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官进爵已到天花板,再冒进争功就蛇足了

 思维观察员 2022-07-18 发布于广东

01.

人的行为往往是其观念的产物,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公元前323年,楚国大将昭阳率军进攻魏国,战胜了魏军,擒杀了魏将,取得了魏国八座城池。

昭阳似乎上了瘾,接着调转军队想要进攻齐国。

齐王安逸惯了,不想打。但是人家都把兵刃对准了自己,总得想应对办法呀…

此时陈轸在齐国做客卿,为齐王排忧解难是本分。与齐王合计之后,作为齐国使者,就去找昭阳谈心去了。

陈轸见了昭阳,行礼之后,便祝贺他取得的这些战绩。

接着陈轸问:依楚国法律,打败敌军擒杀敌首,会封什么官爵?

昭阳:官,可封为上柱国;爵,可封为上执圭

这里陈轸跟昭阳确认了楚国封赏的事,作为后续推理的基础,也强化了昭阳现在已经获得了这些楚国最重要的官位与爵位了。

陈轸:比这更尊贵的官爵还有什么呢?

昭阳:那就只有令尹了。

陈轸:令尹是最尊贵的官位啊!但楚王是不会设置两个令尹的。

这段陈轸与昭阳的对话,陈轸最后抛出了一个隐藏了结论的推演判断:

[令尹]楚王不会设置两个

已经有人成了[令尹]

------------

(昭阳)不会被封[令尹]了

简单一点理解为:昭阳拔营夺寨能获得的官爵封赏已经到顶了。

02.

封赏到顶了那又怎样?

昭阳知道陈轸说得是这么回事,但是没弄清陈轸具体想说啥。

于是陈轸说了那个我们沿用至今的典故。

说楚国有个贵族和门客们正在吟诗作乐,期间他想把一壶酒赐给门客喝。

这壶酒,若几个人分着喝,不够喝、不尽兴;若一个人喝,正合适。

故事背景的描述,展示出了一个两难困境:

要么分着喝,都不尽兴

要么一人喝,喝尽兴

不能让“都不尽心”

------------

给一人喝尽兴

那么到底给谁喝呢?

于是这位贵族大人决定通过画画来定。

他请门客们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成,这壶就归谁。

开始不久,一个门客率先完成了画作,一条蛇跃然在了地上,于是他就把酒壶接了过来准备喝。

故事里的贵族在这里应用一个条件推理:

如果先画出蛇,则获得那壶酒

第一位门客先画出了蛇

------------

第一位门客获得那壶酒

若第一位门客此时停笔,并一饮而尽,则故事就结束了。

但是…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做。

这位门客左手托酒,右手的笔还没放下,意气风发的又在自己的画作上舞动了起来,口里念叨着:我还能为它添上脚呢。

未等他的蛇足添完,另一位门客的蛇就画好了。

他夺过第一位门客手中的酒壶,说到:蛇本来就没脚,你哪能硬给添上脚呢?

说完他就将那壶酒倒入口中,一饮而尽。

在大前提不变的前提下,小前提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推理结果。

原本第一位门客画好了蛇,但当他给蛇添了“脚”,那就不是蛇了:

如果先画出蛇,则获得那壶酒

第一位门客不能喝那壶酒

------------

第一位门客没有先画出蛇

那么第二位门客画出了蛇,就成了第一个画出蛇的人,按照规定这酒自然而然就归他喝了。

03.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陈轸借这个典故,继续展开对昭阳的说服。

如今将军您辅佐楚王攻打魏国,大胜魏军,擒杀魏将,攻取城池,在楚国已经获得了最高官位及爵位。

现在您又想攻打齐国,打仗目的是建功立业,可您已经不可能有更高的封赏了,那么继续攻城掠地于您而言也就没了意义。

若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就会招致杀身之祸,让已到手的官爵被别人所占有,就如同画蛇添足一样!

这里陈轸通过画蛇添足的故事,对照着昭阳当前进攻齐国的决策,做了推理:

画蛇添加了足,蛇就不是蛇

获得最高官爵却还要争功名

------------

已获得的官爵可能会失去

失去总比获得更让人产生行动力。

要保持现有的,就得学会急流勇退,那么先前激进的决策——攻打齐国——就得做调整,即放弃攻打齐国。

昭阳认同了陈轸的说法,于是就撤了兵。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好好讲时你就听,免得动手伤了和气

要么加入成兄弟,要么腾出手了就揍你

你明明有权有势,何必投降当孙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