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脑为何“删除”3岁前记忆?

 tjboyue 2022-07-19 发布于四川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充满神奇以及科学的结构,包含着1.3亿个突触、数万个神经元,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计算机”。

文章图片1

而区别于真正的计算机来说,人的大脑会越用越聪明越用储存空间越大。而截至到今天,人类对于大脑还有很多未知的秘密。比如关于记忆力的问题。

大脑的记忆力主要是由中枢神经来控制的,人脑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暂记忆和永久记忆。

那么,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记忆的原理是什么?

大脑记忆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先介绍一下大脑的构成。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是脑主要的部分,也是最高级的部分,分为左右2个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

大脑皮层是一种被覆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皮层中含有大量的锥体形神经细胞和其它各种类型的神经细胞、神经纤维。

文章图片2

皮层深面是大脑髓质,髓里包含神经纤维束、核团,其中灰质的核团,是大脑的基底神经节。

整个大脑半球的表面是由许多深浅不同的沟裂构成。其中有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

随着人的不断成长,大脑半球也在高度发展。一个正常成年人的大脑皮质,表面积可约达1/4m2,大约包含140亿个神经元胞体。这些胞体之间有着复杂而广泛的联系,是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中枢。

人的大脑大约有100亿个神经细胞,每天这些细胞可以记录人生活中8600多万条信息。据估算,人在一生中,通过记忆储存的信息可达100多万亿条。

如果把人类大脑的活动转换成电能来计算的话,那么,则约等于一只20w灯泡的功率。

文章图片3

据世界神经学家的不完全测量,人类大脑的神经细胞回路要比现在全世界的电信网络还要复杂,可达网络线路的1400多倍。

每1秒钟,大脑中可以产生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在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不断接收信息时,只有1%的信息会经过大脑的处理,而剩余99%的信息均会被过滤掉。

脑细胞约有140—160亿个左右,而被开发利用的仅占全部的1/10。大脑可以储存各种信息,估算下来可以相当于5亿本书的知识。

文章图片4

介绍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既然大脑储存信息的功能如此强大,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记不起来小时候的事情呢?特别是3岁以前的记忆,几乎没有人可以记得。

(参考自2020年《记忆的形成与调节》期刊发表的论文——探索大脑的奥秘)

3岁以前的记忆为什么消失了?

这种现象在心理医学中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童年失忆症”。这种症状是指当人在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时,很多人几乎无法想起任何清晰、完整的细节,心理学家们会把这种现象称为“童年失忆症”。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100多年前的著名心理学家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后来根据数据统计,发现失忆的年龄阶段大多在3~4岁之间,几乎很少有人能记起3岁以前发生的事。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大脑并不是删掉了这些事,而是把这些早期的记忆储存进了一个特别的地方,心理学称这个地方为“潜意识”。

文章图片5

弗洛伊德认为,幼童时期的大脑对父母的性别记忆、幼童成长过程中天性中的侵略性性格被父母压抑后,则会产生“童年失忆症”。成年后,在催眠等的方式下,可以唤醒人们潜意识中被压抑的记忆。

伴随人类认知神经学的发展,“未成熟的大脑”理论逐渐成为主流。幼儿3岁前,大脑还处于发育的阶段。尤其是孩子的海马区和前额叶区,还不能充分地发挥情景记忆中的编码、存储和提取功能

幼儿的海马体和内侧颞叶是形成记忆的关键区,当大脑未发育成熟时,对于记忆形成或者记忆提取功能,都会存在着生理障碍。

文章图片6

此外,在人出生后,位于神经细胞上的突触(记忆载体)会产生迅速增加再慢慢减少的过程。生活中,人类的学习和记忆需要通过神经元之间建立的连接来实现,人出生时大脑内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到某个时期后,大脑会自发的对突触进行调整,不常用的就会被大量淘汰掉,因此储存在其中的记忆也会随之消失,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人很少会想起3岁之前的事情。

文章图片7

也有研究者认为,人之所以会“丢失”3岁前的记忆是因为随着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增加,特别是海马区的细胞增长尤其明显。在刚出生的前几年中,海马区的细胞增长和生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但这些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递减,后期不断生长的细胞替代了原始的细胞,所以人3岁前的记忆也就此消失了。

3岁以前的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关联

在哲学中,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的反映,简单理解,就是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假设客观事物不存在,那么人就不会具备产生意识,更不可能有意识。这说明,人的意识与大脑的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刺激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3岁之前的故事和人的自我意识有关联吗?研究表明:3岁之前的事之所以被遗忘,可能是由于大脑中自我意识尚未形成的原因。

文章图片8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婴儿在出生的18个月之前不具备自我意识。得出这个结论,科学家们分别对动物幼崽和人类婴儿进行了测试,被称为“镜子实验”。

科学家们找来一些动物幼崽,把镜子放在它们面前,测试它们是否能对镜子里的自己做出反应,如果做出了反应,则说明它们具备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实验结果是只有少部分动物具备。

文章图片9

然后科学家又将目标换成婴儿,实验者在婴儿可以看到的地方做了一个记号,隔一天之后,把婴儿再次放在镜子前,观察婴儿是否可以根据镜子里的标记寻找自己身上的标记,结果,婴儿并没有去找,因此,这个实验得出结论,18个月以前的婴幼儿并不具备自我意识。

科学家认为,成人之所以可以拥有长期的记忆,主要是由于语言的形式编码、记录、储存在大脑深处。而3岁前的幼儿并不会说话,也缺乏完整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对于幼儿时期的记忆很难形成下,而记忆的形式也很难被提取。

简单理解,早期人类没有接受过系统锻炼时,因此不具备完善的语言能力和时间观念,对于周围环境也不具备全面的认识,因此,对周围环境也无法产生记忆。

(参考自2020年《科学24小时》出版的论文——你了解大脑的遗忘规律吗?)

文章图片10

其实3岁以前的记忆并没完全消失

虽然大多数人无法记起3岁之前的一些事情,但如果是重大的事件或是深刻的感受,其实有些人是会有一些印象的,比如迁居或者遭受了非常不好的事情、意外伤害等。此外,在幼儿还未识字或者说话之前,幼儿的大脑对图片、颜色和气味等更加敏感,因此可能会保留对颜色、图片、气味的相关记忆。

2016年,《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最初的回忆其实是有迹可循的。研究表明,大脑的记忆存储并没什么问题,之所以会想不起来,主要是由于对那些记忆无法进行正确的提取,但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其实是可以实现成功提取的。比如睡觉、走路、奔跑、吃饭、喝水这些程序化的动作,在记忆中一旦形成,就能够自主进行,而无需意识的努力,且几乎终生不忘。

文章图片11

对于孩子来说,感受性强烈的记忆比如温暖、快乐、害怕、悲伤…等强烈性情绪起伏的事情,被记住的概率更大。

因此,初生的婴幼儿家长需要建立起孩子对世界的信任和内在的安全感,需要对孩子的需求进行积极回应。在孩子出生的几个月里,需要父母用温柔的声音、肌肤触摸的感觉来对孩子产生温暖的记忆刺激,从而帮助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

尽管可能随着成长有些记忆会被遗忘,但无法被提取的内隐记忆却可以一直留存在大脑中。孩子在懵懂时期通过父母给予的拥抱和安抚感受温暖,而且外界的鼓励和接纳也会深刻地对孩子性格和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会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是温暖的、可探索的,父母是值得信赖的。

(参考自2018年《科学24小时》期刊出版的论文——记忆之谜)

文章图片12

婴幼儿时期是人性格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而感受到更多美好的孩子,也会保留童年时父母所给予温暖的记忆,长大后,成为一个乐观、坚韧的人。

由此,大家身上的稳重、好奇、乐观、坚强并不是生来就如此。有一部分,其实要归功于3岁以前所遗留下来的美好记忆。即使可能那段美好会被遗忘,但大脑的神经回路会一直储存着这份记忆。而那段不被提取的记忆中,可能隐藏的是一段美好的被爱的时光。

参考文献

【1】探索大脑的奥秘——记忆的形成与调节.[J].王玉田.教育家.2020(48)

【2】你了解大脑的遗忘规律吗?.[J] 宋莹.科学24小时.2021(4)

【3】记忆之谜.[J] 方陵生.科学24小时.2018,0(4)

我是认真科普的李博士,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享健康知识,守护您的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