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天:平安出舱!

 安蓝2021 2022-07-20 发布于甘肃

第八天:出舱了!

“老天,我活着出来了!”

想好了,走出方舱的一刻,我要对着蔚蓝的天空,这样大喊一声。

可是,当我提着包,走出舱门,呼吸到扑鼻而来的新鲜空气,抬头看到热情的太阳时,全然忘了这一计划。

从来没有感觉到,天空蓝得这样令人心安,就连那几团看上去有点脏的云,也那么好看。整个方舱安静神秘,矗立于白花花的阳光下。舱门大多都关着。不远处的南边,不知又在修建什么,大雨的深夜都能听到机器轰鸣。

身后的舱里,几位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武装得严严实实。我们出来时,她们坐在门口的凳子上,看上去疲惫又无助。

朝夕相处了七天,每次见面,不是递过来一桶泡面或者一桶水,放下饭菜,匆匆转身离去,就是隔着窗户放下两袋中药,要么就是在走廊里喊收垃圾。

不知道她们究竟哪个是给我们送饭的,哪个是给我们采核酸的,哪个是打扫卫生的。每次听到防护服摩擦地面发出的簌簌脚步声,我的心里都会生出一丝温暖的安慰。这是七天以来,我们唯一能够看见的人,她们在存在,就像人间的存在。

方舱门口的几棵树,大概是栽上不久,树干梢头几片叶子也像是染了病毒,无精打采的。等120的过程,有些漫长。但即使被太阳暴晒着,我也不愿再走进方舱。回想隔离的七天,虽然最终平安出舱,但期间的过程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120终于来了。上车前,我转身挥了挥手,没有说再见。那小姑娘,站在门口,穿着圆滚滚的防护服,看上去依然那么瘦小。我心里一酸,眼眶有些潮湿。她可能就跟我儿子年龄差不多大吧,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坚强壁垒。我们隔离七天就离开了,而她们还得日夜坚守着。

唐红公路上车辆稀少,从南门向东一拐,进了城区,才发现我们的城市一片空寂。每次疫情必封的那些路口,再次堵上了结实的木板,小区的后门和侧门也堵得严严实实。

马路上除了外卖小哥飞驰的身影,连一个行人都看不见。从120窄小的窗口看到这些,心里隐隐作痛,鼻子有些发酸,这该死的疫情啊,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

小区门口,又见志愿者们熟悉的红马甲。已经是第四次了,每次疫情汹涌而来,其他人都情愿不情愿地宅起来的时候,唯有她们守在小区门口,成为守卫家园的红色防线。

120开到10号楼前,被木板堵住的路口停了下来,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走过来,查看了我们的健康码和解除隔离通知书后,将我们带到1号楼下。

聊了几句,才知道她是我们社区的网格员小刘。去渭源接孩子和从会宁回来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向她做了报备。电话里听过她好听的声音,第一次见面,竟也只能透过护目镜看到她秀气的双眼。

说到社区工作人员,我心里充满感激。在方舱的头一天,早上儿子下楼取东西,拿错了钥匙进不了门,我打了N个电话都无果的情况下,社区那位听上去很年轻的马书记帮我们解决了问题,她让开锁公司的人穿上防护服进到小区,为我儿子开了门。

当天晚上十一点多,儿子接到电话,要将他送进方舱,说他是次密接。其实,我们心里清楚,儿子根本不是次密接,可能是搞错了情况,所以我们又多方联系多方求助,希望不要将儿子送进方舱,让他居家隔离。

最后,还是马书记几番汇报和协商,终于将儿子留在了家里。当听到电话里她说商量好了,在我家门上安个门禁,让儿子居家隔离时,我心里的感激不知如何表达,只能千恩万谢说几句苍白的谢谢。

以前我并没有感觉到社区有多重要,社区工作人员有多好,通过这次事件,我才深刻感受到,社区就是我们的家,社区工作人员就是我们的娘家人啊。

终于回家了!儿子已经将地拖得干干净净,家收拾得整整齐齐等着我们回来。匆匆洗漱后,打开冰箱找吃的。里面塞满了各种食物。一袋子手工烙饼,儿子说是朱阿姨送来的。还有一大块熟牛肉,猪蹄子,卤肘子,各种菜。看得我又心里一暖。儿子说,都是张阿姨,石阿姨,还有楼上的曹老师送来的。

其实,虽说我们一家人老实忠厚,人缘很好,邻里邻居关系也不错,但因为性格原因,平时我从来不串门,也不像母亲那样,有些什么好吃的端来送去,邻居间走动频繁,没想到遇到突发事件,大家如此尽心尽力帮衬,这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想当面说一声谢谢,又觉得所有的语言太过苍白,只好把这一份深情厚谊藏在心里,日后相报。

我们来时,楼下正在做核酸,人们拍着队,安静而顺从,淡定有序。面对一次又一次卷土重来的疫情,大家都失去了埋怨、抗争的耐心,唯有听从政府的安排,工作人员的指挥,居家隔离,接受核酸检测,耐心等待这一轮疫情的结束。大概两个多小时后,做完核酸的人们,又都宅进了家门,只有两张空桌子留在楼下,看上去空寂落寞。

以前,总觉得疫情是不会来到我们这偏远的西北小城的,因而虽说每次周边疫情来袭,我们也认真防疫抗疫情,但心理上总是轻松的,认为那是别人的事。可是,这次疫情不但来势汹汹而且躲无可躲,才意识到防疫抗疫不仅仅是别人的事儿,也是自己的事儿,是每个人的事儿。

因为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一个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的健康关乎别人的健康,别人的平安也是我们的平安。唯有大家都平安,我们的城市才平安,我们的国家从平安。

病毒在不断变异,政府的防疫抗疫方法和措施也在与时俱进。尽管一些细节难免疏漏,但总体上还算反应迅速,组织有序,应对得力。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从会宁9号发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到11号,短短两天时间,全员核酸,进舱的进舱,居家的居家,整个城市开启了静音模式。而之后的五轮核酸,免费中药,抗疫防疫的同时又保证生活物资的供给,保障居民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不能不说,是生为中国人的一种幸运。

每当这时候,我总会想起基辛格的那句话:每当危机时刻,中国总是被那些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是啊,一次疫情一次创伤,但每次创伤总会顺利挺过去,这有赖于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尤其是工作在底层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守护我们家园的最后也是最坚强的一道防线。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愿疫情早日结束,还我城市车水马龙,还我华夏一片清天。

2022.7.19

作者简介

安蓝,本名魁俊梅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于《星星》《扬子江诗刊》《散文诗》《飞天》等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出版散文集《陪你云开见月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