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女儿的第25首古诗——卢照邻《曲池荷》

 宗介甫 2022-07-19 发布于河北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这是首绝句,绝就是截断的意思,意思是从律诗中截取。开头写香气,围绕着曲折的岸都是浮动的清香,接着写圆润的荷叶覆盖挤挤挨挨撑满了池塘。浮香是虚,不可见,圆影是实,可见。一虚一实,对应妥当。绕和覆是两个动词。曲岸对华池,也是对仗工稳。
 
当然,人去荷花池边,也往往是先闻见香气,再看到荷叶荷花,这也符合人的认识顺序。浮香有动感在里面,也不是浓香,而是阵阵的清香,所以说浮字用得很棒。
 
绕是线性,可以是不占多少体积的,而覆则是视觉冲击感很强的,这一弱一强的对比也是妙笔。
 
这是卢照邻的诗,他是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也就是唐朝初年写诗写得比较突出的四个人,这个四个人都生活不是太如意,可是在文学上的水平都很高,而且和前面的时代不同,渐渐表露出了唐诗的特点。
 
唐诗是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的,其他时代都没有这样的四段分法,这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唐诗的热爱,确实这是一个诗歌写得相当棒的时代。
 
但是相当棒却不一定的最棒,当然这一点不展开去讲,不仅小朋友不容易懂,大人也未必懂。不过可以说一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这首诗是写荷花的,写的是曲折的池塘里的荷花。曲折就是曲线,池塘如果四四方方就不美,一旦曲折形状不规则了,这样人在边上游玩的时候就容易看到更多角度的美,所以这样的曲折美是园林设计所不可缺少的。
 
一代代的诗人写荷花的很多,这个题材也比较不好写,因为写的人多,所以可以说的话就不多,可以用的词也不多,因为前面的人能用的基本都用了。就是到今天,也很难找出一个现当代的没有写过荷花的诗人,对荷花的审美是几千年以来的产物,是有连续性的。
 
前两句是写景,写景物之美。后两句是抒情,由物及人融情于景。常恐是对时间流逝的恐惧,随着秋天的到来,荷也免不了凋零的命运。这也让诗人想到了自己,感慨时间流逝很快,可是自己没有被注意到。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焦急等待那个会欣赏自己的人。不被人知的飘零,注定是落寞的,有些不甘心的,植物如此,诗人如此,每个人都是如此。这是人之常情。写人之常情的东西往往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第三句是有来历的,看看像不像比他更早的诗人所写的“常恐秋节至”?汉乐府中经常见这样的感叹。
 
给女儿的第二十四首古诗: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本文含有前24首诗歌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