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秦腔》

 徐小豚 2022-07-19 发布于湖南

读《秦腔》

时代的年轮在不断向前,二十世纪的生活早已被我们所淡化,所幸,有人在试图记录。

贾平凹写农村生活是有一手的,那一点一滴的小细节,都是在重新拼凑农民的生活。

我不解的是,自己所熟知的几个男作家,都是偏向于主攻农村小说的,且个比个的都不差。

我虽未生在那个年代,却也对这一辈的故事甚是感兴趣,好像以此,更能理解自己的长辈。

他们多是没受过太多教育的农民,但他们也多有一份对家乡的挚爱,是那么的淳朴、善良且热情。

在这个故事里,夏家是最大的主体,引生作为'疯癫’之人,是最不被理解,却也看的最清的人。

老二夏天义,一心想着淤成七里沟,哪怕只有引生和哑巴两个支持者,他也固执的行动着。

他是纯粹的农民,他只认土地的产出,有一丝迂腐的悲凉感,却也是时代发展所无法扭转的。

老四夏天智,退休的老校长,最是喜爱秦腔,说话也极具权威性,却是自己受气糟践了身体。

夏风跟白雪的感情破裂,就是他的病因,当真是父母难不为子女婚姻大事所操劳,跟着遭罪也。

农村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的改变来临之时,总是有太多人都没做好准备。

好似,只有敢想敢做的才能走在最前面,保守被动的,永远是被欺压到最惨的。

税收的增重,是村干部的无可奈何,更是村民的绝地反击,有一种把人往死里逼的窒息感。

贫困,落后,并不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可是谁能搭把手来拉那么一把呢,没人会吱声。

农村,农民,不可能被新时代给抹灭掉,至于其落下的遗留问题,终归是要面对的。

太阳有升有落,人也有生有死,那些家长里短的话题,都不过随着一代一代在更替。

贾平凹说,故乡是以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的,也不知若干年的自己,会否还清晰记得自己老家。

我是农民的女儿,吃着自家种的粮食,也吃着自家种的蔬菜,至于以后,还真说不好。

到父母那一辈止,从我们这一辈起,真就极少吃劳力的苦了,确实是把日子往小康奔了。

但农村留不住人,这是最大的事实,没走出去的,多是老幼病弱者,就连他们又何尝不想。

End

微笑813

这里是徐小豚的后花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