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头船之乡(16)河美寻宝之那些老屋

 楠哥视觉 2022-07-20 发布于广东

说起樟林的特色民居就避不开一句俗语:“塘西厝,南社富”,确实塘西的特色民居不论从数量还是精美程度在樟林都是独领风骚的。但同为樟林,其他村也有不少特色民居,最近的河美行,楠哥就欣赏了不少有特色的民居建筑。



大铁门




每次闲逛到樟林中山路西1号,在这座房子前总要停留下来观看许久,有别于樟林潮汕建筑的风格,这房子的外部建筑更倾向于西式建筑风格。这座大气独特的建筑总能令我驻足景仰。

这次在建德兄的引领下得以进入建筑内部参观,内部格局也很独特,中间是一个硕大的客厅,两旁各有天井和房屋。看着这屋子我想如果得以修复,大厅搭起一个戏台,下方摆上若干八仙桌,天井边的房屋自然就是VIP房了,在这古色古香的环境下听曲喝茶那该是多么惬意,一边想着这美好的场景我一边寻找上二楼的路,旁边的大姐说:“二楼快塌了,楼梯已经封掉,不能上去啦。”



建德兄告诉我,这房子当地人叫大铁门,建于民国时期,但关于房子的主人和历史却不大清楚。后来经过多方询问,仅得知房子现主人姓马,多年前的学生马如飞就是马家的,马如飞当年教过我摄影和制作网站,如今失去联系,不知高飞何处。







松庐位于中山路火帝庙附近的松庐巷,建于清末,占地平积130平方左右,是著名潮剧导演郑一标先生故居。松庐前中后西,设计精美。





站在后包天井感叹着这西式建筑的大气宏伟之时突然给同行的瑞平先生吓了一跳,只见他兴奋地指着高处大喊:“那里有两个林檎。”

一听到林檎我的口水立刻大量分泌,这可是好东西啊,名优水果,樟林人的骄傲。心想着赶紧看看能不能吃,结果找了半天也没看到有林檎树。

我问瑞平先生你是不是看错了,哪里有林檎呀。结果他手指屋脊,啊!原来是这种不会变质的林檎-屋脊正中的一对灰塑林檎,这也足见当时林檎在樟林人心目中的地位。

松庐后来曾相继作为村大队办公、民兵营办公、计生四术用地、村幼儿园等场所,在后包二楼的墙上还看到了很多痕迹。如今松庐已多年无人居住。







在樟林流行着一句俚语“痒去又庐鑢”。“又庐”位于古新街,也是樟林河美一处老建筑。建设又庐的主人名黄敏如。没发家之前,黄敏如一家租住于松庐,发家之后,他认为之所以兴旺是因为住于松庐,所以想买下松庐,但郑家人不愿意卖。故此,1936年黄敏如在松庐附近建造了又庐,即为“又一庐”之意。面积约300平方米的两层建筑,潮汕传统的木雕、灰塑和西洋水泥、玻璃融为一体,极具特色。



“痒去又庐鑢”这句话来源于又庐粗糙的外墙,看着这外墙我觉得我不敢痒了,真粗糙啊,大胆又觉得痒的朋友不妨过来试一试。

为什么要设计如此的外墙,原来以前这里是鱼菜市,地上又满是烂泥,过往民众手脏了就随意擦在墙上,为了建筑的美观,黄敏如的母亲故意把墙壁弄粗。也就有了这句俚语的流传。




宜缁
别墅



走进宜缁别墅就被这建筑的精美别致所吸引,门上宜缁别墅四字由书法家王鼎新校长题写。据闻这里原是书斋,主楼毁于小日本鬼子的轰炸,现仅剩楼后假山、石桥、石亭,但从中仍可被其精工细雕的石刻和精心设计所震撼。

王鼎新校长题字



另一门匾额据说是郑敦立先生题字



河美村的特色民居还有很多,还有多处大夫第院落,以及蓝厝围、藏经内、“琴熏筱筑”等老建筑。楠哥还将继续探寻。衷心希望这些老建筑能得到留存与再生。因为它们承载着樟林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变化,牵系着我们对历史的传承与对未来的创新。

顺昌巷书斋内

旅游指引

地点:澄海区东里镇樟林河美村(导航“樟林中学”)。
适合游玩:一年四季,
游玩时间:1小时以上
提示:地点比较分散,有些平时大门紧锁无法进入,导航到樟林中学后询问村民,又庐就在附近。

更多推荐

(200)红头船之乡(13)中外合璧三儒里

(201)玩出来的成就-走进杨关华老师工作室

(202)南澳|潮汕风公寓“汕隐·潮风”背后的故事

(203)源于对孩子的爱,她营造了一个乐园

(204)童话世界般的拍照胜地-南美学校前

(205)樟林林檎,香飘四海-记全球最大林檎交易市场

(206)红头船之乡(14)饱含乡味的樟林绿豆糕

(207)红头船之乡(15)河美寻宝之官路古驿道

(208)林檎飘香,畅游樟林-记樟林林檎文化旅游节

(209)国庆汕头网红地,人山人海万象城

(210)国庆周边好去处:北溪洲赏美人树

特别推荐《  楠哥视觉所有文章分类链接-截至2021年7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