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声玉振,余音绕梁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7-2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北京民族乐团/供图

文 | 张听雨

才听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又闻唢呐声声震寰宇。上个月刚听完五十多位演奏家参演的“琵琶之夜”,7月15日又听到中国唢呐界的盛会狂欢。是日晚,北京音乐厅,由北京民族乐团上演了第三届北京国乐节的闭幕式——“余音绕梁”。音乐会由石海彬担任音乐总监,冯晓泉担任艺术指导,马帅担任指挥,8位演奏家轮番登台演出8部唢呐协奏作品。音乐会逾十点才于热烈的呼声中结束。唢呐以其高辨识度与音乐语汇的多样性为听众所喜爱,而这场音乐会中多种多样的作品与风格各异的演奏足以令热爱唢呐艺术的听众大快朵颐。

选曲首先是别具意义的。我想是由于音乐会的篇幅原因,尽管未选取如《唤凤》《天乐》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唢呐协奏曲巨作,但这些曲目也各有特点。演奏家带来的作品多是由他们委约、首演或专擅的作品,许多堪称“量身定做”与“看家绝活儿”——《麒麟颂》是作曲家孔志轩受刘雯雯委约的作品;刘畅的《城外芍花》由王向阳和他所在的北京民族乐团首演;王瑞的《魂咏山河》由张维维在家乡长春与马帅合作首演;王展展最早因演出王丹红的《弦上秧歌》一举成名,此番演出的《朝天歌》他还撰写过关于这部作品的学术论文,并为了演奏这部作品实地采风;《火之舞》亦是作曲家罗麦朔为张倩渊创作;《遥远的呼唤》是演奏者周东朝自己作曲,谢鹏为之配器;侯彦秋打头阵演奏的杨继武、刘守义于1952年创作的《欢庆胜利》是中国第一部唢呐协奏曲;大轴《霸王别姬》更是石海彬的专擅之作,他出版的独奏唱片便以这部作品取题。

演奏风格上,一众演奏家可谓“南腔北调”。上场的8位唢呐演奏家多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的演奏风格偏于细腻灵巧,石海彬演奏的《霸王别姬》可谓刚柔并济,他的音色中有着一种特别的歌唱性,恰到好处的颤音如泣如诉,霸王泣别虞姬的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张倩渊,以粗犷的音色与颗粒型极强的吐音,将罗麦朔《火之舞》中的剧场性与巫傩元素刻画得入木三分。青年演奏家们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出灵活的技巧与富有表现力的音色。刘雯雯身着一袭蓝裙,演奏的《麒麟颂》中,上下翻飞的跑句有着麒麟机敏的跃动之势,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对民乐队的平衡处理得很好,有些地方让吹管与拉弦运用相反的力度以保证独奏与乐队之间的平衡关系。王向阳在《城外芍花》中展现出唢呐抒情性的一面,音乐引子的“遥远深情”表达得婉转悠扬。张维维在《魂咏山河》中以中音唢呐奏出华彩,有很好的音乐性。王展展演出的《朝天歌》上来便先声夺人,大G唢呐演奏出的“信天游”般的旋律宽阔而有力,几处极端音区表现出音乐的连贯性,背后是非凡控制力的表现。周东朝的音色中有一种细腻灵动的活力,在《遥远的旋律》中表现出富有特色的歌唱性。侯彦秋的《欢庆胜利》将音乐的热烈气氛烘托得有声有色。

汉族唢呐的流派大致可分为南方的潮州流派和北方的河南流派、山东流派、河北流派四大流派。这次的作品与演绎也体现出对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麒麟颂》的曲调风格取自于鲁西南鼓吹乐和山东梆子,由出自山东唢呐世家的刘雯雯演奏再合适不过。王向阳出生于安徽亳州,《城外芍花》运用了苏鲁豫皖地区的民间音调,而作品的取意正是来自清代刘开的诗歌《城东观芍药歌》。唢呐最初流传于波斯,大约三世纪出现于中国,其最早的图像志便来自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中的第38窟的壁画,而罗麦朔的狂想曲《火之舞》恰是以石窟中十七号窟的本生故事“萨缚燃臂引路”为题材创作。唢呐是一件符号性很强的乐器,当今的这些唢呐作品一方面民族个性强烈,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唢呐的多个维度。唢呐的作品里较少充斥着那种廉价煽情的媚俗音乐,这次音乐会中也仅有一首如此。

青年指挥家马帅在音乐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协奏曲考验指挥的技术,一方面要适应不同演奏者的音乐个性,马帅的击拍清晰果决,几处协奏曲中的气口给的十分到位。大气磅礴处能将音响控制得恢弘而平衡,柔美抒情处也能很好把握音乐的韵味。一些对于速度变化的控制和与独奏的良好呼应都是可圈可点的细节。北京民族乐团的声音也表现出平衡、细腻的特点,乐团与独奏的音响关系控制得恰到好处。

返场8位演奏家共同演绎了唢呐最著名的《百鸟朝凤》,音乐会在“百啭千啼”中落下帷幕。音乐会题为“余音绕梁”,走出音乐厅,声声唢呐的金声玉振仍不绝入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