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语新解“笑从何来”?》作者:王礼民

 作家文坛 2022-07-19 发布于河南

    中国的汉字造字艺术和丰富的内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可与之相比,每一个字都可成为一幅画,每一个字都可成为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字都有一个传说。可谓惟妙惟肖,耐人寻味,妙不可言。

  咱们就来说说这个“笑字,首先,如果你面这个“笑”字,与之对视,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你试试会有啥感觉?是不是会忍俊不禁,笑出声来。你看她,像不像一位美人,身着裙装,在向你眉开眼笑、笑逐颜开、眉色飞舞,挤眉弄眼、眉目传情?简直造的出神入化,令人一望便觉得好笑、可笑、想笑、会心一笑。

  根据造字六法,按我的理解,它应该是一个象形字,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不见其字,可见它出世比较晚,在众多的汉字中是个晚辈。

  “笑”这个字历代文字学家都把它列入会意字的群体。有人说它“竹林遇风,会夭屈,像人笑弯了腰”;有人说“竹林遇风,发出的响声似人在笑”;所以,“竹”加“夭”就组成了“笑”字。

  文字学家的解释似乎有点拉郎配的感觉,生吞活剥,太过牵强,无法自圆其说。

  “竹林遇风,会夭屈,像人笑弯了腰”的岂止竹子哉?“竹林遇风,发出的响声似人在笑”也不可信。那声音哪里是“笑”,如果说是“呜呜”的哭声还差不多。

  “笑”字的上面为“竹”不难理解。从象形的角度解释,竹叶多么想人的眼睛眉目传情呀?人们形容漂亮女人的眉为“柳叶眉”,其实,这竹叶与柳叶又是何其相似乃迩。一只枝丫上面有两三片竹叶,构成了一双媚眼的魅力图案,这或许就是“笑”字采用“竹字头”的用意所在。

  那么,“竹”怎么才会“笑”呢?密密的竹林遇到风发出的不可能是欢快的、爽朗的笑声,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有如人们的“笑”声或给人带来“笑”声呢?那个造字者冥思苦想、费尽了脑汁,终于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夭斩之后,生火煮饭时发出的哔哔剥剥的清脆的声音与人们爽朗的笑声是多么的相似,于是,这位聪慧的先祖就将“竹”与“夭”做了最佳组合。

  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在庆新年的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绝不仅仅是用来驱除“年”这个怪兽的武器,其中很大的因素可能就是人们喜欢听它发出的清脆欢快如同人们笑声的声音。

  年过去了,整天辛劳的人们总不能每天都以燃烧“爆竹”取悦自己有一个好心情吧,于是,又是费了一番脑筋,砍伐竹子,制作可供人们娱乐的器件以代之。竹子夭折后做成了笛子、笙箫等多种管乐以及竹板用来娱乐。竹子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给人带来了欢笑带来了笑声。

  “牺牲我一个,笑了天下人。”这就是竹子的风格。这也是自古以来,无论文人骚客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竹子的原因。

  朋友们,当我们欢欣的时候,你可不要忘了竹子为我们做出的牺牲。

作者简介:王礼民,籍贯山东菏泽,新中国同龄人,省直机关退休。曾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爱好诗词杂文写作,喜欢书法摄影等。有各类体裁的文章及诗词在报刊发表,有些杂文并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