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叔说字——人篇(扶)

 春天来了hovy5i 2022-07-1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搀着病弱或年老的人    

   人篇   



字源演变



图片



说文解字



“扶”,原本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扶”字,像一个体魄强健之人(大),伸出手拉助他人的样子。金文的“扶”字,将“手”形独出,摆放在字体的右边,使帮扶之意更为明晰,但帮扶的主客体有所改变;左边如“大”的人形,演变成一个“夫”字。小篆承接金文,只是将左右又做了颠倒,将“又”改为“手”,楷书缘此写作提手旁的扶。

“扶”的本义是搀扶、扶持,即用手支持使人或物不倒。如“扶老携幼、扶犁”等。《荀子》一书中则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格言,用来比喻环境的渲染。由搀扶又引申出了帮助之义,如“救死扶伤、扶贫帮困”等词语。一方搀扶一方,对另一方讲便是依靠,由此又引申出了拄、持之义,表示用手按着或把持住,如“扶墙、扶拦杆、扶手”等。



古文释义



《说文》佐也。一曰相也。《扬子·方言》护也。《郭璞注》扶挟将护。《论语》顚而不扶。《汉书·高祖纪》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注》以义自助也。

又缘也。《晋语》侏儒扶卢。

又州名。扶州在陇右,唐属山南道。

又泽名。《前汉·地理志扶柳县注》地有扶泽,泽中多柳。

又姓。《前汉·艺文志》传鲁论语者,鲁扶卿。

又《集韵》与芙通。扶蕖,荷也。

又与阆通。大风也。

又《唐韵》甫无切《集韵》《韵会》风无切,𠀤音夫。《礼记·投壶》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注》铺四指曰扶。通作肤。《公羊传·僖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注》侧手曰肤,按指曰寸。

又幼小貌。《扬子·太𤣥经》赤子扶扶。

又《集韵》蓬逋切,音蒲。与匍同。手行也。《左传·昭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注》伏,蒲北反。《礼·檀弓》诗云:扶服救之。《陆氏音义》作匍匐,音同。

又《前汉·天文志》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注》郑氏曰:扶当为蟠,齐鲁之闲声如酺酺,扶声近蟠,止不行也。晋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侧也。

又叶房尤切,音浮。《陆云·答兄诗》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

考证:〔《公羊传·僖三十一年》触石而出,扶寸而合。《注》侧手曰扶,按指曰寸。通作肤。〕 谨照原文两扶字𠀤改肤。以通作肤三字移於公羊传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