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问4》:宗师已逝系列终结,延续超越来者为谁?

 昵称68765253 2022-07-19 发布于广东
早就念念叨叨要去看电影了,本拟去看《利刃出鞘》,老陈却一直忙活,于今已经下线,故昨晚去看了叶问系列的终结篇《叶问4》。

这一系列拍了4部,横跨近十二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故事,一场又一场打斗,让我们走近并走进一代宗师。既是在讲故事,更是在讲述人、精神、成长、消退。

3部具体讲述了什么,剧情已然模糊不清,脑子善忘,无非是叶问遇事,面对,脱困的循环,功夫电影或者说动作片套路都极相似,它侧重的本身就不在于故事的回环曲折,出人意表,你甚至都能预料到剧情的走向与结局,但还是让人激动人心,因为在一场一场的打斗中动作精彩,节奏紧凑,令人激动,让人紧张,并且随着这些打斗而不自觉地投入其中,释放了压力,得到了轻松与解脱。

《叶问4》讲述内容亦极简单:儿子叶正因打架被开除无书可读,叶问为儿寻找学校奔赴美国,因需推荐信与中华总会万会长相集,有一场较量,而与前来唐人街挑事的陆战队教官也有一场较量,最后因万会长被打成重伤,为民族尊严主动与美国军官
又是一场较量。

三场大的打斗,拳拳到肉,每击中的,紧张刺激,令人肾上腺飚升。而每次的较量对决又可看到他的从容不迫,不紧不慢,不畏不惧,真令人对其本领,对其气度,对其精神,折服不已。

看《叶问》除了认识到主角本身本领过硬毋庸置疑,更让人折服的大概在于人物的人格魅力。在电影中所呈现的,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幸好未将其塑造为完美化身,他亦只是一个凡人,非神的化身。

他有最世俗的烦恼,爱妻离世,自己身患癌症,与儿子问题重重,青春期的叛逆与为父的权威矛盾难解,儿子抱怨其不了解自己,怎么做都是错,而其不知如何化解,对儿子的爱与忧让他远去美国。

他没有通天的本领,到美国虽然有人引路,别人尊称其为叶师傅,为其帮忙奔走却一路受挫,万会长要求其解决徒弟李小龙的问题,朋友找外籍人却遇上对方并不把朋友当朋友,徒弟的律师徒弟写了介绍信却还是不行……凡此阻滞无人是俗世的贴地气的烦恼。

不过他有自己的坚守与化解,有自己的执着与面对。

与儿子虽有矛盾,除了为儿子重入学校四处奔走,还坚持不懈主动地向儿子笨拙示好——每天准时十点打电话,即使一再被拒绝。从万宗华与万若男的父女关系中反省自己,最终尊重儿子的学拳意愿,亲自教学,与儿子赢来合解。一个不善于教育的人,但是敢于反省与改正的人。

面对万会长要求其解决李小龙教外国人学武术问题的刁难,他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没问题。学武的初心本来就是强身健体,遇见不平可协助主持正义,这与徒弟是哪国人并没有什么关系。其包容的心态,何其难得。一个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是自己的实力,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强大自己,但这强大不意味着高傲与固步,包容、学习、创新亦很重要。

问题主动找上,困难摆在眼前,退缩并不可取,不如走出去,迎上去。所以当万会长说美国人常常常各种借口来欺压中国人,外国人都是东郭先生时,叶问并不认同“忍”的做法,反而更坚定地认为要走出去沟通去融入而非一味退让。也正因为此,他才会在最后主动要求与军官对战,这里有对尊严的维护,对不公的愤怒,更有对自己
信条的坚守。

我想宗师之所以被称为宗师,不仅其有过人的本领,开创或大力发扬了一个派别的本领,有极大的建树,自然也是因为其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武德让一群人对其追随而非跟随。武术如果只与暴力联系在一起那是深深的悲哀,但如果其融入一个人的身体,精神又使其灼灼生辉,那必惊艳无疑,也能独树一帜,流传开去。

叶问饰演者甄子丹曾言:我演过很多武打片,但我相信叶问这个角色在观众心目中有最重要的位置,作为演员我非常感恩,要知道我们有可能一辈子都演不到一部代表作。
 
他是幸运的,能遇上这样一个角色,能拍这一系列,而角色也毫无疑问是幸运的,能由他演绎增辉不少。某种程度上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角色深入人心,但同时角色的精彩也成就了演员本身。
 
甄子丹表示这是自己最后一套动作片,而从上映的成绩而言也可谓不俗——截止12月21日,《叶问4完结篇》内陆上映两天,票房轻松破亿。

这个精彩的角色迎来了终结,一个时代终结了,有另一个江湖在崛起。叶问系列深得大家喜爱,4部中虽3稍逊色些,但也不失遗憾了。叶问十年落幕了,甄子丹江湖结束了,下一个是谁不知道,但这个系列曾出现过,精彩过,让我们深刻过,也是我们的幸运了。

篇外:《叶问4》中李小龙街头打斗的场景也是极精彩的了,非主角会否发展为另一个系列?毕竟李小龙的故事传奇一直都令人着迷!但由谁来演是个问题,李小龙高度在,由谁来演观众意见大。
 
回想起自己曾游佛山祖庙正是在看过《叶问》电影之后,叶问堂才看得津津有味,此系列完结下次再游会否又添新感叹!佛山一地真可谓武学神地,叶问、黄飞鸿、李小龙均是佛山人,当择时再回佛山一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