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政治吉祥物重掌日本军政大权,二战前裕仁天皇还是个宫斗高手?

 冷兵器研究所 2022-07-18 发布于浙江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字数:8110,阅读时间:约17分钟

编者按:1926年12月25凌晨1点25分,大正天皇病死于神奈川县叶山行宫。当天晚上皇太子裕仁便在行宫内继承皇位,成为第124代天皇。行宫中的神官为其举行了迎请剑玺的仪式(把草薙剑和八坂琼钩玉,以及御玺和国玺两颗印章奉献给新天皇)。

与此同时,在东京皇宫内的临时会议上确定新年号为“昭和”。此年号取自中国儒家经典《尚书》中的:“百姓昭明,万邦协和”。但是事实上,日本的百姓既不昭明,日本这个国家也从来没有与别国协和过。

而此时的世人还意识不到就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乃至全人类都将被日本拖入战争的深渊。而发动这一切的正是这位新天皇。那么从一个古代“摆设”到战争的发动者,裕仁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本文开始就来说说从明治到昭和,裕仁天皇是如何完成中央集权的。




明治时代的政变与明治天皇的实权





之所以说日本天皇是个摆设,那是因为从镰仓时代开始一直到江户时代,日本就从来都是武家天下。


国家政权一直都在幕府将军的手上,到了江户末年,萨长两藩为主的倒幕军虽然打着“王政复古”的旗号,借天皇的名义推翻了德川幕府,但政权也只是从德川家转移到了萨长两藩。

为此从明治天皇睦仁(明治取自于中国《易经》里“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开始就一直希望可以将国家实权从萨长两藩手中夺回,可惜的是一直未能如愿。在明治史上有两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明治10年的政变:这次政变里,长州藩的井上馨(大藏省大辅)迫于萨摩藩的西乡隆盛要增加军费开支和征韩问题的压力,只得5月14日辞职。而西乡隆盛的征韩计划也没有得到明治天皇的批准,也只得于10月23日辞职。此次萨长的内讧也直接导致了西南战争的爆发。

明治天皇家族


明治14年的政变:这次政变里,大隈重信就立宪权向伊藤博文“逼宫”。事实上明治天皇早在1875年4月14日的时候就下诏:“渐次确立国家立宪之政体”。此举无疑就是想要通过稳健的形式来立宪。

但是到了1881年(明治14年)3月,肥前藩出身的大藏省官员大隈重信,借民权运动的良机,向栖川宫炽仁亲王递交了开设国会的意见书并提出建议。建议的重点如下:当年内制定宪法,第二年即明治十五年选拔议员,明治十六年开设议会。

也就是说大隈重信希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制定宪法、开设国会。但是国会这样的“政治机构”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所以,大隈重信此举无疑是用激进的方式在向稳健立宪的代表伊藤博文“逼宫”。而大隈重信激进的“逼宫”手段,还远不止如此。

此前倒幕战争中的黑田清隆(萨摩藩)在追击幕府残军的“远征北海道”战役后,就被一直留在了北海道搞“开发”。(电影《北之零年》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但是在这期间,北海道的众多开发项目被黑田清隆以低价卖给了同为萨摩藩的商人五代友厚。

而这样的“丑闻”居然被三菱财阀所探知,随后三菱的“掌柜”岩崎弥太郎将这丑闻告知了素来交好的大隈重信,大隈重信则通过福泽谕吉的《邮政报知新闻》在7月28日将这“丑闻”扩散到了日本全国。到了这个时候,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之间的立宪权之争就只能由明治天皇来裁夺了。

三菱的“掌柜”岩崎弥太郎
虽然比起用战争手段来夺权,以立宪权为借口的“宫斗”看上去有文明的多,但是大隈重信想要仅凭三菱财阀和福泽谕吉的民间力量,以及肥前藩就想要胜过此时的萨长两藩代表伊藤田博文,明显是小看了对方。

毕竟明治政府的江山是两藩打下来的,何况此时的两藩还掌握着兵权。所以对明治天皇来说,既然只能“二选一”,那肯定是选有兵权的萨长两藩。
为此明治天皇只得在7月30日先“巡幸”北海道,然后在10月11日回到了东京后连夜召开御前会议。而会议的结果就是让大隈重信辞职。这样一来,制定宪法的“权力”最终落到了伊藤博文的手上。


到了1889年2月11日,日本枢密院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明治宪法。宪法中第一章的内容就是国家的最高权利,包括国家军权、国家立法权、召集和解散国家议会权、国家行政部门人事权都是归于天皇的。此时开始至少在法律的名义上,天皇掌握了国家的政权。

不过,此时的国会和内阁中的文武大臣其实是继续由萨长两藩担任,而天皇虽然被继续“神”化了,但是除了以“神”的名义颁布法令之外。其余的时候基本都“不说话”。而真正对国家政权有实权的,最终还是萨长两藩为主的国会和内阁。

之后的萨长两藩能够以天皇的名义颁布国家法令,谁不遵从,就是不遵从“神”。但是,如此一来,睦仁依然没有实权。因此,睦仁天皇很早就将夺回国家政权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可下一代的嘉仁自幼体弱多病,根本无法也无力掌控国家。到了1912年,睦仁天皇死于糖尿病。随后嘉仁登基改年号为大正(其年号取自中国《易经》中“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大正时代开始了。




大正时代:不幸的大正





嘉仁继位登基时的日本刚打完日俄战争,只不过日俄战争的结果和甲午战争完全不一样。因为日本虽然赢了战争,却没捞到一分钱的赔款,这一切都让日本国内经济凋撇。

在同一时间的中国刚经历了辛亥革命,为了能够在此时间段里“榨取”中国利益,日本陆军要求增设两个师团,并发兵“满洲”,但是西园寺公望内阁却拿不出军费。
看到陆军如此,海军也提出了“八八舰队”的构想。而西园寺公望在拒绝了陆军的提议后居然答应了海军的要求,为此遭到了陆军部山县有朋、上原勇作等人的强烈不满。于是,大正政变发生了。

斋藤实与西园寺公望
政变的结果是西园寺公望内阁倒台,然后新上台的桂太郎内阁居然同时冻结海陆两军增兵计划。对此表示强烈不满的海军部斋藤实直接递交了辞呈,最后因为大正天皇只得亲自下令,斋藤实才“被迫”继续留任。
由此可以看出,当初明治天皇还能靠着“帝王的平衡术”来压制海陆军“内斗”。但是到了大正天皇的时候,明治的元老根本不把没有执政经验的大正天皇放在眼里。陆海军斗的死去活来,完全把天皇当成了“摆设”。

山县有朋甚至在接到大正天皇要求其推荐人选出来组建内阁的时候说出了异常无理的言语。这样的“顶撞”在日本历史上,可以说是从镰仓幕府时代的将军开始就没有过的先例。

山县有朋
但大正年间的政治的混乱也不止是陆海军,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明治时期的14届内阁由7人组建,可谓是相当的稳定。

而大正时期的11届内阁居然是由不同的11人组建,其内阁换起来只能用走马观花来形容。(在此期间甚至传出由德川家后裔的德川家达被邀组建内阁)

表1:明治、大正年间内阁
可能嘉仁本人对这样的朝局也是非常的无奈,因为陆海军的兵权都掌握在还在世的山县有朋等明治元老的手上。没有兵权,也确是什么都做不了(这点哪儿都一样)。但是随着元老在大正年间的相继离世,裕仁的机会也终于来了。




裕仁所接受的教育





当1901年4月29日,新的皇太孙出生的时候,睦仁高兴的亲自给其取名为裕仁,此名的出处也为《尚书》:“裕乃以民宁”,意思是百姓富裕,社会安宁。而为了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睦仁对其的教育也是非常的严格。
 

时的裕仁就手捧军国主义旗帜

刚满70天的裕仁就被送去了大山岩(日俄战争时陆军总司令)处,但因大山军务繁忙而后被送去了川村纯义(原任海军大臣后任天皇枢密院顾问官)处。

到了学龄之后的1908年4月则被送入了皇族的学习院,任校长的正是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乃木希典。

▲川村纯义
到了1914年(大正三年),皇家御学问所开学(原址已改为现东京太平洋饭店,也是江户时代赤穗浪人切腹的场所),此时已经进入少年时代的裕仁开始接受了各项教育。

在他以后的七年教学期间,给他上课的就包括了校长东乡平八郎(日俄战争海军总司令)在内的十八位御用讲师。有东大现职教授四人,具有博士称号者八人,另有六位讲报军事课的讲师,全是少将或中将,其中五人后来晋升为大将。

教学班子的实力这么雄厚,学生却只有六人。而另外选用的“伴读”五人为:大迫寅彦(后姓永积)、经长、南部信镇、久松定孝、松平直国。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裕仁的亲信。在学校的服装则为海军军官服,帽徽、领章有皇家菊花纹徽。其他人为“五七桐花”纹徽。
 

▲3岁的裕仁骑着明治天皇送的木马,其寓意在于骑马征服
第一学年的课程为伦理、历史、地理、国文、汉文、博物、数学、习字、体操、武术、随着年级的升高,再增设物理、化学、法制经济、美术史等课。在军事教育方面还将军事讲话和马术定为必修科目。

▲乃木希典
同时裕仁还得学习外语。考虑到当时的欧洲,所有国家几乎讲法语,所以裕仁将法语作为了社交用语。

当然作为皇家御学问所来说,最下力气的课程肯定是“伦理”,即所谓“帝王学”,如果没有这门课,那就失去了学问所存在的大部分意义。

因此对担任“伦理”课的人选,东乡平八郎等人在千挑万选之后,最后选定了杉浦重刚。此人从英国留学归来之后,担任过东大预科学校(东京一高的前身)的校长和文部省的参事官,创办了日本第一所近代私立中学。

▲东乡平八郎
从上述教育中可以看出,裕仁从小就接受了典型的“尚武”和“大国社交”教育,这样的教育经历也让他深谙“权术之道”。而这点从裕仁16岁零9个月时挑选太子妃开始,就能看出,他已经在为自己的“中央集权”做准备了。




香淳皇后:与萨摩的联姻





因为《皇室典范》规定天皇和皇太子满18岁为成人,要比一般人早两年。所以选太子妃的事很早就被提上了日程。

以往,皇后几乎都出自皇亲国戚,有时也选自五摄家。所谓“五摄家”,那是具有担任摄政、关白官职资格的最高官宦人家,也就是近卫、九条、二条、一条和鹰司五家(全是促成大化改新的中臣镰足后裔),在明治年代被赐封为公爵的。

而幕末的孝明天皇的妃子是九条家,明治选中了一条家,大正的皇后又是九条家的九条节子。因此就在人们以为裕仁的太子妃不是九条家就是一条家的时候,裕仁做了出乎意料的决定:娶自己的表妹——久迩宫邦彦王的长女良子。(良子生于1903年3月6日,订婚那年是14岁零10个月。

▲久迩宫邦彦
久迩宫邦彦王曾经参加过日俄战争,祖上则是南北朝时期崇光天皇的皇子伏见宫的后人。他则娶了前萨摩藩岛津忠义七女岛津伣子,他的父亲也曾是孝明天皇的重臣,他还有个日后很出名的学生:山本五十六。
由此可以看出,裕仁在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从爷爷明治开始因为手上没有兵权,才会被萨长两藩轮流“坐江山”。天皇家族本身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为此自己一定要争取到兵权。

所以他选择了良子,因为良子的背后,不仅有掌握海军兵权的萨摩藩,还有自己的曾经的亲族与旧有的朝廷势力。如此庞大的关系网一旦可以通过联姻为己所用,那势必给自己登基之后的“中央集权”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这样的利害关系,山县有朋等长州藩势力也看的清清楚楚。要是裕仁与萨摩藩“结盟”,那么长州藩将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为此,山县有朋不惜余力的想要破坏这档婚事。于是便在各处发动舆论攻击说岛津家族有各种遗传疾病。


此言一出,整个皇室都“炸了锅”,甚至皇太后节子都劝说裕仁“按照惯例”娶藤原家族的后裔当皇后。面对这么大的压力下,裕仁还是抗住了,而之所以能抗住还是因为他的岳父和父亲大正天皇。
此时的久迩宫邦彦王作为萨摩藩的“中流砥柱”,看到长期找自己麻烦的长州藩居然如此诽谤自己,便强硬的宣称:“即使自己全家切腹也绝对不退婚,”另外居然还找来了“黑道天皇”黑龙会的头目头山满去“碰瓷”山县有朋。

更搞笑的是当地的警察听说山县有朋被人“碰瓷”,居然在其住宅附近拉起了警戒线。而山县有朋对于自己被“警戒”表示了相当的愤怒,直接赶跑了警察,得知此事的长州藩后辈,也只得派本藩的人身穿便衣的提供“日夜保护”。


最终这档婚事还是大正天皇亲自拍了板,皇族联姻从来都不是“为了爱情”,何况这是可以为家族争取到兵权的机会。所以,尽管此时的皇室还没有实权,但是依然对山县有朋说了这么一句话:“科学家也会犯错”。这意思很明显:遗传病之事不靠谱(那会儿还没有基因分析)
1921年2月10日,宫内大臣宣称:“关于良子女王殿下为东宫王妃之事,尽管世上有种种传闻,但以上决定并无任何变更。”这才了却此事。这次被称为“宫中某一重大事件”终于以裕仁扳倒了山县有朋而告终。

▲裕仁夫妇

山县有朋干涉皇太子的婚事的举动,触怒了民间的舆论。民众认为一个“人臣”怎么可以干涉“神”的婚事?甚至有人骂他是“国贼”。所以,在重压之下,山县有朋只得先辞去职务,而随后皇室也象征性的“保留”了他的职务。(关于日本古代皇室可查看冷研今年6月20日文章)

但是经过此次事件山县有朋已经威信全无,再加上年事已高无力“东山再起”。所以到了第二年的1922年2月1日便忧郁而终。长州藩的势力,也从此开始江河如下了。



游学欧洲:对中下级军官的笼络





确认“联姻”仅仅5天,1921年2月15日,宫内省发布了裕仁将于3月3日前往欧洲游学的消息。这样消息看上去是借此结交欧洲的青年贵族,但事实上,裕仁还有个重大举动:笼络少壮派陆军军官。因为日本陆军名义上是听命于天皇,只不过说到派系的话,他们是属于长州藩直属,而不是天皇直属。
为此,裕仁的九皇叔:东久迩稔彦亲王1920年就去了欧洲提前为他布局,跟随东久迩一起去的还有他的侄女婿:町尻量基。这个人是陆军士官学校21期毕业生,和他同期的有石原莞尔、饭村穰、百武晴吉等。同时也是陆军大学29期军刀组成员。
 

▲东久迩稔彦
町尻量基在裕仁来欧洲之前就负责联络了一批军官,这批军官有个特点:非长州藩。而这批军官中包括了日后臭名昭著的几个战犯:冈村宁次、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小畑敏四郎、永田铁山、中岛今朝吾等。

▲裕仁访欧照1
7月6日,裕仁在法国拉布利埃接见了他们。可以想象当时在异国他乡的这批官位地下的年轻军官,居然见到了未来的天皇,其心情的“感动”,应该不下于被“三顾茅庐的孔明”。

这批军官日后也的确成为了裕仁得以掌控军队的骨干,并且自始至终都没有背叛他们的天皇。(同年10月27日德国南部一家温泉旅馆中,这批军官秘密召开了臭名昭著的巴登巴登会议)
 

▲“战犯团”照1:东条英机、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小畑敏四郎、永田铁山、中岛今朝吾



联合千年贵族





得到少壮派军官支持后,自然要考虑国内政界了。11月25日裕仁回国后就位摄政王。12月,他召见了西园寺公望。此时的西园寺公望已经是从孝明天皇开始硕果仅存的朝廷元老了(明治时代有9个元老,但是朝廷公家出身的只有西园寺公望)。

西园寺一族还是日本千年贵族藤原氏的后代。不仅如此,三井、三菱、住友等财阀和政友会(内阁的政党)几乎都以西园寺公望“马首是瞻”。另外,政府“外围”的媒体也由他的后辈掌控。

可以说,此时的西园寺一族是除了军队以外势力最庞大的族群,并且这个族群还是反对长州藩的。年轻的裕仁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给了西园寺公望首席元老的职位,这个职位是可以推荐首相的。
而此时正好因为首相原敬被人刺杀,搞的焦头烂额的西园寺公望面对裕仁抛来的“橄榄枝”正好有了重新组阁的机会。裕仁通过联姻、笼络、给官位等各种手段,算是坐稳了摄政王的位子,并且此时的他才21岁。




开设大学寮





但是如果觉得裕仁仅凭这么点资源就敢发动战争,明显是低估了他。1922年1月,在皇宫的气象台,裕仁命牧野伸显(大久保利通次子)开设了一个类似社会问题研究所的组织,并给这个组织取了一个中国唐代国家律法机构的名称:“大学寮”。这个“大学寮”的学监则是大川周明(日本法西斯主义之父)。

▲大川周明
在大学寮中上课的则是年轻的少壮派军官,尤其是陆军大学的军刀组成员,以及政界、商界的优秀“学子”。而教授的课程中一开始有儒家伦理学、武器发展、军队建制,以及北一辉的地缘政治学等。

同时牧野伯费还专门开了一门关于君主地位的课程,阐释皇室的各种职责,说明这些职责在居中调节天皇与其忠实亲信的分歧时所起的作用。

而后“巴登巴登会议”中的“三羽乌”等人回国后,又聘请了梅津美治郎、山下奉文、中村孝太郎、松井石根、下村定、矶谷廉介在内的11人组成了“讲师团”。并陆续开始了如秘密警察、商业间谍、审讯、甚至贩毒、拉皮条等课程。(可想而知这巴登巴登11人对当时中国的了解已经到了个什么样地步)

▲“战犯团”照2:梅津美治郎、山下奉文、中村孝太郎、松井石根、下村定、矶谷廉介
裕仁在欧洲的游学经历使他明白,光靠目前的资源想要拿下长州藩,彻底获得日本陆军的兵权,为时尚早。而且今后的战争不只是军队的作战,而是国家的总体战。

为此,而经过这样的组织衍生后,裕仁身边出现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统制派”班底,这也是日后军队中少壮派军人敢于“下克上”的根本原因所在。同时,这些“学子”中的“文人”则被委以了另一个重任:枢密院。




长州藩的覆灭:从刺杀裕仁开始





到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裕仁命令了一个叫福田雅太郎的军官去维持治安。在这个过程中,福田杀了很多朝鲜人(当然也包括了中国人)。而他每天要向裕仁报告两次,所以屠杀朝鲜人事件,裕仁肯定是知道的。

但是巧就巧在,被屠杀的朝鲜人当中有日本的“无产阶级”也被“误杀”,被“误杀”的人叫大衫荣(1920年曾潜赴上海,组织远东社会主义联盟)。遭到裕仁步步紧逼,长洲藩中重要人物林文太郎,取出了伊藤博文从伦敦带回的手杖枪,给了一个叫难波大助的人,然后居然让这个人去刺杀裕仁。
12月27日,震惊日本朝野的裕仁遇刺案发生了。只不过当天的裕仁只是受了轻伤,而难波大助的刺杀行动失败后被严刑拷打了11个月。虽然最后始终只是一口咬定自己也是“无产阶级”,所以要刺杀裕仁。

但是朝野内外其实都知道,这是长州藩的反扑。如此一来,长州藩终于成了日本的“公敌”。所以,当裕仁想要削长州藩兵权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人反对。

长州藩


那么,裕仁怎么操作的呢?为此,他想到了“裁军”。因为地震后,国家财政不足是个很好的借口,而既然要裁军,那自然是裁长州藩了。

但是“裁军”这么大的事让萨摩藩做,那肯定不行?弄了不好可能会爆发内战,西园寺公望等人又没有兵权。所以不能来硬的。那么让谁来做?因此需要“替死鬼”,而这个“替死鬼”很快就找到了。
遇刺案发生后,当天首相山本权兵卫递交了辞呈,裕仁便让西园寺公望提名清浦奎吾接任首相。事实上74岁高龄的清浦几乎没有什么能力,不过,内阁中的陆军大臣是个例外。他是自1912年以来第一个非长州藩出身的陆军大臣:宇垣一成(九一八策划人之一)。由此宇恒裁军便开始了。

▲宇垣一成


冈山县出身的宇垣一成能被山县有朋提升到军队要职,是因为这个人很聪明。比如说混进了军刀组,而且他没有明显的派系。在他裁军1924年1月到1925年5月期间,总共约有2000名军官被革职,80000名士兵被“强迫退伍”。

第15、17、18师团解散,但其实宇垣一成玩了个“花招”:很多基层官兵保留不动,等到长洲藩军官们退伍时,基层官兵再被重新分配师团。结果只有38894名军人和6089匹军马被裁出陆军。总共节约出来的1295万日元被陆军用来更换装备。所以说,宇垣一成的裁军,名为裁军,实为为陆军的现代化做了准备。
 

▲表2:昭和年间内阁

而裁军之后,日本开始实行在学校分配忠于裕仁的现役军官、并由这些军官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的体制。这项制度令军事化制度渗透到了日本的学校教育,为后来日本实施全民皆兵的总体战体制打下了基础。
到了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死于多种疾病后,裕仁也终于当上了天皇。而此时的裕仁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兵权(长州藩的“分支机构”:关东军暂时裕仁管不到),从此,开启了那个从昭和到“招核”的血腥时代。

 ▲裕仁访欧照2

参考文献:

1.《倒叙日本史:明治六年政变》

2. 《倒叙日本史:明治十四年政变》
3. 《日本商业四百年:硝烟背后,为钱而生》
4. 《大正十五年—东亚视域下的帝制日本:序章》
5.《军国前史—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民众崛起》
6. 《大正十五年—东亚视域下的帝制日本:大正与民初》
7. 《日本天皇--裕仁:裕仁亲王的诞生~开设东宫皇家学问所》
8. 《大正十五年—东亚视域下的帝制日本:皇太子游欧与宫中某重大事件》
9. 《天皇与日本国命:色盲新娘》
10.《天皇与日本国命:咸味的空气~战线观光》
11.  百度:东久迩稔彦、町尻量基 上海纪实:解码裕仁天皇
12.《天皇与日本国命:裕仁的招募》
13.《元老—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导者:山县有朋去世后的西园寺公望》
14.《天皇与日本国命:宫廷阴谋学校》
15.《天皇与日本国命:地震~弑君~陆军大臣宇垣~清洗》
16.《军国前史—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太子遇袭~宇垣裁军》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