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便脍炙人口,作为一名战功卓著的英雄人物,花木兰也成了女性的一个标杆。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被揭开,花木兰到底是否真实存在,也在史学界引发了一定争议。 不过,在解放军内,倒有一位如假包换的“当代木兰”,她便是郭俊卿。 历经五年的解放战争,郭俊卿立功无数,然而,在征战沙场期间,战友们却从未发现她的女儿身。 直到建国后的一段经历,才使得真相大白,得知此事后,毛主席也大为震惊,并亲自接见了她。 那么,郭俊卿到底是何许人也?她为何要女扮男装?后来,她是怎么被发现真实身份的呢? ![]() 多年积劳成疾,身份惨遭识破1949年6月,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国民党败逃台湾,华东地区基本得到解放。 10月1日,新中国在一片庄严的气氛下宣告成立,看着电视机里欢呼雀跃的人群,郭俊卿也发出了会心一笑。 在渡江战役中,郭俊卿身先士卒,立下了大功,但战争结束后,她因身体不适回到了部队后方休养。 此时,军队上下仍未知晓她的真实身份,郭俊卿也打算继续以男兵的形象留在军中。 然而,郭俊卿的计划被一场疾病彻底打乱。 ![]() 1950年4月,由于长年累月征战前线,郭俊卿肺部遭到严重损伤,病发时呼吸都相当困难,一次,她竟在工作中当场晕厥。 见状,战友们立即将她送往医院治疗,此时郭俊卿仍未苏醒,就在护士帮她检查身体时,一声尖叫传遍了门诊病房。 “我们在军队里呆了这么多年,什么情况没见过,干嘛一惊一乍的?” 听到护士的叫声后,医生忍不住责怪了两句。 然而,当循着护士的眼光看去时,医生也不禁愣在了原地。 原来,郭俊卿在军队中一直小有名气,军医也时常听到她在前线屡立奇功的故事,所以,医生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郭俊卿竟然是个女孩。 ![]() 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后,郭俊卿身体痊愈,但她的身份却再也瞒不住了。 医生向上级汇报情况后,郭俊卿心灰意冷,她明白解放军军纪严明,一旦发现她假冒身份的事,一定会让她离开。 事实上,郭俊卿的身份之谜的确传播甚广,甚至连赣南军区司令员贺晋年也很快得知了此事。 然而,贺晋年并没有处罚郭俊卿,反倒是赞叹道:“郭俊卿是巾帼英雄,是当代花木兰,是我们四十八军的骄傲”。 不久后,郭俊卿被当作先进代表,汇报给了中央,毛主席一生戎马,见惯了大风大浪。 但也被郭俊卿女扮男装、参军入伍的传奇经历所打动,于是,毛主席邀请郭俊卿前往北京会面。 ![]() 见到毛主席后,郭俊卿神色有些激动,毕竟,毛主席正是她早年间选择参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毛主席平易近人的态度很快令郭俊卿平静下来,两人寒暄几句后,毛主席说了一句话。 但就是这么一句话,已经平静的郭俊卿,却忍不住泪流满面。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好奇,郭俊卿在军中多年,到底是怎样隐藏身份的?毛主席又对她说了什么话? 要想知道这些,我们不妨从郭俊卿的生平开始说起。 ![]() 出身农家,遭到压迫郭俊卿,祖籍辽宁省凌源县,1931年生人。 郭俊卿出生那年,恰逢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一时间,东北乃至整个中国都陷入动荡。 本就贫苦的郭俊卿家也深受影响,一家人挤在一个破旧的老房子里,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郭俊卿也发育得尤其瘦弱。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37年,就在郭俊卿刚满7岁那年,日军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抗战形势更加紧迫。 东北地区大量百姓惨遭日寇屠戮,为了苟全于乱世,郭俊卿一家只好沿路乞讨,来到了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巴林大草原。 ![]() 当时,内蒙古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无奈之下,郭俊卿的父亲只好投靠一户名叫翁得臣的地主,希望可以帮他做工,换点粮食。 但这个地主却趁火打劫,没给郭俊卿家太多粮食,反倒让郭俊卿的父亲为他当起了长工。 旧社会地主对工人、农民的压迫都是惨绝人寰的,郭俊卿的父亲自然也遭到了翁得臣的剥削。 几年后郭俊卿的父亲便去世了。 这一切,不到十岁的郭俊卿都看在眼里,她对地主阶级的仇恨从此在心中生根发芽。 ![]() 但她年纪轻轻,根本不是翁得臣的对手,而且她还有一个三岁的妹妹要抚养。 最终,郭俊卿主动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她像大人一般出门务工,但当时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想要找到工作谈何容易,郭俊卿被迫只能在工地上干起了泥瓦匠的活。 不过,即便如此,她还是没能将妹妹养活。 这一刻,郭俊卿立志要投身军队,推翻地主阶级,为家人报仇。 不过,摆在眼前的,却是愁云惨淡的现实。 ![]() 参军入伍,隐瞒身份原来,经过四方打探,郭俊卿发现,八路军作战部队基本不招女兵,要想参军,只能选择从事后勤工作。 国军倒是没有太高要求,但郭俊卿自幼便听父亲提及共产主义思想,对毛主席的故事也耳熟能详。 所以她只想加入共产党的部队,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国军从来不在她的计划之中。 经过持续数夜的辗转反侧,郭俊卿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 她剃光了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打扮成一个男孩子,并改名为郭富,还虚报了两岁年龄,随后便前往东北民主联军部队,请求参军入伍。 ![]() 不过,她的要求还是遭到了拒绝,主要是她看起来太过瘦弱,部队里担心她无法承受作战压力,郭俊卿的第一次入伍申请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但她从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她明白,八路军部队只是担心她坚持不下来,于是她便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此后两个月内,她一直跟随八路军的脚步,不管是跋山涉水的急行军,还是与当地土匪的交火,她一直紧跟其后,最终,她的决心打动了军中的一位连长。 在连长的安排下,郭俊卿被任命为骑兵科通讯员。 为了学会骑马,她多次摔下马背,但凭借着一股子拼劲,她最终以弱小的身躯征服了战马,从而成了一名称职的通讯员。 ![]() 连长见郭俊卿性格倔强、敢打敢拼,便询问起她当兵的缘由,而郭俊卿永远是两个字:“报仇”。 此时,杀父之仇仍旧是郭俊卿每天起早贪黑最大的动力。 不过,随着军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她也逐渐认识到,个人恩怨比起国家、人民的未来实在不值一提。 从此以后,她将共产主义理想视作自己一生的行事准则,不再被仇恨蒙蔽双眼。 当然,对于郭俊卿而言,参军还有一个现实的难题。 毕竟她是女儿身,为了不被战友们发现,她总是和他们错开洗澡、上厕所的时间,睡觉也从不脱衣服,所以经常有人调侃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听到这些话,郭俊卿心里又紧张又好笑,有时候战友们打闹时把她一把抱住,她不禁双颊绯红,闹得凶了,她甚至还掏过枪。 最终,战友们不敢再开她的玩笑了,而郭俊卿也用战场上的表现征服了众人。 ![]() 屡立奇功,受到嘉奖1946年12月的一天,东北天寒地冻、雪花飞舞,气候十分恶劣,就在傍晚,郭俊卿接到了一个紧急命令。 要求她在四小时内将情报传递到60公里外的白音布统,并且于第二天清晨前大部队汇合。 要知道,雪夜行军十分不便,而且前往白音布统还需要翻山越岭,更是徒添了几分危险。 但是参军不久的郭俊卿毫不犹豫,当即接过命令,随后牵着战马向目的地进发。 ![]() 由于雪地湿滑、山路崎岖,郭俊卿根本就不能骑马前进,只能牵着马匹,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行走。 在山腰处,她多次踏空,险些坠落悬崖,但这些都挡不住她完成任务的责任感,最终,她按时抵达白音布统,并顺利达成了使命。 归途更加艰辛,因为天色越来越暗,郭俊卿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进,速度变缓了许多。 不仅如此,在离军营六七公里处,她的坐骑终于不堪重负,倒在了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郭俊卿此时也是精疲力竭、饥渴交加,不过,强大的意志力使她没有倒下,与此同时,她还解下了马鞍,背在肩上,一路披霜戴雪回到了军营。 ![]() 完成这一任务后,郭俊卿被记了一次小功,也获得了加入共产党的资格。 不过,通讯工作虽然重要,但和上阵杀敌还是有所不同,所以在军中摸爬滚打两年、多次受到嘉奖的郭俊卿,也不免有些遗憾。 直到1948年9月辽沈战役的爆发。 当时,她被东北野战军抽调为某部三连四班任班长,负责战术牵制工作。 在预定战场上,郭俊卿身先士卒,与浩浩荡荡的国军周旋起来,并利用游击战术,巧妙地吸引了敌军火力。 在郭俊卿的灵活指挥下,国军主力果然被牵制,随后三天三夜,郭俊卿率领着2000人的部队与国军进行了一番鏖战,并成功夺下了多个关键阵地。 指挥部也多次也对郭俊卿发出了嘉奖。 ![]() 会见主席,受到表扬后来,郭俊卿又相继参加了渡江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不管战斗多么艰苦,她永远冲锋在第一线。 赫赫功勋使得郭俊卿在军中颇负盛名,她也计划永远将自己的身份埋藏在心里,永远留在军队。 然而,1950年4月,她身体突发不适,最终在昏睡中被送到了医院。 于是便出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郭俊卿的女儿身被识破。 不过,组织非但没有惩罚她,军区司令员贺晋年还大力称赞了她男扮女装的行为。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邀请郭俊卿前往北京,参加1950年9月在中南海举行的战斗英雄表彰大会。 ![]() 令郭俊卿始料未及的是,在大会上,她受到了着重嘉奖,还被授予“全国战斗女英雄”、“当代花木兰”等称号。 会后,毛主席还在办公室内亲自接见了她。 面对崇敬已久的毛主席,郭俊卿有些不知所措,但毛主席却开门见山地说道:“巾帼不让须眉,你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一听这话,郭俊卿压抑心中多年的辛酸、委屈、愤懑,瞬间释放了出来,她情绪激动,忍不住流下热泪。 见状,现场的周总理、朱老总也不禁为之动容。 此后,郭俊卿的名字传遍了全国各地,也成了革命女性的典范,不过,她并没有贪图名利,而是在国家太平后辞去了军中一切职务,回到地方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 结语比较遗憾的是,由于从军多年、多次负伤,郭俊卿不幸失去了生育能力。 就这样,郭俊卿始终孑然一身,1983年9月23日,她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52岁。 纵观郭俊卿的一生,她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得太多,为自己留下的却太少,所有的遗产也不过是80元存款,以及一些破旧的衣服、床褥,与她的贡献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然而,虽然在物质上郭俊卿是贫乏的,但她的一身浩然正气却永久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仍在中国大地上回荡。 |
|
来自: 王浩然 > 《读题目定女一号加1加1:十六奇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