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虎铜案 ,战国中期,云南省博物馆

 那个老撕机 2022-07-18 发布于广东

牛虎铜案 ,战国中期,云南省博物馆

牛虎铜案可能是云南最有名的国宝,1972年出土于李家山M24大墓,出土时从牛头颈处断开。可能是某一滇王之物。

牛虎铜案很容易和滇国的青铜枕混淆。实际上牛虎铜案既不是枕,也不是最早定名的牛虎祭盘,更不是案。

铜案出土于墓室棺椁外的北侧,棺内出土了枕头,所以二者绝无关系。

“无足为盘,有足为案”,这大概是铜案得名的依据。案的功能一般解释有三:食器,憩坐用器,几桌。从上方看,铜案内部是有凹槽盛放食物的地方,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叫牛虎铜俎。更符合它作为祭祀礼器的功能。

但铜俎下方应该生火,而铜案肚子部分虽然掏空,却放了一只小牛。表面也没有一般青铜俎中心的十字镂空孔。

所以其实牛虎铜案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清楚。

从造型看,铜案主体为一只大牛,肚子下面部分镂空,横着放着一只小牛,尾部尾巴的位置被一只老虎紧紧咬住。牛头加上长长的角奋力向前伸展,老虎则躬身向后拉扯,整体形成一种张力。反而使得整体呈现一种稳重的感觉。

以往对铜案的解释主要是母牛护犊。但古滇国母牛形象极少,而且根据铜扣饰上的图像可知古滇国工匠有着极为高超的写实能力,如果是老虎捕食母牛,咬住的应该是脖子而不是伤害值并不高的尾巴。并且无论两头牛还是老虎,都没表现出紧张的姿态。

所以近年来的观点开始多元化,有的认为这纯粹是一种对器型的设计,有的认为是财富的体现,也有的认为是对生命轮回的体现,也展现了古滇国人对自然的敬畏。

我认为这些说法并不矛盾,本身信仰和礼器的形成就是多方面,经历漫长的过程才得以形成。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也说明我们对它的内涵同样一无所知。

我们比较清楚的是通过对铜案的观察可知,整个铜案大牛身体,小牛,老虎均为范铸法分体铸造,二牛的牛角和牛耳可能为失蜡法铸造。

所以牛虎铜案几个步骤完成:1、铸造大牛牛角、牛耳;2、铸造带牛角、牛耳,无牛尾的大牛;3、铸造口衔牛尾的老虎;4、将口衔牛尾的老虎与大牛连接;5、铸造大牛腹下的小牛牛角、牛耳;6、铸造带牛角、牛耳的小牛;7、将小牛与大牛连接。

牛虎铜案近年出土正好50年,比起它2300岁的沉淀我们今天所知的仍然很少。今天的人总是习惯性傲慢,看似无所不能实际知之甚少。下次见到牛虎铜案的时候,驻足久一点,好好观察观察,感叹2000多年前古滇国工匠惊人的创造力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