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步时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先明白原因,再用4个方法化解

 新用户2127OKt3 2022-07-20 发布于上海

长跑过程中,感觉无法坚持下去了,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是,减速、稍作恢复后,再继续跑。不过,我们还要先搞清楚,为什么会坚持不下去?

长跑过程中,激烈的运动反应来自哪些方面?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心肺功能跑不上。表现为心跳过快、呼吸急促,上呼吸道产生“灼烧感”,感觉心要跳出来了、喘不过气来。

(2)骨骼和肌肉系统承受冲击,酸胀感强烈。有些人的腿部肌肉(特别是小腿肌肉),没跑一会儿就开始酸、痛、胀,甚至让人无法继续跑下去。有一些人,下肢关节(主要是膝关节),会有痛疼感、或者无疼痛的不适感。还有一些人,会感觉双腿无力,脚部落地沉重。

(3)心理上的疲劳。这种疲劳感,往往被许多人忽略。这在资深跑者或健身者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些跑者由于跑步训练太多,会对跑步产生厌烦的心理,放弃跑步时并非由于身体吃不消,而是心理上的“不耐烦”。这种心理上的不适,会增加身体对于跑步的不适感。

此外,跑步开始后,肌肉系统对于氧的需求是即时产生的,且急剧增加。而负责氧运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却还没有跟上步伐,存在一定的“惰性”。这两个系统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慢慢补上这个缺口。这就是“氧亏”现象。锻炼者的心肺功能越差,运动经验和体能水平越低,“氧亏”现象就越严重,运动反应也就越大。

上述这些不适反应,都会在长跑过程中,同时出现,相互交织,很可能令跑者无法忍受,无法再坚持跑下去。

怎么办?

方法1:确定合适的跑量和配速

如果跑者并不准备去参加某项长跑比赛,那就没必要追求过大的跑量和过高的配速。

跑者之所以跑不动,无非是跑得过快,或者距离过长,超出了跑者的能力范围。因此,客观评价自己当前的长跑水平,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跑步方案,是避免跑不动的根本办法。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配速和跑量?刚开始需要多尝试几次。可以从小跑量(一次跑1至2公里)、低配速(刚好能跑起来)开始尝试,以跑完后两三天内,身体能消除疲劳、正常恢复为标准。

如果感觉轻松(甚至根本没感觉到有正常的运动疲劳感),当天或一天就能恢复,那下一次就提高一点配速、增加一点跑量,反之则降低。

方法2:降低跑步速度或者调整体能分配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跑步过程中跑不动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减速,由快变慢,甚至由跑变为走。待心率略降低后,再逐步恢复慢跑。

另一种办法是调整体能分配。经验不多的跑者,往往“任性跑”,即刚开始体能充沛就跑得快,体能衰减后就跑不动了。不如倒过来:刚开始悠着点,仅以“刚好能跑起来的”速度前进,过半程后再慢慢提速,反而会跑得更轻松,而且全程平均配速会出人意料地得到明显提高。

方法3:明确目标,速度并不是唯一选项

速度的快慢代表着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跑步时的运动反应的激烈程度。但速度并不一定是达成运动目标的唯一衡量指标,对于大众跑者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许多人想减肥,长时间的中低强度慢跑,或者快慢相间的变速跑(包括慢跑一段、走一段),就可以达到目的,完全没必要跑得飞快,几乎要将自己折腾得想死。

明确当前阶段的运动目标,再决定该怎么跑,才是比较妥当的做法,而不要一味地闷头乱跑。

方法4:适当参加其他有氧运动

参加其他有氧运动,有这样几个好处:

一是可以增加运动的趣味性,特别是有助于消解“反复参加跑步”带来的心理上的厌倦感;

二是提升运动效果。参加一种新的运动,身体就需要有一个新的适应过程,将有利于运动效果的提升。尤其是在跑步锻炼进入平台期后,运动的多样化有助于突破困境;

三是其他有氧运动的训练中,对于心肺功能的锻炼、运动技能的提升,有助于跑步水平的提高。比如动感单车中的高速冲刺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心肺能力,也能改善双腿交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不过,锻炼者要认识到,无论哪种方法用来减轻运动不适感,这些都需要基于足够的跑量。只要投入足够的训练时长、有了足够的跑量,体能、心肺、肌肉、骨骼系统的改善,最终都将让你跑得越发轻松,从而彻底避免“跑不动”的情况!

图片来源:本文配图来自图片授权网站。

未经许可,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和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