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名胜古迹留存程度排名,谁才是中国的历史第一古都?(中)

 凤凰山居士 2022-07-20 发布于江西
中国七大古都排座次,按名胜古迹留存程度排名,谁才是中国的历史第一古都?(中)
刘焕的书房
沈阳人,居南京,朝鲜族

本文上篇链接:古都按名胜古迹留存程度排名,谁才是中国的历史第一古都?(上),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七大古都排座次,名胜古迹留存程度排名,谁才是中国的历史第一古都?(中)


3、女真人和蒙古人毁掉开封

“开封城,城摞城,城下埋着六座城”,这是形容开封的一句话,在开封,这座河南不起眼的小城地下3—12米处,居然上下叠罗汉似的摞着6座城池,依次是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

开封叠城示意图

这一切虽然是奇迹,却也是苦难,因为历次黄河决堤达1500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历代湮没了开封城的历史和繁华,开封从东京汴梁变成了现在的小城开封,完全是因为水患的缘故。

开封最早的辉煌是魏惠王迁都开封城,在那儿修筑了“大梁”城,大梁成了开封最早的知名名字,甚至魏国也因此也被称为梁国,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比如《孟子》中著名的篇章,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孟子见梁惠王》。

大梁区位,在图中魏国东南角

历史就是这么可笑,梁惠王迁都大梁本来是为了争霸,确实迁都后不久,梁惠王就在大梁附近的逢泽举行了会盟称霸。但魏国却因此开始迅速衰败。

在秦汉时期,开封因为避讳汉景帝刘启的讳,正式从“启封”改称“开封”,但是繁华不再,开封成了一个县城,司马迁访问开封时,用“大梁之墟”形容开封的荒凉。

隋朝时期,为了沟通分裂数百年的南北方,隋炀帝开始开凿运河,关于开凿运河这其中的种种是非,不再赘述,隋炀帝也因为滥用民力受到了报应,隋朝灭亡了。但不得不说,隋炀帝复活了开封,因为运河。

隋朝运河和元朝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最大的不同在于向西有一个“之”字型的拐角,这是通往洛阳城的运河,也就是著名的“通济渠”,而开封正好处在泗水和黄河之间。远古时期,开封一带曾经有河流,名叫汴河,后来干涸了,开封一直是一座没有水的内陆城市(当时黄河并不经过开封)。

因为隋朝运河的开通,运河让开封有了河水,开封经济终于开始复苏和繁荣,后人把经过开封的通济渠也称为“汴河”,其实,这个汴河根本是一个人工开凿出来的运河!

直到唐朝,隋炀帝开凿的运河还在用,唐朝人感念隋朝运河带来的便利,把开封汴河旁的堤坝就称为“隋堤”。晚唐诗人皮日休看着涛涛的汴河和两岸的柳树,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汴河怀古》: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虽然对隋炀帝夸奖得有点夸张,但是大运河对于开封而言确实是大有裨益。因为运河,开封得以和洛阳、长安沟通,还可以向东,和江淮等地沟通。

在晚唐五代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最为富裕的地区,有运河可以沟通东南的开封,一下子富甲天下,唐朝的汴州城十分繁华,后来晚唐节度使朱温就定都在此,并成为五代十国第一个王朝“后梁”的首都,可以说,后梁朝代名就来自于大梁城——开封汴州。

后来起自山西的李存勖灭掉了梁朝,定都洛阳,国号仍然是唐,史称“后唐”,但后唐很快灭亡了。后面的后晋、后汉和后周都定都在汴州,汴州成为五代十国绝对的政治中心。

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使得汴州已经不堪重负,居住条件恶劣不堪,是啊,汴州本来只是一个州府,根本不足以充当国都,扩建汴州城迫在眉睫,汴州终于迎来了它的建筑者——柴荣。

在开封,许多人都知道“跑马圈城”的传说,传说柴荣要扩建汴州城,让赵匡胤骑马飞奔,直到马力倾尽跑出50里,再也爬不动了,柴荣就以马跑的范围扩建城池,修建了气势宏伟的汴京城。

柴荣扩建的汴京城,非常广大,分外城、内城和皇城,城墙高大敦厚,建筑规整有序,为无险可守的开封城筑起了层层军事防线。

同时,隋炀帝的运河也出现了淤积,柴荣命人治理运河,堵塞黄河决口,修固黄河河堤,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史书称“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东南的粮食可以运送到汴京来,使得汴京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从而决定了北宋定都于此。

可以说,北宋的东京梦华其实是建立在柴荣建造的基础上的,柴荣是东京汴梁城的建造者,而上天也没有给柴荣三十年,十年后他就去世了。

但是汴京城留下来了。

这才有了东京梦华。

关于宋朝,大家都知道它经济的富庶和繁华,那么身为北宋的都城汴梁,自然不亚于现在的日本东京,当然是遍地黄金了。

更何况,关于汴梁,还有一本书《东京梦华录》,北宋孟元老写的,怀疑这个名字不是他的本名,只是面对“靖康之耻”,一个遗老在南宋追忆曾经的东京繁华,顺便说说风土人情,这本书和《清明上河图》一样,成了国人对于北宋的全部幻想。

梦总是会醒的,东京梦华再美好,也有梦碎的一天。金人的入侵彻底打碎了北宋的美梦。

这个时候,北宋又出了一系列庸才,宰相杜充为了抵抗金兵,在弃城南逃的时候,扒开了黄河大堤,凶猛的黄河水冲垮了汴梁城,更造成了下游淮河流域一带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今豫北、鲁西南、皖北和苏北地区,从此陷入万劫不复的水患中,史载黄河“或决或塞,迁徙无定”,曾经繁华的淮河流域成为人间地狱,近千万人无家可归者沦为难民。

至于汴梁城,则被黄河水湮没,后来河水退去后,金国还迁都到了汴梁,但是汴梁早已经不复往日繁华,而金国也迅速腐朽,被蒙古打的一路南逃,直到被蒙古和南宋合伙灭掉。

蒙古人对于女真人恨之入骨,把气撒在了当时金国都城汴梁身上,围城的时候,汴梁已经发生了瘟疫,据载这病“民中燥热之气者,多发热,痰结咳嗽,”而城中的医生大都判断这次疾病是中医上的伤寒,开出南星、半夏作为药方。可是他们开出的药方,不但治不好病,病人吃下药后反而“以益燥热,遂至咳血、肾涎逆涌,咯吐不已,肌肉干枯而死。”

有专家认为汴京大疫属于传染性肝炎,首先,发病率高,短期内在一地聚集性感染,符合传染性肝炎的特征。1988年,上海甲肝大爆发,就在2个月内,造成30万人感染。

其次是发病时间在蒙古撤军之后,城内粮食跟上了,饿坏的军民开始放开大吃,符合肝炎通过食物传播特点。另外,据一些病人“结胸发黄”,类似肝炎黄疸的特征,“发热”、“呕吐”也是肝炎的症状。最终全城几乎死绝。蒙古人一把火烧了汴梁城,这一座繁华之城最终死于瘟疫,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元朝时期,汴梁城几乎是一片废墟,元末红巾军起义,刘福通还曾经定都汴梁,但是汴梁等于是一座废墟之城,最终被蒙古军队攻陷。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也曾经想迁都一处有王气的地方,长安和汴梁都曾经在他考虑范围之内。然而,在看到汴梁残破景象后,朱元璋放弃了定都汴梁的念头,虽然一度以开封为北京,但很快元大都就取代了开封的地位。

朱元璋将开封封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橚,在上面兴建了开封府,封号为“周王”。

因为黄河决堤、运河被毁,开封永远不能变回曾经的东京汴梁了,开封失去了光泽,但也完成了平凡的蜕变,变成了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省会。此后,明朝末年,开封又被黄河淹了一次,此后几乎年年水患,东京汴梁城人口100万,明朝开封城人口50万,到了清朝,开封只有10万人了,人越来越少,开封的倒退可见一斑。

同时,当时的开封府还包括了周口和郑州,渐渐地,郑州越来越发达,虽然直到民国,开封还是省会,但是郑州的铁路枢纽位置已经预示了他的省会之位。

4.屡毁屡兴的南京

说到被毁掉的城市,不得不提南京。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广为人知,最初的兴起是三国的东吴。

汉末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浙江富阳人孙坚、孙策父子脱离愚蠢的袁术,割据江东,因为他们自身就是吴越之地的土著,所以迅速占据了这一地区,其中孙策勇猛,类似于秦末的江东人霸王项羽,又被称为“小霸王”。

只不过,孙策是会稽太守,一直居住在吴郡,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并不是南京。后来因为孙策总要北伐,苏州太偏南了,孙策有时还会居住在京口(今天的镇江)。因为孙策勇猛好斗,最终战死,江东基业交到了其弟弟孙权手上。

孙权即位的时候还只有18岁,除了“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这两句话以外,几乎父兄没给他留下什么,不过他还是利用江东地利迅速扩大实力,抓准时机联合了刘备集团,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这段历史大家耳熟能详,不再赘述。

相比较两汉三国历史的知名,东晋历史要冷门得多,确实,东晋历史也乏陈可善,王族衰弱,不得不依赖于江东土著,曾经不可一世的晋朝北方征服者,自己倒变成了跟东吴王国一样的江东人,所以东晋皇帝只能和宰相王导平分权力,史称“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了避讳司马邺,将“建业”改名“建康”,由此开启了建康之名的300年历史。

建康从这个时候开始,牢牢确定了南朝之都的位置,东吴、东晋和南朝四朝便合称“六朝古都”。

南朝在位时间最久的梁武帝,在位48年,梁朝时期,建康城达到了全盛,有100万人口,是世界上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的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这在公元5世纪的世界是领先的,而同时代北方前秦统治下的长安,据说恢复了生气,只有10万居民,仅为十分之一。

梁武帝同样励精图治,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空前强大,其子宣武帝南征,梁武帝任命韦睿取得了钟离之战的胜利,南侵的北魏王朝3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再也不能南征,北魏随后陷入内乱并分裂成东西两部分。而梁武帝时期,文学在齐朝“永明体”的影响下达到全盛,涌现出沈约、吴均、刘勰、任昉、裴松之等一批大家。

当时的建康城,据记载非常大,东西各四十里之长,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主要城市方圆仅数里,比北方的北魏都城洛阳城都要大,城市广大,但规划得四四方方的,管理很好,尤其是绿化,路两旁都有槐树、柳树供行人歇息,难怪北方的使节看到建康城后都自惭形秽。可惜建康城没有一部类似于《洛阳伽蓝记》或者《东京梦华录》的书记载其繁华,后人不能见其十分之一。

皇城就是石头城,玄武湖是皇家瑶池,宫廷人多在其中游玩,百姓们则在秦淮河泛舟,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是著名的居民区,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居住的乌衣巷就在那,同时,佛寺众多,著名的就有鸡鸣寺,至进仍存,所以唐朝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形容寺庙众多,没到节假日,建康城内商区摩肩接踵、佛寺梵音缭绕,人人在河边山上谈论文学、玄学,公子哥们一个个穿着绫罗绸缎斗诗作文,宛如一片盛世景象,全然忘了华夏还未统一,北方还有敌人。根据记载,建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早于唐朝时期的长安。

就在南朝醉生梦死的时候,北方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变故。北魏的边镇抗议洛阳大臣们奢侈腐败,爆发了席卷北方的六镇起义,擅权的胡太后毒杀了亲生儿子引得尔朱荣起兵讨伐,发动了“河阴之变”。

面对着一系列变故,梁武帝都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态度,除了派遣陈庆之趁乱打进洛阳、后来又全军覆没之外,他再也没有掺和进北方的事情中去。突然某天,他听到一则消息,北方枭雄高欢去世了,他的把兄弟侯景不服高欢之子高澄,准备投奔他,大喜过望的梁武帝决定接纳侯景。

收复中原一直是南朝挥之不去的情结,正好梁武帝梦见中原平定,但所有的大臣们都表示反对,认为侯景反复无常,连兄弟都能背叛,不可相信,但梁武帝最终犹豫之下还是接纳了侯景。

但接纳侯景后梁武帝还是犹豫不决,不久侯景答应送给他的土地全被西魏夺去,梁武帝顿时觉得侯景已经无用了,正巧北方使节来到了建康,跟梁武帝密谋用侯景换取在北方做人质的王子萧渊明,梁武帝自燃要交换回自己儿子,万万没想到,回北方的使节被侯景捉住,这下激怒了侯景,他从寿春起兵,横冲直撞攻入建康,酿成了江南数百年最为惨烈的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对于建康城的破坏是巨大的,当时的建康城有数十万人口,经过这次动乱后减少了一半以上,为了攻打坚固的石头城,侯景挖开了玄武湖,湖水泛滥淹死了数万百姓,几十年后还时有水患。侯景为了攻打皇城石头城,用了火攻的方法,围困城池数月,火势蔓延到居民地,又烧死了数万人,最终石头城被攻破,梁武帝被侯景活活饿死,整个建康城饿殍满地,一片人间地狱的景象。

侯景之乱摧毁了六朝古都建康

虽然最终皇子萧绎在江陵勤王,广州刺史王僧辩及陈霸先北上勤王,后来陈霸先建立了陈朝。

陈朝是南朝中最后一个朝代,也是面积最小的,跟齐朝、梁朝相比,陈朝失去了淮南地区,灭亡几乎是迟早的事情,北方悄然统一了,周武帝攻占了晋阳城和邺城,灭亡了北齐,杨坚篡位建立了隋朝,统一后的隋朝在解除突厥背后之扰后,集中全力渡江灭陈。

589年正月初一,数十万隋朝将士出征,清河公杨素自巴蜀南下,攻取襄阳,阻止长江上游水军回援助,至汉口和秦王杨俊会合,下游的隋军由晋王杨广统领,分派韩擒虎出合肥攻打当涂(今安徽马鞍山),贺若弼出扬州攻打京口(今江苏镇江),另一路隋朝水军出连云港攻打苏州,阻止吴越之军援助建康。

陈后主除了整天哭,再也没有别的法子,只能依靠大将萧摩诃,然而好色的陈后主刚与萧摩诃之妻通奸,萧摩诃也无心抗敌,整个陈朝只能坐以待毙。

几路大军仅用了半个月,最终会师建康,在那个还没有雾霾的年代,长驱直入石头城,最终在枯井里捞上来了和两个妃子抱在一起的陈后主。

六朝古都建康就这样划上了句点。

和秦始皇一样,隋文帝杨坚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且信佛,他出生于佛寺,小名就叫做“那罗延”,意思是金刚,当时除了北周的都城长安外,全国尚有两个政治中心,那就是北齐故都邺城和南朝故都建康,尉迟迥刚刚割据邺城叛乱,被平定后如何消灭这些分裂势力,隋文帝思前想后,想出了一个法子:

烧掉。

于是,刚刚统一天下的隋朝放了一把火,烧毁了邺城和建康,可怜南北这两座六朝古都,就此灰飞烟灭,两座都城的人口各自被迁徙到了河南安阳和江苏丹阳,建康死亡,这块地被称为蒋州,仅留下了几万农民在荒芜空地上种菜养猪。

隋文帝烧毁南京城确实是劫难,但其实早在侯景之乱时期,建康城已经被摧毁了,这些都是腐朽堕落的门阀南朝得到的报应,之后的建康城仅有数万人口,不及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一,早已经是将死之人了,终唐朝一代,扬州始终是东南地区最为繁华的大城,和扬州相比,南京城都好比今天的圆明园遗址一样荒芜,曾经的宫殿都已坍圮,变成了农民的菜地,所以唐朝人才特别喜欢去游金陵,抒发怀古之情,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的《游金陵凤凰台》一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歌虽然有模仿崔颢《黄鹤楼》之嫌,但极其出名,名声大过黄鹤楼,北宋王安石的《南乡子》、清代康熙皇帝的《过金陵论》多次引用这首诗歌中的名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渔阳鼙鼓动地来,全盛时期的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随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进入了藩镇割据时期,南京获得了重生,成为了南唐王国的都城,南唐王国重视发展经济,国王很喜爱文化,在他们的招徕下,当时的著名文人,如韩熙载、冯延巳等都来到了南唐,南唐还开科举、书院、画院,俨然是南方的小唐朝,在北方五代纷争时代,南方的南唐却经济繁荣,科技进步。

此时的南唐王国,金陵城又恢复了繁华,秦淮河畔商家渐渐多了起来,人们吟诗作对,全然不管身处乱世,南唐国甚至通过海路,同辽朝、高丽王国贸易。最后南唐直接称帝,从王国升级为帝国。

南唐像极了南梁,当国王开始写诗,就要坏事,与此同时,和曾经的南梁一样,南唐对于北方的变化后知后觉,不管不问。

南唐王朝最大的时候几乎和北方的后周王朝分庭抗礼,几乎统一南方,灭楚吞闽,不可一世。

公元954年,柴荣即位,成为周世宗,他励精图治,很快革除了五代积弊,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同时发动对南唐的战争,南唐已经很多年没遇到战争了,大臣们一个个只会写诗,面对战争,束手无策,李璟面对敌军,束手无策,除了寿春节度使刘仁瞻抵抗了之外,整个南唐都不堪一击,在六合之战中甚至数万南唐军被3000周军击溃,那场战役的指挥官是周军将领赵匡胤。

最终南唐被夺取了整个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失去了淮南的屏障,南唐的灭亡只是迟早的,李璟吓得取消了帝号,没多久病逝了,果然李璟也有一个喜欢写诗的儿子,著名的南唐后主李煜。

一般来说,南朝君主开始写诗,就开始坏事了。而这恰恰是南京城的标配和宿命。

同样的剧本上演了,北方军队再次会师秦淮河,灭亡了南唐,喜欢写诗的后主被俘虏,而金陵则背上了“王气不佳、风水不好”的名声。

元朝末年,因为无休止地开挖运河、兴修水利,黄河水工开始造反,他们埋了一个独眼石头人,挖到之后上面写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就此掀起轰轰烈烈的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几乎恢复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地图,又消灭了苏州的张士诚,1368年,正式建立明朝,以大明为国号。朱元璋修建了宏伟的明故宫,形成了今天南京城的主要面貌。

谁也没想到,朱元璋自己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朱棣后来造反了,造反成功后的明成祖不仅迁都到了北京,还在北京又新建了一个更大的故宫,这就是北京的故宫。而明故宫,则遭遇战火,后来年久失修,最终在太平军炮火下化为乌有,成了今天的遗址公园和地铁站。

北京故宫还在,明故宫只剩下遗址

南京城是幸运的,虽然明故宫被毁,但是明孝陵被保留了,而且得到了清朝的礼遇,可以说,今天首都是北京,唯一保留“京”名字的中国城市就是南京,南京依然有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位置。

5.鲜为人知的邺城

最落魄的古都是那一座,有人说是开封,毕竟其他城市,要么是首都,要么是省会,再不济也是洛阳这样的副省级,可是有一座古都,却是一个镇,那就是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市邺镇。

历史上的邺城,曾先后作过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多个朝代的首都,对早先的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这样一座举世瞩目的大都市,为何后来销声匿迹了呢?历史上,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屡经战火,却又获得了重生。只有邺城,完全失去了存在感。这究竟怎么回事?

邺城能成为都城,这一切都是因为曹操。

曹操发迹于董卓作乱时期,他去平叛,有了自己的资本,后来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收编了三十万黄巾军,又征讨了袁术,北方只剩下了袁绍一个强劲对手,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他放火烧了袁绍屯积在乌巢的粮草,取得了胜利。

袁绍的大本营就在邺城,所以曹操统一北方,夺取邺城具有不亚于官渡之战的意义。虽然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了,但是他的几个儿子在北方势力很强大,邺城正好在靠近河北的地方,所以成为曹操平定袁氏的大本营。

可以说,邺城是曹操的幸运之城,后来曹操离开邺城后的几场大的战役都失败了,比如赤壁之战、汉中之战,曹操越发把邺城当成自己的都城,在那儿兴建了著名的铜雀台。

铜雀台大概是邺城最著名的景点了,曹操兴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在建安十五年,这个节骨点很重要,因为两年前,曹操刚刚在赤壁之战大败,有生之年失去了统一全中国的能力,所以曹操也有点懈怠,不想当统一天下的帝王,只想当一个国王了。

复原的铜雀台

7年之后,曹操又和刘备爆发了汉中之战,这一次曹操的一句话很有深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这句话化用了东汉刘秀在征服陇西隗嚣的典故,刘秀征服陇右后,一鼓作气消灭了巴蜀,但是曹操在汉中败于刘备后,已经失去了进取雄心,不想统一天下了。

所以,铜雀台修得很豪华,曹操晚年也只想尽享天伦之乐,他的儿子,写过《洛神赋》的著名文学家曹植就非常喜欢铜雀台,经常在那儿和文人骚客游玩,写下著名的《铜雀台赋》。所以铜雀台也成为曹魏最著名的象征,唐朝杜牧写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用铜雀台指代曹魏。

后世对此还颇有微词,唐朝诗人汪遵写有诗歌《咏铜雀台》,批评曹操还没有统一天下就想着享乐,其实铜雀台也不算多辉煌,只是一处普通的楼阁,名气大于实际。更何况后世经过后赵、北齐等不断扩建成为庞大建筑,可以说后世对于铜雀台的描述不一定就是最初的样子,曹操和安阳也很有缘分,2016年发现的著名的曹操墓,就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

只不过,后来曹丕代汉之后,都城还是迁到了洛阳,邺城还是没有王气。

三国归晋,但是西晋因为皇权的恶性集权很快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匈奴族刘渊和羯族石勒起兵,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邺城也是绝对的主角,石勒消灭关中的匈奴政权后,几乎统一了北方,他的侄子,著名的暴虐君主石虎迁都到了邺城,邺城既曹魏后迎来了第二个王朝——后赵。

石虎很是残暴,做的事情光《晋书》记载的几样,就足以令人触目惊心了。晚年的石虎精神失常,变得越来越狂暴,公元349年,石虎去世,后赵经历一番政变,最终,其养孙冉闵联合汉族将领李农夺取政权,冉闵自称帝,改国号魏,恢复祖姓冉姓。建都于邺城,由于担心羯族反抗,于是有预谋的屠杀了很多邺城的羯人,招致了胡人的憎恶与恐惧。

冉魏在匈奴、鲜卑夹击中成立,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面临被围剿的危险,冉闵马不停蹄地进行各类战争,先是与匈奴大战,斩首3万,后又与羯族7万大军作战,再又与洛阳姚弋仲十万羌氐联军作战,之后又面对后赵残余势力的多次进攻。

慕容鲜卑此时已经击败了东北的高句丽国,又消灭了鲜卑宇文氏,士气高涨,决定从东北进入中原,消灭冉闵。在羌氐鲜卑匈奴的夹击下冉闵全军覆没,只率领10余骑兵逃回邺城。后赵大将刘显率领7万大军来剿灭冉闵,却被冉闵率领精兵打得大败亏输,刘显不得不投降,并且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后赵遗族,将其首级献给冉闵,后赵正式灭亡,冉闵在邺城建立了邺城的第三个王朝——冉魏,同样也是叫“魏”,得名于邺城曾经的名字——魏郡。

这个时候,慕容鲜卑已经决定对冉闵开战,慕容恪率领鲜卑骑兵南下。352年,由于邺城粮食不足,冉闵率领一万步兵去中山、常山一带就粮,在常山时被慕容恪的十万铁骑包围。冉闵当时率领的是步兵,由于十六国时期马镫尚未发明,因此骑兵并没有像以后历史中那样强大,步兵并非不能战胜骑兵,所以冉闵领兵与鲜卑作战,也“十战十胜”。

不过慕容恪想出了连环马的计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连环马的记载(见于《资治通鉴·晋纪》),慕容恪用铁链将战马连接起来,组成方阵,发动进攻,这样一来,虽削弱了骑兵的冲击力,可是却能有效地防止敌人的突击。最终冉闵被杀得大败,自己被燕军活捉,邺城守将投降,冉魏灭亡。

鲜卑慕容氏入主中原后,同样定都邺城,邺城迎来第四个王朝——前燕。就在慕容俊的前燕统一北中国的东部时,氐族的前秦在陕西建立,在王猛的辅佐下,前秦消灭劲敌前燕,一统北方。

前秦苻坚率领83万大军南下要灭亡东晋,却在淝水之战被东晋的北府兵击败,只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前秦崩溃后,后秦、后燕、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大夏、南燕、西燕、樵纵的西蜀国,以及吐谷浑、高句丽,东晋、一时前中国十几国并立,混乱不已。

最后年仅15岁的拓跋珪建立了北魏,才逐步统一了整个北方,与此同时,刘裕平定了孙恩起义,又北伐收复山东,灭南燕,收复河南,陕西,灭后秦,中国进入南北朝。

北魏经过孝文帝改革后,盛极而衰,最后又是一个羯族人——尔朱荣,把北魏搞的天翻地覆,他的部将高欢,宇文泰最后东西对峙。

在高欢取得东魏统治权的关键战役中,韩陵之战十分重要,韩陵这处地方就在安阳。韩陵,今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东北,“韩陵”的名字与汉初名将韩信相关,韩陵的一个景点“韩陵片石”还曾经是所谓的安阳八大景之一。

当时北魏枭雄尔朱荣被杀,他的侄子尔朱兆骁勇善战却有勇无谋,尔朱荣的部将高欢就想自立门户,他先骗取了尔朱兆信任,只身逃到河北,后来尔朱兆警觉起来,追上了高欢,心机颇深的高欢立刻和尔朱兆歃血为盟,晚上两人睡在一起,第二天高欢走远了,有人建议尔朱兆追上前去杀掉高欢,尔朱兆才如梦初醒。

后来高欢到了河北,取得了河北大族的支持,公开和尔朱兆决裂,双方大战的地方就在安阳城旁边的韩陵。

高欢的骑兵不足2000,步兵不满3万,就在韩陵山上布下了阵,把牛羊放在山上,尔朱兆大部队来到这儿,看到漫山遍野的牛羊堵塞了道路,自知不妙,遂逃走,高欢抓准时机,亲自领兵出击,著名猛将高敖曹领左军,与尔朱兆军激战,一开始高欢的中军战斗失利,关键时刻,他的弟弟高岳率领500骑兵从右侧杀来,高敖曹从左侧用1000骑兵冲锋,前后夹击,大败尔朱兆军队。

尔朱兆失败后第二年卷土重来,号称十万大军,这次有了资本的高欢在山东广阿再次击败尔朱兆,尔朱兆彻底失败逃窜,后来高欢在洛阳立了孝武帝为皇帝,尔朱兆自知大势已去,就来到了家乡秀容川,在那儿自杀了,曾经叱咤风云的尔朱家族就此覆灭。

可以说,安阳城东北的韩陵就是北齐王朝的龙兴之地,后来北齐以邺城为都城,不能说没有感念这个龙兴之地的缘故。

高欢把持着东魏的政权,定都邺城,邺城迎来了第五个朝代—东魏,后来代之兴起的北齐同样定都邺城,所以邺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历经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和南方的建康一样。只不过这些王朝大多不出名,加起来也没有曹魏出名,连带着邺城也很不出名。

北齐后来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所灭,北周统一北方后,又被隋朝所取代,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总管尉迟迥(驻守邺城),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人民全部迁徙到了安阳,一代名都就此成为了废墟。

正因为邺城的被焚毁,邺城究竟属于邯郸还是安阳,成为了一桩公案,从距离来看,邺城距离邯郸40公里,距离安阳只有18公里,显然离安阳更近,从文化来看,邯郸是赵国的都城,今天宣扬的主要是赵国文化,而邺城是魏郡,属于魏国文化,曹操和冉闵都是因为占据邺城而得魏名,这么说来,邺城似乎更应该属于安阳。

确实,邺城被焚毁后,安阳得到了“邺”的名字,在唐朝,邺城主要指的就是安阳。至于杭州和北京,留待下篇再解说了。

(未完待续)

编辑于 2021-05-01 08: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