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器故障,北大向德国厂商求助,对方狮子大开口:先付23万再说

 冬不拉拉 2022-07-18 发布于安徽

2018年,北大磁共振中心因一台机器故障,向厂商求助,对方却狮子大开口:先付23万再说!背后的事实,却让人后脊发凉。

北京大学这台从布鲁克公司购买的核磁共振波谱仪价值约200万美元,当时发生故障后,校方向该生产厂商提出维修要求,没想到对方竟然表示:要先付23万元人工费,才会派工人来维修,且不论是否能修好,这23万都不退。


图片

北大何时受过这样的气,校方大怒,一纸声明与其结束合作。

可惜的是,北大的态度虽强硬,问题还是没解决,后来,北大请了数名工程师,依旧没有修好机器,只好去国外寻找其他厂家求助。

话说回来,布鲁克公司是一家德国公司,国内普遍反映它售后态度差、维修成本高,但是它却占据国内核磁共振仪市场80%的份额,不过是因为我国的高端科学仪器技术落后,只能依赖进口罢了。

像北大这样被“勒索”的情况,此前已经发生了多次。

早在2010年,中国就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在高端仪器上,却远远落后于国外公司,数据显示,我国90%的高端仪器被国外公司垄断,每年用于进口高端仪器的费用近千亿美元。


图片

科技部原副部长说:“中国人购买的科研仪器,不知养活了多少外国公司!”

几年前,人民日报也曾报道:中国企业的生产线和研发中心,清一色的洋设备。

有人调侃说:中国制造在国外的商场里,德日制造在中国的工厂里,美国制造在中国的实验室里。道尽了科研仪器领域,中国的无奈。

其实,在许多高端仪器领域,我国也曾一度领先。

1958年,我国第一台透射电镜被研制出来,70年代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59年北京分析仪器厂就开始生产质谱计,60年代,南京工学院研制出四极质谱控漏仪,居世界领先水平。


图片

但是可惜的是,在最艰苦的时期都没有停止的科技发展脚步,却在改革开放后停了下来。

那时流行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仪器方面,也普遍认为“造不如买”。就这样,我国科研仪器的发展不仅是停步了,而且很多仪器厂被外资收购,可以说是不进反退。

反观国外,对科研仪器的研究,极度重视,这样一进一退,差距就拉开了,这才导致了中国目前的困境,以至于2018年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前20名,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图片

好在前不久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加大了投入,设立重大专项,吹响了中国科学仪器的冲锋号。

2006年,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第一台质谱议。

华大基因,通过自研和收购海外技术,成为全球可量产临床级别基因测序仪的三家公司之一。

上海联影医疗推出中国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系统,打破了该领域长达30年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图片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仪器,越是高端的科技,就越离不开与之匹配的高端仪器作为科研的支撑。

事实证明:谁拥有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美国商务部也曾表示:仪器仪表虽然只占工业总产值的4%,但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超过60%。

希望国产科研仪器早日成长,撬开卡住我们脖子的那只手,迎来我国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用科技促进经济再度腾飞。

图片

参考资料:电子技术应用网《这个堪比芯片的关键行业,二十年来不进反退,全国没有一家能打的》

作者:孙妮儿
编辑:剩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