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的境界在于“疏”

 北方漠土 2022-07-20 发布于北京

文/漠土

“疏”,辞海的解释为:排除,使通畅;在管理上,“疏”就是引导、疏通、解决问题,延申为以人为本,发扬民主,厚德载物。

说到管理的境界,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成为其佐证。其用在现代管理上,一个“疏”字概之绝对是一种境界。“疏”是一种品质,不但要有格局有胆量,还应有智慧、使命感、见识、爱心、责任心、眼光等于一身,才能做到心胸宽广、智慧卓越、目光宏大、立意深远、正直无私、融知融会。

放眼世界,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对世界范围内矛盾不能放低身姿以“疏”的方式处之,而是施之霸权干涉,本来可以和平解决的事情,结果搞得一发不可收拾,爆出了“911”事件使得自家五角大楼不保,损人不利己,一地鸡毛。当然,“恐怖分子”更不是什么正义之举,其残暴的行径也必令世人唾之。显然,世界和平的大事的管理宜“疏”,不宜“堵”。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的具体体现,实现祖国大家庭的民意民声通和,是“疏”不是“堵”。当年邓小平总书记在南中国海边画了“一个圈”,就是为了打通深圳等城市经济发展的“堵”,使之与国内外优势经济资源接轨通畅,成为特区。之后,中国几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疏”字。

当然,偶有不和谐的声音大都是败在“疏”上,没有“疏”的智慧和胸襟;为官者搞一言堂,趾高气扬高高在上,民主民声和权力监督都受“堵”,不能自知和自省,不能及时清除内在的“毒瘤”,使得本来应该通和的民主成为治政的“肠梗阻”,结果落得身败名裂,穿牢服、吃牢饭。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疏”亦非常重要。敝人工作二十余年,期间也经历过不善“疏”的领导,凡事以自我感受为中心,遇事横加指责,开会议而不决,结果出现管理内耗、人心涣散、项目损失、怨声载道,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大伤元气。

时下的智环成,每每开会议事,管理者都能从细节入手,施之人文关怀,大到安全,小到员工报账,足以体现管理者的智慧、勤敏与担当。诚然,一个企业管理的“疏”做到位了,自然就会凝心聚力,挖掘创新,不断与时俱进,行业之林常青。管理者的“疏”做好了,员工们就会卸下包袱轻松上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当然,如果管理者的内存不足,没有亲和力,缺乏包容的胸襟,没有敏锐的洞悉,为“疏”有失水准和操守,“疏”而不缜,“疏”而忽之,那就万万不可取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