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0】古代文学考研复习:学术思维第二步

 昵称42YQQOUF 2022-07-20 发布于山东
昨天与大家分享了学术思维的第一步,要由广博到精深,这个过程是选定目标的过程,很考验一个人的见识和对未来预判的智慧。这个过程可以套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学术思维的第二步则是全面搜集材料“竭泽而渔”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套用王国维所说的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全面搜集材料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你要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这里面包括文献资料的搜集、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变迁、文艺理论的变化等等。在这其中往往会有一些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成就是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这个过程可以称为回顾,写出来的论文称为“综述”。实事求是的说出别人研究的成就,是对前辈研究成果的肯定,实事求是地说出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则体现了当下学术研究的担当,也是论文要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二个步骤是要全面地“竭泽而渔”式地占有你要研究的领域的原始文献材料。有人打过比方,写论文类似于研究一个池塘的鱼。不严谨的论文是采用的“钓鱼法”,我钓到几条鱼(我读了哪些作品),就只研究所钓到的鱼。这样写论文相对来说比较省力,但问题在于,假如池塘中有10种鱼,你只钓到了两种,那么你所理解的这个池塘的生态就不是真正的池塘的生态环境。只有下力气,把池塘的水抽干,你才能看到到底有多少种鱼,每种鱼有多少条,才能理清每种鱼之间有什么关系。所以,要想真的做研究,就要读全集,而不是选集,要全面地占有原始文献材料,而不是片面地占有一部分文献材料。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但实际上因为种种现实的原因,我们很难做到如此完美,但方向是对的。同时存在的问题是,如果选的题目太大,会导致原始文献材料太多,基础性工作,整理和阅读会用掉大量的时间。所以,工作量要和自己的时间、能力相匹配,既不能贪多求大,也不能拈轻怕重。比如李煜诗词全集一共86首,就很适合一个本科生的工作量,李贺全集一共247首,就适合硕士生的工作量,李白的诗歌980多首,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列举以上例子的意思就是要和自己的时间与工作量相适应。有的同学拈轻怕重,只分析一篇两篇作品、只分析小说中的一回两回,这样态度是有问题的。
这两个步骤是坐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不断聚焦的过程、更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要紧紧地围绕问题,运用相关理论,找到合适的研究角度,建立逻辑体系,用客观理性凝练的语言把问题说清楚。
很多同学把赏析类的文章当做论文,严格说来,这并不能算是论文,因为这还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还处在票友阶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