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父母双亡,靠捡垃圾为生,被曝考上北大的孤儿,后来怎么样了?

 自问心如何 2022-07-19 发布于湖南

作者:周冲的影像声色

他又一次跪在坟前。

一边哭,一边发誓:“我一定要完成你的遗愿!”

那年,他13岁。

站在广西的山头,放眼望去,茫茫一片青翠。溪水从高处流下,绕山岨流。

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句自然好风光。

可现实也是:肉眼可见的贫困。

他在这里长大。

小小年纪,便扮演了多个角色——

孤儿。学生。拾荒者。

听了他的故事,人们皆叹:人间多苦,磨难不绝。

他叫韦仁龙。一个即将创造奇迹的寒门学子。

但在故事之初,没有人知道,他的道路漫长而灿烂。

人们只知道,他们家太穷了。

那个年代的山村,很少有人不苦。

他们家更甚。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无法选择的宿命。

作为底层农民,家中添丁,是喜也是愁。

喜的是生了个孩子,愁的是生活压力山大。

韦仁龙降生时,父亲抱着他,眼含热泪,发誓要给儿子一个不同的人生。

于是,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途。

他想赚很多钱,给儿子买书。

但一年后,钱没赚到,等到的是父亲猝然离世。

噩耗传回小山村,年轻的母亲哭得昏了过去。

尚在襁褓中的韦仁龙,此时还不知道,人生的第一记重创,已经来临。

失去顶梁柱,意味着失去经济来源。

孤儿寡母,应该何去何从?

“嫁人吧。”亲友劝韦仁龙的母亲。

挣扎了一段时间后,她含泪松口,只提出了一个条件——

“要对我儿子好。”

亲友替她费心打听。

有人说,同村的韦双锦还不错。

他单身寡佬,为人忠厚老实,与韦仁龙有相似的经历。

同样幼时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应该能感同身受他们的不易。

最后,双方都点了头。

一个贫困又幸福的三口之家,就此组建。

继父对他不错,视如己出。

青山绿水间,继父常常将他扛在肩头,登高摘果,山涧戏水。

母亲很满足。

为了分担丈夫的养家压力,她会去村里帮人弹棉花。

轻轻一动,就丝絮纷飞。

这些尘屑侵入她的呼吸道,天长日久,她和亡夫一样,患上了肺病。

一到半夜,咳血不止。

韦双锦放心不下,带着她赶往镇上的医院。

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

肺癌晚期。

医生说,希望不大。

韦双锦不信。

他到处跟人借钱,只要能治好妻子的病,他什么都愿意做。

可惜,上天没有怜悯这份深情,还是残忍地让他失去挚爱。

韦仁龙也失去了母亲。

那年他3岁,尚不懂父母双亡,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门前不再有人等候,当灯下不再有人缝补,当不再有人温柔地追着他喂饭。

他才开始哭闹寻找。

继父只能编了善意的谎言:“她去外地做事了。”

自己却在静谧的深夜,睁眼到天明。

天亮了。继父不得不为生计发愁,更要为韦仁龙的未来担忧。

听村里的人说,海南赚钱机会多,他决定南下。

儿子才3岁,一个人在家也不行。于是,带着他一起前往海南。

白天,父亲在工地打工。

晚上,儿子在家做好饭。

有时候,为了分担压力,小小的孩子也会去工地附近,捡一些垃圾卖钱。

那时,韦仁龙才4岁。

转眼间,那个比灶台还矮的小不点,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

韦双锦开始为他物色学校。

但当地的高额学费,让他望而却步。

此时,他已疾病缠身,无法再从事高强度工作。

相依为命的父子二人,干脆回了老家。

儿子到学校读书,父亲回田里干活。

放学后,韦仁龙总会飞奔到田里。

继父插秧,他读书。

伴着稻穗的香气,朗朗读书声尤其悦耳。

韦双锦很欣慰。

他总是对韦仁龙说:

“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

韦仁龙都记在心里。他吃够了生活的苦,很早慧,也努力。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父子俩坚定地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可噩梦,总是猝不及防。

积劳成疾的厄运,再次降临这个苦命的家庭。

韦双锦因病重,离世了。

只留下一亩农田、一间四面漏风的土屋和一个失去生父、生母、继父的孤儿。

村里人都可怜他,帮着韦仁龙,为继父办了一场葬礼。

孩子哭得昏天暗地。

他抱着继父的遗体哭喊:“不要留下我一个人。”

舅公于心不忍,提出要收养他。

韦仁龙拒绝了。

一来,舅公自己也家境贫寒。

二来,他还有三个孩子要养。再收养一个,生活实在无法维持。

韦仁龙懂。

所以故作坚强地说:“我自己一个人也能活下去。”

话音刚落,转身踏上泥泞的回家路。

这条路,谈何容易。

但韦仁龙以超人的意志,扛了下来。

因内向,也因自尊,他未曾向人求助,一个人迎向生活的狂风暴雨。

回到家,他卷起裤脚,脱下布鞋,牵了那头耕牛,往田里走去。

脚印踩在田中,来来回回,重重叠叠。

天色渐晚,孩子与老牛相伴归家。

饿了,就在屋后挖野菜。渴了,就到山上摘野果。

没钱买水壶、水杯,就砍一节竹子来用。

为了加些营养,他还会冒险到山涧抓小螃蟹。

蚂蟥蜇满他的脚,咬得鲜血淋漓。

这些之于韦仁龙,都是家常便饭。

生活举步维艰,还上学吗?

上,必须上。

可没有学费怎么办?

自己攒。

饭卡没有钱,怎么办?

饿着。

他从一天三顿,变成一天两顿,又变成一天一顿。

后来,干脆不吃。

有时,两三天都没吃饭,饿得双眼发花。

同桌经常听到他肚子饿得咕咕响。

他常听人说:“书是精神食粮。”

饿得不行时,他就捧着书读,一直读到太阳下山。

实在扛不住了,去食堂捡一点烂菜叶,或者将一个冷馒头分成几次吃。

回家路上,途经水果摊。

他总问老板:“这个水果烂了,你别扔,可以给我吃吗?”

老板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有时,还会送一些没坏的水果给他。

后来,韦仁龙不敢再收了。

一来,老板赚钱不易;二来,怕别人效仿他。

他想靠自己活下去。

放学后,他就跑到山上摘八角。

背回来后摊平晒干,一斤能换六七块。

他还会经常去垃圾堆捡垃圾卖钱。

附近的垃圾捡完了,就去邻村继续捡,再提到废品站卖掉。

靠这些方式,他一点一点为自己攒学费。

捡垃圾时,他太饿了,就会翻一翻有没有别人丢弃的食物。

但没有。食物往往都吃干净了。

偶尔能捡到一两支铅笔,他如获至宝,因为自己写字用得上。

后来,他还留下一个最大的矿泉水瓶,当作自己的存钱罐。

里面一角、两角的,装着他通过卖苦力换来的钱。

金额不多,只有100元。

但瓶子的容量很大,装着一个上学的梦想。

他说:“这些钱,可以撑3个月。”

上了初中,学费怎么办,生活费怎么办呢?

“我也可以继续赚。”

他还考虑过:“没有钱读了,我会让学校宽容我几天,出去打零工赚钱,然后再来上学。”

“过一段时间,又没钱了,我会再出去打零工,再回来上学。”

他知道,上学,是他唯一的出路。

那几年里,韦仁龙捡了成千上万个瓶子。也去附近工地,帮了不知多少次的工。

命运提前在少年面前,铺开重重困境。

他没有被吓退,依然咬紧牙关,拼命学习。

校长说:“他很有天赋,品学兼优。”

“我考上好学校,这是我爸最大的愿望。”

昏黄灯光下,他想起继父的嘱托,不禁又流下眼泪。

亲人的离世,生活的艰苦,压弯了少年的脊背。

而社会的温暖,让他坚定地挺起胸膛。

后来,学校终于知道了他的困境,全校师生为他捐款。

这1480.5元,一度把他从辍学边缘拉了回来。

同时,他的事被电视台知晓。

他登上“第一书记”节目,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节目现场,爱心人士当场向他捐赠两万元。

这就意味着,他可以继续上学了。

上初中要离开大山。

临行前,他来到继父的坟前。

没有把苦楚说与他听,只倾诉了无尽的思念。

“爸,我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了。可能很久都不能来看你。无论我走多远,这里永远都是我的家。”

“我不会忘记你对我有多好。”

他叩了头,下了山,回到校园。

在学校里,他一如既往,非常用功。

别人用兴趣学习,他用命学习。

在无人关注的地方,他挥汗如雨,目标坚定。

世界上没有任何困难,能难倒一个坚韧又聪明的孩子。也没有任何障碍,能挡住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后来我们听到的,都是关于韦仁龙的好消息。

他考上县重点,依然成绩拔尖。

再后来,有传闻,他以707的高分,考上了北京大学。

韦仁龙,终于逆袭。无数人激动万分。

谁说逆境不能出人才?

你看,这不就是!

只要一个人意志够强,决心够狠,就一定能站在梦想的高地。

后来,也有人解释说,他考上的,实际不是北京大学,而是华南理工大学。

说法不一。

对此,韦仁龙本人并没有回应。

但不论结局如何,之于他,命运的结局已经改写。

之于我们,最牵挂的孤儿,成功创造了奇迹般的人生。

已经足矣。

犹记得,他在广西卫视的节目里,跪在坟前,对继父发誓:

“我一定要完成你的遗愿。”

几年过去,他如愿以偿。

继父应该可以含笑九泉,生父生母,也可以安息了。

此时,群山之下,道路曲折地通向远方。

他走上去,渐行渐远。

我们相信——

在他的身后,无数大山里学子,正在紧随而来......

因为他已经告诉无数人,天再黑,星辰也会亮。只要不放弃,只要坚持前行,就一定能看到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