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官渡之战看职业命运与发展

 老蒋财税 2022-07-19 发布于北京

重发说明:此文原发表于本人博客上,多年后重看,依然有非常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里重发到公众号上,但愿能给有缘之人以实际的帮助……

官渡之战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说的是一个大财团的老板袁绍和一个中小规模企业的老板曹操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故事。

大老板袁绍以祖上传下的宏大家业为基础,凭借自己资金雄厚、人才众多的优势,四处兼并收购,逐渐把一个本就有相当规模的集团,发展成为了一个大财团。而曹操曹老板,带着几个弟兄伙,白手起家办起了企业,经过一番艰苦的拼搏,逐渐立稳了脚跟。但企业刚有起色,就遇到袁氏财团前来强制并购!

袁氏财团的袁大老板财大气粗,有把天下所有的企业全部囊括在自己手下的雄心壮志,对于颇有发展潜力的曹公司,早就有吞并之心,虽然他知道曹老板不是省油的灯,但仗着自己的实力,对于顺利拿下曹公司还是信心十足。

曹老板的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他早就有走出中原、走向全国、冲向世界的远大理想,遇到袁氏财团前来强行并购,他当然不愿意,于是一个大老板和一个小老板就为兼并与反兼并展开了惨烈的斗争。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袁绍袁大老板偷鸡不着蚀把米,在此次并购过程当中,袁氏财团损失相当巨大,从此资金断链、元气大伤,袁氏财团由此摇摇欲坠,不久就彻底破产注销了。

而曹操曹小老板,在这场竞争当中,不仅保住了自己的企业,而且小鱼吃大鱼,反而把袁氏财团给低成本收购了,从此曹公司就成了曹氏集团,曹老板也成了曹大老板。

年少时看连环画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有一个明显奇怪的感觉:袁绍袁老板为什么总是采纳错误的策略,而相反,曹操曹老板却总能采纳正确的策略?由此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1. 为什么袁绍听不进忠言,偏要按照错误的建议去做?

2. 为什么凡是正确的意见,曹操就能马上接受?

3. 田丰是个高水平的谋士,袁绍为什么偏不听从他的正确意见?并且不仅撤了他的职,甚至还找借口把他告到法院最后还判了死刑给处决了?

4. 田丰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专家,为什么不仅保不住职位,最后连命都保不住?

5. 为什么郭嘉、荀彧等谋士就能找到曹操这样的开明老板,而审配、逢纪、郭图、许攸、田丰、沮授这样的高人却投到了袁绍这样的昏君手下?

对于官渡之战这场惨烈的并购斗争的结果,通常的认识就是:袁绍袁老板这人刚愎自用、又嫉贤妒能,不重视人才;而曹操曹老板不同,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所以袁氏财团竞争不过小小的曹公司。对于这样的常规认识,这里,首先要澄清几个问题:

一、袁绍不是不重视人才,而是他自己没有正确的决策能力。

袁绍作为一家大财团的掌舵人,他不是不重视人才,也不是刚愎自用,更不是嫉贤妒能,其实他应该是非常重视人才的,所以他手下网络有大批的硕士、博士等高级参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其数量在当时绝对远远高于曹操的小公司。所以袁绍手下是“谋士众多、战将千员”。

但袁绍偏偏就不听从田丰等的正确意见,而选择了听取错误的意见。这只能说明是他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他自身不具备做出正确的决策的能力,尤其是当他面临强劲的对手,需要在大的战略方面做决策的时候。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袁老板偏偏喜欢采纳错误的意见和建议的根本原因。借用某书上一句话:袁老板也许是个好的战斗指挥员,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战役统帅。

二、田丰本可以不死,但他必定是自己找死。

前面说了,袁氏财团实力雄厚,因此人才济济,高水平的参谋决策人员也非常多,最出名的就有审配、逢纪、郭图、许攸、田丰、沮授等。高人这么多,必然出现人多嘴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情况,不同的参谋给出的意见和建议也肯定不一致,而且能提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的,也肯定不止田丰一人,但为什么偏偏就只有田丰一人在公司并购大战之前被关押,并购失败之后被处决呢?

历史记载上说的是袁老板失败后觉得没脸见田丰才把他杀了。对于一个大财团的老板来说,居然有这种情况发生,按照习惯思维,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由此推断,一定是田丰自己的性格使然。田丰对自己的判断绝对自信,而且坚定地认为如果老板不听从自己的意见公司就会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秉性刚直、脾气暴烈的田参谋,在老板不采纳自己的正确意见时,依然坚持原则,抱着维护公司整体利益的理念,而坚决阻扰袁老板去实施他错误的决策!可他的这种行为,对于过去在商场上一直顺风顺水、由此变得自高自大的袁大老板来说,简直不是在帮助公司发展,而是在阻扰公司的发展!他田丰简直就是公司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为了不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只好把这个“自以为是”的小人停职冷藏。

偏偏在这个时候,田参谋还不知好歹,还不顾及老板的面子,又公开说出了如果公司不采取他的策略就会死得很惨等等之类难听的话语,导致袁大老板颜面扫地!为了维护老板的形象和威信,也为了让老板的发展战略得以坚决的贯彻实施,袁大老板只好采取更极端的办法:把不知进退的田参谋关了起来。以至于后来失败了,应验了田参谋的预言后,更是心里有气、面子上挂不住,于是一狠心,找个借口把这个多嘴多舌的田参谋送到法院判了死刑,从此一了百了……

三、只有你的观点与老板的理念相符,才会认为你是个人才!

袁氏财团在发展初期,田丰田参谋还是很受袁大老板的重用的,但为什么后来袁大老板不再重用他了?甚至都不愿意听他的建议了呢?

这里面根本性的原因,还是在于袁老板自身心态的变化。当袁氏公司变为袁氏财团后,袁大老板定然变得信心十足,自我感觉异常良好,似乎自己层次非常高了,而同时,也开始觉得自己手下这帮和自己一起打天下“土老帽”已经落伍,跟不上自己公司的发展了,因此这个时候,他定然想到要到国际市场上去招聘高级人才,要到“四大”去找高手,才能帮助自己的财团获得更大的发展,而其他的人和自己财团的层次已经不般配……由此打内心里看不起“土老帽”下属们,所以他们提的意见或建议,他都觉得肤浅不上层次了,加之和自己现在的发展观念、经营理念不符,当然就更不会认为田丰这类意见总是和自己相左的人是什么高级人才了,尤其是田参谋这种说话毫无顾忌丝毫不照顾老板面子的人,袁大老板早就有心要开掉他了。所以,无论田丰等人表现得多么忠心耿耿,袁大老板也不再把他们放在眼里。(现实的例子,似乎曾经的黄光裕有点类似)

而曹操曹老板手下的郭嘉、荀彧以及后来投奔过去的许攸,之所以能得到重用,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和曹老板的理念完全吻合!所以在曹老板心目当中,他们是真正的人才。特别是当曹老板有朦胧的正确意识却说不清道不明时,郭嘉他们几句话就能彻底点透,这个时候,曹老板更是认为他们是不可多得的高级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就是给他们配奥迪、配奔驰、工资涨几番……他都觉得值!

总结官渡之战这个兼并与反兼并的故事,得到如下几个职业发展前途上的教训,值得吸取和参照:

1. 提意见和建议要适可而止。

你是打工的,不是老板,遇到老板根本不听你的意见的时候,就应该选择闭嘴,绝对不能强行阻止。否则物极必反,老板不仅不因此认为你的行为是忠心于企业,反而觉得你有自己的小算盘甚至认为你会阻碍公司的发展,到那时,对你而言,就不仅仅是得不偿失,而是有害无益了。

而且在建议不采纳的情况下,更不能再说三道四,让老板下不了台。如果发展到老板都不愿意再和你见面时,你就真得自己开路了。

作为下属,只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提出自己的意见即可,至于老板是否采纳,决定权在老板手上。纵使我们认为自己绝对正确,也要让老板自己去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果老板因此吃了亏赔了钱,但由此提高了他的认识,也说明他这笔学费是交得值得的!更何况,亏的又不是咱的钱!

历史上撞死朝堂之类忠诚贤良的故事可以当做教训,却不可以学习。那些冒死上书、犯颜直谏等法切不可取。你也许是表达你的忠心,可老板却认为你在阻扰公司的发展,那么拿掉你就是必须的。

2. 是不是高级人才,是老板说了算。

你有能力,也的确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但却得不到重用。不是你没有本事,也不一定是你的沟通能力有问题,关键之处,还在于你的看法和认识,是否和老板的理念相符。只有你的观点和老板的理念相符时,老板才能采纳你的建议,老板才会把你看作是人才,而给予较高的回报。古人所言“道不同不相谋”,大概就有这个意思。

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只会忽悠,实际能力一点也没有,实际工作干到哪里乱到哪里,但却能一直受到老板的重用。明白了上面道理就不奇怪了,因为他的观点和老板的理念相符,老板视为“知己”,所以能重用他。

3. 学会使用曾国藩的“挺”字诀。

每个人的命运各不相同,命好的步入社会就遇到一个开明的老板,或者说遇到一个理念和自己的观念相符的老板,而逐渐得到重用提拔,自己能够充分发挥才干,在事业上也平步青云、蒸蒸日上。

但大多数人却没有这么好的命运,遇到的总是“不支持”、“不理解”自己的老板,于是自己总是有志难伸。这种时候,除了要检讨自己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外,最关键的还是要想法搞清楚,到底是不是老板的理念和自己的观念不符?

如果不是,那么就是自己的沟通技巧或者做事的方式方法有问题,需要进行调整的是自己而不是老板。

如果是,那么就得等机会,一是等跳槽的机会,二是等老板交够了学费后转变观念的机会。当然,所谓的“等机会”,是在自己具有“等”的条件下才可以采取的,也就是明确自己的确是个真正人才的前提下。这里就用得上曾国藩的“挺”字诀了,“挺”过去了,就能成功了;“挺”不过去,而彻底放弃,当然也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了。

4. 在有条件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老板而不是选公司。

官渡之战初期,袁绍手下谋士众多,主要原因不单是他广招人才,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袁氏财团实力雄厚所致。正因为他有实力,人才才趋之若鹜。所以大多数的人还是冲着企业规模去的。

而曹公司,由于规模小,前期也就几个亲缘关系和几个有点老乡关系的人跟着他,连许攸这样的发小,最初也是去袁氏财团打工的!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企业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将来的发展前途,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于老板的战略远见和决策能力上。而且不仅仅要看企业是否有长远的发展规划,更要看老板是否有正确的战略决策能力。

所以,在不急于找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的情况下,要注意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想方设法了解老板的决策能力。也就是,要选择老板而不是选择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