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帘淡月》14首

 种月轩 2022-07-19 发布于吉林

《浮生》

如果说,一座城是被诗酒华年填满的红尘故事,那么,我更愿意相信,这一场经行,将是被滚滚红尘滋养出的浅淡浮生……

…………………………………………………………………………………………

【序】

一路幽篁翠影,细雨斜风,这般缓缓循来,如是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清深,每一步都是浅静的安然,每一步都仿若走向内心深处向往已久的归宿。

见到师父时,他正在煮茶。我来了,他缓缓看了我一眼之后旋即笑了,便示意我坐下一同吃茶。随着一壶热水涓涓注入,茶气氤氲开来,隔着水烟,师父逆光而坐的样子如同他背后菩萨的画像一般神圣。如此宁静的时光,让我在不知不觉间,心素如简,充满了敬畏与感动。

一杯茶递过来,我微笑捧起。师父慈祥的看着我:“阿慧,你来尝尝这茶。”

低眉,轻轻品啜一口,这茶却是不同往日。我仔细分辨了一番叶底,依然是那一泡铁观音,只是今日吃起来,这熟识的香气中竟夹杂些许荡气回肠的味道。我讶然抬眼,师父只是浅笑看我,忽然又点了点头。

     欲问终究未问,只是这般安静对坐,一壶茶吃完已自黄昏,知客师兄依旧安排我来到西院客寮住下。许是来时淋了微雨,虽有茶汤暖胃,亦不觉昏沉了起来,恍惚间,我已不是我,这般脱离了当下时空,去往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

《疏帘淡月》

月明松院。正露草心清,薜萝风浣。冷浸虚窗近底,小帘秋半。青灯竹影依然是,奈云踪、却迷香篆。梦魂拚得,烟痕还系,前生如幻。

向谁说、浮华一段。更多少机缘,漫循幽倩。未已情愁,沦落也曾经惯。襟期密约终难得,便重来、那得重算。空桑尘碎,白驹隙里,又还飘散。


~~~~~~~~~~~~~~~~~~~~~~~~~~~~~~~~~~~~~~~~~~~~~~~~~~~~~~~~~~~~~~~~~~~~~~~~~~~~~~~~~~

【一】

一九一四年秋,上海洋泾浜地区富春院。

一场冷雨绵绵密密地下了大半天,到了入夜时分终是停了。空气中较之往日多了一丝薄冷,却也似乎多了那么一些清净。卷起珠帘,此刻雕花木窗轻拓几痕梧影,在风中轻轻摇晃。

默然凝眉,院子里灯火阑珊,嘈杂的人声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荒凉。天空依旧迷离而辽远,那暗沉的黑无边无际,仿似没有尽头……

《疏帘淡月》

檀烟淡笼。向玳瑁帘间,悄然飘送。隔著窗儿,怅此玉钩声动。幽怀未已思何用?只无言、把肩微耸。且斟杯酒,赁些薄醉,与愁相拥。

漫还忆、前尘种种。是百结柔肠,万般心痛。便自凝眉,偏又老蟾霜重。任教梧影分琴榻,算新寒不成清供。却灯深处,为谁拚得,一番云梦?


~~~~~~~~~~~~~~~~~~~~~~~~~~~~~~~~~~~~~~~~~~~~~~~~~~~~~~~~~~~~~~~~~~~~~~~~~~~~~~~~~~

【二】

    人世间最难以言说的莫过于缘分二字,在缘分的天空下,置身于这熙熙攘攘的红尘之中,每一日都有数不清的相逢,每一日也都有数不清的离散。万尘人海,我们既是彼此的陌路擦肩,也是彼此未知的清缘。

或许有一天,会有那么一个人走入你的视线,成为令你心动的风景,只是此刻他未必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个你,曾为他心澜迭起;又或者,你偶然一个浅笑低眉成为别人的风景时,却从不知这世界上还有一个默默关心你的人。

如是,人生终究不能豁免于情。而情之你我到底是缘还是劫,总要经历了才知道。一如阿媛在那个流水般温软的年华里,在那个花落如蝶的黄昏后,遇见了那位夏先生:他白袷临风,面色清癯,隔着花片纷然的芳霭,她依然可以看清他眼底的澄明,如同遥夜挂在窗前的那一颗最闪亮的星子……


《疏帘淡月》

樱珠时节。叹雨过零烟,花飞如雪。犹自冰弦独理,十分清绝。垂杨未绾身前事,但凭谁、为谁攀折?等闲歌发,碧云楼角,丁香千结。

黯然处、眉痕一叠。想情味何堪,风尘销歇。欲与相知,只怕又成轻别。绿天消息深难达,尽巴山蜀水空阔。侬题书遍,莺声啼碎,几番蝴蝶。



~~~~~~~~~~~~~~~~~~~~~~~~~~~~~~~~~~~~~~~~~~~~~~~~~~~~~~~~~~~~~~~~~~~~~~~~~~~~~~

【三】

日本东京。

对于一个渴望纯粹的人,总愿意自己把自己活得如同一方山水,安静中带着孤傲,超脱中不乏深情。

这是一个简单而充满欢喜的小院。荇藻的青漫凝小塘的静,偶尔飘过的一片云,不必匆匆便自淡远了岁月的苍然、极尽安闲。覆盖着柔软的侩叶金发藓的绿色坪庭,种了很多花花草草,如是这般在轻拂的微风中,安静地看几页书亦或是喝上一盏茶,便足以深邃一段美好的时光……


《疏帘淡月》

小阑横绮。傍杨柳枝低,斑珠藤细。见说春情未绾,却迟花意。阴阴好是随风转,绕珍丛、相循苔地。尽悠然处,衣香浅润,一痕清气。

想人生、枯荣大抵。算多少声名,尘灰而已。瞥眼韶容,惬自一番慵倚。等闲看到斜阳淡,且从烟水看云起。斯时还与,篱杯相遣,梦华无际。



~~~~~~~~~~~~~~~~~~~~~~~~~~~~~~~~~~~~~~~~~~~~~~~~~~~~~~~~~~~~~~~~~~~~~~~~~~~~~~~~~

【四】

1916年春,夏先生受命回国。她独立岸边,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耳边不停地回旋着他刚刚说过的话:“这把枪留给你,如果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就用它自杀吧。”

一时间,莫名的酸涩与委屈涌上她的心头,打湿了她的眼眶。也许,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她曾是堂子里的姑娘;也许,他从来都没有真正地信任过她;又或者娶她,他只是一时冲动,而今却是后悔了……

《疏帘淡月》

怎生将息?更乱絮犹牵,海天何极。惆怅东风眼底,几番云滴。夕阳红入苍山色,恁些寒、不堪横笛。是情多少,便愁多少,肯教谁惜。

叹浮沉、空桑岁隙。信浣了前尘,频年痕迹。似此伤心,还对一波残汐。鸥边吟赋终难往,算关榆梦回清寂。伶俜销得,辛酸漫把,想思无益。



~~~~~~~~~~~~~~~~~~~~~~~~~~~~~~~~~~~~~~~~~~~~~~~~~~~~~~~~~~~~~~~~~~~~~~~~~~~~~~~~~

【五】

1920年,这是阿媛回国后的第四个年头。熊克武借整顿川军为名,解除了夏先生的兵权。三千兵械,拱手相让,面对这一变故,夏先生愤恨至极。心灰意冷的他开始用抽大烟来麻痹自己,对待她,他也失去了最初的耐心,甚至会拳脚相加。他们两人的分歧越发严重,阿媛想让女儿上学,他却是极力反对。那个饱读诗书,传播新思想的革命家,竟然说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话,曾经深深吸引她的那道光再也不见了。

由于操劳过度,阿媛得了三期肺病。为避免传染,她搬进了角屋。就在此时,夏先生的表妹国华趁虚而入,他俩整天沉醉于烟榻、牌桌,形影不离,关系越发暧昧亲密了。

阿媛独自生活在偏院,这期间,他从未看过她一次,任由她自生自灭。她每天能做的事,就只有在孤单和绝望中凝视白天渐变成黑夜,那么深那么漫长的黑,仿佛拥有禁锢生命的力量,在这样冷漠中煎熬着的灵魂,何时才是个头呢?


《疏帘淡月》

问春何薄?漫多少花飞,小阑庭角。惆怅东风未挽,向谁栖托。芳情织就伤心色,算参差、都来眉萼。旧愁还遣,新愁又压,那曾闲却。

奈清嗽、襟怀正恶。怎禁得斜阳,半空零落。忍说暄凉,对此一番萧索。沉吟念往魂销尽,便相思也成相错。浮生潦草,分疏容易,是今非昨。



~~~~~~~~~~~~~~~~~~~~~~~~~~~~~~~~~~~~~~~~~~~~~~~~~~~~~~~~~~~~~~~~~~~~~~~~~~~~~~

【六】

数月后,她竟奇迹般的康复了。当她大病初愈,走出角屋与三个女儿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满眼的泪水再也禁不住夺眶而出。

而此时,夏先生并未见得有多高兴。他的脾气越来越古怪,疑心越来越重,甚至差一点因为一件小事枪杀了她。眼看自己跟孩子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考虑再三,她决定与其分居五年,毅然决然地带着四个女儿离开四川回到上海。仰面求人,不如低头求己,为了生计,上海滩的大街小巷、港湾码头,到处都可见到她清瘦的身影。一天,几个小流氓来到董竹君的地摊前,阿媛一看来者不善,急中生智逃了出来,而她的货物则被哄抢一空。

黄浦江边,残阳如血。深秋的风撩起她的衣袂,她纤弱的影子渺茫于这黄昏,渺茫于这凉薄的天……

《疏帘淡月》

斜阳满目。正暝色天边,乱峰如蹙。循去沙鸥数点,浪重烟复。等闲销得沧江晚,任西风、鬓痕轻触。到无言处,个侬片影,不成拘束。

莫奈是、浮生仆仆。算取次流光,寻常荣辱。拚却欢哀,且尽此身翻覆。何妨隅隙长相背,把温凉世态看足。便横眉也,凉云一帧,伴人幽独。



~~~~~~~~~~~~~~~~~~~~~~~~~~~~~~~~~~~~~~~~~~~~~~~~~~~~~~~~~~~~~~~~~~~~~~~~~~~~~~~~~

【七】

终于,她的倔强与坚忍打动了几位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群益纱管厂开工了。为了办厂,阿媛让孩子们去上寄宿学校。自己则没日没夜地苦干,然则产品销路并不太好,厂子只能勉强维持。

一日,房东庄希泉带着一批华侨前来参观,一位叫陈清泉的菲律宾华侨见到了阿媛,一番交谈之后,陈清泉对阿媛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他钦佩她的人格魅力,决定帮助她,有了陈清泉的帮助,她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随着事业有了转机,五年分居时间也到了,夏先生来到上海,他希望阿媛能够回心转意,然而此时的她再也不想过那种夫权至上、不平等的日子,于是他们离婚了。

张爱玲说:“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如果,在这份感情中别人看到的是决绝,那么我想我看到的是一个女子不可名说的痛…..

《疏帘淡月》

一壶清酿。兑一半沉吟,一半惆怅。纵是凭凝对月,不成疏放。曾经总恨天涯远,却而今、只堪相忘。蜀山云断,淞江烟冷,愁来心上。

忍低回、情成既往。漫倚着帘儿,露痕依傍。尽此孤魂,并作夜潮流荡。人生聚散非容易,是柔肠已把春葬。才名两字,风华泪染,更谁无恙。



~~~~~~~~~~~~~~~~~~~~~~~~~~~~~~~~~~~~~~~~~~~~~~~~~~~~~~~~~~~~~~~~~~~~~~~~~~~~~

【八】

两度创业失败,阿媛并没有一蹶不振。她向四川商人李嵩高借了二千元资金,决定再努力一次。1935315,锦江川菜馆正式开业了。开业这一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

而关于锦江菜馆名字的由来原因有二:一则,成都历来为人称作“锦城”;二则,是阿媛很喜欢一首名为《望江楼》的诗:

望江楼上望江流,人自望江江自流。

人影不随江水去,江声不断古今愁。

望江楼是蜀中才女薛涛所居之地,薛涛虽然出身乐籍,但内心却颇有见度和气节,这让阿媛十分欣赏。

《疏帘淡月》

春寒料峭。又暮色稀微,浮云飘渺。浅淡层林似画,几翩归鸟。任他来去都无迹,漫销凝、幽思多少。望江楼上,风烟冷觑,银蟾还小。

便依旧、衔杯寄傲。且醉倒乾坤,遥指天表。心复沧州,何患涉江人老。流波懒向东皇递,尽韶容百五都好。得时闲趣,称情长自,一番清笑。



~~~~~~~~~~~~~~~~~~~~~~~~~~~~~~~~~~~~~~~~~~~~~~~~~~~~~~~~~~~~~~~~~~~~~~~~~~~~~~~~~~

【九】

1936128日,阿媛36岁生日那天,锦江茶室开业了。

这是一间颇具小资情调的茶室,单是厅堂内就设置了40余张精致的小方桌以及220个玫瑰红沙发椅,每张椅子配置统一的五彩靠垫,厅堂内暖气、风扇等设施更是一应俱全。

而是那些被她特意设计的包间,更是每一个都是极具特色:或是相对宽敞的空间造景于荇藻磐石之间,于藤萝木叶之隙,诸般生息明净于时光深处;又或是由窄入深的长廊经转,悄萦花香、微淙流水,自然之风回旋于此,呼吸之间尽是青草的气息……

其中,最令人心倾的莫过于茶室庭宇间种植的那几竿隽秀的碧竹,任是多么浮躁倦怠的尘世之心,在此小坐,都会生出无限的清凉……

《疏帘淡月》

松庭竹户。有晴翠分阴,淡白移雾。回向池亭钵水,一飘云处。犹怜携去青茵地,正相宜、待传幽素。小泥炉畔,青花盏底,把春分付。

且尽他、尘寰世路。但诗样年华,此间留住。懒问浮沉,闲爱自然风度。清心惬是开眉也,任情从几番千古。身前赢得,夕阳红了,漫凝烟树。



·~~~~~~~~~~~~~~~~~~~~~~~~~~~~~~~~~~~~~~~~~~~~~~~~~~~~~~~~~~~~~~~~~~~~~~~~~~~~~~

【十】

在阿媛的苦心经营下,锦江川菜馆渐至同行侧目、中外皆知。然而就在此时,朋友给她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陈清泉因不愿与日本人合作,被抓进了监狱。阿媛闻之心急如焚,她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务赶到纳卯。

监狱门口,戒备森严。她凭借当年在日本学到的日语,终于得以进入监狱。阿媛的到来,令陈清泉备感欣慰。也许他觉得来日无多,因此大胆地向她敞开了心扉。

行刑的时候到了,大雨中,陈清泉深深地看着人群中的阿媛一眼,嘴角浮起一个微笑,面对日本人的枪口,英勇就义。面对此情此景,阿媛痛彻心扉,怆然坐地,泪如雨下……

《疏帘淡月》

浮生何遽?又为着谁来,更为谁去?道得知逢有日,怎偏无据?解怜身似浮萍也,漫销凝、天涯羁旅。不成相倚,只惟相念,那曾相许?

再休说、题襟旧侣。叹尘梦从今,难寻难与。千尺泉台,多少别来辛苦。黄粱大梦君先熟,遍人间是销魂处。一壶残酒,两行清泪,半空凉雨。



~~~~~~~~~~~~~~~~~~~~~~~~~~~~~~~~~~~~~~~~~~~~~~~~~~~~~~~~~~~~~~~~~~~~~~~~~~~~~~~~~~

【十一】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这是一首爱尔兰民歌,是她当年和夏先生逃亡到日本时听到的。歌词美丽又哀伤: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所有她美丽的伴侣,都已凋谢死亡;再也没有一朵鲜花,陪伴在她的身旁,映照她绯红的脸庞,和她一同叹息悲伤……

四川合江老家,秋风瑟瑟。随着一声的枪响,夏先生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点。上海的花园住宅中,阿媛一整天坐在床上没有说话,她手中捧着和夏先生的结婚照,默然凝视,两行清泪无声无息地滑过她的面颊……

《疏帘淡月》

秋浓秋淡。对寂寞西风,萧寥阑槛。依约檀栾竹影,也疑愁染。柔魂千缕和烟荡,漫随他、小帘轻飐。一生情往,半生缘尽,此生销黯。

忍更说、流年易感。者世味寒凉,身谋堪厌。料理浮沉、总自暗潮孤泛。凭人错羡青棠好,却谁知合欢长欠。辛酸拚得,回肠九折,泪痕千点。


~~~~~~~~~~~~~~~~~~~~~~~~~~~~~~~~~~~~~~~~~~~~~~~~~~~~~~~~~~~~~~~~~~~~~~~~~~~~~~~~~

【十二】

“我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这是她对自己这一生的感慨,更是她在看尽人间冷暖之后的从容。

19495月上海解放后,锦江两店合并,命名锦江饭店,成为招待外国元首的高级酒店。同时,阿媛还将自己拼搏十几年所赚取的十五万美元全部奉献给国家,并上交了自己的花园住宅。

199712月,阿媛在其住所接受《读书时间》栏目的专访。在该专访节目播出56分钟之后,她却因患感冒不治去世,享年97岁。

她的一生,正如她在自传《我的一个世纪》里写的那般:我从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疏帘淡月》

平生何有?算傲骨从来,冰心依旧。多少繁华过眼,掷他身后。寻常一任风兼雨,向前头、不曾眉皱。待将行到,水穷云起,几人能够。

且尽我、倾壶老酒。对千里江山,万重烟岫。浅醉流光,自把夕阳看瘦。频年梦影如过鸟,便余思也然清透。尘机宜忘,吟怀宜放,一挥衣袖。



~~~~~~~~~~~~~~~~~~~~~~~~~~~~~~~~~~~~~~~~~~~~~~~~~~~~~~~~~~~~~~~~~~~~~~~~~~~~~~~

【十三】

    “阿弥陀佛”一声佛号仿似一道光注入我的生命本源。缓缓张开眼,师父和知客师兄就站在我的禅榻前。

师兄将一碗茶递过来,我一饮而下。温暖的茶汁散入四肢百骸,低眉之间,梦中历历就像电影的片段一般回放在眼前,再抬起头时,我却已是泪眼模糊,窗前依旧是一轮明亮如雪的月,透过那片清光,穿过时空的隧道,我依稀看到黄浦江畔那位美丽优雅的女子,她正站在晚风中向我摆手、清浅微笑......


《疏帘淡月》

此情何说。被一杵惊回,一番蝴蝶。徜恍书窗近底,眼波如缬。桐阴竹影冥迷处,又凭谁,想花书叶。算风依旧,循来尚惹,幽思飘越。

叹前世、今生未绝。奈也自飘零,也还轻别。逝水萍蓬,总是梦和魂叠。缘悭惟有愁难了,者枯肠不曾销歇。漫将沉恨,翻从心上,一丸凉月。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