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有钱,小气,漠视贫穷的闰土

 林涛jc66yw16cc 2022-07-20 发布于河南

鲁迅的大名,无需多言,他在近代文学上的贡献,有目共睹,毋庸置疑。

文章图片1

鲁迅,眼神中透露着自信

著名画家吴冠中说:“100个齐白石,也抵不过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中国多一个齐白石,少个齐白石,当然会有点变化,少了齐白石会很可惜,多个齐白石会更好一些。但是如果没有鲁迅,那么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民族的精神,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话虽然有点武断,但还是很有道理的。齐白石是画家,鲁迅是文学家,不好比。但吴老说的是社会功能,也就是社会影响力,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等方面的贡献。

文章图片2

闰土,标准的贫苦农民

鲁迅是拿笔的战士,他抨击吃人的旧社会,愚弄民众的封建礼教,唤醒麻木不仁的贫苦大众。从这个角度说,鲁迅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战士,与国家民族的命脉同呼吸、共进退,靠手中的一支笔拯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鲁迅的形象是高大的,人设是完美的。但是,文学大师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是要吃喝拉撒的。因此,摘掉鲁迅头顶上的光环,看到的是另一个少为人知的鲁迅。

文章图片3

鲁迅抽烟的照片

鲁迅非常有钱,绝不是穷人,虽然他的笔下写的大多是社会底层的穷人。

鲁迅能买得起北京闹市区的四合院,而且先后买了两套,足以说明他的经济实力不俗。第一套四合院面积为500多平米,市价3765个大洋,不包括家具等其他的杂七杂八的费用。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能出手如此阔绰的人,恐怕凤毛麟角。

这是1919年的事情,也就是《故乡》中的引子:买了一套四合院,回绍兴接家人一块去北京享福。顺便见一见30多年未见的儿时伙伴——闰土。并将带不走又卖不掉的破烂家什,送几件给闰土。

文章图片4

鲁迅一家三口(妻子许广平,儿子周海婴)

现代人多对大洋的价值、购买力比较模糊。这么说吧,大洋(银元)非常值钱,购买力惊人,普通工人每个月的薪水不过三、五块大洋而已,农民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块大洋。每月能挣10块大洋,在民国时期就算是很高的工资了。而鲁迅任教育部佥事时,每月300块银元。在北大任教,校长蔡元培给他开出的薪水是400块大洋。而后来他南下厦门大学任教,薪水是500块大洋。这样的高薪,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民国时期,国家、社会对文人很崇敬,他们的地位很高,远比现在的大学教授、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的待遇高。所以,民国时期大咖云集,人才辈出,文学、艺术大师们层出不穷,如过江之鲫。就连蒋介石,对文人们也很客气。

文章图片5

闰土与鲁迅,一个敢叫,一个不便答应

所以,鲁迅的待遇很高,每月几百块银元的收入,羡煞旁人。关键是,大洋太值钱了,购买力很强。一块大洋,能买20多斤猪肉,或200只鸡蛋,或50斤大米,或一匹洋布。鲁迅在北漂、南漂以及后来蛰居上海,专职写作等三个时期,收入都不菲。据统计,鲁迅在24年的正式职业生涯中,共赚取了大约12万块大洋,折合现今的人民币2500多万元。因此,无论怎样算,鲁迅都不能算是个穷人。

文章图片6

闰土与鲁迅

尤其是后来,鲁迅辞掉公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期间,鲁迅的收入很惊人,他的作品是按字收取稿酬的,各大报刊杂志社都争相向他约稿,每千字要15至20个大洋,简直贵得离谱。而且,鲁迅写出来后,不管你用不用,都要付钱,标点符号也算字数。

文章图片7

鲁迅

由此可见,鲁迅是妥妥的富豪,他在上海的日子,锦衣玉食,家中雇佣人,住二层小洋楼,吃喝用都是最好的,抽好烟,零食不断,出门要坐黄包车,每周要看两次电影。

鲜为人知的是,鲁迅有钱,但非常小气,这跟齐白石有得一拼。鲁迅为了钱,跟学生反目,与报社打官司,谁也不能欠他一分钱,否则就法庭上见。更令人不解的是,鲁迅发达后,对儿时的伙伴闰土不管不问,没有慷慨解囊,给闰土一点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是利用闰土写小说,把闰土写进作品里,以此赚钱。

文章图片8

鲁迅与闰土(小孩叫章水生)

鲁迅与闰土之间,有纯真的友情吗?好朋友难道不该雪中送炭吗?

在北京买好了四合院后,鲁迅坐船回绍兴,将老宅卖掉,家具笨重不方便带走,也都作价卖掉,只有卖不掉的破烂器物,才送一些给闰土。但好东西都被你卖掉了,剩下的盆盆罐罐又有多大用处呢?鲁迅与母亲鲁瑞大方地表示,让闰土自己尽可能去捡,闰土翻来覆去,捡了两条长桌、四把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台秤。最后,闰土还要了鲁迅家扔都没地扔的草木灰,摆船来装回去给田地当肥料。

此外,闰土趁下厨房炒饭吃的机会,偷偷埋了十几个碗碟在草木灰里,以便装船的时候顺便将碗碟捎带回去。

文章图片9

闰土载草木灰回去肥田

闰土很可怜,贫困潦倒,孩子又多,吃不饱穿不暖,是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在死亡线上。但阔气起来的鲁迅,并没有给闰土多大的帮助,仅仅是把带不走的桌椅、香炉、台秤什么的送给闰土,这些东西不值钱,家境稍微好一点的人家,送人家都不一定要。

我说鲁迅呀,你直接掏出来100个大洋、50个大洋也行,送给闰土,这不比啥都强吗?银元对于闰土来说,是最实用、最急需的,你送他桌子椅子、草木灰有什么毛用呢?

文章图片10

少年与少爷

再说了,你不差钱,几十、几百块银元对于你来说,那是九牛一毛,是小钱,最多就是一个月的工资罢了,但却能给闰土极大的帮助。你在小说里大书特书与闰土的友谊,童真的、两小无猜的友情,却吝啬得不给好朋友一文大钱,还堂而皇之、洋洋洒洒地写了那么多的文字,再利用闰土赚他一笔,这就是典型的说大话、使小钱,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言不由衷。

说实话,凭鲁迅的实力,救助闰土三、五百块大洋绝不是难事,哪怕三、五十块大洋也行,这笔钱能给闰土带来非常实用的帮助,远比桌子、椅子、灶台和草木灰强,但鲁迅没有,1块大洋都没有给闰土,闰土的那一声“老爷”,等于是白叫了。

文章图片11

闰土的世界,鲁迅倍感好奇

1934年,华东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而苛捐杂税却一文也不能少。闰土无计可施,只得卖掉了祖传的六亩薄田,从此,他一无所有,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穷光蛋。然而,他却生了五个孩子,个个张口待哺。

这一年,55岁的闰土在万般绝望中,背上又长了一个毒疮,没钱医治,最终恶化而病逝。

即便是如此,鲁迅也没有伸出援手。不过相同的是,两年后,鲁迅也在上海病逝,享年也是55岁(虚岁56)。

闰土比鲁迅大两岁,但他比鲁迅早去世两年。

鲁迅为何不帮助闰土?

在实质上,鲁迅与闰土是没有多大感情的!城里的大户人家与乡下的贫苦农民,能有多大的情谊呢?说白了闰土家是鲁迅家的雇佣,社会地位天差地别。鲁迅祖辈都是大官、富人,标准的官宦人家,不识人间疾苦,到鲁迅父亲这一辈时,虽然落魄,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要比闰土家强得太多。闰土家几代人都给鲁迅家打工,就是老板与雇工的关系,这其中只有利益,没有友谊。

文章图片12

鲁迅只会画大饼

就比如现在,有哪个老板跟员工讲友谊的!老板榨取工人的血汗,工人拿着低微的薪水养家糊口,各自利用罢了,哪有什么情怀可言。

至于鲁迅与闰土之间的关系,少年时不懂事,不晓得各自的身份,只是儿时的玩伴罢了。长大后,代沟自然而然地就凸显出来了,少爷、老爷能与一个贫困的农民称兄道弟吗?显然不能。

所以,鲁迅发迹后,只能纸上谈兵,在文章里同情同情闰土罢了,不可能给他多少实质性的帮助。这是阶级局限性,矛盾的根源所在,鲁迅也无能为力。

文章图片13

少年鲁迅与少年闰土

实际上,鲁迅与闰土的命运从他们一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谁也改变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