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书说|现实中,我们基本都是“王有胜”

 文字旮旯 2022-07-20 发布于山东

《亮剑》名场面:有胜阅兵

昨晚看电视,偶尔又看到了《亮剑》里的名场面,网友叫它“有胜阅兵”。

这个场面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段鹏率领侦察连占领一座仓库,战士王有胜看守时被友军打了,结果遇见李云龙扳回局面的事情。

这个情节看过无数次,直到昨晚再次看到王有胜子弹上膛对准友军,最后又无奈坐在地上哭泣时,忽然咂摸出点味来:

巴掌专打善良人,善良人即使举起了武器,也只是到子弹上膛而已。

赵本山和范伟演的小品《功夫》有句台词,对此一句说透——“你打我两下?你下不去手!你骂我两句?你张不开嘴!”

今天,咱就聊聊这段剧情折射出的人性。


从《亮剑》整个剧情推进来看,编剧设置发现国军装备仓库这段场景,无非是为李云龙后面乔装国军穿插做铺垫,完全可以一带而过,王有胜这个人物也可有可无。编剧之所以在王有胜身上花这么多笔墨,除了丰富剧情、与抗日时期李云龙一贯的带兵风格做连接以外,其实也展现了战争时期普通指战员的真实面目。

王有胜,无疑是个善良人,对敌人他勇敢无畏,而对友军的霸道则束手无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基本都是“王有胜”。


细细咂摸一下剧情你就会发现,王有胜其实是个很不简单的人物。理由网友列了很多,概述如下:

第一,战争时期的侦察连,无论敌我双方,个个都是好手,人人都有点绝活,除了基本单兵技术过硬以外,往往还善于擒拿格斗,这个我们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看得到;

第二,按照李云龙和段鹏在剧中展现的风格,孬种不可能进侦察连;

第三,更重要的是,李云龙作为一师之长能一口叫出王有胜的名字,说明王有胜至少跟李云龙打过交道,而且进的了李云龙的法眼。抗日时期李云龙作为团长,部队缺衣少粮建制不全,能一口叫出一个连队战士的名字还不算什么,但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师长统帅上万人,能一口叫出连队战士的名字,那说明这个战士就不是一般的战士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剧中,王有胜与段鹏几乎同时发现了身后仓库的异样,警觉地转过了头:

当敌我对峙时,王有胜毫不犹豫拉响了枪栓:


面对仓库里未知的情况,同样是他,第一个冲进院子,一脚踹开了大门。假如里面有敌人,恐怕当场就牺牲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王有胜,在挨了打之后,却只能坐在地上“泼妇”一样蹬腿、大哭,毫无办法。因为,打他的是“自己人”。

对此,我们不能说王有胜无能,不像和尚、段鹏那样一身豪气,也没有李云龙那样“谁要欺负咱,先揍了狗日的再说”的本事。现实中,李云龙、和尚、段鹏这样的人有,但总是少数,更多的就像王有胜这样,善良、老实,一辈子努力,奋斗,但偏偏一辈子受人欺负!

尽管他有枪,但是他觉得,不能打自己人。

偏偏,就有人专打这样善良、老实人!

现实中,比“王有胜”更多的,是这样的人:蛮横,无理,霸道,你说这样的人坏透了吗?也不算是坏透,但就是见不得人家好,就是喜欢欺负弱小,以上欺下。

这样的人,你说他真就这么“牛”吗?

也不是。这样的人假如遇上硬茬,就像遇见李云龙,假如咱真以牙还牙还回去,他也只能龇牙咧嘴挨着。这就叫欺软怕硬。

问题是,咱不是李云龙,咱都是“王有胜”。




咱说过,王有胜骨子里是善良人、老实人。善良人、老实人是怎么样的人呢?那就是——骂人家两句,你张不开嘴!打人家两下,你下不去手!

面对无理霸道、欺负善良人、老实人的人,善良人、老实人不是不反抗,就像剧情里的王有胜,他口头警告了,人家不听!他端起枪来,人家不怕!他子弹上膛,人家直接挥你耳光打你脸上!

为什么?因为人家知道你不会打他!

面对这样的人,善良人、老实人“子弹上膛”也只能是最后的手段了,拿“枪”的手始终勾不了扳机!即使手里有武器,也仅仅是到此为止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老祖宗的话什么时候错过?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善良人、老实人觉得,现在没有阶级斗争,我们都是一个阶级,所有的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讲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冤家宜解不宜结。

关键是,人家不这样想。人家觉得,现在是没有阶级斗争,我欺负你,看不惯你,给你穿小鞋,这也没什么了不起,你也咋不着我!

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是善,但也有一种,是“小人”的恶。

善,遇见“小人”的恶,最后的结果,就是生活中有无数“王有胜”。

生活中的“王有胜”,也不是不希望有人替他做主,就像电视里那样,渴望遇见天不怕地不怕的“李云龙”,或者是遇见一位“天使大姐”,替他出口恶气。



但更多的“王有胜”,都是自己在深夜里舔舔伤口,睡了。

 

文字旮旯原创作品

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