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充满斗争性,有强烈的优势心理,最终也成就了王者之气

 a_123 2022-07-19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毛泽东,我们中国人尊称他为毛主席。他的领袖特性非常明显。如果仔细探寻,还是要承认,他的领袖特性,是从他的生长环境中衍生出来的。

01 毛主席的斗争精神

人为什么要斗争?因为客观上有各种阻碍。要想生存,就必须斗争。那么,中国场域中,生存阻碍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呢?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适宜人类生存。这个地方基本上是平原。平原地区物产比较丰富,对物质的需求容易得到普遍满足。如此而来,这里的人们往往不容易产生激烈的斗争感,他们容易满足,也容易安定。这样的地区因为过于平缓,地理环境优越,所以民风不容易激起斗争心,很难有彪悍之气。

纵观古代,彪悍之气往往来自于边缘地区,即中原的侧翼。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固然是商鞅变法的推动,也包括秦孝公以后各代秦王的努力支撑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秦国地区的彪悍民风,也是他们充满斗争力量的直接表现。此外,每一次蛮族入侵中原,如蒙古取代宋朝,或者清朝攻灭明朝,都是彪悍之风对中原文弱之风的对撞结果。

由此可知,生存不容易即生存难度系数高的地区,容易激发斗争性和斗争心。哪里斗争性厚度更加大,哪里就容易出代表这种斗争性的杰出人物。从这些杰出人物中,也容易推出代表性的领袖人物。近代的湖南和两广地区,就是这样充满斗争性的地区。所以,他们出了一大批充满斗争性的人物,孙中山和毛泽东就是这样的斗争性领袖。

尤其是毛泽东,更是如此。湖南的地理上丘陵遍布,平原地区极少,在农业时代的生存环境非常艰苦。湖南生存环境的艰苦,决定了生长在这里的人们,必须斗争才能勉强得到生存。所以,与内外敌人开展斗争,成为这里的人们的心理常态,他们时刻准备出击,准备全力以赴,为了生存而不懈斗争。

同时,这里基本上都是高低互补而阴阳交通的丘陵地带,容易激发充满韧劲的斗争性。他们这里的人容易倾向于斗争,但同时他们又会变通,不是那种傻蛮劲,不会一条道路苦到底。由此产生的,是灵活的浓厚斗争性。这种斗争性是很独特的,也发挥出了很大的历史能动性。

因为湖南比较闭塞,相对于两广地区,离中国开放前沿更加远,所以这里的人们,过得非常苦,而且感觉没有出路,就是阻碍性更加大。因为更加苦,更加有阻碍性,所以他们的斗争性就更加强,不会轻易被财富所收买,因为他们的苦是持续的深度的,所以他们会产生一种本能,就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一时改善,都将成为镜花水月。

由此产生的人心深度,会使湖南人里面形成一种能够裹挟大家不断向上追求的气氛。所以大家会看到,湖南人性格比较辣,不容易屈服。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屈服就是死路一条,不如奋斗到底。近代,他们发出“只要湖南人不死绝,中国就不会亡”的呐喊。

生长在这个环境中的毛主席,你会发现他充满不屈服的斗争性,而且他又很灵活,很会斗争。这种灵活的斗争性,是近代以来我国寻求民族解放所最需要的。坚决不投降,坚决不屈服,又能顺势而斗,决不蛮斗。只有这样充满智慧的灵活深斗,才能带领苦难的中国摆脱被别人主宰的命运。

文章图片2

02 强烈的优势心理

毛泽东的父亲在当时的韶山冲已经算是个小财主了。这样的财富地位,在当时的农村里面,处于优势地位。由财富优势所激发出来的社会优势感,使他们全家无形中都有一种优越感,使他们感觉自己处于更高的位置上,因此有必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过于贫寒的家庭,虽然能够激发子女的斗志,但也往往使他们的心理上呈现偏激和自卑。他们会产生基于贫寒,基于物质匮乏的自我限缩性,从而在社会交往上产生难以自我克服的收缩感。这样的孩子,容易因为缺乏支付力习惯,而不敢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毛泽东家庭的相对富足,使他的性格比较全面,而且形成了以优势心理为基础的社会开阔感。他在必要时,就会与各种人士交往,并且显得收放自如。这种社交能力,实际上也来源于他从小就有的优势心理。

相对富足的家庭生活,使他更愿意去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更倾向于家庭财富的改善。他不受制于物质财富的特性,使他的主要精力能够集中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上。而这种注意力集中感,显然是伟大政治人物所内在需要的。

此外,毛泽东从小就特别爱读书,是个小秀才。这样的人在当时基本上都是文盲的农村群体中,拥有独特地位,能够成为大家眼中的人望。这种知识优势,会进一步加固毛泽东的优势心理。这种基于文化知识的优势心理,使他更多了一份责任心。既然大家都不懂文化,那么懂文化的人,自然要去承担只有文化人才能承担起来的责任。这样就使毛泽东从很小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基于社会优位和文化优位的独特责任感。

毛泽东还是家里的长子。长子在家里承担特殊责任,实际上成为兄弟们的组长或者领袖。由此,长子往往有相对于其他兄弟的权威优势。中国俗话常说,长兄如父,就是对这种长子权威优势的叙述。

上述诸多方面,使毛泽东的优势心理得以产生。拥有优势心理惯性的他,会有浓厚的“带头感”,并且自我要求从小头,不断进步为中头,进而成长为大头。成为“头”的优势心理,使他敢于承担更大的责任,使他更加全面更加注重国家民族的进步。

文章图片3

03 毛主席的王者之气

充满斗争性,使毛泽东永远积极进取,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奋斗,不进取,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得到改善,甚至自己的命运也会交给别人去主导。

唯有斗争,唯有不断进步,才能带来改善,带来命运上的主体能动。由此,毛主席内心能量非常充沛,他总想着与外部世界博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我们能够从毛主席身上感觉到不断打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那种豪迈感。他仿佛是天生的打破者,他在向世界宣布,我就是来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什么既定的规矩,对他来说都是狗屁。所有阻碍人们进步的桎梏,他都敢于踢翻。这就是符合社会趋势要求基础上的,正向斗争性的集中体现。

当然,斗争性强并不是一味蛮干。来自丘陵地带的他深深懂得要灵活应对,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方面,而要根据时势需要,领导绝大多数人去干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个时候,毛主席的优势心理不断展现出来。面对无数敌人,他都有一种只有我能干成的优势感。

这种优势感,来源于小时候形成的优势心理。随着毛泽东在社会关系中不断取得突出的成绩,它也在不断自我加强。这种优势心理表现为非常强大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而对行动方向和行动结果的强烈自信,并由经由自信引发强烈的行动力量,恰恰是做出伟大事业的内在需要。

强烈的斗争性,融合起强烈的优势心理,最终促成毛主席身上的王者之气。所谓王者之气,说到底就是强者气质,就是不论你们如何暂时比我突出,我都会击败你们,都是最终胜利者的内在自信。这种王者之气非常迷人,也给毛泽东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领袖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