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乔布斯都需要一个优秀的资本合伙人

 wupin 2022-07-20 发布于湖北

1

作者|葛贤通 来源|菁财资本(ID:jcziben)

一个成功的产品

要做到把科技、艺术、商业结合得很好

本文约4900字,建议阅读时长8min

最近,老K阅读了劳伦斯·利维(Lawrence Levy)著作的《孵化皮克斯》,看完后深有感触。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案例,生动说明了一个优秀的资本合伙人对的公司影响是巨大的,哪怕公司老板是天才乔布斯。

首先,回答下,劳伦斯·利维是何许人?

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硅谷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后来担任过知名公司的CFO,具备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在律师执业期间,他参与服务过苹果公司的上市,因此和乔布斯结缘。

那当时的皮克斯又是什么状况?

时间回到1994年底,皮克斯彼时还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靠卖软件和接拍广告维持经营,每个月都入不敷出。每到月底发不出工资时,公司经理就给老板乔布斯打电话,请求他开私人支票应急。

而乔布斯正是在1986年花1000万美金,买下了卢卡斯影业的电脑动画部门,改名为“皮克斯”。实际上,皮克斯一方面有着一群才华横溢的电脑动画人才,另一面却一直没有找到发展方向,这前后已经让乔布斯投入了将近5000万美元。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美元,可比现在值钱多了。因此,持续的亏损让乔布斯这个天才老板也觉得压力山大,他希望皮克斯尽快扭转局面。就在这时,乔布斯想起了一个人,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劳伦斯·利维。

说到这,老K也必须再感慨一下:作为资本市场的从业人员,在服务甲方的过程中,认真做事、展示扎实的专业功底、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很重要,说不定哪天就被甲方“爸爸”看中了。

最终,乔布斯的个人魅力和皮克斯创造优秀产品的能力,打动了劳伦斯·利维,他决心改变之前相对安逸的大公司高管生活,接受巨大的全新挑战,出任皮克斯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其实,劳伦斯·利维身上的担子非常重,毕竟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让皮克斯改变依靠老板“输血”过活的窘迫状态,并且实现上市。

本文和大家聊聊劳伦斯·利维在变革皮克斯过程中的关键动作,非常值得借鉴学习,也体现了一个优秀资本合伙人的专业素养。

第一部奥斯卡提名的立体电脑动画影片

01

了解公司现状

然后凝聚队伍

和很多空降的高管一样,劳伦斯·利维的到来不仅没有受到欢迎,还被充满了戒备心。因为皮克斯的员工以为他是乔布斯派来的亲信,而当时员工们并不喜欢乔布斯。

作为一名优秀的资本合伙人,劳伦斯·利维采取了两个关键策略:

No.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劳伦斯·利维并没有选择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来瞎指挥干预团队的日常工作,而是非常谦虚地提出要向公司老员工们学习。

当时,他会随机与各个工种的员工聊天,参加公司内部所有的重要会议,但都会不发表意见,仅仅是提问和做好记录。同时,他还积极学习皮克斯使用的电脑动画行业术语,以增加自己和员工们交流的顺畅度。

很快,员工们对他的好感增加了些,顺利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劳伦斯·利维,也逐渐搞清了皮克斯内部存在的问题。

No.2

为员工谋福利,真正凝聚人心

除了展现谦虚务实和尊重人才的态度,劳伦斯·利维还真正为员工谋求了实在的利益。

当时,皮克斯内部员工对乔布斯颇有微词,主要是因为乔布斯一直没有兑现让员工获得股票期权的承诺。

释义:股票期权是什么?员工可以选择在将来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价格为员工接受期权时(通常是加入公司的那一天)的价值。一旦将来公司上市,员工手里的股票价格会大幅上升,可以获得巨额利润。

劳伦斯·利维非常清楚,股票期权事关着员工的核心权益,继而影响到优秀人才的去留。所以,冒着被乔布斯讨厌的风险,他不停地磨,最终使得乔布斯妥协,兑现了员工的期权。

就这样,被乔布斯请来的劳伦斯·利维,竟然调转枪口,代表皮克斯的全体员工向乔布斯讨要股份,这不但让利维本人获得了皮克斯员工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乔布斯和皮克斯员工之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和解,大大提振了皮克斯的团队士气。公司上下一心,为上市做好了准备。

02

业务战略的重塑

对于劳伦斯·利维而言,梳理清楚并重新规划皮克斯的业务,是最核心和棘手的事。

在公司业务逐渐熟悉的基础上,他认为迪士尼是一家非常值得研究的标杆公司,于是研究了能找到的关于迪士尼公司的一切资料,并拜访了行业中的关键人士,比如乔·劳斯。

链接:乔·劳斯曾任20世纪福克斯公司主席,时任迪士尼工作室主席,负责真人电影。多年后,乔·劳斯加入了皮克斯的董事会。

这过程中还有个趣事,通过与迪士尼的“死缠烂打”,劳伦斯·利维终于在借鉴对方资料的基础上,拼凑出一个大致的动画片财务运作模型。

至此,在经过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及与乔布斯的深入沟通后,劳伦斯·利维开始动手了。彼时,皮克斯有四大业务,劳伦斯·利维对其一一进行了分析。

No.1

《渲染大师》软件

现状:技术领先,可以解决制作高质量电脑动画过程中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在业内有极高声誉;目标客户是少数特效公司、广告公司、制片工作室、电影公司等,整个市场容量小且难以增长,为公司的创收非常有限。

解决方案:放弃销售软件业务,转而向微软、硅图等公司索取专利费,为公司赢得一部分现金流。

No.2

商业动漫广告

现状:业务零散,收益小。

解决方案:砍掉。

No.3

动画短片

现状:获奖无数,电脑动画娱乐领域的引领者;但动画短片一般作为商业展览或电影节上的暖场节目,没有单独的变现渠道,几乎没有大的商业价值,而且成本高、容易预算超支。

解决方案:砍掉。

No.4

《玩具总动员》动画片

现状:动画电影对皮克斯而言,是风险极高的未知领域,迪士尼则是该细分领域的绝对王者;《玩具总动员》采用了全新电脑动画技术,并与迪士尼签下了多部影片合作计划,其电影将在主流院线上映。

解决方案:综合评估后,尽管面临重大风险,但进军动画电影是皮克斯崛起的唯一机会,公司需要把有限资源全部投入到《玩具总动员》中。

图:《玩具总动员》,来源于网络

此外,在梳理公司业务过程中,还有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处理皮克斯与迪士尼曾经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991年6月,皮克斯与迪士尼曾签订了一份仅12页的合作,但其中的限制条款让皮克斯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1、涵盖三部电影的发行,第三部电影发行后六个月,协议才能终止;

2、1991-2004年内,皮克斯无法接触其他电影公司,迪士尼独有其创意构思;

3、电影票房收入分成,皮克斯占比不到10%;

4、迪士尼可以在没有皮克斯的参与下,拍摄续集。

这些条款几乎锁死了皮克斯的想象空间,也让迪士尼在不持股的情况下,具备了对皮克斯的巨大控制力,当时劳伦斯·利维甚至惊讶天才如乔布斯,怎么会签下这样的协议。

当然,所有的谈判首先是从“实力”地位出发的游戏,但同时肯定也是门讲究技巧的艺术。不仅需要提前分析好双方的优势,还要抓住有利的时机。

所以,当皮克斯IPO大获成功,为电影制作募集了巨额资金;《玩具总动员》的上映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新崛起的动漫公司“梦工厂”对迪士尼构成威胁时,公司趁热打铁发起了和迪士尼的重新谈判。

经历艰难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签订了一份10年合约:联合制作五部动画片,以“迪士尼—皮克斯”的名义出品,并平摊费用、平分收益和共用品牌。

基于此,皮克斯获得了自由创作权、皮克斯品牌露出、收益比例提升等一系列关键权益。最终,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被清除后,皮克斯迅速成长为与迪士尼、梦工厂齐名的好莱坞三大动画工作室之一。

03

冲刺上市

在团队凝聚和业务战略梳理后,公司已经具备了上市最基础的条件,但即便是在上市条件相对宽松的美国证券市场,皮克斯还需要解决几个大挑战。

No.1

董事会组建

组建董事会是上市的必要条件,组建一个优秀的董事会更是上市募资成功的加分项。而乔布斯本人有在苹果创业期间被踢出公司的惨痛回忆,使他对股权和董事会席位都非常敏感。

不过,最终在劳伦斯·利维的努力沟通协调下,公司组建了包括乔布斯、斯基普·布里滕汉姆、乔·格拉齐亚诺和拉里·桑西尼四人在内的强大董事会阵容。

其中,斯基普是好莱坞的知名律师,乔·格拉齐亚诺是乔布斯任职苹果时的首席财务官,专门为明星提供咨询服务,对好莱坞的信息非常灵通,而拉里·桑西尼则是公司的法律顾问。

No.2

寻找合适的投行

在美国这样的成熟资本市场,整个上市过程最难的部分是定价和募资。因此,找到一家具有品牌背书能力,能理解公司业务的投行至关重要。

而凡事都求“极致”的乔布斯,想当然的强烈希望找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两家华尔街顶级投行,来承接公司的上市业务。

但当时的皮克斯仍处于亏损的泥潭,而且面临巨大的转型风险,更别说还存在一份与迪士尼的糟糕合作协议。因此,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拒绝了合作请求。

而劳伦斯·利维找来了以前合作过的 “罗伯逊斯蒂芬斯”,虽然体量不大,但在硅谷声望极高,是专注于高科技企业上市的小型精品投行,但问题是它没有娱乐行业经验。

所以,还需要一家了解娱乐界的投行。劳伦斯·利维在关键时刻,想起了此前研究皮克斯业务过程时读过的《娱乐行业经济学》,觉得作者对娱乐行业的研究很深刻。于是,通过各种努力后,利维找到了作者哈尔·沃格尔,恰好他任职于一家小型投资银行。

加上罗伯逊斯蒂芬斯找的一家投行,最终,三家小投行用自己的热情和对皮克斯业务的深刻理解,打动了乔布斯。

在实施注册制的美国证券市场,构建一个良好的投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投资人对公司过去的业绩不是特别关心,但非常关注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和想象空间。

哈尔·沃格尔当时非常精辟地指出:皮克斯具备精彩故事、尖端科技、丰富管理经验于一身,将会引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此,老K也再次强调,公司上市选择投行时,投行的大小和排名仅仅是部分参考,更关键的还在于这家投行对标的公司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双方的匹配很重要。

No.3

合适的IPO时机

当时,皮克斯最大的希望是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上映时间确定在1995年11月的感恩节档期。那么,IPO到底定在电影上映前,还是上映后呢?

最早,乔布斯认为应该抢在电影上映前就IPO,这样无论电影票房表现如何,都不会影响上市进程。但是,劳伦斯·利维坚持认为,IPO时间应该定在电影上映后。

因为如果在电影上映前就IPO,万一上映后票房惨败,导致股价暴跌,皮克斯就有欺骗投资者的嫌疑,在资本市场上背负恶名的话,以后再想翻身就难了。

而如果在电影上映后IPO,如果票房表现抢眼,皮克斯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发行股票,从而募集到更多资金。万一票房表现一般,可以相应地调低发行价格。退一步讲,如果票房惨败,可以考虑临时取消IPO,等待更好的机会。总之,这对投资者是一种更负责任的态度。

最终,IPO时间还是按劳伦斯·利维的意见执行,定在了电影上映的一周后。

后续的剧情,1995年11月19日《玩具总动员》首映,世界上首部电脑动画走进现实,市场反响热烈,影片的国内票房收入接近1.92亿美元,是史上第三部最卖座动画片,仅次于迪士尼的《阿拉丁》和《狮子王》。

这让资本市场对皮克斯的兴趣高涨,投行把股票的发行价格从12~14美元,调高到了22美元,公司最后顺利募集到了1.5亿美元。同时,皮克斯的总市值达到15亿美元,乔布斯瞬间重回亿万富翁之列。

  尾声:盈满则亏 

劳伦斯·利维没有辜负乔布斯的信任,只花一年时间便理顺了皮克斯的管理困境,并成功运作公司IPO上市。这不但开启了皮克斯的辉煌时代,也让乔布斯重回亿万富翁的行列,成为乔布斯东山再起的标志。

而上市后的皮克斯,持续出品了一批优秀电影,股票市值随之一路飞涨,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图:皮克斯部分电影合集,来源于网络

不过,考虑到乔布斯当时的身体状况和主要精力花在苹果公司等因素,加上皮克斯都是动画制作人员,想和迪士尼那样发展多元化,很可能会失败。但如果能卖给迪士尼,皮克斯则既能保留动画团队,也不会因为没有多元化而走下坡路。

于是,劳伦斯·利维和乔布斯敏锐地捕捉到了迪士尼更换CEO(艾斯纳卸任,换成鲍勃·伊格尔)的良好契机,后来迪士尼以74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皮克斯。而且作为收购的前提条件,皮克斯的企业文化得以保留,迪士尼也不得干预皮克斯的创作。

最终,迪士尼再次成为动画片行业的霸主,业务节节攀升,股票市值翻了两番,乔布斯则因为收购案变成迪士尼的最大个人股东,双方都取得了巨大收益。

最后,很多优秀的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或许都能把公司带向一个高峰,但很少有人能在恰当的时候选择停止,劳伦斯·利维算是其中之一。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菁财资本(ID:jcziben),作者:葛贤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