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志民:迁民新学校(四)

 文艺朝歌 2022-07-21 发布于河南

迁民新学校(四)

文图/陈志民

当年,三好学生标准是“德、智、体”三方面优秀。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德育教育方面,除了前面讲的贫下中农代表进驻学校外,还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两次校外活动还记得一二,一次是去西岗臧口祭扫烈士墓,一次是去浚县大赉店参观。

去臧口大队记得是1974年清明前的一天,我们正在上四年级,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时叫春游,现在叫红色教育。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整装出发,列队徒步前行。过去自行车都很稀罕,更谈不上坐汽车了。

沿途经过姜庄、小车、大车、豆街、宋街、郝街、西岗、刘拐庄、沙窝、卧鸾、留店寺、霍街、大李庄、枣园,枣园向东便是臧口。也不知道走了多远,只知道走到腿酸,才到的臧口。

刚出发时,我们唱着歌喊着口号,有说有笑兴高采烈,过了西岗村感觉有点累,劲头锐减,老师给我们鼓劲加油,我们同学之间也相互鼓励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快了,快到了!坚持!”我们说着走着,个个不愿落伍掉队,坚持着!努力着!到了枣园,老师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的劲马头又来了,步伐明显加快了许多。

春游主题是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在杨凤楼烈士墓前列队,献上准备好的油菜花,主讲人开始给我们讲起烈士的英雄事迹,讲得我们当时都落了泪,可由于时间的流失,烈士的英勇事迹也随之模糊不清了。

近年来,我参加了县老促会编纂《淇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又品读到了烈士的英勇事迹,摘要如下:

杨凤楼1919年出生在淇县西岗镇臧口村,少时因家庭穷苦,初小毕业后辍学务农。1938年4月,同村的共产党员刘耕夫从华北军政干校毕业,受党的派遣返乡组织抗日武装。当年7月,刘耕夫与王舒苗、董乐山等人在浚县新镇镇成立了滑浚淇三县人民抗日自卫军。杨凤楼得知消息后,毅然离开臧口村,到数十里外的新镇镇参加抗日自卫军。历任延浚汲四县边淇通信班长、游击大队排长。

一次,国民党新六军军长杜淑派兵包围了四县边办事处,紧要关头,杨凤楼只身骑马突出重围,飞奔数十里到范水营村搬援兵,解了四县边办事处被围之困。

一次,他单独返乡执行任务,被敌特发现被抓,他被捕后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气急败坏的敌人将他反绑在一棵大树上,扬言要用粪叉将其扎死,后被乡亲解救出来。

一次,为活捉大李庄伪乡长陈南岳,杨凤楼和岳朝明带领5名武工队队员,乔装成卖东西的老百姓进入淇门村。晚上,他们设计进入陈南岳家对其进行抓捕,后将陈南岳带回淇县境内,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置。……

1949年3月10日清晨,杨凤楼、张喜安、李春生起床后发现,匪首杨富率兵包围了大李庄村。杨凤楼他们立即向村西撤离,当撤出大李庄后,忽然想起张其发还留在村里。为了营救张其发,杨凤楼便鸣枪报信,同时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杨富听到枪声,立即指挥匪兵顺着枪声追击。


战斗中,李春生腿部受伤不能行走,杨凤楼便背着他边打边撤。撤到西沿村时,杨凤楼、张喜安凭借一座小庙与匪兵激战,匪首杨富的帽子被打掉,顿时吓得匪兵不敢贸然前进。

杨凤楼便趁机背起李春生,和张喜安撤到西沿村内的一座土楼里固守待援。不久,匪兵包围了土楼,张喜安登上二楼还击,杨凤楼在楼下把守门窗。激战中,杨凤楼不幸中弹牺牲,李春生、张喜安因弹尽被俘,惨遭杀害。杨凤楼烈士墓石碑上镌刻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革命赴汤蹈火万古长青,为人民鞠躬尽瘁永垂不朽”的字样熠熠生辉。

还有刘耕夫、王舒苗、王鸿照、潘麦生等等英烈的事迹,让我又一次受到了教育,思想进一步得到洗礼。他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从小立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举行完扫墓仪式,在老师的带领下,从臧口向东过淇河,还到淇门游览了一番。那里是淇河、卫河和共产主义渠三河交汇处,风景如画,建筑古朴,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路上有人还给我们介绍,过去杨扈、高永清等土匪在淇门一带,惨无人道做坏事的罪行,让我们嫉恶如仇,从小让我们分清了敌我、好坏,进一步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决心!

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让我们既开阔了眼界,又将英烈事迹铭记在心。在回来的路上,身体疲惫的情景还清楚的记着,两腿像灌了铅一样,一步也不想挪,体力壮的同学,还能坚持,我的体质比有的女生还要差,所以一直落在队伍的后面,以至于是最后一个到的家。不管怎样,我坚持到了最后,最后的胜利属于我,意志战胜了困难,体魄得到了锻炼,自信满怀。

还有一次社会活动,时间是1975年的清明节,我们上五年级的时候,去迁民北面的大赉店给烈士扫墓,那时很少出远门,集体行动能跟上队伍就可以了,当时去的具体位置和看的什么、学的什么还真没记住,在模糊的记忆中,感觉看了一个地主庄园,还经过了二支渠。集体活动打着红旗,唱着歌曲轰轰烈烈,感觉很热闹很振奋。

当时是从石佛寺大队北过淇河的,还是蹚水过去的。过河前,张桂德老师体贴地说:哪位女生来月经了,我背你们过河。话一即出,感觉不妥。一位女老师随即拾补到:她们都还是孩子(也有到青春发育期的女同学)。这时好多女生已面红耳赤,不知所错,害羞地低下了头。在场的男生们,这时却哈哈大笑起来,缓解了窘迫境地。

开始过河,有踩着石头的、有直接下水的、有相互搀扶的,还有大刀阔斧冲在前的,还真有点不怕艰难险阻不畏困难的精神。同学们集体活动热闹,新鲜劲十足,大队伍浩浩荡荡勇往直前。

在行进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跟着初一的老大哥,他们体格健壮见识多广,我们能得到照应,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所以就像小尾巴一样跟在他们后面。一个关余庄叫熬成的老大哥,他一面走还给我们介绍走路解乏的诀窍,先把一条腿抬起伸直,脚后跟用劲向前蹬伸,然后另一条腿照做,反复几次感觉是轻松了许多,现在我还经常这样做,屡用不衰。

在大赉店感觉像是一个大集镇,比迁民大队人要多了许多,我和大庆几个同学害怕走失,就紧跟高年级的同学后面寸步不离;也因为人多,在集体给烈士扫墓和参观了一座老宅后,老师让自由结伴回家,同学们三五成群就走散了。

我们不想走回头路,有同学建议去坐火车回家,我们很少出远门,更别说坐火车了,一说坐火车回家,思想非常的一致。我们几个同学一面打听路,一面疾步向西北方向前行,生怕赶不上火车。好不容易找到了大赉店(浚县)车站,可是手里也没钱没法买票,就想蹭车回去,硬着头皮往车站里钻,可等了有一个多钟头也没有等到客车,询问车站服务员才知道一趟客车刚刚过去,下一趟要到晚上了。后来听同学说,他们有的扒着货车,站在两节车厢中间的链接杆回到淇县火车站的,想想都后怕,多危险啊!

我们几个同学很无奈地往回走,沿着大路(107国道)朝家的方向回返。记得是经过淇河老桥到的高村火车站后,从那里下的大路,再向东南方向行进,应该是沿途经杨吴、泥河、郭庄、董桥乡间小路,回到迁民我们家的。

初春的天气也是很冷的,记得那天快到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天也阴沉下来,还下起了小雪,到了庄口感觉一股暖流扑面而来,一天疲惫的身体,一下补充了能量,我们有了精神。有人开始说俏皮话:“烟暖房、屁暖床,庄头的风暖洋洋!”到家了!我们到家了!那一会儿情绪特别地激动,像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一样,取得了最后胜利!

在新学校的社会活动,还有给军烈属、五保户打扫卫生、抬水、演节目、粘贴对联的事,也让我不能忘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