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呓解《道德经》之四:“无为而为”

 新用户64325103 2022-07-18 发布于上海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这是道的显著体性和功能特征,是自然法则的根本遵循。“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无为的好处,天地已经给出了答案,做出了榜样,不需再作无谓的说教,人类只需效法自然,就能得到“无为”的益处。同时,老子又担忧:天下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Image

    一、道无不为

    古人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自然大势,生生不息中,无为而无不为。”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日出日落,地久天长,非“人为”而能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皆自然也。

    《老子》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一切都是道的最好安排,就像大江大河一样,奔涌不息,一往无前,日夜汇流,无法抗拒。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天之道,有最为强大的职责功能,最严密的行为法则,所以不必担心,人不为就会失去什么。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第三十四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自然观,明确指出天地的“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属性,而且疏而不失,周行不殆,尽职尽责,不求功名。

Image

    二、有所不为

    “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看似无为自然都在为。不该为的不为,你不为必然有人在为。道是以无为的心态,行无不为之事,“不为”其实就是“为”,是“为”的最高境界。

    在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全民蛰居在家,人们会有很多的反思。大批医护人员冲到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而大量的市民,只需封闭在家,减少外出,就是不添乱,就是做贡献。这期间,大量的观摩评比、检查考核没有了,迎来送往、吃喝招待没有了,但社会秩序异常的稳定。一些连续生产企业,用人只有平时的一半,但生产效率非常高。一些复工复产企业,用三分之二的人就达到了疫情之前原有的生产水平。有些企业的领导因被隔离而未能到岗指挥,但基层工作井井有条,一线管理者的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体现,这不就是“无为无不为”的道理吗!

    现在的人们主要是顾虑太多,担忧太多,无谓的干预太多。认清了“有为”和“无为”的关系,无论对个人的生活还是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是要告诫人们,要想提升学问,可以不断增加知识;要想修行悟道,就要不断舍弃已知的东西。既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又要有敢于“自损”的勇气。老子还希望人们要争取在一个领域或一个专业上,做到最精最好,“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学知识不要追求涉猎过广,做事情不能贪求过多,既要不断进取,又要勇于舍弃,敢于放下,损之又损,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无我”则合道,合道则“无为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因此,老子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人们立身处事所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Image

    三、不可妄为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是谓道纪。”道纪威严,不能不从,是谓敬畏之心。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为则害己,妄为则遗患,乱为则招灾,自然之道不可逆转。

    即使要为,也应顺势而为。世上万物,为道所生,都有内在的特性和规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必须顺应自然的“大德”。作为生育万物的道,且能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主而不宰”,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怎么会做不到呢。“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第七十七章)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此进道。”(第六十二章)。一个社会组织如果管理层级繁多,管理人员队伍臃肿,监管治理成本过高,那么它的管理效率肯定很难提升,反而滋生了人浮于事的弊端。社会的治理,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科学严谨的运行秩序和规则,让它按照“秩序规则”自然地运转就行了,不必有过多人为的干预。人为的干预多了,规则就会失效,组织的运行也就很难保持稳定可靠持久。

    特别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可节省较多监督治理费用,而且有效减少“不作为、乱作为”的腐败问题。人类还是认真地向“道”来学习吧。老子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他的意思并不是说“治大国像烹小鲜一样简单”,而是要着重强调一个道理:越是治理大国,越不能乱折腾。治理一个大国,一定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思想的稳定性,文化的传承性,不能动摇战略定力,或朝令夕改,或忽左忽右,让民心不知所向,必然导致国家的动荡,民不聊生。顺应自然,顺势而为,则是“法自然、合天道”的正确行为。自然之道,有它明确清晰的规矩,有永恒不变的法则,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就能做到“知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第十六章)

    当前,很多人对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深表担忧:土壤污染严重,过度地使用农药、化肥,土地板结活性变差;优质耕地在不断减少,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都在蚕食着有限的耕地;最可怕的是因“转基因”而带来的种子危机,“转基因”作物没有繁殖能力,老种子存续不够,长此以往,就有“断种”的危险。

    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妄作为、乱折腾的结果。

    人类“过度作为”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整个地球的生态变得十分脆弱,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决定着地球未来的命运。所以,今天的人们更应该以“无为”心态处事,还人间一个清净,还地球一个清净。

(衷心感谢原创俨如散人)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