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46岁上海国企高管,辞职卖掉房子,去美国留学,为啥?

 朱小鹿 2022-07-19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2019年7月11日,对46岁的董娜来说,是个有意义的日子。
 
一大早,她来到上海闵行区的梅陇镇大楼排队。
 
这里是美国领馆,她要办理签证手续。
 
这次的签证官,是个白人男子,看起来很认真。
 
他对每个签证的人,提出很多问题,问清楚明白后才停止。
 
他的身边,还有个年轻的实习生,给他当助理。
 
轮到董娜时,签证官又开启提问模式,为了减少提问时间,董娜决定主动出击。
 
她首先告诉对方,自己在4月份时就来过一次,手续基本通过了。
 
两人有以下简短的对话。
 
你从事什么职业?

征信。

你为什么要学婚姻家庭治疗?
 
这时,董娜只说了六个字。
 
签证官看了一眼董娜的护照,和助理对视一笑。
 
然后盖上章子,说了一句:好了,你通过了。
 
这句话,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在董娜听来如此优美。
 
8点半时,她就拿到签证,中午时,她提出辞呈,顺利辞职。
 
她很开心,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了。
 
那么,董娜到美国去做啥?她到底说了哪六个字?让签证官如此痛快通过签证?
 
她的故事里,或许有你我的影子,但又不全是你我的故事。
 
(董娜的辞职信)

第一次签证失败

 
董娜是个爱折腾的女人,早在1996年,她就为出国签证折腾过。
 
爱折腾的她,其实想要的很简单,那就是人生的可能性。 
 
那年,她辞去稳定的教师工作,独身一人来到上海,进入上海的一家征信公司。
因为辞职这事,父母和她生了一场大气。
 
作为老一辈人,他们喜欢稳定,认为女孩子当老师,是个不错的职业。
 
而董娜没和父母商量,就去了上海,决绝坚定,仿佛上战场的战士。
 
董娜入职的征信公司,企业文化和氛围还不错。
 
工作虽然辛苦,但年轻人多,朝气十足,活力四射。
 
初到上海发展,能有这样的公司接纳她,她满怀感激,工作起来十分卖力。
 
但在内心深处,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这只能当做一个跳板。
 
她喜欢广告策划和心理咨询工作,把它们视为自己追求的梦想。
于是,不安分的董娜,在工作之余,不厌其烦地投着简历。
 
几个月后,她接到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面试电话,事情出奇得顺利。
 
第二天下午,面试官打电话通知她,她被录取了。
 
对方希望她马上入职,工作岗位是总经理助理,工资是征信公司的两倍。
 
如此丰厚的条件,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董娜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可此时,纽约大学又发来录取通知书。
 
她才想起,自己曾经申请过这所大学的MBA。
 
就在她几乎忘掉这事时,老天又向她递来橄榄枝。

(1997年3月董娜在征信公司的上班照片)
 
接二连三的喜讯,反而让董娜左右为难。
 
一边是满心喜欢的广告策划工作,一边是梦寐以求的求学之旅。
 
自己该如何选择?必须忍痛割爱,舍弃其中一个。
 
经过反复思考,她最终选择继续求学之旅。
 
就在她准备开启人生新篇章时,老天跟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这个玩笑,让她对当初选择拒绝广告公司,感到十分遗憾。
董娜马不停蹄,奔波于湖南、上海和北京三地,花了大量心血准备各种材料。
 
可签证官得知她的职业和年薪后,说了一句:等你挣够学费再来吧。
 
随后,他盖上拒绝章,将护照扔给她。
 
这个简单直白的拒绝理由,只用了不到5秒钟,加上翻看资料的5秒钟。
 
10秒钟之内,董娜的出国留学梦,就被轻松击碎。
 
如同支离破碎的花瓣,洒落在地上,让她一地心碎。
 
为了留学,她拒绝了广告公司,那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职业。
 
而她放弃职业,满怀希望选择留学时,留学之门却无情关闭。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可事实上,董娜是鱼和熊掌一个都没得到。
 
带着沮丧的心情,她灰溜溜地回到征信公司。
 
还好,公司又一次表现出对她的宽容和厚爱,没有追究她请假延期的责任。
 
她得以继续在公司工作。
 
只是,这种不咸不淡的工作,真的不是她所喜欢的。
 
爱折腾的人,往往有一种为自己拼命的狠劲。
 
即便在顺风顺水的道路上,他们也愿意努力往上跳,接近更广袤的天空。
 
冲破鸟笼的决心,不会因为一帆风顺的安逸,而被抛之脑后。

(1996年董娜到北京签证时和朋友合影)

 

不甘稳定想逃离

 
回想起1996年,我还在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发愁。
 
到底能不能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自己心里没底。
 
而董娜却在那时,放弃稳定体面的教师工作,到大上海逐梦。
 
来上海之前,她已经在湖南的一所中专学校从教3年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而她顺利考上上海一所外贸学院,成为其中一员。
 
那时,大学毕业生作为香饽饽,毕业后是包分配的。
 
1993年,她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湖南外贸学校。
 
学校坐落在一个山坡上,周边人烟稀少,学校条件也不太好。
 
董娜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们宿舍里,老鼠肆无忌惮,如入无人境地一般。
 
有时,打开抽屉,竟然可以看到老鼠稳坐其中,吓得她们尖叫成一片。
 
而老鼠在惊吓声中,大摇大摆离开,仿佛充满着对人类的蔑视。
 
而上课内容一模一样,每周重复三次。
 
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是听流行音乐。
 
那时,齐秦的《外面的世界》风靡一时。
 
尤其是那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拨动她内心深处爱折腾的弦。
 
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憧憬。
 
在上海读了几年书,她的眼界大开,不想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消耗自己。
 
而上海的同学做的一件件事情,让她心潮澎湃。
 
有人代理品牌锅,年入100万;有人到外企,月薪5000块;有人被委以重任,到欧洲外派...
 
而反观自己,工作一成不变,一眼能望到头。
 
被困在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稳定是稳定了,可她实在不甘心。
 
许多人追求稳定,但稳定有时意味着一潭死水,毫无创新。

(年轻时的董娜)
 
湖南的夏天潮湿,闷热,让人躁动不安。
 
在那个闷热潮湿的夏天,董娜产生逃离学校的念头。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如同星星之火,撩起火烧草原之势,且越来越强烈。
 
那时,对许多人来说,从学校辞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况且,辞职也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如果单位不答应,你拿不到自己的人事档案,就等于断了你的后路,找新工作几乎不可能。
 
1993年,她想通过考研逃离学校。
 
结果校长直接拒绝在报名表上盖章,理由是“你是学校重点培养的老师,再等几年。”
 
1994年,她拿着公务员招考表找校长。
 
校长有些不高兴,你别费心思了,这个章我不会给你盖。
 
1995年年底,董娜跑到武汉考了托福和GMAT。
 
这还不算,1996年2月,她还利用寒假,到海南三亚找了律所助理的工作。
 
结果,律所主任所说的助理,是工作和生活都要助理。
 
董娜无法忍受这种奇葩要求,说了一声:永远不可能,再见。
 
第一次逃离在失败中拉下帷幕,却为第二次逃离注入莫大勇气。
 
精美的笼子,囚禁贪图享受的小鸟是非常容易的。
 
但对一心想飞走的小鸟,任何围困都是徒劳的。
 
1996年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正当全校老师欢度节日时,董娜背上行囊,在夜色中离开学校。
 
她丢下档案、户口,奔赴心心念念的上海。

 (董娜和中专教学时的同事合影)

职业危机心凄凉

 
即便一无所有,董娜也不想被物质的东西捆绑一辈子。
 
在征信公司期间,她经历过留学的失败,错失过跳槽的机会。
 
虽然没能成功,但在她的职业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精神财富。
 
慢慢地,她冷静下来,暂时放下冲破鸟笼的决心,一心扑在公司发展上。
 
她在征信公司一干就是22年,一路做到高管位置。
 
45岁之前,她活得有滋有味,令人艳羡。
 
上班时坐在独立的办公室,下属鞍前马后;
 
下班后和闺蜜把酒言欢,畅谈生活;
 
生活中丈夫疼爱她、女儿孝顺她……
 
她感到生活如此美好。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来袭,打破了董娜平静的生活。
 
2018年年初,她在菲律宾休年假时,公司的人事进行调整。
 
很快,她就得知,因国企改革,她原先所在的公司被兼并。
 
她则被降级使用,由原来的的主管变成助理,而顶头上司是比她小十岁的青年人。
 
很快,她的独立办公室,变成狭窄的工位;身边的同事也不再笑容可掬,而是冷脸相对。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伴随着薪资的下调,让董娜产生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正应了那句话,时代淘汰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和你打。

     (董娜搬到狭小的工位)
 
世上哪有什么稳固的职场地位?
 
一个小小的变化,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尽管她不太满意征信公司的工作,但毕竟是自己主动选择的。
 
如今,她遭遇“中年职场危机”,还能不能再主动选择一次?
 
依她的性格,她真想马上辞职,直接炒公司的鱿鱼。
 
可转念一想,自己一个45岁的中年妇女,怎能竞争过年轻人?自己还能干什么?
 
这些年,她在外企国企都待过,还做过全职妈妈。
 
不论是回归职场,还是跳槽创业,都是她的生活中的一种轮回。
 
不管怎样,她从没有过被安排、被摆布的感觉。
 
现在,她却被残酷的现实吊打,心里感到一阵阵凄凉。
 
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面对中年职场危机,董娜面临极为重要的人生选择。
 
人生的的道路有千万条,但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选择起来却很难。
 
她的高中同学中,有人辞职去农村,搭建木屋,养鸡种树,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董娜对此羡慕不已。
 
但重头再来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包括董娜自己。
 
羡慕之余,她突然发现自己没了朝气和冲劲,于是安慰自己:

忍忍吧,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何必再折腾?
 
说实话,她的骨子里想改变现状,但现实中,她觉得有心无力,只能在纠结矛盾中苦苦挣扎。
 
一方面,风向变了,可她还没做好准备,准确地说,是她没有勇气做准备。
 
另一方面,她不甘心!她的人生,难道就真的在平淡中结束吗?
 
追梦的冲动和现实的残酷,时不时在她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董娜曾经坐在宽敞明亮的独立办公室)
 

读书转行做自己

 
如果说,职场危机让董娜产生改变的念头。
 
而来自大学同学李莉的刺激,彻底让她下定决心,把念头转化为行动。
 
李莉和董娜是大学舍友,毕业多年后,两人重新取得联系。
 
李莉告诉董娜,她准备实现年轻时的梦想,攻读法学博士。
 
听到舍友的倾诉,董娜突然怦然心动。
 
自己年轻时,就对广告策划和心理咨询情有独钟,并想把这两个工作视为梦想。
 
不巧的是,自己与广告策划失之交臂,更是无缘心理咨询工作。
 
广告策划属于年轻人的事业,自己人到中年,显然不适合这个工作了。
 
而心理咨询注重人的阅历,年龄大,阅历丰富,往往是一种独特的优势。
 
而董娜对心理咨询中的婚姻家庭治疗,一直很感兴趣,但国内没有相关的硕士招生专业。
 
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到美国读书,转行做婚姻家庭治疗。
 
这种对求学的渴望,一旦起了头,便如沸腾的水,让她心里很难平静。

(李莉<左>和董娜<右>聚餐)
 
听说她准备去美国读书, 一时间风言风语,质疑的声音不断。
 
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她是瞎胡闹;

还有人觉得不可能,这个年纪了能读什么书;

甚至有人认为她“吃饱了撑的”。
 
同时,一系列问题像大山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又不得不直面。
 
首先是语言问题,她在职场已经多年不用英语,如今重新捡起来,肯定要比年轻人费劲许多。
 
再一个学费问题,每年50万的留学费,从何而来?
 
当年她曾因为学费问题,在签证时被无情拒绝。
 
如果她坚持读这个专业,她还得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长期离开家庭。
 
要完全实现想法,中间有太长的路要走,她能坚持下来吗?
 
董娜屏蔽了所有质疑,2018年4月,她心无旁骛开始备考。
 
为了解决英语的口语问题,她不厌其烦向老师提问,一点点解决这个难题。
 
她利用下班的空闲时间,背单词、刷题、上辅导班,像高三学生那样,学到凌晨12点。
 
那段时间,她拒绝了一切社交聚会,因为太过拼命,她的阑尾炎还复发了。
 
她能坚持下来,也离不开丈夫老郭的支持和女儿的理解。
 
学费问题很棘手,作为工薪阶层,她没有多少存款。
 
她狠着心,想把内环边的那套房子卖掉。
 
那套房子原本是留给女儿的,她先试探老郭的口风。
 
不料,老郭没有任何犹豫,一口就答应了。
 
征求女儿意见时,她也非常理解,支持妈妈留学读书。
 
她没想到如此顺利,学费问题迎刃而解。
 
为了让她安心学习,老郭还主动做起家庭煮夫,承担起所有家务。
 
有时,他还会为董娜讲解数学难题,解决她遇到的困惑。
 
2018年12月底,考试成绩出来了,董娜的托福 93 分,GRE306 分。
 
这个成绩,达到申请美国研究生的要求。
 
说来也巧,成绩出来那天,单位给董娜提供了一个新职位。
 
这个职位和以前的职位相当,她从内心感到满意,似乎找回一些失去的尊严。
 
心动的同时,她有些犹豫。
 
当初职位降级,自己才产生改变现状的想法。
 
如今有了变化,自己还能放弃唾手可得的职业生活吗?
 
老郭看出她的犹豫,告诉她,职位随时都会变化。
 
长期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下生活,不符合她的性格。
 
一语惊醒梦中人,董娜下定决心:即使有升职机会,自己也要去读书。
 
人生是为自己而活,做自己才是才是最真实的。
 
多年前,她辞职到上海,没有和父母商量,她始终不认为,这是不孝顺。
 
为了让父母高兴,勉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不是她的风格。
 
如今,她离实现梦想仅有一步之遥。
 
她不想失去自己,过悲剧一般的人生。
 
(董娜和丈夫老郭)
 

梦想成真受崇拜

 
董娜的目标学校是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在全美排名第9,婚姻家庭治疗专业排名全美前5,这是最吸引她的地方。
 
同样的,西北大学的门槛高,竞争激烈,淘汰率也高。
 
董娜的托福和GRE成绩不算太好,不足以让她产生强有力的竞争力。
 
甚至可以说,她被录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她没有放弃努力。
 
2018年8月,国际婚姻家庭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邀请西北大学婚姻家庭治疗的教授参加。
 
得到这个消息,董娜喜出望外,她马上请假,赶到杭州,聆听教授的演讲。
 
也许是命中注定,董娜在酒店巧遇那位教授和他的妻子。
 
她连忙上前自我介绍,还说出自己的困惑:这个年纪申请,不占优势,还跨专业,希望大吗?
 
教授的妻子鼓励董娜:
 
我也是40多岁改行的,40多岁不算大。

而且,中年人特有的经历,更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董娜深受鼓舞,可现实马上让她产生挫败感。
 
她先后申请了10所大学,只有雪城大学发来offer,其余大学杳无音信。
 
她郁闷不已:“难道是年龄问题,我就没有机会了?”
 
尽管这样,她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她时不时给西北大学的教授发邮件,询问自己还有没有希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019年5月4日,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天一大早,教授在邮件里告诉董娜,因为有人放弃,作为候补人员,她是否愿意考虑他们学校?

(西北大学发给董娜的邮件)
 
她毫不犹豫答应了。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果然发生在她身上。
 
她激动得大喊大叫,那一刻,她真切品尝到“梦想成真”的滋味。
 
回到本文开头签证的那一幕,董娜回答的六个字就是:为了我的梦想。
 
1996年9月,为了梦想,她坐上前往上海的火车。
 
2019年9月,同样为了梦想,她坐上前往美国的班机。
 
她突然发现,尽管过了23年,她还拥有一往无前的坚定从容,值得庆幸。
 
到美国后,她的那点英语水平,在同学面前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第一次同学聚会,她就闹出笑话。
 
因为听不懂“拍动图”的英文,拍照时,同学们个个手舞足蹈,而她一动不动地摆着pose。
 
为了弥补差距,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董娜也是豁出去了。
 
她厚着脸皮参加同学们的party,逼自己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她把看不懂的英文材料翻译成中文,反复对照学习,直到啃透为止;
 
她录下听不懂的讲课,利用下课时间反复咀嚼,努力跟上节奏……
 
为了顺利毕业,她每周阅读200-300页材料,咬牙完成500小时的治疗实践任务。
 
2021年6月,48岁的董娜顺利从西北大学毕业。
 
她中年求学的经历,深深影响到女儿,她把妈妈视为自己的榜样。
 
妈妈的经历告诉她,内心强大的人,即便从事不喜欢的工作,也可以随时调整改变。
 
一个人想做什么,就要马上行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女儿和董娜有很多相似之处,特立独行,敢作敢为。
 
15岁时,她就独自骑行川藏线,还不小心摔倒三颗门牙。
 
中考结束后,她拒绝参加班级组织的毕业活动,原因是无趣。
 
其实,不光是她的女儿,许多看过她故事的人,都被她的经历感动到。
 
大家佩服她从头再来的勇气,同时,她给大家带来从头再来的勇气。
 
一个有勇气的人,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也会为之让步。

(董娜<后排左4>和同学们在一起)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如果没有梦想,就和咸鱼没有区别。
 
而一个人只有梦想,没有为梦想奋斗的行动,也只能是做梦和空想。
 
董娜从20多岁时,就心怀梦想,并为梦想不断努力。
 
更难得的是,她在46岁时,能放弃国企的工作,读喜欢的专业,去陌生的国度去追梦。
 
她和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并从中找到快乐。
 
这份快乐,不仅来自追梦的过程,更来自对梦想的享受。
 
随着年龄增长,对健康有了切肤之痛,对人生有了更深感悟,她说:
 
为了梦想没有必要那么拼,享受就好了。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我很知足。
 
如今,她在芝加哥的一个婚姻家庭治疗诊所工作,每周接诊20对左右美国情侣来访者。
 
等拿到婚姻家庭治疗师执照后, 她希望尽快回国,从事婚姻家庭治疗工作,将这份工作做到70岁。
 
从20多岁到70岁,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董娜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她把追逐梦想的过程,变成享受梦想的结局,着实令人佩服。
 
有些梦想,真的不必等到退休才去实现。
 
年龄在梦想面前,从来不值一提;
 
而实现梦想,发挥自身价值,并给他人带来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毕竟,犹豫不决,蹉跎岁月,最终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如果今天的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别忘了点赞评论哦。

(董娜在西北大学)
 
 
作者:朱小鹿&心平气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