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没有捷径,专注做好一件事就是捷径——《元智慧》读后

 铭毅天下 2022-07-20 发布于广东

读书到底有没有意义?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在回答“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的答复——“人生本无意义,但寻找'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其实这个答案也适用于读书——“读书本无意义,但寻找读书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读完一本书记不住怎么办?

俞敏洪老师和董宇辉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俞老师和董宇辉都坦言,他们也是记不住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书读得多了之后,你会发现某本书的某个观点就像“火种”,点燃我们渴望的心灵,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哪怕变化只有一点点,都应该归功于读书的力量、知识的力量。

这本书是讲什么的?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罗振宇在新书《阅读的方法》完美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多优秀的书,我们是没有办法这么问的。它们的魅力在片段,在细节,在你用目光抚摸它们的过程”。

《元智慧》读后

近期读了吴军博士的新书《元智慧》,若有所思,将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片段和我的心得总结如下。

之前文章我说过吴军博士的履历,他是家族三代都非常优秀,让人大呼“还有谁”的传奇人物。

计算机领域科学家比他厉害的肯定大有人在,但那些大家几乎不写通识教育的书。写通识教育的大家也斗量车载,但能懂计算机、逻辑又非常清晰、博览古今且中外贯通的寥寥无几。

所以,他的书本本都值得读、本本都长销(不止是畅销)。

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速度

“在谷歌,虽然一开始总是工作到深夜,但只要有时间,我依然会学新的东西。安排好下班后的生活,不仅是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更是为了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

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要操不该操的心

这点,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总结得更为精辟:“世上有三个大坑: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吴军博士强调:“有工夫当这种吃瓜群众,不如想想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早日还清房贷”,这点建议超级中肯,书中强调了好几次。 

可以浓缩为一句话“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不要相信存在捷径

“赚钱最快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了”。

“那些所谓的成功捷径,只不过是有人十年挖了一口井,而大部分人是一年挖了几百个坑。”

有些路看起来是捷径,其实是离成功最远的路”。

学会低调

“职场上做出一点成绩之后,可以让老板、合作伙伴和可能给你写评语的同事了解,但没有必要太过招摇,因为你不知道有些同事知道之后,是否会处于嫉妒在背地里对你使坏。“ 

“不要太看重已经获得的成绩,它只会成为你前行的负担;也不要刻意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成就,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祝福你的成功。” 

上面的话,如果是我说出来,大家可能会认为,“这个博主格局真小”。但是来自吴军博士的笔下,的确值得我们反思。至少职场摸爬滚打十年后的我表示非常认同。

与其担心如何突破职业天花板,不如考虑如何够得着它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一辈子都不能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顶级专才,以至于在没遇到职业天花板时,先遇到了能力的天花板”。

这句话很扎心,但的确很有道理,顶级的专家一项技能能吃一辈子甚至数十辈子,比如:齐白石的画虾,启功的书法,曹雪芹的《红楼梦》。

“把好几件事做成半吊子,不如做好一件事情”。其实去往顶级专家的路非常宽阔且人烟稀少,但是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永远只依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永远只依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靠不住的各种因素。”

这是美国最知名的投资人库班给年轻人一个非常有价值得获得成功的建议。

“当你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它发挥到极致时,别人就会看到,并且来帮助你”。

应对通货膨胀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是 2022 年 4 月 30 日,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给投资者的报告中的话。

与其指望通过挣更多钱来获得自由,不如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做得比同行更好一些,与大家共同打造出一个更好的社会。

为什么考试是必要的?

“考试是获取反馈和动力的重要途径”,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吴军博士强调了“为什么考试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告诉我们自己是否掌握了某项基础知识,如果没有掌握好,欠缺又在哪里。如果没有考试,不仅大家会学得稀里糊涂,还会有很多人根本就不学习“。

长远去看,考试的目的——“除了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从小参加考试还能培养我们终身学习的习惯,以便于我们在将来没有考试时依然会自主学习”。

“总的来说,对绝大部分人来讲,没有考试、不留作业其实未必是件好事。从表面上看,好像学校里不存在竞争了,但从教育的结果来看,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一定会拉大。这不仅是因为没有了督促,人会缺乏努力的动力,也是因为没有了反馈,人会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在哪里,即使想进步也无从入手”。

如果你挑容易的事做,你的生活就将艰难

“困境是留给你以后回过头来看的,不是给你现在看的”。

“你是达成目标道路上唯一的障碍”。

“人遇到困境时,最可怕的不是困境本身,而是因为困境变得消沉”。

关于“通才”和“专才”

如果人按照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划分,可以分为:

  • 既没有广度、又没有深度。
  • 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这类人世界上连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都占不到。
  • 有深度,但没有广度。——更容易成功,也更受欢迎。
  • 有广度,但没有深度。——这种人非常多。

“现实生活中,比起广度,大多数人更欠缺的还是毅力,想成为通才没有错,但很多人只是把'成为通才’当成了半途而废的借口”。

练习的重要性

“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后天不断得练习和精益求精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练习到一定深度后,甚至一些先天的不足也变得无关紧要。

世界上总有些人比你条件好,还比你努力。而你如果躺在自己所谓天赋上梦想成功,成功也就永远停留在梦里了”。

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是从简单内核入手

“对学生来讲,与其好高骛远,指望考试时能超水平发挥,把所有难题都做出来,不如把课程的内容学懂、学透——这就是高考这个系统工程中最基础的事。

做好这件事,就是最明确、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很多人不仅没有做到,还在回避这个问题”。

经验=经验的结果+经验的过程

“两者缺一不可”。

把别人经验转换为自己经验的过程:“不止是知道经验的结果或者结论,而是要把别人获取经验的过程也要重新走一遍”。

这点,解决过bug的你我深有体会。bug 如何不贰过,不是看成熟的checklist,而是自己真踩过坑才记忆更深刻,下次不会犯错。

刚入职第一年,我因为 bug 没有完全修复被测试同事两次 reopen,触发公司“红线”,被主管叫去谈话。虽过去近 10 年,我依然记忆犹新。

后面再也没有触发过“红线”。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通过不断试错而进步的过程。害怕失败,不去试错,就没有经验;盲目试错,成长的速度就太慢了。”

和霸凌者划清界限

“不要害怕霸凌者,不要回避和他们的冲突,要找到适当的时机打败他们”。

某种意义上说职场的 PUA 本质就是职场霸凌,我认为职场霸凌和职场 PUA 是领导者无能的表现。

“有的老板觉得必须辱骂员工才能镇得住他们,这是一种心虚的表现。这样的自信心就像吹起来的气球,看似强盛,心里确很空虚。了解到这一点,你就不要在信心和气势上输给他们”。

“一定不要任由他们把话题扯远,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否则他们就又得逞了”。

“应对霸凌时要就事论事,不要揭对方的短,做人身攻击,也不要歧视或者轻视他”。

小结

当我敲下上面读书笔记的时候,又感觉和作者“二次碰撞火花”,吴军博士从长远出发、从大格局出发,以职场前辈的口吻传达给我们职场“元智慧”,不吐不快、酣畅淋漓,读后获益良多。

“元”是meta的翻译,“元知识”、“元宇宙”都是这个元。我理解是最基础、最底层、最内核、最本质、最少必要的意思。“世界上的智慧有很多,任何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最基本的智慧,也就是元智慧”。

知识可以通过学习,最快的方式是费曼学习法——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3F”原则的刻意练习。但,智慧尤其本书提及的“元智慧”需要我们自己在工作、生活环节去“悟”才能习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道至简”对吴军博士来说信手拈来的“智慧”,对我们来说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行动、去验证、去参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