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门23号:天安门对面的建筑,到底是何来头?占据如此优越的位置

 义聚成酒铺烤涮 2022-07-18 发布于北京

1901年,远隔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登载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美国工程师在北京城修筑美使馆的故事。美使馆历时两年修成,虽是五栋不起眼的灰砖小楼,但是它的地理位置极佳。

小院的正北就对着天安门,南边就临着火车站,附近还有其他国家的使馆,这一块在清末被称为“东交民巷”。

百年已过,曾经的“国中之国”也早已变了模样。唯独不变的,是这天安门对面的建筑,它拥有着百年前的西式风格,却被改造出了古韵新风。

文章图片1

古韵新风

这片小楼的位置在前门23号,位于天安门东南侧的一隅,前身是美国的使领馆。它所在的这一片叫做“东交民巷”,最早起源于元朝,曾是北京人出售米粮的地方,因此也称为“东郊米巷”。明清时代繁荣不已,曾是重要府部所在之地。

文章图片2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一片成为了被列强瓜分的场地,多国在此修筑使馆,建立驻兵营。

1949年,中国彻底结束了被外邦侵略的屈辱历史后,此前的外国使馆纷纷宣布撤出,前门23号被划成钓鱼台前门宾馆。

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变化,这五栋小楼也变得破败不堪,建筑的布局也被打乱得异常严重,周边新增了许多杂乱的建筑。但由于前门宾馆只限内部接待,前门23号外有高耸的围墙和驻守的岗哨,也使得这片小楼成为众人瞩目的所在。

随着北京市新的涉外宾馆纷纷落成后,曾经的前门宾馆也因为年久失修渐渐失去了它的效用。

但前门23号的小楼焕发着新古典主义的风韵,这使得对它的保护性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有上海外滩3号的案例珠玉在前,这说明老式的经典建筑也能在改造下焕发出新生机。

文章图片3

五府六部,历史悠久

回顾前门23号的百年变迁,不能不追溯到东交民巷明清时期更加古老的历史。东郊米巷原称为江米巷,最早见于元代。

元世祖主持开凿的通惠河,连通了纵横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方便来往的运粮船直接沿途停泊,由此就形成了一条自东向西专门叫卖江米的巷子。

文章图片4

江米是南方来的糯米,当地人称为“江米”,后这条巷子就被叫做“江米巷”。

这时,它只是专门售卖南方送来的江米的小巷,没有什么知名度。到了明代之后,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使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小巷的地位开始发生转变。

永乐十八年,皇帝下令翻修北京城,都城向南扩展到了前三门一线,江米巷也被划入了皇闱内城之中。

由于棋盘街的设置,使得江米巷被划成了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东江米巷的位置独特,它就位于皇城的大门口,所以这里设立了很多官署衙门。

文章图片5

根据相关的典籍记载,明朝的宗人府、吏部、户部、鸿胪寺、上林苑监、詹事府等重要的部门都在此驻扎,自此东江米巷成为了明朝时期北京城核心的行政区域,也享有“五府六部”的称号。

文章图片6

清朝也大抵沿袭了明朝的官府布局模式,又在东江米巷新添了一些诸如肃王府、怡亲王祠这样的建筑,周边还有一些官员的宅子和民宅隐没其中。往后东江米巷不仅是官府衙门的所在地,还是对外交往中心的所在地。

负责接待外国使臣的会同馆南馆就设置在东江米巷,后负责外邦文书翻译业务的四译馆也并入会同馆。乾隆时期曾经来华访问的英国使臣,都在会同四译馆居住过。

清朝政府还与沙俄来往密切,曾设俄罗斯南馆专门供俄国商人居住,后又专设俄罗斯馆同俄国人,由此开创了东江米巷有外国使者专属住地的先河。

文章图片7

国中之国,历经劫难

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法同清政府协商,要求派遣使臣进驻北京城。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后,将位于东江米巷的亲王府和纯公府充作了英使馆和法使馆。此后,俄国、美国、西班牙、荷兰等国,也陆续派遣使节来华进驻东江米巷一带。

文章图片8

此时的东江米巷虽已成为对外交往中心,但是管辖权依然为清政府所有,而各国使馆所占地界也不足东江米巷的二十分之一,周边仍有许多的官署、民居和宅邸。东江米巷也因与外交有关,改名为“东交民巷”。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郊米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东江米巷至此沦为“国中之国”。

当然,中国人民也曾抗争过八国联军的非正义战争,清军和义和团在1900年6月20日到7月14日,曾发起过对于列强使馆的猛烈进攻。

但由于清政府优柔寡断、打打停停,造成使馆区被围困56天后还是顺利解围。而这次攻占使馆区事件,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增兵入驻、夺取在华特殊利益的理由。

文章图片9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达成新的协议,东交民巷的管辖权归国外使团所有,并重新划立了使馆区的界限,将原来仅占二十分之一的面积扩展至整个东交民巷。

而东交民巷原有的一些寺庙、民宅、官署和府邸等纷纷被要求迁出,或是被占用,还进驻了外国军队专门守卫。

文章图片10

到了民国时期,外国列强在华的特殊利益和租界地并未全部收回,东交民巷继续受到外国势力的控制。动荡之时,东交民巷的使馆区还成为了各方人物的避难之所,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曾进入过使馆区的日本兵营寻求庇护。

文章图片11

1928年国民政府南迁至南京,各国使馆也都相携而去,自此,东交民巷作为外交使馆区的使命结束。不过各国都以签订的辛丑条约未履行完为由,继续控制着东交民巷,保护自己的在华特权。

1943年,英法美等国家虽与中国签订了相关协议,声明废除其在华特权,但是仍未撤除其在东交民巷的驻扎军队。直到北平解放后,东交民巷的产权才被顺利收回,原来的各国使馆和兵营被征用。

文章图片12

结束屈辱,另作他用

东交民巷使馆区唯一留下来的印记,就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它们就是记录曾发生在这里的历史的鲜活印证。

像日本使馆旧址,就是现存的东交民巷最古老的建筑,具有浓重的欧洲古典主义的色彩。曾经的法国邮局则是近代折中主义样式的建筑,比如墙体为中式的古典砖墙,再结合西式的门窗。

文章图片13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东交民巷也结束了漫长的屈辱史,由市委、市政府等各机关单位进驻,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都被保存下来。

曾经的法国邮局变成了交民巷的邮政局和储蓄所,以前的比利时使馆变成了紫金宾馆,之前的意大利使馆旧址变成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

以前的美国使领馆也变成了钓鱼台国宾馆所属的前门宾馆,承担起了接待贵宾的重任。

文章图片14

前门23号作为曾经的美国使馆区,也在中美建交的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1年,尼克松和基辛格精心策划为名为“波罗”的秘密行动计划,开始向中国释放积极的信号。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以“得病”为理由突然闭门谢客,并在巴基斯坦乘坐飞机前往中国与周恩来会晤。

飞机经过了五个半小时的飞行,终于跨越了世界屋脊飞抵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周恩来和基辛格的首次会晤,就是在钓鱼台国宾馆中进行。

这次谈话持续了17个小时,双方虽有争论但都开诚布公地坦述看法,这也为之后的中美建交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文章图片15

历史的车轨,冥冥之中又再次交汇,从而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过20世纪80年代以后,前门宾馆渐渐失去了接待外宾的效用,由于资金缺乏加上年久失修,它已无法再承担起之前的功能。

但其所在的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本身就拥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它们需要找到新的定位。2001年6月25日,东交民巷使馆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了百年的变迁,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局部破坏严重,它们需要从局部到整体更加全面的保护。

对于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要注重保留它们的传统街巷,要从不同程度维护使之恢复成20世纪初的院落布局,要保留其本真的建筑风貌,而周边维修加固的建筑不能去损害其原有的建筑。

文章图片16

百年回眸,重获新生

与这些旧式的建筑不经意的邂逅,就像是与百年前的历史来的一次交会,它警醒我们要勿忘曾经的耻辱,珍惜现有的当下。不过对于前门23号来说,更好的保护是发展。

文章图片17

结语

天安门对面的建筑,已经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它是历史的印证,也在时代的发展中重获新生。回看过往,它曾经沦为过列强的租借地,是国耻国辱的象征。但我们现在望过去、走过去,会坚定地相信,它的未来依旧光辉灿烂!

文章图片18

参考文献

[1]黎燕. 旧京使馆区──东交民巷[J]. 北京房地产, 1995(4):3.
[2]王铭珍. 东交民巷的变迁[J]. 北京档案, 1999(5):1.
[3]孙雅男, 雷晓宇. 前门23号:上流社会的一道屏风?[J]. 中国企业家, 2008.
[4]媛媛, 李鹏. 前门23号:用历史承载时尚感[J]. 烹调知识, 2011(3Z):4.
[5]叶铮, 崔愷. 崔愷:一处近代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前门23号院的故事[J]. 城市环境设计, 2009(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