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大事年表(1949—至今)汇总,一定要看一看!

 乔一2022 2022-07-20 发布于安徽

新中国大事年表(1949年至今)

1949年:

1.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新中国成立前)

2.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总结中国革命经验,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成立前)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1954年,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

中国参与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生共和国政权的安全。

1949—1952年:

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在经济上,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1953年:

1.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趋于成熟。

1954年: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结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2.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与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建议,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1956年:

1.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陆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是对苏联经验的借鉴及对中国道路的探索。

2.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3.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7年:

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两类矛盾(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和大办人民公社的高潮,左倾思想严重影响经济领域。

1959—1961年:

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党和政府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6—1976年:十年文革。

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1年:

1.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谋求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2年:

1.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这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1975年: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1976年:

文革结束。但1977—1978年,在两个凡是的影响下,国民经济仍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1977年:

恢复高考。

1978年:

1.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由此拉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取得成效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两地设置。

1979年:

1.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0年:

1.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更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2年:

1.中共召开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会谈。

1983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84年: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7年:

1.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

2.中共召开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88年:

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浦东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1992年:

1.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姓资姓社的问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年底,召开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两岸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4.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1995年:

国家正式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

1997年:

1.中共召开十五大,并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2001年: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2008年:

1.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

2.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