年。三说并不同,未知孰是。
以上从秦襄王到秦二世,总共六百一十年。
孝明皇帝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乙丑,曰曰:指班固说。《索隐》:“此已下是汉孝明帝访班固评贾(贾谊)、马(司马迁)赞中论秦二世亡天下之得失,后人因取其说附之此末。”
汉孝明皇帝十七年(公元74)十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乙丑日,孝明皇帝向班固询问贾谊、司马迁论秦二世亡天下的得失,班固说:
周历已移【历:历数,命数。】,仁不代母【仁不代母:意思是按照五行相生的观点,周属木德,汉属火德,木生火,所以周为汉母,子不代母,就是说汉不能直接代替周。】。秦直其位秦直其位:意思是秦正赶上木德与火德之间的帝王之位。直,同“值”赶上,碰上。
周朝的命数已经过去,周属木德,汉为火德,木生火,就是说周为汉母,子不代母,所以汉朝的仁德还不能直接代替周朝。
吕政残虐吕政:即秦始皇嬴政。《索隐》:“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吕政。”,然以诸侯十三诸侯十三:指秦始皇十三岁作诸侯王。《会注考证》以为“十三”下可能有脱文。,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宗亲:同宗的亲属。】
而秦朝正赶上了木德与火德之间的帝王之位。始皇嬴政残忍暴虐。然而他十三岁就当上了诸侯王,后来兼并了天下,放纵妄为,却又养育家族宗亲。
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
三十七年间,四处用兵,他制法律政令,传留给后代帝王。
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河神授图: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背负河图从黄河出现,古人以河出图为帝王圣者受命的吉兆。】,据狼、狐,蹈参、伐“据狼狐”二句:狼、狐,二星名。古人认为星主弓矢。参、伐,二星名。古人认为二星主斩杀。,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距:至,直到。】
这大概是由于获得了圣人的神威,河神授予了象征帝王受命的河图,凭借着主弓矢的狼星、狐星之气,和主斩杀的参星、伐星之气,帮助嬴政消除了天下诸侯,直到自称始皇帝。
始皇既没,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遂:实现。
秦始皇死后,胡亥极其愚蠢,郦山工程还没有完成,又重新营造阿房宫,以实现先王的计划。
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
还说什么“对于据有天下的人来说,以为最可贵的,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臣们竟然要废弃先君想干的事情”,杀了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
痛哉言乎!人头畜鸣【畜鸣:象牲畜一样鸣叫。意思就是说出话来象牲畜。】。不威不伐恶【威:威势,这里是逞威、暴虐的意思。】,不笃不虚亡【笃:重。这里指罪恶重。】
二世的这个话叫人多么痛心啊!他长着人的脑袋,却发出牲畜一样的叫声。如果他不逞淫威,人们就不会讨伐他的罪恶;如果他的罪恶不深重,就不至于国灭身亡。
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促:缩减,缩短。】,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直到帝位保不住了,残酷暴虐又加速了他的灭亡,虽然占据着地形有利的国度,还是不能长存。
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绂(fú,伏):系印的丝带。,车黄屋【黄屋:帝王乘坐的车子,因为车盖用黄缯做里子,故名。】,从百司,谒七庙。
子婴越序继承了王位,戴上垂着玉饰的王冠,佩上系着华美丝带的御玺,乘坐上帝王的黄屋车,带领百官,朝拜七庙。
小人乘非位【乘:登。非位:指不该得的位置。】,莫不怳忽失守怳忽:同“恍忽”。心神不定。,偷安日日【偷:苟且,得过且过。】,独能长念却虑【却:除去,排除。】,父子作权【权:权衡。】,近取于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
小人物登上本不属于他的高位,无不惶恐不安,心无主宰,每天苟且偷安。而子婴这个人却能谋虑长远,排除顾虑,跟他的儿子一起权衡策划,在一房室之内就近擒获赵高,终于杀死*臣,为先君诛讨了逆贼。
高死之后,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唇濡(rú,儒):沾湿。,楚兵已屠关中,真人翔霸上【真人:帝王,指汉高祖。】,素车婴组【婴:缠绕,指系在颈上。】,奉其符玺,以归帝者。
赵高死后,子婴还没来得及一一慰劳宾客亲属,饭没来得及咽下,酒没来得及沾唇,楚军已经屠灭了关中,真人天子已经飞临霸上,只得驾着白马白车,脖颈上系着丝带,手捧符节御玺,献给应该称帝的人。
郑伯茅旌鸾刀,严王退舍“郑伯”二句:前597年,楚庄王进攻郑国。郑伯袒露上身,左手执茅旌,右手执鸾刀,迎接庄王,请求不要灭绝郑国。庄王退舍七里。事见《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茅旌、鸾刀,都是宗庙里祭祀用的礼器。严王,即庄王,这是为避汉明帝刘庄名讳,改“庄”为“严”。。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春秋时楚庄王侵郑,郑伯持祭祀用的礼器茅旌和鸾刀,使楚庄王退兵三十里。然而黄河开了口子不能再堵住,鱼腐烂了不能再复原。
贾谊、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贾谊、司马迁说:“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陈:陈列,这里有显示施展的意思。】,而以责一日之孤【一日之孤:指子婴。】,误哉!
秦朝的衰弱是积久而成,天下已经土崩瓦解,即使有周公旦的那样的才能,也无法施展他的良策,而贾谊、司马迁竟拿秦朝的灭亡来责备登位几天的子婴,实在是错误啊!
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极:达到极点。】,得其理矣。复责小子【小子:指子婴。】,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
民间相传,是秦始皇造成的罪恶,胡亥把它推到顶点,这话是说到理上了。贾谊、司马迁又指责子婴,说原来的秦国土地可以保住,它就是所谓的不通晓时势变化呀。
纪季以酅,《春秋》不名“纪季”二句:纪,古国名。纪季:纪君的小弟弟。《春秋·庄公三年》:“纪季以酅(xī,希)入于齐(指做齐之附庸)。”《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不名,不记其名。纪季投降齐国,是为了保住宗庙,不得已而为之。。吾读《秦纪》【《秦纪》:即《秦始皇本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健其决:以其决为键,意思是认为他这样果断表现了他的干练。】,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纪季为保住宗庙,不得已把酅(xī,希)邑献给齐国,《春秋》不写出他的名字,是为了表彰他的贤德。我读《秦始皇本纪》,读到子婴车裂赵高时,未尝不感到他那样果断表现了他的干练,怜爱他的志气。子婴对待生死大义,已经是完美无缺了。
【段意】:这里有两部分内容:一为简记秦朝先君在位年数、葬地等大事,出于《秦纪》,是后人附录于《秦始皇本纪》后的;二为班固为了回答孝明帝的询问所写下的一段文字,内容是评论贾谊和司马迁对秦朝三位皇帝的论述,也是后人附录的。
原文~秦始皇本纪第六【3】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於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馀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彊弩不射。楚师深入,战於鸿门,曾无籓篱之艰。於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於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於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於秦王,二十馀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於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彊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馀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於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於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馀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籓篱,卻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於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谿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馀威振於殊俗。陈涉,甕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硃、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於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錟於句戟长铩也;適戍之众,非抗於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彊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後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後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穅,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汙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讙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後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於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於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襄公立,享国十二年。初为西畤。葬西垂。生文公。

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生静公。

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

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生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参父三人,率贼贼出子鄙衍,葬衙。武公立。

武公享国二十年。居平阳封宫。葬宣阳聚东南。三庶长伏其罪。德公立。

德公享国二年。居雍大郑宫。生宣公、成公、缪公。葬阳。初伏,以御蛊。

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葬阳。初志闰月。

成公享国四年,居雍之宫。葬阳。齐伐山戎、孤竹。

缪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缪公学著人。生康公。

康公享国十二年。居雍高寝。葬竘社。生共公。

共公享国五年,居雍高寝。葬康公南。生桓公。

桓公享国二十七年。居雍太寝。葬义里丘北。生景公。

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高寝,葬丘里南。生毕公。

毕公享国三十六年。葬车里北。生夷公。

夷公不享国。死,葬左宫。生惠公。

惠公享国十年。葬车里。生悼公。

悼公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城雍。生剌龚公。

剌龚公享国三十四年。葬入里。生躁公、怀公。其十年,彗星见。

躁公享国十四年。居受寝。葬悼公南。其元年,彗星见。

怀公从晋来。享国四年。葬栎圉氏。生灵公。诸臣围怀公,怀公自杀。

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生简公。

简公从晋来。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生惠公。其七年。百姓初带剑。

惠公享国十三年。葬陵圉。生出公。

出公享国二年。出公自杀,葬雍。

献公享国二十三年。葬嚣圉。生孝公。

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惠文王。其十三年,始都咸阳。

惠文王享国二十七年。葬公陵。生悼武王。

悼武王享国四年,葬永陵。

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茝阳。生孝文王。

孝文王享国一年。葬寿陵。生庄襄王。

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茝阳。生始皇帝。吕不韦相。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

孝公立十六年。时桃李冬华。

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有新生婴兒曰“秦且王”。

悼武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三年,渭水赤三日。

昭襄王生十九年而立。立四年,初为田开阡陌。

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

庄襄王生三十二年而立。立二年,取太原地。庄襄王元年,大赦,脩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布惠於民。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始皇享国三十七年。葬郦邑。生二世皇帝。始皇生十三年而立。

二世皇帝享国三年。葬宜春。赵高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右秦襄公至二世,六百一十岁。

孝明皇帝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乙丑,曰:

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於後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车黄屋,从百司,谒七庙。小人乘非位,莫不怳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卻虑,父子作权,近取於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高死之後,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脣,楚兵已屠关中,真人翔霸上,素车婴组,奉其符玺,以归帝者。郑伯茅旌鸾刀,严王退舍。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贾谊、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复责小子,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纪季以酅,春秋不名。吾读秦纪,至於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译文~秦始皇本纪第六【3】

太史公说:秦朝的祖先伯益,在唐尧、虞舜的时候,曾经建立功勋,被封给土地,受赐姓嬴。到夏朝、商朝时衰落了。到周朝衰落的时候,秦国兴起,在西部边境建起城邑。从穆公即位以来,逐渐蚕食诸侯,最终成就了始皇。始皇自以为功业比五帝伟大,地盘比三王宽广,就认为跟五帝、三王相比是羞耻。贾生评论的话说得多好啊!他说:

秦朝兼并了诸侯,山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桥梁封销不封了,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篱笆一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于是山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得此机会,就凭着三军的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相约,做交易,图谋他的主上。大臣们不可信用,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在这种时候,贤人智士会聚,有良将指挥各国的军队,有贤相沟通彼此的计谋,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秦国就引诱诸侯进入秦国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山东百万军队败逃崩溃。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把营垒筑得高高的而不轻易跟敌方作战,紧闭关门据守险塞,肩扛矛戟守卫在那里。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德高望众而未居王位者的德行。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下属不亲附。名义上是说灭亡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就必定退兵。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那么凭着能对大国发号施令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可是他们尊贵身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

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秦孝公占据了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防守,窥伺着周朝王室以图夺取政权,心怀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意图,有着囊括四海、并吞八方的雄心。那时候,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耕和纺织,修治防守和攻战的器械设备,对外实行连衡,挑起诸侯之间的争斗,于是秦国人仅以举手之劳就取得了西河以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王、武王继承原有的基业,遵循孝公留下来的策略,向南兼并了汉中,向西夺得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占据了险要的郡县。诸侯害怕了,举行盟会来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财宝和肥美的土地,用来招请天下贤士,实行合纵,缔约结交,互相联合,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君子,个个明智忠信,宽仁爱人,尊重贤士,重用能人,他们结约合纵,拆散连横,聚合起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众多军队。这时候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给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为他们沟通各国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为他们统率军队。他们曾经凭着十倍于秦国的土地,用上百万的军队,去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秦国敞开关门把敌人放进来打,九国的军队却退缩奔逃,不敢前进。秦国没有损失一枝箭、丢一个箭头的耗费,各国诸侯就已经疲困不堪了。因此合纵离散了,盟约解除了,争着割让地盘以侍奉秦国。这就使得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各国疲困的机会去制服他们,追逐败逃之敌,杀人上百万,尸体遍地;鲜血流成河,可以漂起盾牌。秦国乘着有利的形势,控制了天下,切割诸侯土地,使得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入秦朝拜。王位传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很短,国家没有什么大事。

到了秦始皇,继承了六代先人留下来的功业,举起长鞭驾驭各国,吞并东周、西周,灭亡诸侯,登临皇帝之位,统一了整个天下,用刑罚残酷统治全国,声威震动四海。又向南夺取了百越的土地,改设成桂林、象郡。百越的君长低着头,系上脖颈,把性命交付给秦国官吏。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戌守边防,驱赶匈奴使它后退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六国之士不敢张弓报仇。于是废弃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毁了百家的书籍著作,对百姓实行愚民政策。拆毁名城,杀戮豪杰,收缴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兵刃,熔化乐器,用它们做成十二尊铜人,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据守华山当作城墙,凭借黄河当作壕沟,上据万丈高城,下临无底深沟,以此作为坚固的屏障。有优秀的将领、强劲的gōng弩把守着险关要塞,有忠信的大臣,又有精锐的部队,摆开了锐利武器,谁人能奈我何?天下已经安定。秦始皇的心理,以为关中那样坚固,有如千里长的铜铸城墙,是子子孙孙作帝王的万世基业。

始皇死后,他的余威仍然震慑着风俗各异的边远地区。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绳子捆门枢的贫寒人家子弟,是个为人耕田的雇农,被征服役的戌卒,才能赶不上中等人,没有仲尼、墨翟(dí,狄)的贤能,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出身于士卒行伍,起事于田间村野,带着疲劳涣散的士兵,领着几百人的徒众,转过身来攻打秦朝。砍下树枝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的人像云彩一样地聚集成群,像回声一样响应起义,背负干粮,象影不离身一样跟随着他,山东地区的豪杰俊士,于是同时起来诛灭了秦朝王族。

再说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削弱,雍州的土地、殽山和函谷关的坚固,仍然象以前一样。陈涉的地位,比不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各国的国君那么尊贵,锄把和木棍,比不上钩戟、长矛那样锋利;被流放守边的徒众,比不上九国的军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略,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谋士。然而成功失败各不相同,功业成就完全相反。假使让山东各国跟陈涉比比长短大小,量量权势实力,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然而秦国凭着雍州那块小小的地盘,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的权力,攻取了八州兼有了天下,使地位等级相同的六国诸侯都朝拜臣服,经历了一百多年。然而后来秦统一了天下,以天下为家,以殽山和函谷关为宫殿,谁想到一个普通人带头发难,就使得秦之宗庙被毁,国家灭亡,皇子皇孙死在他人手中,让天下人耻笑,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义,夺取天下跟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正的凭借。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却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于是*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襄公登位,在位十二年。开始建造西畤(zhì,痣)。葬在西垂。生了文公。

文公登位,住在西垂宫。在位五十年去世,葬在西垂。生了静公。

静公没有登位就死了。生了宪公。

宪公在位十二年。住在西新邑。死后葬在衙县。生了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在位六年,住在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和参父三人,率领刺客在鄙衍刺杀了出子,葬在衙县。武公登位。

武公在位二十年。住在平阳封宫。葬在宣阳聚东南。三个庶长受到应有的惩罚。德公继位。

德公在位二年。住在雍邑大郑宫。生了宣公、成公、缪公。葬在阳地。开始规定伏日,以抵御热毒邪气。

宣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阳宫。葬在阳地。开始记载闰月。

成公在位四年。住在雍邑的宫殿。葬在阳地。齐国攻打山戎、孤竹。

缪公在位三十九年。周天子为他称霸而致贺。葬在雍邑。缪公曾向宫殿的侍卫学习。生了康公。

康公在位十二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竘(qǔ,上声曲)社。生了共公。

共公在位五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康公南面。生了桓公。

桓公在位二十七年。住在雍邑太寝。葬在义里丘的北边。生了景公。

景公在位四十年。住在雍邑高寝。葬在丘里南边。生了毕公。

毕公在位三十六年。葬在车里北边。生了夷公。

夷公没有登位。死后葬在左宫,生了惠公。

惠公在位十年。葬在车里。生了悼公。;

悼公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在雍邑修筑城墙。生了刺龚公。

刺龚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入里。生了躁公、怀公。第十年,出现了彗星。

躁公在位十四年。住在受寝。葬在悼公南面。躁公元年,出现了慧星。

怀公从晋国回来。在位四年。葬在栎圉(yǔ,语)氏。生了灵公。大臣们包围怀公,怀公自杀。

肃灵公是昭子的儿子。住在泾阳。在位十年。葬在悼公西面,生了简公。

简公从晋国回来。在位十五年。葬在僖公西面。生了惠公。第七年,百官开始佩剑。

惠公在位十三年。葬在陵圉。生了出公。

出公在位二年。出公自杀。葬在雍邑。

献公在位二十三年。葬在嚣圉。生了孝公。

孝公在位二十四年。葬在弟圉。生了惠文王。孝公十三年开始建都咸阳。

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葬在公陵。生了悼武王。

悼武王在位四年。葬在永陵。

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葬在芷阳。生了孝文王。

孝文王在位一年。葬在寿陵。生了庄襄王。

庄襄王在位三年。葬在芷阳。生了始皇帝,吕不韦任相国。

献公登位第七年(前378),开始设立集市。第十年(前375),登记户口,五户相连共为一伍。

孝公登位第十六年(前346),这年桃树李树在冬天开了花。

惠文王十九岁登位。登位第二年(前336),开始实行用钱币。有个新生婴儿说:“秦国将称王。”

悼武王十九岁登位。登位第三年(前309),渭水变红了三天。

昭襄王十九岁登位。登位第四年(前304),开始开辟井田制下的田梗。

孝文王五十三岁登位。

庄襄王三十二岁登位。登位第二年(前248),夺取了太原地区。庄襄王元年(前249),宣布大赦,论列表彰先王功臣,施予恩惠,厚待骨肉至亲,对百姓施以惠泽。东周联合诸侯谋划攻秦,秦国派相国吕不韦征讨,东周全部纳入秦国。秦国不继绝东周的祭祀,把阳人聚一地赐给周君,让他供奉祖宗祭祀。

始皇在位三十七年,葬在郦邑。生了二世皇帝。始皇是十三岁登位的。

二世皇帝在位三年。葬在宜春苑。赵高任丞相,封安武侯。二世是十二岁登位的。

以上从秦襄王到秦二世,总共六百一十年。

汉孝明皇帝十七年(公元74)十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乙丑日,孝明皇帝向班固询问贾谊、司马迁论秦二世亡天下的得失,班固说:

周朝的命数已经过去,周属木德,汉为火德,木生火,就是说周为汉母,子不代母,所以汉朝的仁德还不能直接代替周朝。而秦朝正赶上了木德与火德之间的帝王之位。始皇嬴政残忍暴虐。然而他十三岁就当上了诸侯王,后来兼并了天下,放纵妄为,却又养育家族宗亲。三十七年间,四处用兵,他制法律政令,传留给后代帝王。这大概是由于获得了圣人的神威,河神授予了象征帝王受命的河图,凭借着主弓矢的狼星、狐星之气,和主斩杀的参星、伐星之气,帮助嬴政消除了天下诸侯,直到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死后,胡亥极其愚蠢,郦山工程还没有完成,又重新营造阿房宫,以实现先王的计划。还说什么“对于据有天下的人来说,以为最可贵的,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臣们竟然要废弃先君想干的事情”,杀了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二世的这个话叫人多么痛心啊!他长着人的脑袋,却发出牲畜一样的叫声。如果他不逞淫威,人们就不会讨伐他的罪恶;如果他的罪恶不深重,就不至于国灭身亡。直到帝位保不住了,残酷暴虐又加速了他的灭亡,虽然占据着地形有利的国度,还是不能长存。

子婴越序继承了王位,戴上垂着玉饰的王冠,佩上系着华美丝带的御玺,乘坐上帝王的黄屋车,带领百官,朝拜七庙。小人物登上本不属于他的高位,无不惶恐不安,心无主宰,每天苟且偷安。而子婴这个人却能谋虑长远,排除顾虑,跟他的儿子一起权衡策划,在一房室之内就近擒获赵高,终于杀死*臣,为先君诛讨了逆贼。赵高死后,子婴还没来得及一一慰劳宾客亲属,饭没来得及咽下,酒没来得及沾唇,楚军已经屠灭了关中,真人天子已经飞临霸上,只得驾着白马白车,脖颈上系着丝带,手捧符节御玺,献给应该称帝的人。春秋时楚庄王侵郑,郑伯持祭祀用的礼器茅旌和鸾刀,使楚庄王退兵三十里。然而黄河开了口子不能再堵住,鱼腐烂了不能再复原。贾谊、司马迁说:“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秦朝的衰弱是积久而成,天下已经土崩瓦解,即使有周公旦的那样的才能,也无法施展他的良策,而贾谊、司马迁竟拿秦朝的灭亡来责备登位几天的子婴,实在是错误啊!民间相传,是秦始皇造成的罪恶,胡亥把它推到顶点,这话是说到理上了。贾谊、司马迁又指责子婴,说原来的秦国土地可以保住,它就是所谓的不通晓时势变化呀。纪季为保住宗庙,不得已把酅(xī,希)邑献给齐国,《春秋》不写出他的名字,是为了表彰他的贤德。我读《秦始皇本纪》,读到子婴车裂赵高时,未尝不感到他那样果断表现了他的干练,怜爱他的志气。子婴对待生死大义,已经是完美无缺了。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