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诗的尴尬掩盖了它的光辉

 昵称42YQQOUF 2022-07-20 发布于山东

今日谈及国学之文学,往往说诗经楚辞,乐府骈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合着,没有宋诗什么事啊。

所以我们说,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宋诗的尴尬在于,如果从诗歌的角度来比,前面有唐代三百年的辉煌巍峨,想走出这座大山的阴影,能独具特色已经属于不容易了,很难期望与之并肩,平分秋色。

但宋朝人真的很努力地向超越唐诗,想象力和或阔大的气象,是比不了了。于是宋朝人开始把哲理融进了诗歌中。让人读完之后,感觉到很有哲理。

同样是爬庐山,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确实太难超越了,但人家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不是很有哲理啊!

面临困难,唐朝人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宋朝人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吟诵梅花的人多啊,都说梅花的高洁,宋朝人说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是什么?那是比喻人品,学识,修养啊。牛不牛?!

吟诵雪花,唐朝人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真能夸张!

宋朝人说,梅与雪谁更好?别争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没有哲理?

论看书吧,读书破万卷,下笔自有神,宋朝人喜欢看书。

于是有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话。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和苏轼的定风波是不是很像?

如果说理性不过是宋明理学的影响促成的,那么宋朝人的心态越来越成熟才是更理性的表现。

唐朝人向往的富丽堂皇,名马老鹰,错彩镂金,功名富贵,在宋朝人那里看得很淡。

小山小丘也其独特的美感,小花小草也有它本身的哲理,即使当了宰相,也想着暮鼓晨钟,即使中了举人,也向往着陶渊明式的生活,绝不会说出孟郊那种欣喜若狂的话,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种心态的平和反映到衣服上,就是纯色的衣服多了,反映到瓷器上就是汝窑的那种单纯的美,反映到评论里就是平淡乃是绚烂之极。

平淡,乃绚烂之极。

嗯,的确是成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