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上的是一个普通的211大学,我是我们系里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的人。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我准确地判断了考研各个科目的难度顺序,并把有限的备考时间花在难度大并且重要的科目上。 确定目标考研要考英语,数学,政治,和专业课。每个学校考的专业课都不一样。因此,考研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要考哪个学校。 我是在大三的暑假开始准备考研的。最初我打算考北京理工大学,在8月份的时候受到隔壁一个同学的鼓动,改变目标,决定考北京大学。 ![]() 我的这个同学之所以鼓动我和她一起考北大并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个竞争对手,主要是为了有人和她一起备考,遇到难题的时候有人商量。 她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北大,她觉得大三暑假才开始备考太晚了。她只是想让我做她的陪读,根本没有想到我会考上,因为我们系从来没有人考上过北大。只有比我们高一届的一个师兄考过北大,但是最后以失败告终。 制定策略当时我只有大概四个月的时间备考,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时间很有限。我意识到我必须有技巧有策略地备考才有被录取的希望。 我确定要考北大之后就网购了一套北大用的专业课教材和数学教材。政治和英语课的教材应该是一样的,就没有另外购置。 接下来,我认真对比了我们学校和北大的数学和专业课教材。对比完之后,我倒吸一口冷气,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 我们用的教材就是老师自己编写的简单讲义,从内容上来讲比北大的教材少很多,也浅显很多。就比如说北大的《图论》是完整的一本正规出版的书,而我们学过的只是老师油印的几页讲义。 ![]() 也就是说如果我要考上北大的话,我必须要重新自学一遍专业课,因为很多东西我之前根本没有学过。数学也是难点,因为虽然内容差不多,但是所用教材不同,难易程度不同。 另外,我想到研究生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在英语和政治成绩还可以的情况下,老师们应该更注重专业课成绩。 如此分析下来,对我来讲,四个科目的难度从大到小的排列为:专业课,数学,英语,和政治。 我的时间分配大概是这样的:专业课占60%,数学25%,英语10%,政治5%。 具体来说,政治我只是参加了一个两天的考研辅导班;英语我只在考前一个月突击了一下作文;但是我每天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9点除了吃饭和午休,我都在图书馆里学习专业课和数学。不止如此,我还专程去北京大学上了两周专业课的考研辅导班。 ![]() 天道酬勤最终的结果就是我的各个科目成绩比较平均,没有太好的,也没有太差的,总分上线了。 我隔壁的同学没有考上,她的专业课只考了30多分,没有及格。我们高一届的师兄二战北大,依然没有考上,原因不明。 结束语考研哪科最难,因人而异。需要对比自己学校和所考学校的教材和教学重点,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成绩做出准确的判断。 最低目标就是各门科目都要及格,在此基础上,成绩越高越好。一旦有一门成绩很差,录取的可能性几乎就没有了。 如果是在自己本科学校学过的东西,平时成绩还不错的话,考研大体也不会出问题。难点就是那些从来没有见过、学过的东西。如果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自学的话,一旦遇上相关问题就会因此失分很多。 另外,从我现在作为研究生导师招生的角度来说,我最看中的就是专业课和数学的成绩,至于政治和英语,只要过了学校的线,就算低一点儿也没问题。 如果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和问题,欢迎评论交流!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益,帮助更多的孩子考研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