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1965年10月主席和总理密谈后,一个小镇被从地图上抹去,37年后解密

 文字旮旯 2022-07-20 发布于山东

1965年10月的一天,周总理接到了毛主席电话:“恩来啊,你到我这里来一趟,你一个人来就好了,不要告诉其他人。”

总理听出主席的语气有些许异样,知道此事非比寻常,马上就独自一个人来到了主席办公室。主席遣散了办公室内所有的工作人员,还让自己的警卫员在门口站岗,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总理神色泰然地从主席办公室出来了。警卫员向他问好,他也很和气地回应了警卫员,然后就离开了这里。

没有任何人知道,总理和主席到底谈论了什么。

不过在不久之后,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白涛镇,突然十分神秘地消失在了中国地图上。不久后,差不多6万名士兵突然聚集在此。

总理与主席密谈的这半小时内容,直到37年后才解密。

这一切,还要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说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破,这标志着我国突破了苏联以及美国的“核封锁”。

不过就当时的形势来讲,拥有原子弹的新中国依旧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有目的地针对中国。

我国原子弹爆炸后,反映最为激烈的国家就是邻居日本。虽然总理第一个通知的国家也是日本,而且早在1964年1月份,美国的飞机已经检测到罗布泊一带中国核试验部队的动向,也立即向日本方面打了招呼,不过当时的日本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里,但没想到中国人这么早就研制出了原子弹,一下子就把他们吓坏了。

美国表面上十分平静,称“中国不足为惧”。苏联在1959年就与中国交恶,在国内禁止媒体对此事大肆报道。而英国与美国的态度也差不多,带着澳大利亚这些国家大肆奚落中国,指责我们制造出原子弹就是“不合理的”。

在当时的“五常”中,唯有法国对我们的报道是积极的。

纵观当时的西方国家包括苏联等国在内,对中国原子弹爆炸一事持否定、讥讽态度的居多。除了舆论上制造对立外,这些国家也采取了实际行动来阻碍我国“核工业”的进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和苏联。

早在1959年,美国U-2侦察机首次在我国中西部发现了一些核设施,一年后发现了位于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由此美国正式确定了中国在搞核试验,开始拟定破坏中国核工业的计划。

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访华期间表示,苏联方面要将派来的专家全部撤回,至1960年7月,来自苏联的专家全部回到了他们的国家。中国科学家此后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来研究原子弹,为此吃尽了苦头。

但即便如此,美国与苏联始终都没有放松对我们的监视。

1963年,美国眼见中国的原子弹要研制成功,于是派出特使向赫鲁晓夫通报我国的核试验进展,指出:中国研制出核武器对他们两国都没好处,趁着现在进行干扰是最好的时机,如果通过外交手段与政治手段无法迫使中国停止核试验,美苏可以联手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破坏其境内所有的核设施。

苏联当时考虑到中苏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破裂,并且美国是自己的敌对阵营,权衡之下,赫鲁晓夫等人最终还是没有同意肯尼迪政府的计划,正是苏方摇摆不定的态度,使得肯尼迪政府的“对华核打击计划”不了了之。

但是,1964年10月16日之后,苏联与美国在这件事情上站在了一起。对于苏联而言,拥有原子弹的中国已经不再仰人鼻息,而对于美国来说,中国这个原本就强大的对手,在拥核之后将更加强大,这是他们所忌惮的事情。

1965年3月,美国总统约翰逊批准了“滚雷行动”,派空军对北越进行地毯式轰炸,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为此,中国在1965到1973年之间,派出大量解放军战士奔赴越南战场,这就是著名的“抗美援越”。

与此同时,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也不断地恶化,不断挑动战端。

所以,1965年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毛主席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美国在1945年向日本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已经表明,“核工业”将是我们日后制胜的法宝。正是美国与苏联的虎视眈眈,使毛主席警觉起来:我们国家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工业基地。

主席断定美国人对我们了解的程度远超我们自己的想象。除此之外,中国原子弹的研制过程曾受过苏联的帮助,苏联对我们这些信息可谓是“了如指掌”。由此,主席在反复斟酌之后,决定“将我国的核工业建设由地面转移到地下,建立属于自己的强大的核工业基地”。

由于事关重大,主席决定先和周总理谈一谈。正是这次半个小时的密谈,促成了新中国最为隐秘的一次“地下核基地建设”项目,它就是代号为“816工程”的绝密计划

经过多次考察论证,最终决定在祖国的大西南建立一个核工厂。位于重庆涪陵的白涛镇就成了最佳选址。出于保密目的,白涛镇这一地名从此以后被抹去了,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6万名中国士兵。

白涛镇满足“依山靠水,荫蔽无人”的基本要求,一年到头日照时间非常短,平时烟雾环绕,很难被卫星捕捉到内部活动;周围就是波涛汹涌的乌江,十分有利于核反应堆大量的用水需求。

总理下令交通部门,所有的公路、铁路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要绕开白涛镇,总理还特意要求有关部门,将“白涛镇”从地图以及导航上彻底抹除。这样一来,原本还存在于重庆涪陵的小镇,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1966年6月16日,“地下核长城”文件由总理亲自签署,而后被送到了第二炮兵部队。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核反应堆以及化学后处理工程,由中央军委特派的8342部队担任主要施工队伍。这项工程建成后主要为原子弹提供原料,故而它从1965年开始就被列入“绝密级军事任务”。

负责施工的部队对外声称为“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专门部署了一个团的力量负责警卫。员工禁止与自己的家属通信,而单位的通信地址也只能写“重庆市4513信箱”。

1967年2月,“8342部队”正式来到重庆涪陵的施工地点。1970年,参加抗美援越的一个团以及之前在酒泉基地服役的一个团,也先后来到重庆支援“816工程”。

涪陵县先后调集1万多人,全国征调各类技术人才超过1万人聚集白涛镇。

就在“816工程”实施的同时,震惊中外的“珍宝岛战役”爆发,中苏双方差点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所以,这一工程越快完成,我们就越能掌握主动权。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这些伟大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铸造了举世罕见的“地下长城”。1975年,“816工程”顺利完成,负责施工的6万名战士在一夜之间撤离。

从外表看,1975年的白涛镇和1965年的白涛镇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地下,整座金子山都被挖空,其洞厅一共高达79.6米。这些洞厅的总长度为24公里,如果将山中被挖出的土方石块铸造为一立方米大小的方块,这些方块能绵延1500公里。山体周围,隐蔽分布着19个不同的出入口,洞室彼此之间连接的道路多达130多条。洞内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超过200米,能够抵达100万吨级别氢弹的冲击力。

后来,随着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以及尼克松访华,我国政府意识到外交和政治途径解决争端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大型军事工事的建设投入。

3年以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标志着新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同年,决定暂停一切大型军事工事建设。就这样,刚刚在1978年获得国家科技大会集体奖的“816工程”,还没有投入使用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项惊世罕见的军事工程就此被埋没在了重庆的茫茫大山中,直到2002年才被世人所知晓。

这一年,国家同意就“816工程”的相关细节进行解密,由此引发了全民关注。那些在此工程中牺牲的烈士们,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致敬。在距离“816工程”4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一碗水烈士陵园”的纪念处,就是专门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士兵所修建的。

被解密之后的“816工程”殊荣不断,2009年被列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又成为“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中的一员。2019年,“重庆市涪陵816工程景区”被评选为“国家4A旅游景区”,吸引了海内外的华人前往缅怀瞻仰。

这项堪称奇迹的“地下长城”,应当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