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的卫士:歹徒在公交车上拉响手榴弹,他用血肉之躯挡住弹片!

 人之意 2022-07-18 发布于陕西

导语:1984年2月,在我国东北吉林市发生了一起爆炸杀人案。陈鸽与战友一起查缉、追捕两名携带手榴弹潜逃的重大爆炸杀人凶犯时,在公共电车上发现这两名逃犯。陈鸽同志迅速分开人群,向罪犯逼近,丧心病狂的歹徒在乘客群中拉掉了手榴弹的导火线。在爆炸即将发生的瞬间,英雄的民警陈鸽扑了过去。他和暴徒紧紧地抱在了一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飞迸的弹片,保护了车上40多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在轰然一声巨响之中,陈鸽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4年2月28日,苍茫的夜色降临了。万家灯火,把和平而宁静的城市打扮得珠光闪闪。松花江清碧的流水和一去无返的光阴一起悄悄流逝。江面上,映着天上的星光和两岸灯光的倒影。她是如此平静,平静得竟不见一丝涟漪。塞外的早春之夜,还寒气逼人。一切都跟昨天相似,工人们下班归来了,一路响着欢快的车铃,年轻的母亲用五彩缤纷的婴儿车,推着她们的希望和欢乐;白发的老人拄着拐杖,做他们饭后的散步;点着电石灯的小贩,在零下20几度的晚上推销冰棍和糖葫芦……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不知道,也没有想到在此时此刻,正有几千名干警冒着严寒,饿着肚子,担着死亡的风险,在搜寻着刚刚制造一起爆炸杀人案,并携带两枚手榴弹外逃,时刻都在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两名罪犯。

陈鸽执勤的哨卡,就设在松江大桥的南桥头。这座大桥是从江北化工区通往市区的主要通道,车辆、行人都很多,停检的任务很重,尤其是几线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检查起来颇费时间。有时,还会造成一些车辆堵塞。排在后边的司机和乘客,不免嘴里嘟嘟哝哝,说些不满的话。因为没有时间作过细的解释,陈鸽只对他们的责难报以微微的一笑。

下午4点钟,陈鸽接到命令,到松江桥头执勤。上岗的时候,哨卡的负责人做了简短的动员,强调堵卡的任务是要搜捕两名爆炸杀人的逃犯,一名叫胡晓东,另一名叫张琦,并分发了两人的照片,讲了他们体貌特征,特别强调盘查的重点要在戴口罩,围大围巾和不易辨别面目的人身上。最后,他提醒大家说:“两名罪犯身上带有去掉护盖儿的手榴弹,而且又都是亡命徒,如果相遇,就会有流血牺牲的可能。希望大家要特别警惕,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作为一名人民的公安战士,他的职业,就是要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凶恶的敌人和死亡的考验,就是要有这样的准备!它的含义就是为祖国和人民献身。从陈鸽走进公安队伍,穿上警服,佩戴上庄严的国徽和鲜红的领章那一天起,他就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也许,这准备的时间还要更长一些。

1983年2月,吉林市公安局决定从各单位招收一批优秀的青年充实队伍,经过严格的选拔、考试,陈鸽被录取了。

他来到吉林警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训练,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结业思想总结中他写道:“必须始终把自己置于党和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公仆的思想。”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这个岗位上他仅仅只工作了九个月,然而在老同志的帮助下,由于他的刻苦努力,进步很快。在短短的时间里,他和另一位同志共同审结起诉案件56起,处理人犯96人,经过预审扩大线索又追捕人犯7人。通过深挖余罪,先后破获各类案件87起。在这期间,他自己还单独查获两起大案,审查人犯18名,发现线索22件。作为一名新兵能做出如此成绩,他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说到陈鸽就不得不说陈鸽的家,总共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屋,原来是他岳父家一个堆放杂物的小棚子。它位于两栋高楼之间,终年不见一丝阳光。既没有上下水道,也没有暖气设备,只靠一个小煤火炉子烧热火炕取暖。火炕只有5尺见方。而陈鸽的个子却是一米八四。他要想伸直了腿,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必须斜着身子躺在这火炕的对角线上。

陈鸽的爱人叫张丽君,陈鸽和她是中学的同学,陈鸽当体育委员,她当文娱委员。如果借用绘画的术语来说,两个人的性格完全是相反的色彩。陈鸽文静深沉,沉默寡言。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跟他讲个半天,他只回报一个腼腆的微笑。而张丽君呢,则是开朗活泼的角色,能歌善舞,从表面上看,这两个人性格爱好相去甚远。但爱情,是两个生命、两个理想的结合,这种结合除了要求心有灵犀,协调统一之外,还要求相互弥补和充实,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爱情会使两个灵魂更臻完美的原因。

当然了,张丽君之所以对陈鸽一往深情,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他浓眉大眼,英俊醇厚的面孔,绝不仅仅是他高大健美的身材和充满了青春活力的体魄。用张丽君自己的话说,她喜欢他对待工作、学习的那股说不出来的劲;她喜欢他对待同志和亲人那颗真诚的心!

中学毕业后,陈鸽插队落户去了。不久他们明确了恋爱关系。此后,陈鸽在乡下3年多,他们只写过几封信,陈鸽总共也没有回城里几次。

因为陈鸽在那里当户长,他既要参加劳动,又要忙户里的事。稍有一点空闲,便攻读外语。他觉得不能荒废自己的青春,一定要学习一点为祖国服务的本领。还有一个原因是,回城一次,火车费要两元多钱,寄一封信要贴一张8分钱的邮票。他所在的生产队收入太低了,除了口粮,一年的劳动报酬所剩无几。他还要拿去买书,买记单词用的笔和手册。

那时,张丽君自己也还只是一个每月拿18元钱津贴的学徒工。她为了支持陈鸽学外语,省吃俭用攒了一年多,给他买了一台“松下”牌的单喇叭录音机。由于有了工具,更由于有了这爱情的鼓舞,陈鸽学得更起劲了。他不仅自己学,在回城当工人之后,还带着张丽君一起学。每天清早,天刚麻麻亮,两个人就到松花江边去背单词。晚上,下了班,吃过晚饭,再到江边把早晨学过的单词复习一遍。

是啊,有的人关于爱情的最美好的记忆,是在名山秀水之间,或在花前月下。伴随他们爱情的全部内容,仿佛只有学习,学习,学习……

1983年2月28日,陈鸽下夜班回来了,和往常一样,怕惊醒自己的爱人,又冒着严寒,来到结满了霜花的江畔大树下,背他的外语单词去了。她想叫他回来,但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下午4点钟,陈鸽接到命令去执勤。陈鸽走到儿子小越越旁边,哈下腰来,轻轻地,在小越越的脸上吻了一下,然后整理一下警帽和警服,向屋外走去。

刚走到门口,张丽君又叫住了他:“鸽子,回来!”

陈鸽站住了。他回过头来,微微一笑。

张丽君掀起被子坐起来,从脚下扯过自己的上衣。从口袋里找出了10元钱,5斤吉林地方粮票,递给陈鸽说:“拿着,要执行任务,你别傻乎乎地饿着肚子,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

陈鸽接过钱和粮票,把它揣在警服的上衣口袋里,又冲着张丽君微微一笑。

陈鸽走了,张丽君一直看着他那高大结实的背影。推开屋门的时候,陈鸽迟疑了一下,他回过头来看着张丽君,像是有什么话要说。可他匆匆看了一下手表,大概时间来不及了,便扭过身,掩上门走了。

张丽君又冲着门外喊了一声:“鸽子,早点回来!”

不知道他听见没有,还是又微微笑了一下,没有回答。他去了,没有留下一个要早点回来的承诺。他再也没能回来。

1983年2月29日7点35分,一辆从吉林火车站开往江北国营饭店方向的四线三开门铰接式无轨电车,在桥头检查站停车接受检查。

陈鸽与战友小杨和一位执勤民兵,分别从前、中、后三个车门同时登上电车。

当时,车上大约有四五十名乘客,除了每个座位都坐满了人之外,通道上还有一些人站立着。

陈鸽和小杨登车之后,立刻发现有两个年轻人慌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以公安人员特有的敏锐目光,立刻发现这两个人形迹可疑。同时,对照通缉令上的体貌特征,觉得他们很象被搜捕的逃犯,特别是在过道上往前走的那一个,脸上还戴着一副大口罩。小杨从中门上车之后,立刻往前挤,直接向两个可疑的目标接近。而从前面登车的陈鸽,因为个子高大,目光扫过乘客的头顶,也向两个可疑分子走过来。

原来这两个人,正是被通缉的逃犯。戴大口罩的是胡晓东,另一个是张琦。

车上的乘客,包括乘务员在内,谁也没有注意到已经发生和即将要发生的情况。他们有的闭目养神;有的透过车窗,望着大桥下松花江的流水和远处龙潭山的剪影;有的则为停车检查有可能耽误了看当晚播出的一部电视连续剧而焦躁……

在这辆电车上,只有干警陈鸽、小杨和逃犯胡晓东、张琦,明白无误地知道,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

陈鸽和小杨从前后两个方向,向胡晓东和张琦接近,形成了对犯罪分子的夹击形势。他们明知道逃犯的身上带有巨大杀伤力随时可能引爆的手榴弹,明知道两个逃犯是心黑手狠的亡命徒,但他们的脚步没有半点迟疑,心中没有半点恐惧,他们迎着死亡的威胁,迎着凶恶的敌人冲了过去!

两名罪恶的逃犯,见前后都有警察逼近,知道自己已经插翅难逃,陷入极度的慌乱和绝望之中。张琦从座位上仓惶站起,走了两步便像一堆烂泥一样瘫坐在胡晓东刚刚坐过的座位上,在极度紧张之中,拉响了坐在他屁股下面的手榴弹。所以,这一响只是炸掉了犯罪分子自己的半个屁股,只有一些弹片穿透了车厢的铁皮,飞出了车外,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张琦拉响手榴弹之后,陈鸽已经毫不怀疑地认定,那个迎着他走来的戴口罩的人就是另一个逃犯了!他知道罪犯的身上还有一枚去掉保险盖的手榴弹,为了保护车上的乘客,他想抢在犯罪分子拉响手榴弹之前控制住罪犯。但是,那窄窄的过道上还站有乘客,这使他没能赢得那宝贵的半秒钟的时间。

胡晓东显然也发现了民警的意图,他猛地一转身,把手榴弹的引爆线扯掉了,那颗别在他腰间的手榴弹在一瞬间,就要在乘客群中炸开!罪犯如果真能得逞,现场的惨状将不堪设想。

陈鸽像老虎扑食一样,一个纵身扑了过去。他那一米八十四的健壮体魄,对于仅有一米六七高的胡晓东来说,犹如泰山压顶,五岳覆身了。陈鸽扑了过去,把那枚手榴弹压在了他和胡晓东的身体之间,作为一个人民的警察,他用自己的血肉和生命。为亲爱的人民筑起了一道防线!

胡晓东承受不住陈鸽的巨大压力,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倒去,就在这时,那声震撼人心的爆炸发生了!

罪犯胡晓东在这“轰隆”一声巨响中,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而人民的好儿子陈鸽,却在那“轰隆”一声巨响之中,从亿万人的心中站起!这是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这是他对生命价值的认真思索;这是他对幸福的深刻理解;这是他对青春的礼赞与升华!

英雄沸腾的血,在夜色中燃烧!

由于他血肉之躯的护卫,全车乘客除一名轻伤之外,全部安全脱险。

作为一名公安战士,他深知肩负的重任。他曾说:“公安工作是艰苦的,在一些人眼里还觉得很危险。但是,作为一个青年,能为保卫国家和人民利益而献身,是我最大的光荣!”“关键时刻,我决不后退半步!”在他牺牲前十几个小时,看到英雄民警潘志山烈士(他在一次暴徒引爆手榴弹的事件中,为救护群众英勇牺牲)的照片时,语气坚定地说:“我要是遇上这种情况,也要像潘志山那样干!”几小时后,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为人民无畏地献出了26岁的年轻生命。

人们噙着热泪向烈士告别,追悼会上,许多人失声痛哭,一位曾被陈鸽救过的农村妇女从郊区走了十几里路赶来,献上一幅挽幛,上写“救命之恩,永世不忘!”

陈鸽用自己的英雄行为,实现了他生前所说的“关键时刻,我绝不后退半步”的誓言。公安部、吉林省委、吉林市委、市政府、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市委分别发出了向陈鸽同志学习的号召:’吉林省委组织部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民政厅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公安部授予他“一级英雄”模范称号。共青团吉林省委命名他为“模范共青团员”。中共吉林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群众大会,授予陈鸽“黄继光式英雄民警”称号。

他没有虚度自己的年华,没有浪费自己的青春,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真正的强者,自始至终严肃地面对人生。在短短的二十六年的生命旅程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着,终于用鲜血和生命,向伟大的祖国和亲爱的人民献出一份闪闪发光的答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