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姓自得姓起距今已有数千载,文献中关于赵姓族人记载浩如烟海,赵姓作为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灿烂的家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一朵奇葩,总结部分能代表赵姓的名词,希望赵姓族人,奋发图强,勇为人先,不辱家声不坠门楣! 造父,嬴姓,赵氏。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善御者。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嬴姓,和造父同为伯益之后,是伯益次子若木之后)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家族称为赵氏,为赵国始祖。周孝王时,造父的后人赵非子又因养马之功被封于秦(天水),为秦国始祖。天水赵氏为中古时期的一个士族,兴起于西汉时期 ,自西汉至隋唐历久不衰。秦汉之际,代王嘉之子赵公辅定居陇西天水,为天水赵氏的始祖。天水赵氏早期人物有西汉的赵充国,东汉的赵壹、赵融等。而根据东汉三老赵宽碑记载,天水赵氏两汉时期为官显赫者甚多,除了史书记载的人物外,另有西汉少府赵仲况、西汉云中太守赵君游、西汉朔农都尉赵游都、东汉敦煌太守赵子仁、东汉护羌校尉赵宽等,因此发展为陇右地区的世家大族。两汉及以后,天水赵氏族人四处迁移,除了本贯天水郡外,分出的房支有金城赵氏、中山赵氏、新安赵氏等。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到晚年时“手不释卷”,经史百家摆放桌案,其知识已经得到了后人“该博”的评价。宋太宗即位后,有一次和赵普闲聊,随口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赵普病逝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宋朝名臣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他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由于面颜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当时的包拯齐名,其实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融合了赵抃事迹。入川后,自奉俭廉,禁吏为奸,蜀风为之一变。后为成都知府。神宗时,被诏回京师任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青苗法再次入蜀,孤身一人,仅一琴一鹤相随,后再知成都府。其时他为政宽简,故而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富足,所以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神宗即位后,赵抃官拜参知政事,因反对新法,罢为杭州知州,移任青州(今属山东)、成都、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地长官。后世裔孙为颂扬先祖为官俭约、轻车简从的高风亮节而以“琴鹤”标额其堂。赵公明,又名赵玄坛、黑虎玄坛,全称上清如意金轮院正一玄坛赵元帅,民间俗称玄坛真君。姓赵,名朗,一名昶,字公明,以字行,也有人称其为赵玄坛、赵光明。道教所信奉的财神,传说他能以役雷驭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 据《辞海》记载,赵玄坛的形象是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民间相传赵公明为正财神,居五路财神之首,财神祖庙坐落于赵公明故里-陕西周至县集贤镇赵代村。本文虽总结部分代表赵姓族人的词语,然奈何赵姓族人很是优秀,文章篇幅又有限,只能挂一漏万!欢迎诸位赵姓读者评论区留言补充完善,同时可以留下字辈和地址,方便他人寻根寻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