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浸淫京剧数十年,他写尽了大半个伶人圈

 明日大雪飘 2022-07-20 发布于上海

刘豁公,一位民国时期弃武从文的知识分子。他博学多长,身份众多,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报刊编辑,由他主办的《心声》《戏剧月刊》等都取得不菲成绩。同时,他还创作小说与剧本,评点戏曲与电影,交友广泛,是活跃在上海剧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本期推荐的《刘豁公文存》是刘豁公晚年在中国台湾所发表的文章的结集,是他几十年来热爱于京剧的心血结晶。而由于他和这些伶人名票的实际交往,书中写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也看出这些演员在唱、念、做、打的独门功夫。其中谈及的梨园人物包括梅兰芳、刘喜奎、谭鑫培等等,都有专文来谈他(她)们精彩的演出,合起来可看成是一部京剧的演出史。

《刘豁公文存》 

留下名剧评家的身影

文 | 蔡登山

“京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曾经盛行一时,当时也出现了一批剧评家,京剧曾分京、海两派,因此剧评家也有此两派之分。笔者其生也晚,无法躬逢其盛,只能从老辈口中得悉这些剧评家的名字,如:郑子褒(梅花馆主)、敖伯言、朱涤秋(婆娑生)、包缉庭、刘豁公、陈鸿年、江石江(东郭牙)、申克常、李熙(红叶)、陈定山等。他们都成名甚早,早年在中国就濡染皮黄甚深,对其中之掌故亦如数家珍。

其中刘豁公(1889~1971?)自幼喜爱戏曲,在上海期间曾替“天蟾舞台”的主人许少卿写了不少剧本,如《大观园》(贾元春归省庆元宵)《陈圆圆》《吕布与貂蝉》《文姬归汉》《复辟梦》《香妃恨》等。又与京剧理论家冯小隐、姚哀民、杨尘因等编辑《鞠部丛刊》,发表了大量关于京剧名伶的评价文章。出版《京剧考证二百出》《戏学大全》《梅郎集暨新曲本》等书。一九二八年六月起上海大东书局聘请刘豁公主编《戏剧月刊》,奠定了他在戏剧评论界的重要地位。该月刊至一九三二年九月终刊,前后出三卷,共三十六期。他参与策划和运作了“四大名旦”的选举,自此,“四大名旦”形成。所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言菊朋》《谭鑫培》《杨小楼》六个专号,为后来研究中国近代戏曲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图片

《刘豁公文存》 刘豁公 原著 

蔡登山 主编 

新锐文创 

2022年6月

1

在两年前山西大学竟然有两本研究刘豁公的硕士论文出现,当然他们都是研究他早年在中国京剧界的成就,对于一九四九年以后他们都同时写“他去了台湾”,再没有任何只字词组,因此更让我决心要搜集他的文章并出版它。来了台湾的刘豁公,除在杂志报章发表文章外,其他活动一无所悉,笔者试图查阅所有报纸的新闻网,竟一无所获,请教京剧界的研究者也是全无消息,于是只有翻遍当时的老杂志《畅流》《艺文志》《春秋》《报学》等,找出这数十篇文章。

另外,一九五七年九月中山出版社曾出版《戏剧丛谈》第一集也被我在图书馆找到了,该书薄薄一百余页,署名刘豁公、陈玙璠同编,但其实陈玙璠是该出版社的老板,他在序言说“今之爱好平剧艺术者,多以不能一睹前辈献身此道之真容剧照为怅憾,爰将历代所留宝贵难得名票名伶真迹肖影,以及秘藏剧本、琴圣曲谱、梨园掌故、名家脸谱等,编印贡之于世。”

而刘豁公在《写在戏剧丛谈的前面》一文说:“陈玙璠先生有鉴于此,蓄意刊行大量的《戏剧丛书》,而以《戏剧丛谈》发其端,要我来共任编纂,这无疑是我所乐于从命的!”而这集的文章可说是刘豁公独挑大梁,除了用“豁公”写了《杨小楼成功史》《从谭鑫培说起》《歌场怪物误杨郎》外,还用了许多笔名,如用“或功”写了《大老板的戏德》,用“大公”写了《闲话连环套》,用“鱼饭”写了《谈连环套一剧之点子》,用“一士”写了《梨园传奇人物张黑与开口跳》,用“河巩”写了《叱咤歌台金少山》,用“老刘”写了《伶界畸人言菊朋》,用“梦梨”写了《雨打梨花剧可怜》等。但这有些文章和之前或之后发表的文章是同一内容,只是题目改了,因此我收录在本书的题目有些是不同于《戏剧丛谈》的题目,但内容是相同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豁公主编书籍刊物

2

《刘豁公文存》是他晚年在台湾所发表的文章的结集,也是在台湾唯一的著作,是他几十年来热爱京剧的心血结晶。而由于他和这些伶人名票的实际交往,他写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也看出这些演员在唱、念、做、打的独门功夫。他说:“笔者是个标准的'戏迷’,远在六十年前,即已开始与伶票界相往还,作剧艺上之探索,尽管迄今尚停滞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可是接交的伶票的确是数量惊人,所有驰逐于舞台上的艺人,只要够得上称个角儿,我几乎没有不认识的。”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因为他除了是为编剧家,还要写剧评,帮忙戏园的负责人做宣传等工作。

图片

刘豁公旧影

在谈到谭鑫培时,刘豁公说:“一个角儿的成功,除了唱、念、做、打要够标准外,还要具备若干的特技,为他人所没有的;身为伶王的老谭,当然具备得更多更好更有价值,例如唱《琼林宴》,用脚踢鞋上头,不用手扶,自然安定,这手绝活,一般的角儿,根本就梦想不到,余叔岩很艰苦地学习了半年,形式上倒也不差什么,可是踢鞋上头时,依然要在张手向头部翻'水袖’时,趁势把鞋一扶,这个,一般人也许瞧不出,戏迷们是知道的。”可见余叔岩还差谭鑫培一截的。

刘豁公又说谭鑫培唱《李陵碑》:“碰碑时,他一贯地把甲半披半掩地加在'箭衣’上面,把勒'帅盔’的带子预先放松,念到'庙是苏武庙,碑是李陵碑,令公来到此,卸甲又丢盔’时,很快地右手把甲抓起来一卷,扔到'检场’的手里,接着把头一低一仰,'帅盔’自然飞去,落在'检场’手中,干净利落,确是神奇。但一般的角儿总是预先就把甲披在身上,闹出四只手来,对卸甲时,则由'检场’的站在后面,先将甲领握定,随即取去,搭在左臂上,然后解松'帅盔’的带子等他一仰头,即为摘去,这样卸甲丢盔,都变了'检场’的事,要角儿干什么呢?”

刘豁公又说,谭鑫培在《珠帘寨》里的射雁也是绝活之一,一般的角儿都是假作放箭的姿势,由“检场”的抛出“雁形”来完事,老谭可不肯这样,他是把弓箭端正在手,等“检场”的把“雁形”抛在空中,很快的一箭射去,箭头儿不偏不倚刚刚中在“形”上,箭与“形”同时落地,谁看了都要拍案叫绝。

3

《刘豁公文存》谈及的梨园人物就有:梅兰芳、刘喜奎、谭鑫培、金少山、荀慧生、汪桂芬、言菊朋、言少朋、言慧珠、言慧兰、杨月楼、李春来、杨小楼、小杨月楼、章遏云、徐露、金友琴、筱喜禄、田桂凤、余叔岩、刘鸿声、徐莲芝等等,都有专文来谈他(她)们精彩的演出,合起来可看成是一部京剧的演出史。另外还谈到许多名剧的典故由来。而刘豁公亦熟悉文史掌故,因此有数篇不属于京剧的文章则附在书后,可供参考。

最后殿之以刘豁公改编的历史名剧《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剧本,刘豁公说当年这出戏:“刘鸿声凭着他那天赋的优越歌喉,愈唱愈高,精彩百出!令人想见当年蔺相如理直气壮,面折秦王的声势;有如食哀家梨,愈吃愈觉爽快!因之每一'贴演’,无不万人空巷!跛刘而外,竟无敢演之人,迨以珠玉当前,瓦釜自惭形秽耳。惟跛刘所演剧本,词多粗鄙不通!剧情亦有谬误。”于是刘豁公花了三星期重新写过,“场子穿插,一仍其旧,词则全属新编!”刘豁公文笔粲然,不管剧本,或是他这些谈京剧、文史的文章,写来真是食哀家梨,爽然有味!若非他浸淫京剧数十年不为功!

此书编毕,据包缉庭的女儿包珈女士和我说起她见到刘豁公晚年是有些穷困,总是穿着同样的衣物,没有太多的装扮。在此之前我曾遍查新闻媒体竟然找不到他去世的真正日期,这让我感慨万千,这样一位杰出的京剧理论家、编剧家竟然就默默地离去了!

编辑 | 伍岭 罗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