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懷瑾先生:驀直去

 大山860 2022-07-19 发布于内蒙古
Image

現在你們不要外求了,本經統統告訴你,怎麼用功修道,妙訣“全在不勤不怠,勿助勿忘,有浮游之象”。“勿助勿忘”是孟子的話,“不勤不怠”是道家加上的,如果加上佛家的話,就是“不增不減”,三家共同的道理。所以孟子講修養、養生最徹底,一般人修道都是揠苗助長,求速效,那就完了!這個東西不能求,所以要“不勤不怠”,不要過分地用功。如果不吃飯,不睡覺,我要修道了,那是自尋煩惱。所以只要優哉遊哉,勿助勿忘,當然也不能優遊過度。

所以他說用功的要點是“不勤不怠”,“怠”就是懈怠,不要偷懶,也不要過分勤快;“勿助勿忘”,中庸之道,也不要幫助,也不要丟掉;“有浮游之象”,這個“浮游”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學,莊子叫“逍遙”,佛學叫“自在”。

我常常告訴一般同學朋友們,你們修道要修到“逍遙”,學佛要學到“自在”。你看那些信宗教的人,一臉宗教相,裝起那個修道的樣子,那個死相最討厭,既不自在又不逍遙。現在用功的重點告訴你,浮游自在,又逍遙又自在。古人有一句話說,我們講過好多次了,要想長生不老,“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一個人天天要哈哈大笑,一天多笑幾次,比你打維他命吃補藥都好,一笑,腦神經就松了。你看每一個人走在街上,那個苦瓜相像銀行討債的面孔,一天到晚心裡在煩惱,臉上每一個細胞都繃緊了。你這樣修能夠成道?我第一個不相信!

我們打坐修道,勿忘勿助就是不增不減。但是我們做工夫不是在那裡增,就是在那裡減,所以做不好。

這個“一”向哪裡找?你不要去找!打坐兩腿一盤,這個時候很定就是一。到後來,你只要加一點點,手也擺好腿也盤好,心想這個時候我要打坐了,完了!已經是二了,不是一了,接著就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來了。所以大家要靜,什麼時候是靜呢?你不需要求靜,只像是想要休息一下。休息還不簡單嗎!說休息就休息,如果說,格老子我要休息啊!那已經不休息了,已經多此一舉了,就不能得一。

——《我說參同契》

據說五臺山下有一個老太婆,是一位居士,她已經悟了道。當時,有些去五臺山的禪宗和尚向這位老太婆問去五臺山的路徑,她老是說:“驀直去!”現代語就是一直地去!或筆直走!而且只答這一句,其他的話就不講了。於是有人把這個老太婆的這句話告訴了大禪師趙州和尚,說這個老太婆好像是悟了道。趙州和尚不大相信,自己去了,見到老太婆問:去五臺山怎麼走?老太婆仍然是“驀直去”三個字。這下子趙州和尚便認為這老太婆真的悟了道。“台山路,驀直去”成了有名的禪宗公案之一。

——《孟子與公孫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