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年前,高考763分,背着瘫痪父亲上武大的黄来女,后来怎么样了?

 司马天蝎 2022-07-17 发布于河北
图片

“那是我过得最凄凉的一个春节,父亲咳嗽、便秘、拉肚子,天天在折腾,除夕那天他终于累了睡着了。房子里很冷,外面还下着雨……”

2005年,武汉大学。

珞珈山附近的一栋破旧公寓。

在那个合家欢乐的冬夜,一个年轻的女孩,蜗居在一个10平米的楼道隔间,没日没夜地照料着病榻上的父亲。

虽然身心俱疲,可她的眉宇间始终横着一抹坚毅。

一年前,女孩以763分(广西高考标准分制,满分900)的优异成绩,从广西合浦考入武汉大学。

没想到这份喜悦竟然延续不到第二个春节,父亲就因为突发脑溢血,偏瘫不起。

眼瞅着马上就要开学,父女俩相依为命,女孩不可能扔下父亲不管。

于是,女孩暗自做了一个决定,带着瘫痪的父亲上大学。

图片

一年后,女孩的事迹登上《新闻联播》,写入《人民日报》,走进千家万户。

她就是,黄来女

这个名字,曾经感动过无数国人,也见证了一个寒门贵子的风雨兼程。

01

1989年,黄来女来到这个世界仅仅4年。

母亲便不堪生活的压力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

不久,父亲临时工作的县文工团也解散了。

致命的打击目不暇接。

这个贫困的家庭,在风雨飘摇中,眼看着就要垮掉。

万般无奈,父亲只能带着年幼的女儿四处打工。

他们去海边挖过海螺,也推着装糕点的三轮车钻过偏远的山村……

父女俩几乎没在一个地方长久安顿过,哪里有生意,他们就往哪里跑。

因为颠沛流离,生活艰辛,黄来女小学曾两度辍学,只上到3年级。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童年应该是灰色的,可黄来女却告诉我们:

“虽然从小过得清苦,自己从未感觉人生的凄凉。”

那些晦暗的日子里,父亲用他的乐观为女儿的童年染上了一抹明媚的亮彩。

黄来女永远忘不了,父亲在煤油灯下,一字一句教自己读书的面容;

也始终记得,苦涩的黑夜中,父亲给她拉二胡,为她缝制衣裳的身影;

因为父亲总能苦中作乐,只要有父亲在,黄来女从来没有失去过家的温暖。

图片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人最牛X?为什么这样觉得?”

很喜欢一个高赞留言中的一句话@程浩

“真正牛X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几年后,父女俩返回老家,黄来女直接升入五年级,并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初中。

后来更是一路逆袭,因为成绩优异,高中学费全免,高考又在千军万马中闯过独木桥,考上武大。

“人们肯定想不到,当年那个推着三轮车,到偏远的村庄去卖糕点的小女孩,有一天能读上大学,并且是如此美丽的武汉大学。”

站在珞珈山的樱花树下,黄来女父女满眼都是未来的繁花似锦。

可是命运的缰绳,在曙光露出的那一刹那,再一次悄无声息地拴在了这对苦命人的腰间。

图片

02

灾难来得很突然。

起初父亲来武汉打工,打算陪黄来女一起过个年。

谁知一天傍晚,摔倒在地后呕吐不止。

紧急送医,诊断为脑出血,医院当时还下了病危通知书。

因为抢救及时,父亲总算熬过这场危机。

可出院不到6天,再次病发。

随后的检查还发现父亲患有糖尿病、脑梗塞和膀胱癌。

这一次,父亲不仅右身瘫痪,而且神志丧失,无法开口说话,甚至连自己女儿都不认识了。

那一天,是大年初三。

新年刚刚开始,可是快乐属于别人。

父亲的病治疗周期很长,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黄来女的肩上。

于是,她拼命地去做兼职,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做三份家教,还在学校领了一份勤工俭学。

为了方便照顾父亲,黄来女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很小的隔间。

那些日子,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准备早餐、帮父亲洗漱、打针吃药。

中午下课,还要赶回去做午饭,替父亲熬药。

晚上安顿好父亲后,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汉口做家教,回到家通常是10点半以后了。

除此之外,黄来女每天把自己的伙食费严格控制在10元以内。

图片

为了让父亲更好的恢复,她还自学了基本的体疗指法。

女孩子力气小,每一次治疗,都要耗尽全身气力。

即使寒冷的冬日,也会累得大汗淋漓。

也许父女连心,又或许真的有情动天地。

一天,黄来女正在给父亲做体疗,突然听到父亲的喉咙里发出了“噢噢”的声音。


然后两道亲切柔和的目光,落在她的脸上。

父亲醒了。

那一刻,黄来女喜极而泣。

父亲也不禁泪流满面。

虽然无法动弹,可女儿受的苦,让他心如刀割。

之后,在黄来女的悉心照料下,父亲渐渐康复。

连医生也难以置信。

命运的车轮碾过黄来女瘦弱的背脊,几乎已经把她压入生活的泥土里,可是她挣扎着又往前走了很长很长一段路。

“我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这是做儿女应该做的,爸爸为我付出了这么多。世上最悲哀的事情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我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是一个奇迹吗?

这只是一个女儿的信仰。

图片


03


黄来女曾说过一句话:

“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是学校,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可以上大学。”

照顾父亲的日子里,黄来女也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业。

你可以看到她在深夜昏黄的灯光下,翻开书本;

也能看到病床前,她一边守着父亲,一边学习的身影。

黄来女的同学曾向到访的记者讲过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帮她照顾她的爸爸,看到她那些英文版专业课教材中的圈圈点点,突然觉得很惭愧。因为虽然有比她多得多的时间,我们也很少看那些教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被生活一次又一次捶打之后,还能够紧咬牙关不放。

可每当黄来女被命运逼到墙角,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都是一场又一场绝地反击。

她说:“我无法选择生活条件,但可选择生活态度。”

一边带着父亲治病求医,一边刻苦攻读。

黄来女的学习成绩不仅年年名列前茅,收获奖学金。

毕业前还拿到了保研名额,成为了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推免研究生。

图片


04


再往后,我们一起见证了黄来女的精彩。

2006年,中国大学生十大人物。

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

2008年,在武汉为奥运传递圣火。

……

图片图片

不过比起这些光彩夺目的头衔,我更喜欢和大家分享黄来女“成名”后的两件小事。

一次,《人民日报》的记者去采访黄来女。

在那间简陋到极致的小隔间里,发现墙上张贴着几张贴画,床前的茶几上放着小小的塑料花……

虽然一张病床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空间,却被女孩打理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你问她什么是幸福?

女孩轻轻笑道:

“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太阳下山的时候,自己可以回家,而不是去医院,那就是幸福的。”

能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保持一抹温柔,一丝细腻,这样的人,总能把日子活出头。

第二件,是黄来女“背父上学”初登报刊的时候。

一位不知姓名的读者,通过新闻媒体给她捐了500元钱。

而彼时全院同学先后3次自发地给她捐出了3万多元钱,并且学校已经提供给了她勤工俭学的岗位。

在度过最困难的那段时间后,她基本谢绝了社会上的捐款。

这500元是匿名捐赠,她找不到那位爱心人士,便将钱转捐给了学院的另一名贫困生。

黄来女说,接受了那么多的帮助,没有办法一一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

但她会在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人间有时真的很苦,若能心怀感恩,照亮彼此,生活便多了一丝甜。

图片
黄来女为贫困学生做公益励志演讲


05


2009年,黄来女从武大信息安全专业硕士毕业。

自此,她便鲜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直到《楚天金报》的一则报道,我们才知道她已经在广州打拼多年。

当年,武汉大学曾有意推荐她留校,但她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了奔赴远方。

“留在武汉,我可能永远只是那个孝老爱亲的黄来女,其实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性。”

毕业时,她特意揭下了宿舍墙上的那幅“励志青春——全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海报。

带着父亲,踏上了新的征途。

后来她进入了一家500强公司,那里很少有人知道黄来女这个名字。

“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拉材料,添加物料,修理器械,虽然累,但累并快乐着。”

默默耕耘,等到再次见诸报端,黄来女已经在公司做到了生产管理的职位,于大城市站稳了脚跟。

不过黄来女也有遗憾,父亲多年前已经离她而去。

庆幸的是,女儿至始至终都陪伴在父亲身边。

父亲也见证了女儿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图片

说实话,我们这辈子大概率不会像黄来女那般屡遭厄难,可也少不了这样那样的难关。

黄来女的故事恰恰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关键的指南:

这个世界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好好读书、好好生活。

因为这两件事,是我们人生中少有的,只要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的事情。

最后和大家分享黄来女在《灾难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中写的一段话:

“我脸上常常挂着微笑。我并不觉得经过生活的磨难,就一定要有沧桑印记的脸庞和世态炎凉的心态。

即便是最艰难的日子里,也会有些美好的东西,有些值得开心的事情。当灾难不可避免地来临的时候,既然哭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不笑呢?

我一直相信,灾难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最难的时候总会过去。”

图片

参考资料:
央视国际:《带父求学的黄来女:我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
人民日报:《一路艰辛一路歌》
光明日报:《她的微笑始终那么灿烂》
广西新闻网:《父亲和读书都不能放弃 合浦姑娘带病重父亲上大学》
楚天金报:《黄来女外企打拼广州立足》
黄来女:《灾难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