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城文学】屈重君‖回味与乡愁(散文)

 阿马劳次 2022-07-19 发布于四川
回味与乡愁

              ◆ 屈重君

小时候学古诗,记得有一首题目叫做《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后两句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老师教完后,告诉大家说“不懂也没关系,以后总有一天会明白的”。说实话,那会儿真不懂这两句诗背后的意境和作者想表达的情绪。以前年轻时候,总是看不懂贾平凹先生小说里面描述的一个现象,也是关中人常有的一个习惯:关中人吃完捞面,总喜欢喝面汤,并且要喝第二捞的面汤。学生时代的我不喜欢吃面,所以也就不爱喝面汤,更没有喝过第二捞的面汤,因此也对为何要喝第二捞的面汤没有特别关注过。后来,在贾先生的小说里面找到了答案。第一捞的面汤清汤寡水,第三捞的面汤稠咕弄咚滴喝不下去,只有第二捞的面汤稀稠恰到好处,既不稀溜挂不住嘴,也不黏稠难以下咽。再后来,神不知鬼不觉地喜欢上了吃面,自然也喜欢上了喝第二捞的面汤,那种感觉很难描述,感觉就是感觉,境界就是境界,总之喝完之后,有一种很享受的感觉。要是喝完能够把大老碗往地上一扔,用舌头把嘴角一舔,那更像是赛神仙。
有人说,总是陷入到对往事的回忆中,那是因为对自己现实生活的不满。也有人说,总是经常性的回忆孩提时代的场景,那是对目前生活的现实嘲讽。

总是在吃面的时候,想起村里以前一位爷爷辈的老人,他在村里排行老四,爷爷奶奶辈的人们都亲切的叫他“四老汉“,而我们小孩子们都称呼他为”四爷”。按照村里人的说法,四爷有点”人来疯”,你说他能一口气跑十里路,他说拉着架子车一口气跑到县城(县城距离我们村三十里)都没有问题。你说今天这一老碗捞面他喋不完,他一锅烟的工夫又端出来一碗捞面,辣子拌的猩红猩红的,一看比平常的量就多一些,圪蹴在兴兴(村里以前的大地主家后人)家门口的上马石上,吧唧吧唧的开始吃起来。一边吃着,一边嘴里还嘟囔着:“这算个啥,我年轻的时候,干活那才叫利飒(我理解应该是厉害的意思),一顿喋它五六个冷馍,青辣子沾点盐,喝两口白开水,一顿饭就解决了,活照样干。吃这两碗面,那就是碎碎个事……”
吃完第二碗捞面之后,他把碗往脚底下的土地上一扔,大老碗顺势转了两个圈,我以为碗会摔碎或着摔倒,结果大老碗稳稳当当的停下来了。四爷打了一个饱嗝,无语……半晌之后,扔下一句“你娃娃们都没见过……,叫我回去再喝碗面汤去”,四爷起身,习惯性的把屁股上的土拍打拍打,回家去了,再也没出来。至于四爷有没有喝面汤,我不知道,喝的是第二捞的还是第一捞的更不得而知。如今,四爷离开已经快二十年了,但是他吃面的那个洒脱劲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村里还有一个爷爷辈的老人,他们家是从华阴或者华县举家迁到我们村的。据说是因为当年渭河发洪水,把他们的村庄给淹没了,无房无地,所以就安顿在我们村了。对于这个老人的称呼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是迁移过来的,在村里没有排序,也无法排序,所以无法按照”几爷”称呼了。我记得,我见了老人就是叫”焦炭爷”,就算是打招呼了。这位老人的儿子后来在煤矿工作,也算是村里比较早的吃商品粮的人家,所以生活质量较之其他农户稍微富裕一点。
在我印象里面,这位老人给我最难忘的是他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那会儿,收音机真的是稀罕物,像半个转一样大的东西,竟然能唱歌,能说话,有时候还能说一些叽里咕噜的外语。村里的小孩们总是在放学后,围绕在这个焦炭爷周围,嚷嚷着让老人放歌曲听。开始老人还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后来一个个孩子们的要求都不一样,五花八门的。有小孩竟然亲自上手把老人心爱的收音机扭来扭去,因为跳台过程中有杂音发出,吱吱吱吱吱吱……,把老人气的说:”你们这些碎仔娃,滚远些……”再后来,没人敢去老人那里嚷嚷着听歌曲了,老人也是把收音机的声音放到很小很小,小到只有他一个人才能听到。他自己躺在躺椅上,仔细的,努力的辨别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不是新闻就是秦腔,都不是小孩们爱听的。

几年前我回老家,看到自家后院一个圆形石头做的瓮盖子,经过风吹日晒,碎了……那一刻,我内心五味杂陈,有一种悲伤的,欲语还休的感觉。因为我童年的作业都是在这块石板上完成的,所以觉得承载自己梦想的那块石板碎了。
父亲在爷爷生病期间,有天夜里去十五里外的镇上,给爷爷取镇痛药。夏季的夜晚,风高雨急,又加之走小路,翻山越岭,雨大又天黑,根本看不清路,一脚深一脚浅的怀揣两支镇痛药回到家。回家之后,据说一只鞋不见,裤子的里里外外全是泥,全身衣物全部湿透了。
最近忙于工作,晚上经常加班,回家也多在午夜。清净的街道,淅淅沥沥的雨,安静的小区时而传出几声犬吠声,万家灯火已接近尾声,只有个别窗户亮着灯光,当我在开小区门禁的那一刻,我明白了”风雪夜归人”这句诗所要表达的意境。
很多的劝导通过他人教条式的讲授,也许无法根本理解和接收;很多的道理,只有亲自经历了,才会感同身受。
不是道理不懂,只是还没有向生活低头而已。

作者:屈重君,文学爱好者。


扫码关注我们


审核 | 阿马

编辑 | 葳蕤

也许,从这一刻开始

你已经深深爱上了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