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物种故事|睡莲:“睡美人”可不是“花瓶”

 zzm1008图书馆 2022-07-19 发布于上海

睡莲(Waterlily)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是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植物的统称,其花色多样、清香远溢、姿态优美,被称为“水中女神”。睡莲是一种感光植物,会因为光照时而开放时而闭合,故又有“睡美人”的称号。

睡莲是重要的园艺观赏植物,睡莲花色多样、花期较长,在水体中的景观优势十分突出。睡莲易栽培,对水深的适应范围广,从十几厘米到一米多深的水中都可种植睡莲。睡莲易于管理,抗逆性强,种植后基本不需要后期维护,所以常被用于公园、庭院等水面装饰,一些小型品种也可被用于家庭盆栽。除此之外,睡莲是被子植物的重要基部类群(原始被子植物),在进化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也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材料。

睡莲的种质资源

睡莲属包括5个亚属:古热带睡莲亚属、新热带睡莲亚属、澳大利亚睡莲亚属、广热带睡莲亚属以及广温带睡莲亚属,在全世界范围内睡莲属有超过50个原生种及变种的分布。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睡莲属在中国有5个种,分别是白睡莲、延药睡莲、柔毛睡莲、雪白睡莲和小白子午莲。白睡莲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浙江;延药睡莲分布于湖北、海南;柔毛睡莲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台湾;雪白睡莲分布于新疆;小白子午莲在我国广泛分布。但近年有学者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大陆仅发现4个种,未发现白睡莲。

睡莲不是莲

睡莲和莲经常种植在一处,由于长期的趋同进化,使其花和叶的形态乍看非常相似,导致游客无法清楚地将其一一对应,连“内行”的植物分类学家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也将莲放在睡莲科中,认为睡莲和莲是“亲戚”,直到上世纪末才将莲分出来,单独成立了莲科(Nelumbonaceae)莲属(Nelumbo)。

睡莲和莲形态差异非常显著,最简单的是从叶片和花上来进行区分。首先是叶片的区别,睡莲是浮水植物,叶片常漂浮在水面上,且叶片带有“V”形缺刻;莲属于挺水植物,叶片挺出水面,叶片也没有缺刻。其次是花的区别,睡莲花中央的柱头盘凹陷且花色丰富;莲花中央有凸起的莲蓬,没有蓝色或蓝紫色的花色。

睡莲(左上、左下)和莲(右上、右下)在叶片和花上的区别

睡莲的经济价值

水体净化:睡莲的根能把水中的微粒过滤,根周围的菌类可分解水中有机质,包括苯酚等有毒物质,还可吸收无机污染物,包括铅、汞、镍、镉等有毒重金属,从而使严重污染的水质得到净化。

食用:资料显示,在古埃及人们采集睡莲果实,晒干后将其粉碎,加入面包中烧烤食用。睡莲块茎富含淀粉,英国人也会将其捣碎作为食品用天然染料。在印度、东南亚及我国南方,人们会将古热带睡莲的叶柄或花柄作为蔬菜炒制食用。

饮用:睡莲花和块茎可作为酿制啤酒的原料。近年来,中国台湾、东南亚流行将睡莲鲜花或干燥花冲泡饮用。

鲜切花和工艺品:睡莲花可作为鲜切花,盛开的花朵也可干燥后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

中科院植物所的睡莲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植物所)于2016年获批了中国花卉协会睡莲国家种质资源库,目前共收集睡莲原生种20余个、品种约300个。中科院植物所的西门古莲池、展览温室水生植物室、水生与藤本区水池均栽植了睡莲,可供游客欣赏。其中,中科院植物所西门古莲池栽植的睡莲属于广温带睡莲亚属,展览温室水生植物室栽植的睡莲属于澳大利亚睡莲亚属和广热带睡莲亚属,而水生与藤本区水池中各亚属睡莲均有栽植。

中科院植物所西门古莲池栽植的睡莲

中科院植物所展览温室水生植物室栽植的睡莲

中科院植物所水生与藤本区水池栽植的睡莲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展出的睡莲:

双色蟹爪:该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自主选育,属于广热带睡莲亚属,拥有8个大萼片。该品种花的形状似蟹爪,花色为复色,瓣尖为淡蓝紫色,花瓣底部为黄色。

侦探艾丽卡:该品种由我国育种家李子俊培育,属于跨亚属睡莲,由广温带睡莲亚属与广热带睡莲亚属杂交培育而出。该品种花色为深紫色,花瓣平整,花量大,耐寒。该品种的特点是花色由外向内逐渐加深,瓣数多,获得2016年度最佳新品种睡莲和跨亚属睡莲冠军双项殊荣。

马哈颂巴:该品种由泰国培育,属于广温带睡莲亚属。该品种的特点是花色由外向内逐渐加深,瓣数多,获得2018年度最佳新品种睡莲和耐寒睡莲冠军双项殊荣。

除了上述品种外,中科院植物所还展出了很多其他睡莲原种和品种,包括多种复色、嵌色品种,观赏性极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