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安、央行联动,“断卡行动”人人有关

 且说金融 2022-07-19 发布于四川

长期没有使用的银行卡,把钱转进去后,既不能消费也不能转出,问了银行客服才知道卡被冻结了,只能去银行柜台才能解除冻结,或者取出钱款。

这其实就是近两年实行的“断卡行动”,一些人在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不太了解,但它正在实实在在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1

“断卡行动”持续发力 

现在很多人都是一翻开卡包,存放着各个银行的卡,从上学时期办的第一张银行卡,到出了社会开始工作办的工资卡,还有需要用到的信用卡等等,不知不觉就持有了很多张。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2.47亿张,人均持有银行卡6.55张,其中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就有8.00亿张。

但其实大部分人平时常用到的也就一两张,久而久之那些不用的卡就变成了“睡眠卡”,这时可能就会被银行“断卡”。

“断卡行动”是为了打击整治电信诈骗、反洗钱犯罪,清理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行动,自2020年10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进行着。

为此,多家银行采取了清理睡眠账户、“一人多账户”、“长期不动户”,严格审核个人开卡等举措。对出租、出借、出售、购买个人银行账户、企业对公账户的实施惩戒措施。

“睡眠账户”是指1年以上没有发生任何收、支活动的账户,实际时间还是要以银行要求为标准。

超过6个月没用的会停止全部非柜台业务,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只能转入不能进行交易,需个人带有效证件和银行卡到银行柜台进行身份验证才可以解除冻结。

据了解,目前个人在一家银行全国范围内开立的实体储蓄卡总数原则上不能超过4张,并且每人仅能在同一家银行开通1个一类账户,如若发现账户异常会马上冻结。

2

银行开卡和解封更加严谨

在“断卡行动”的背景下,加上受疫情影响,异地办理银行卡和解封被冻卡成了较为头痛的问题。

为了防范洗钱、诈骗等不正当用途带来的风险,银行设置了风控措施,。

有国有银行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确定要开通一类账户,除了身份证以外还必须说明开通理由,并且提供工作证明、收入流水、纳税证明、营业执照等一系列证明。若无法满足要求,可能无法办理。”

甚至还需提供真实的工作、居住证明,对于一些外地或者没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麻烦。想想以前只需要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一类账户。

在卡被冻结解封方面,办了卡但换了地区工作的人处境更为尴尬,如果只是取款的话可以去柜台办理,但要是因为贷款,需要还款就必须解冻才行,那两地之间往返就有多了一笔消费。

值得注意到是,”国有大行、股份行“的部分支行是支持客户办理异地解封业务的,但”城商行、农信社“办理的储蓄卡,并不支持异地解封。

此外,在办理解封时,没有工作证明、营业执照的一些学生或者自由职业者,还会被限制银行卡额度。实际上,银行限额是为了根据客户名下的账户历史交易习惯,为其匹配相应的额度。

3

打击信用卡套现信贷资金严管

在断卡行动中,可以监控到银行卡的进出流水,一些人用”信用卡套现“的需要频繁倒卡,特别是绑定POS机的储蓄卡,交易笔数过多、金额大、商户“特征”明显,很容易被发现然后冻结。

如果用户将微信里的钱转到银行卡后马上又转到支付宝,或者支付宝里的钱转到银行卡后立刻转到微信里,这种在各平台频繁倒账行为也会造成银行卡被冻卡。

包括频繁网贷的人也有一定的风险,银行卡中的钱频繁快进快出,每个月的流水都异常高,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以贷款的名义洗钱,都是被封控的对象。

在监管的日渐严厉下,许多银行都要求对信贷资金”专款专用“,不允许任意改变贷款资金用途,高额转帐频繁的话,手机银行可能就不能转账了。

例如在银行贷款资金确认为项目贷款的情况下,却用于发工资日常经营,被银行检测到就属于违规使用。

断卡行动的多渠道拦截,和严管用途的政策下,信贷资金使用将会越来越规范。

4

“断卡行动”的成果显现

从断卡行动以来,各地区进行了多轮的收网,银行机构一直在积极响应监管要求,成果显现。

央行2021年11月份公布了“断卡行动”进展。根据数据显示,央行方面督促银行、支付机构清理“不动户”、“一人多卡”和“频繁挂失补换卡”等异常银行账户14.8亿张,支付方面,暂停了620家银行网点1个月至6个月开户业务。

公安部门也积极配合抓捕,截至6月22日,文昌市公安局抓获犯罪嫌疑人121人,扣押涉案银行卡100余张、手机50余部,破获案件98起,涉案资金流水达2.5亿元。

7月7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划定“睡眠卡”率红线超过20%不得新增发卡

“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是被不法分子用来资金转移的主要通道,由于追查难度大,给我国金融安全、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威胁。银行机构积极清理'睡眠账户’落实监管政策,能有效保障客户的账户资金安全。

“断卡行动”不仅可以防范银行卡非法买卖、出借等乱象的发生,对金融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作为消费者还是要提高防诈风险意识,切勿贪图蝇头小利把自己的银行卡出售、转卖、出租、外借给他人或者购买银行卡,以免被不法分子盯上,造成犯罪行为。

HISTORY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