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

 新用户8926AVU2 2022-07-19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大清皇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近些年来清宫戏的大热盛行和一拍再拍,让广大群众对大清王朝的皇家恩怨津津乐道。

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享受着国家至高权力与荣华富贵的皇家子弟们,背后却要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明枪暗箭和血雨腥风。

父子反目成仇、母子貌合神离、兄弟手足相残、亲信反戈相向……

一幕幕人间悲剧,就这样不断地在金銮殿中上演着。

文章图片2

今天要说的,就是清朝康熙、雍正两位皇帝政权交接期间的一段秘史:

康熙刚刚驾崩离世,雍正就连夜处死了跟随父亲60年的心腹大太监赵昌。

作为上位者的雍正杀一个太监自然不需要什么理由,然而对一个年逾古稀的深宫老人迫不及待地痛下杀手,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和隐情?

文章图片3

康熙驾崩,畅春园的惨叫

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三,康熙驾崩离世。

此前康熙因天气转冷偶感风寒,就一直在畅春园修养,大太监赵昌仍是寸步不离地服侍左右。

畅春园是京郊第一所大型皇家园林,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

文章图片4

这一年,康熙已经是六十九岁了,虽是因风寒之症恶化而驾崩,但在清朝的皇帝之中绝对算是高寿。

就在康熙驾崩的当晚,意大利传教士、也是宫廷画师马国贤,也留宿在畅春园。

在他后来的日记体书作《清廷十三年——在华回忆录》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文章图片5

书中写道:

“当时已经入夜,万籁俱寂。

在清幽雅致的皇家园林之中,我刚吃过晚饭,正与安哥拉(另一名传教士)坐在一起闲谈,却突然听到阵阵嘈杂声,还隐隐有人在呼救,突然之间声音越来越大,渐渐变成了一声声惨叫。

我很震惊,刚坐起身准备出去查看,声音却戛然而止。夜晚又重新变得宁静祥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文章图片6

而后续书中,马国贤又写到:“次日,我便听到了康熙皇帝驾崩的消息,而他的贴身太监赵昌因犯罪而被新任皇帝雍正诛杀。家财悉数充公,子女家人为奴为婢。”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康熙驾崩当晚,马国贤听到的求救声和惨叫声,应该就是来自大太监赵昌。

并且第二天,也就是登基的第一天,雍正就昭告天下:大太监赵昌因罪伏法,已被处死。

文章图片7

康熙的首席太监赵昌其人

大家都知道,康熙是少年登位,在紫禁城中孤立无援,父母早早离世,祖母孝庄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

然而为了将他培养成为合格的皇帝,免不了对康熙严厉训诫。

而赵昌就是少年康熙的包衣奴,也就是贴身伴读和随侍。

他与康熙年龄相仿,本人又聪慧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成为康熙最为亲近的人。

文章图片8

当时长居宫中的耶稣会传教士就称赞赵昌:“他虽然年纪尚幼,但却是皇宫中做得最好的随侍”。

有一次,少年康熙接见外国使臣,对方献上了一管火枪。

康熙一见就十分喜欢,但又嫌火枪太过普通,没有任何彰显地位的装饰,感到很遗憾。

康熙数次对赵昌提及此事,而赵昌也暗暗放在心上。

文章图片9

之后,他特意找工匠研究制作了一管新的火枪,上面镶嵌了各种名贵的宝石,光彩夺目。

赵昌将这管火枪送给康熙,博得龙颜大悦。

就这样,康熙和赵昌一起长大,同吃同住,二人既是主仆又是君臣,还是朋友和玩伴。

而后随着康熙一步步坐稳朝堂,赵昌也从一个默默无闻地随侍太监,成为宣读圣旨的养心殿太监总管,再到内务府造办处总管。

文章图片10

也就是说,皇宫内一切用具采办,都要赵昌经手。

这一肥差让赵昌牟利无数,他在京城置办了私宅商铺,还买了田产。

这些情况康熙也有所耳闻,但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文章图片11

作为宫中的首席太监,除了不甚明显的贪污受贿,赵昌的行为可谓中规中矩,并未有大逆不道之处。

按照以前的惯例,前朝皇帝的侍从、太监,要么继续留在宫中为新任皇帝效力,要么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而赵昌却被雍正连夜处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他知道了什么?

文章图片12

首席太监的三宗罪

其一,赵昌越权干政,监视雍正。

本不是储君人选的雍正,经历九子夺嫡的腥风血雨,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本就格外敏感。

而赵昌却派人监视雍正的饮食起居、亲友往来,事无巨细都要汇报给他。

当然,这种监视不是来自乾隆的命令,就是其他皇子的暗示,赵昌只是一个执行者。

文章图片13

但是不管怎么说,赵昌都是敌对阵营的势力。

杀了他,一是解心头之恨,杜绝监视告密之风在宫中盛行;

二是杀鸡儆猴,给赵昌背后的势力以警示;

三是止于智者,将赵昌过去探查到的皇家秘闻统统封存。

文章图片14

其二,与皇室成员私相授受,有不臣之心。

康熙的嫡长子胤礽,曾两次被册立为皇太子,然而又两次被废黜。

赵昌却与其私交甚密,甚至私下送给胤礽的儿子一把火镰,并说是自己特意做的。

火镰就是古代的打火机,做成镰刀的形状,火镰可以打出火花,引着火焰,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章图片15

或许赵昌只是无心之举,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并且早年赵昌确实曾经给康熙做过火枪,如今又给废太子的儿子做火镰,不由得旁人不心生联想。

雍正因此对赵昌更加忌惮,认为再放任下去,赵昌的谋反意图会更加明显,甚至可能里应外合与王室成员谋反,危及到自己九五之尊的地位。

文章图片16

其三,赵昌卖官鬻爵,贪污公款。

康熙到了晚年,宣布执行“仁政”,宽大处理政务,本意是促进社会发展,然而却无形中成为滋长贪腐的温床。

而赵昌就私自动用国库公款,数额高达五千两白银。

雍正上位伊始,最重要的就是稳固朝政,而贪污受贿行为无疑动摇了国之根本。

文章图片17

因此他对于贪腐的整治十分严酷,可以说是到了狠辣的程度。

官员贪污超过一定金额被抓,就要抄家加满门抄斩。

并且雍正还独创了“追赔制”,官员必须将自己曾贪污的金额如数上缴。

如果其家产不足,就要他的亲朋好友甚至子孙后代继续赔偿,完全补完才算结案。

文章图片18

雍正认为,官员贪污,其家人享受到了相关的利益和好处,并没有尽到劝诫的作用。

那么相应的,贪官受到惩罚时,他的亲人也难辞其咎,必须为自己曾经的行为买单。

《大清律例》明文规定:贪污一千两及以上者,一律处死,且无豁免权。为了整肃朝纲,为自己立威,以赵昌开刀最为合适。

文章图片19

灭口以绝后患的阴谋论

还有一种流传已久的阴谋论,说雍正得位不正。

因为自己并不是皇位的第一人选,所以就对自己的父亲康熙痛下杀手、并篡改传位诏书才得到皇位。

而赵昌作为康熙的贴身太监,得知了这一切的真相,于是雍正才不顾体面,连夜将其灭口以绝后患。

文章图片20

这种说法听起来足够暗黑且有话题性,然而理性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阴谋论的第一个论点:传位诏书被篡改。

康熙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心仪的皇子人选是十四皇子胤禵,也就是雍正的同母胞弟。

文章图片21

在康熙五十七年,胤禵率领军队西征准格尔,并被赐封抚远将军,可见康熙对其十分认可与信任。

阴谋论宣传,康熙遗诏中本来写的是“十四阿哥得天下”,而雍正提前看到诏书,于是将“十”改做了“于”。

然而通过查阅史书可知,历史上皇位的更迭绝不会如此草率与随意。

文章图片22

康熙皇帝遗诏的真迹现在还有完整保存,共有四份,分别收藏于我国不同的博物馆和档案馆中。

在满文和繁体字当中,“于”和“十”写法完全不同,根本没有篡改的可能性。

并且诏书中明确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这无疑是对“篡改诏书论”最有力的回应。

文章图片23

阴谋论的第二个论点:康熙被毒杀。

阴谋论宣称,康熙一向身体康健,只是偶感风寒的话不会危及性命。

是雍正抓住康熙抱恙的机会,为他送上一碗有毒的参汤,康熙饮下后就不治身亡了。

文章图片24

这种说法也十分荒谬,要知道,清朝皇宫戒律森严,皇帝的饮食起居均有专人负责监督检验。

就算是皇子妃嫔,也有严格的行为规范,不能越雷池一步。

如果是毒发身亡,人死后尸体一定会出现中毒的症状。

雍正本就身份敏感,怎会让自己置于这种危险的境地呢?

文章图片25

另外一方面,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做了整整六十一年的皇帝。

数十年日理万机,处理政务,身体早已被透支。

在此之前的几年,康熙的身体已经出现过多次不适,最后的风寒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文章图片26

性格使然

雍正的生母出身卑微,他小的时候就交由养母代为教养,并且与兄弟都是竞争关系,可以说没有亲情可言。

或许是这种“寄人篱下”、“惶惶不可终日”的童年经历,造就了雍正“掩短显长”的两面性格——长处:孝顺皇父、兄弟友爱、勤勉谦逊;短处:多疑猜忌、急躁苛刻、虚伪残忍。

而康熙曾评价幼年的雍正,说他“初年时微觉四阿哥喜怒不定”。

文章图片27

“喜怒不定”或许是雍正性格最好的注脚,而后他又养成了“忍”的习性,将这种性格里的不确定性强行隐藏起来,韬光养晦。

在康熙众多的皇子当中,雍正肯定不是最聪明、是最强势的,也不是最受拥护的。

然而雍正也很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在“九子夺嫡”的争斗中,雍正独善其身,不与任何势力过于亲近。

文章图片28

因为他知道,康熙最厌恶结党营私的行为。

在其他皇子蠢蠢欲动、上蹿下跳的时候,雍正却泰然自若,丝毫不表现出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

待到真正登上了皇位,雍正性格中的另一面:睚眦必报、残酷无情开始表现出来。

他鼓励官员们相互告密揭发,将密折制度化,并创立专门的特务机构粘杆处,来监视文武百官在朝中的一举一动。

文章图片29

过去遭受的一切屈辱、轻视和冷眼,他都要一并讨回。

雍正后来曾对大臣说过这样的话:“朕生平从不负人。人若负朕,则上天赐助力报复也”,由此可见一斑。

康熙驾崩,自己已经成为万人之上。

韬光养晦的时日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此时的赵昌在雍正的眼里就像是自己往日所有威胁、苦难的缩影。

文章图片30

作为康熙跟前的“红人”和“老人”,赵昌可能存在的隐患太多了。

他的功劳可能使他托大傲慢,他知晓的各类皇家秘密可能让他膨胀嚣张,他的资历可能让他与其他皇室宗亲结党营私……

虽然这些都是假设、猜想,然而只要赵昌活着,这些情况都有成真的可能。

威胁一直存在,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经历了那么多血雨腥风才登上皇位的雍正绝不允许这种可能发生,只有当机立断将其斩杀。

文章图片31

赵昌在康熙皇帝身边做了六十年的贴身太监,一生也享受了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一朝康熙驾崩,他就被雍正连夜处死,落得个晚景凄凉。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躺在功劳簿上干吃老本,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