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 | 科班王广华「接棒」陆昊,业界期待的“部委级大项目”何时到来

 东海问渔 2022-07-18 发布于山东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图片

撰文 | 泰伯网 沐子

编辑 | 鹿野


自然资源系统实施改革机构的第5个年头,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一职已完成新一轮调整。

近日,陆昊出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接替陆昊出任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职务的是王广华。

新上任的王广华部长,同时兼任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职务,于6月30日首次公开亮相主持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的同时,审议了自然资源部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而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也随即步入一个新阶段。

图片
科班出身,部委级项目待释放

公开资料显示,王广华在任自然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之前,曾于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若从1998年国土资源部算起到如今的自然资源部,王广华成为国土系统的第7位部长。而从履历来看,像他这样科班出身的并不多。

根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履历,王广华是河南荥阳人。1979年,16岁的王广华考入北京大学地理学经济地理专业。1983年参加工作后从事国土口工作至今。

拥有科班出身的背景,王广华的专业底色已经明了。1992年10月,王广华被任命为国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土地登记处副处长,两年后晋升为处长;2001年,38岁的王广华由地籍司副司长调任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升迁为正司级干部,并且在这一部门工作长达8年,任职至2008年12月。

事实上,王广华在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任职的8年间,正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建设的关键时期。2001年,国土资源部在深圳召开了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信息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全面启动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随后的几年,各级国土资源基础网络、数据库和业务系统等建设与应用得到很大发展。

结合在地籍管理局的工作经历,再加上国土信息化部门的8年工作经验,不难看出,王广华既懂得国土管理规划的必要性,也更容易理解国土系统各板块业务信息化的重要性。

如今,王广华接过自然资源部部长的重任,继续投身于倾注了自己青春的自然资源事业,让业内有理由期待,市场后续或将释放自然资源信息化方向的部委级大项目。

图片
三调之后,关键是应用

自4年前的改革机构开始,自然资源管理便成为一盘全国的大棋,这盘棋里囊括了来自八个部门的规划和确权等职能,如何整合权属、如何发挥绿水青山的效益等。

与上述调整同步启动的,还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全面铺开。

建成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权属和相关自然资源信息为一体的“三调”数据库,摸清全国国土利用状况、资源家底,初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都成为自然资源部成立4年来上交的答卷。

据国土“三调”结果,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人均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靠天收。从国土“二调”至国土“三调”十年间,全国建设用地总量增加26.5%,城镇、村庄用地总规模分别达1.55亿亩和3.29亿亩。

对过去10年耕地减少的情况,王广华曾在2021年8月的“三调”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解释: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地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从过去10年间的地类转换情况看,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园地等地类情况,也有林地、园地等流向耕地情况。

不过在人均耕地面积上,有分析称,自“一调”至“三调”,一直呈递减趋势,其中,“一调”为1.59亩/人,“二调”为1.52亩/人,“三调”为1.36亩/人。如果对比已陆续公布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三调”数据,超过20个省、市或自治区的耕地面积都在减少。

不论是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还是生态建设等,“三调”摸底工作已经为今年自然资源系统的工作方向提供了数据支撑。

为此,王广华在去年介绍自然资源部下一步工作计划时,主要围绕“三调”反映出我国在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等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

比如,结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三调”成果为基数和底图,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合理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完成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在“三调”形成的数据库基础上,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严格实施;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城镇建设严格限定在开发边界之内。

这也意味着,顺着2018年改革机构以来的业务主线——调查、规划、业务应用,自然资源系统的应用需求,将随十四五规划、数字政府、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的出台愈发强化。

图片
业务重点,从调研中来

无论是从深化“三调”成果应用,还是从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自然资源系统融合升级的角度看,将此次换帅解读为交接棒,不如理解为自然资源监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诸如调查、规划、政务管理、不动产管理、地质矿产等自然资源信息化业务迫切需要走向实处。

长期在国土系统工作,王广华亲历了整个产业的演变,其两次的重要调动恰好站在了自然资源系统改革的关键节点上。

1998年3月,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重大变革,原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国土资源部,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从分散走向相对集中。同年7月,王广华被任命为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副司长。

2018年,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再次进行重大变革,自然资源部正式成立,“为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同时,王广华又被任命为自然资源部副部长。

当记者登录自然资源部网站及媒体报道搜索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王广华在近四年的时间里,陆续前往全国十余个省份进行实地调研。

从贵州到深圳,从湖南到陕西......走过交错的乡村、农田、工业园区,以及机器轰鸣,塔吊林立。

2018年,贵州省5个国家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县(市、区)试点成果通过省级验收,普定县位列其中。赶在成果验收之际,刚获任命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的王广华于2018年5月率队到普定县调研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

次月(2018年6月),王广华现身深圳,出席了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召开的纪念第28个全国“土地日”座谈会。王广华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努力开创新时代土地管理工作新局面。

2018年12月,王广华出席在湖南长沙召开的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理论与实务研讨暨现场会,就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确权登记进展情况、村庄空间开发利用等问题展开探讨与调研,加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确权登记的实践探索。

离开长沙后,王广华一行紧接着(2018年12月14日)抵达湖南株洲调研国土资源工作,先后实地考察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清水塘老工业区和株洲·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深入了解株洲市不动产登记改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工作。

尤其近几年,王广华曾在调研过程中多次强调了对“做好耕地资源、园区集约利、生态修复等”层面工作的重视。

2019年—2021年间,王广华赴西湖区实地勘察了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现场;到广西听取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等相关工作汇报;率队到陕西调研耕地保护等工作,先后到礼泉县西张堡镇、烟霞镇等地实地察看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进展等情况;带队去渝调研耕地保护等工作,深入渝北区木耳镇、南岸区广阳岛、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园,就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智慧城市等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听取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情况汇报等。

图片
天空地一体,自然资源监测“智慧眼”

从数字国土迈向智慧国土,势必需要多年的消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构建,也亟待结合好的监测手段、方法、配套信息化建设,更科学、高效地盘活资源

早在2018年8月,王广华一行调研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时便表示,空天信息院众多研究成果对于开展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估、监测具有很好的技术支撑与借鉴作用,成果的应用有助于今后自然资源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后续将推进新技术成果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

在2019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技术大会上,王广华表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视频、传感器、智能终端以及5G技术,使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周期更短、精度更高;通过推动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国土空间要素自动识别、提取技术将有更大突破,形成地上、地下国土空间一体化三维管理机制

2021年10月,王广华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届年会上表示,推进北斗系统在测绘地理信息、耕地保护、自然保护地监管、地质矿产、海洋事务、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灾害预警防范、调查监测、林草碳汇计量等自然资源领域的深入应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王广华反复强调,充分认识自然资源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加强创新,健全制度,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空间引领和要素保障的重要作用。

此前,据三调结果显示,一些城镇、园区低效闲置用地问题突出,村庄用地总量过大、布局不尽合理。

从今年上半年王广华的2次公开亮相来看,调研产业园园区资源利用情况,仍是自然资源改革的深入延续。

根据公开行程,2月28日,王广华率队在淮安调研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对园区通过盘活低效用地,提高产出效益,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给予肯定,并就如何更好盘活利用好闲置低效土地,提出了指导建议。紧接着(3月1日),王广华前往南京江北新区相关园区进行调研。

从调研过程来看,如何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出发点,充分考量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生态环境的约束性、发展需求的必要性,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始终是自然资源部门面临的重大命题。

事实上,“三调”并未将许多专项调查形成的细化数据全部纳入,但自“三调”成果发布之日起,如何深化成果应用、更好地显化数据要素价值,都将是新一轮自然资源业务周期即将需要整合、落实的。

若要回答“新阶段任务应该是什么样的,又应该怎么做”,王广华在新岗位的责任和使命或许是更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