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朋友黄家驹 1

 新用户6797MHKq 2022-07-20 发布于广西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这本书并不是黄家驹的正传,而是外传。

然后,我再说明一点——读者朋友们也别被“外传”俩字给吓跑了。

其实,除了主人公的自传、至亲之人为其所写的传记之外,其它外人所写的大多数传记,都应该算作外传。毕竟,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也只有至亲才能与主人公共同经历一些事情、知道一些真实心情,那样的传记才算正规。

家驹已逝,当然不会出现黄家驹自传;黄家强是家驹的至亲弟弟,他早就表示要写一本怀念哥哥的书,只可惜一直都还没面世,我们也只能静候佳音了。

那么,在等待正传之余,不妨先看看这本外传吧。

所谓外传,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在细节方面给予一定浪漫主义的发挥,这些细节,合乎情理,却又不是真实发生的——如果完全真实,那就等于摘抄、汇编资料的“编著”了。

许多人物已然去逝、流传的资料又较少,外人要写一本他们的传记时,就得加上另外的材料,只要一加外料,不管取什么名,应该都算是外传吧。

一样的资料,不同的作者就会写出不同的传记来。就如同用一样的主菜做菜一样,不同的厨师会有不同的做法。

有的人加上高汁大汤,显得高端大气;有的人加上细腻鸡汤,显得细致营养;有的人加上麻辣火锅料,便会辛辣刺激;有的人加上数头大洋葱,就会煽情催泪;有的人喜欢在主菜上雕花,风格分外唯美;有的人喜欢放入特制调料,个人风格浓郁……也有的人,先给菜定一个名义,然后在名义上大加发挥。

我,就是最后一种,我给黄家驹的名义,是“朋友”。

说明了“家驹的外传”的缘由,接下来该说说“朋友的正传”了。

这里的朋友,指的是阿远,他是指引我爱上Beyond、爱上家驹的引路人。

我跟阿远是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认识的,我是村里人,家里务农,很穷,他是镇里人,家里经商,很富。

刚认识不久,他就请我看电影,那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进电影院看电影,直到现在,我都清晰地记得那个片名——《画皮之阴阳法王》。

在不同的家庭环境长大,当然会有不同的际遇。

当我还赖在商店里听广播时,阿远已经拥有一个大大的录音机,还有一大抽屉磁带了。

有一次,他让我去他家玩,说有好歌给我听。他往录音机里塞进一盒磁带,摁下播放键,一种奇怪的音乐兀地响起,跟我平时听到的红歌和民谣之类完全不一样。

我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阿远又摁下停止键,一边倒带,一边说:“听歌得从头听起。这是我最喜欢的'彼岸’乐队的歌,《海阔天空》,黄家驹,听过没?”

那时的我连乐队是什么都不知道,当然只有摇头的份。

不一会,阿远再次摁下播放键,沙沙的默音之后,类似钢琴的音乐响起,挺悠扬清越的,不一会,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开始唱歌。

“这是什么话?听不懂!”我说。

“这是白话,听多了就懂了。我不但听得懂,而且还会唱!”阿远颇为得意,轻轻地跟着唱了几句,虽然唱得不怎么样,却也跟录音机放的差不多。

放完歌后,他问:“好听吗?”

“有些味道,很特别。”

他微微一笑,把歌词递给我:“再多听几遍,你就会觉得很好听了,真的是经典啊!这歌词也经典,害得我都想追求理想了!”

从那以后,一有空,他就拉着我听Beyond的歌,抄Beyond的歌词,还给我说黄家驹的故事。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支香港乐队,只是有些人小鬼大,有时就推脱着不去,玩欲擒故纵的把式,他一慌,就赶紧以请看电影来贿赂我。

有一回,先去电影院看了电影,又去他家听了歌,他突然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我有一个理想,就是长大后当导演,我要拍一部黄家驹和'彼岸’的电影,把他们的精神和奋斗演给大家看,把他们的经典金曲放给大家听!”

我真是无语了,当导演拍电影简直就像天上的彩虹,很美,但是却遥不可及。我只好随口敷衍:“那你就去拍呗。”

“拍是一定要拍的,就是有一点,黄家驹已经去世了,能找到的资料太少,也太空泛,没有什么细节。”阿远说着,紧紧地盯着我,“你的作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要不,我把资料给你,你在资料的基础上写一个黄家驹的故事?比如说,资料上是家驹7岁初恋、对象是隔壁的上海小女孩、这是一段极为纯洁的感情、家驹爱音乐、爱原创等,那你就在这个基础上写一个家驹的初恋故事……你写,我拍!”

“这个……我得再想想。”

——开玩笑,这种事哪敢答应!

后来,家庭环境又让我们的人生走进了不同的道路。

为了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弟弟,我在初中毕业之后就没再继续上学;而阿远则继续读高中,将来想必还会读大学,甚至留学吧。

我们一直保持着通信,他在一封信上说:“还记得我们当初的约定吗?你写黄家驹的故事,我来拍成电影!现在我在一边上学,一边看电影书刊,以后,我还会去影视类学院读导演专业!我没有放弃当年的梦想,希望你也不要荒废时光,多看书,多写作,争取写一本黄家驹的书出来!相信我、相信你自己、相信你我曾经的梦想——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是海阔天空的光辉岁月!”

见他这么说,当时正无所事事的我有些心动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跟着阿远一起疯一把吧!于是回信:“我尽力而为,但是不保证能写好。”

阿远毕业后,真的进了一所影视学院,而我也真的读了更多的书、写了更多的练笔文字、收集了更多黄家驹的资料。

当阿远从影视学校毕业时,我送给他的礼物,是一个笔记本——里面是我写的《我们的朋友黄家驹》。

看了本子之后,阿远开心得不得了,口中连说谢谢,更是给我鞠了一个90度的大躬。那一刻,我不得不承认,他比我更爱Beyond,更爱黄家驹!

只是,爱是爱,现实是现实。

拍电影是需要很多的钱、很多的人才的,阿远的家境虽好,但是远远不够。他找同学、托关系、找公司、拉赞助……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收获甚微。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

有一天,阿远兴奋地说,我们的电影有希望了!

原来,一个高中同学让阿远去广东,说他也是驹迷,说他上班的公司可以圆阿远这个梦。他们还商量过,这个故事可以拍成电影,也可以做成电视剧、动画片什么的!

那天,我们开心地K了一晚上Beyond的歌,吼了无数句“家驹我爱你”,当然也喝了一个烂醉如泥。

只是,当时的我们毕竟太年轻了,一个久居乡村,一个刚出校门,远不知社会的可怕。

阿远南下之后,只在第一天给我报了平安,然后就没再联系。当时我还以为他忙着筹备电影的事,就一边修改那本书,一边等他的消息,直到他的父母敲门,我才知道,他失踪了!

当他的父母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从广东带回来时,我才知道,原来他是被那位同学骗去搞传销了!他们让他把家里的亲人朋友也一起骗过去,他不答应,还说要去公安局举报他们,结果,那些人强迫他吃了一种药,把他变成了疯子!

回到家后,阿远整天疯疯癫癫的,怎么都治不好。我试图给他听Beyond的音乐,他很激动,却也更疯了,吓得他父母把录音机都给摔了。

终于有一天,阿远自杀了。

他父亲带给我一个笔记本,说是从他的贴衣口袋里找到的,正是我写着《我们的朋友黄家驹》的那个本子,其中有不少阿远的批注。

我抄下批注,然后把那个本子烧到他的坟前,我说,阿远,把这个本子带到天堂,送给黄家驹,告诉他,我们一直爱着他,我们想写他的故事,想拍他的电影,虽然,我们写的拍的,只是他的外传……

嗯,这就是我说这本书是“家驹的外传、朋友的正传”的原因。

这本书是在原本子的基础上扩充完成的,尽管,书里写的全是黄家驹,没怎么提到阿远,其实,这本书也承载着阿远那浓浓的爱驹之情。

可以说,如果没有阿远这个驹友,就不会有这本书。

谨以此书送给家驹,送给阿远,希望你们在天的那一边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当然,也送给所有爱Beyond、爱家驹的朋友们,祝大家天天快乐,天天超越自己,完成自己的理想!也送给我自己,除了亲人外,我曾经为其流泪的只有两个人——家驹、阿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