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光凭栏:学做下笨功夫的聪明人

 新用户6326I9Ei 2022-07-18 发布于山东

今天读了俞敏洪先生的一篇文章《聪明人的笨功夫》,心有戚戚焉。


在文章中,俞敏洪先生提到18岁之前他在农村的艰辛生活,磨炼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他坦言,他自己的头脑并不是很聪明的,但这恰恰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作者以背诵英文单词和读书为例,对比了聪明的人和不算聪明的人之间的较大差别之后,得出文章的主题:许多成功人士往往不是聪明到极点的人,他们其实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很聪明的人,他们求学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进入社会后,比拼的就不仅仅是智商了,更多的是比拼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态度,而这一切,那些比较聪明的人反而不容易做到。


俞敏洪先生说,在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中。相对不算聪明的人,后来反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原因在于这些聪明的笨人只能靠拼命的学、拼命的干,到最后,韧性磨出来了,吃苦就成了一种习惯。


由此,我想到了司马光和曾国藩这两个历史人物。


司马光小时候。接受能力比较慢。当同学们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出去玩耍了很长时间之后,司马光还端坐在书桌前,一丝不苟的反复诵读,从不偷懒。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他在此后的岁月中养成了勤奋不懈的习惯,最终成就了《资治通鉴》这部鸿篇巨制,名垂青史,他属于下笨功夫的聪明人之列。


还有清代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少年时期头脑也比较迟钝,接受能力出奇的慢。


一天晚上,有个窃贼藏在他家的梁上。意图等他睡觉后行窃,结果等了半个晚上。曾国藩始终端坐诵读,竟连一个非常简单的内容都没有背下来,最后窃贼实在忍无可忍,于是气呼呼地从梁上下来,训斥了曾国藩一顿,轻易的背出了他所要背的内容,然后扬长而去。然而,曾国藩的这种永不言弃的品质在他之后的人生旅途中帮助他耐心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成一代军事家和思想家。


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还有很多,有文学家、史学家。也有科学家、演讲家,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不算聪明,但是最终都凭借磨练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别人不谢不娶的功夫。最终超越了常人,超越了自己,最终找到了最好的自己。


我很赞成俞敏洪先生的观点,要做一个下笨功夫的聪明人。

正如苏东坡所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惟有坚忍不拔之志也,以此与朋友们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