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化妈:为人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我们要与人为善,更要懂得保护自己。 作者:霞光满天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易中天教授曾说:“但凡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后几乎都没有什么出息。” 此话虽有些偏激,却是难听的大实话。 作为成年人,我们教育孩子要善良,可我们也都明白:善良不等于老实。 如今的“老实”,往往成了“软弱无能”的代名词,成了“纵容恶人”的发源地。 孩子在长大,在一步步走向社会化。 无法护其一生周全的父母们,一定要懂得:孩子,不能养得太“老实”了! ![]() 那些太“老实”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 7岁的小丹最近拒绝下楼玩,家长再三追问才得知缘由。 原来,孩子们经常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而她,总是当“小偷”。 小丹不太愿意,偶尔嘟囔几句,却被人驳回来,逼着她继续做“小偷”。 被欺负到头上,却不懂得反击,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还坐得住吗?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 地铁上,一位中年男子让座给老人后,又要求身边的男孩让座给自己。 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的中年人,竟然猛踹其胸部,而男孩,竟不敢反抗 ![]() 如此“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甚至不懂得求助”的老实男孩,令人心疼,却又让人心堵! 孩子小时候老实,父母也许会有短暂的省心期。可随着年岁渐长,弊端却一一浮现: 被人抢了玩具,不敢要回来,只是眼巴巴地望着; 被人起了外号,不会制止对方,只是默默地独自难过; 被人误解时,不懂据理力争,只是委屈地悄悄哭泣。 这些老实巴交的孩子,容易吃亏、经常“受伤”,而当他们成年后,又会怎样呢? 德国心理学家海茨曾追踪两组不同特质的孩子,从幼年到青年。 结果发现: A组(具备反抗精神)的孩子,84%都有主见,有独立能力且意志力坚定; 而B组(相对老实)的孩子,只有约24%表现为人格独立,其余的基本没有自主意识。 窥一斑而知全豹。 从小不敢举手发言,成年后大概率也不敢侃侃而谈去赢得赏识、机会。 从小人云亦云,成年后大多成为讨好型人格,不情不愿地替人做事、帮人跑腿。 从小忍气吞声,成年后会习惯性地往后退缩,还自我安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凡此种种忍让,都源自一直以来的冷落、欺负、霸凌等暴行。 一言而蔽之,老实不是错,太老实,却可能会成为致命的缺点。 ![]() ![]() 你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老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凡是老实巴交的孩子,多出自这3种家庭。 1、父母是老实人 曾看过一个电视剧片段。 一家人正吃晚饭,爸爸接到电话:“XX有事,你今晚过来顶一下班吧。” 爸爸愣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妈妈忍不住唠叨:“就知道欺负你,都加了一个星期班了。” 爸爸叹了一口气,默默地出门了。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如果父母是老实人,耳濡目染下,孩子就会活成了父母的复印件,或循规蹈矩,或逆来顺受。 2、父母过于强势 在电视剧《小舍得》中,补习班钟老师当众羞辱子悠“笨”,让他“趁早回家”,还让他出去罚站。 可子悠一声不吭,也不告诉家里人,只因他早已习惯了类似的高压教育。 ![]() 现实中,那些强势的父母,往往会安排孩子的一切:学什么、玩什么、交什么朋友,甚至是吃什么、穿什么。 如此养出来的孩子,往往自我价值感低,性格内敛、胆小自卑,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当遭遇不公、曲解,他们不懂得拒绝,更不敢反抗,甚至不会求助。 3、父母忽略孩子 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唐小米在原学校备受欺凌,无奈转学后,却依然在路上被那些人欺负。 一杯奶茶直接浇在她头上,她闭着眼不敢吭声;同学说她的头发有奶茶香,她甚至还很受用地笑了! 很多人疑惑:家境殷实的唐小米,为何还会被欺负? ![]() 只因唐小米生活在离异家庭,父亲忙于工作,几乎完全忽略了她。 在那些坏同学眼里,唐小米就是一个有钱的老实人而已,而也是这种遭遇,在转校后,成为霸凌他人的施暴者,是个欺软怕硬的恶人!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铠甲。 没有父母疼爱,他的内心是卑微的;没有家庭撑腰,他的性格是胆怯的;没有爱的滋润与温暖,他要么成为受气包,要么成为施暴者! ![]() 做好3件事,养育自信独立的孩子 《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作为父母,我们要如何培养一个自信且独立的孩子呢? 1、培养孩子的边界感 一天,孩子回来诉说:我的画挺好的,但班长嫌难看,拒收了。 我说:“班长可以不喜欢你的画,甚至不喜欢你,但她必须尊重你。” 第二天,孩子跟对方说:“你的职责就是收作业,无论怎样,不可以恶意评价我的作业。你要跟我道歉!” 班长愕然,却很爽快地照做了! 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懂得: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但我们绝不能纵容他人的冒犯和嘲笑。 如果可以,一定要当场反击;即使错过时机,也要亡羊补牢。 当你不卑不亢地敢于亮出你的边界,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善意! ![]() 2、培养孩子的交友观 小丁被同学取了外号,闷闷不乐。 一方面他不喜欢那个外号,另一方面又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 妈妈直接说:“你可以选择无视他们。这样的朋友,不处也罢。” 人与人之间讲究缘分,我们要让孩子明白: 真正的朋友,会顾及你的感受;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朋友,你不需要委曲求全。 太阳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喜欢他需要他。 只要自己不断努力,让自己变得和太阳一样耀眼却不灼人,自然会吸引那些真正的益友。 3、培养孩子的价值感 现实中,那些太老实的孩子,都有一个共性:价值感低。 或许是父母过于强势,让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无关紧要; 或许是父母忽略孩子,让他觉得自己没人关心,不值得被爱; 或许是父母习惯于挑刺、批评,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配拥有尊重。 凡此种种,都源自孩子内在爱的缺失,包括被爱与自爱。 作为父母,我们要多陪伴孩子,让他感受到温暖;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让他感受到尊重;多关注孩子做到的事情,让他感受到成就感。 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鼓励,一个拥抱,一次喝彩…….简简单单,却会如魔法棒一样,点燃孩子的激情与梦想。 而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 写在最后 看过这样一句话:“有棱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没有锋芒,没有棱角的人,很难在这个粗鄙的世界走得更远。” 为人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 我们要与人为善,更要懂得保护自己。 愿你有人性的光,却有自己的刺;愿你能给人撑伞,也不让自己淋湿。 请告诉孩子,一个人最好的模样,是善良却带有锋芒,随和却有棱有角。 点个在看,与各位共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